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苏格兰历史漫谈苏格兰历史漫谈–序苏格兰作为英国的一部分,其历史也一直是散见于有关英国史的书中。除苏格兰本地以外的其他地方难见到专门关于苏格兰历史的书。在中国的有关欧洲史书的研究对象在古代主要是希腊罗马,近现代则是英,法,俄,德等欧洲大国,连西班牙,意大利这样在欧洲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国家的历史书也很少,更不用说作为英国一个行政区划的苏格兰了。但事实上,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苏格兰和英格兰一直是两个国家。它们之间的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文化等都有很大的差异。迄今许多苏格兰人还自认为苏格兰跟英格兰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国家,尽管从我们外人看起来它们很相似。笔者作为一个业余的历史爱好者,搜集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以备拾遗补缺,同论坛里的各位分享。在此我并不准备系统地写苏格兰的整个历史,只想写一些个人比较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分成不同的专题,故名之曰漫谈。苏格兰历史漫谈(一)四个国家并成的一个国家–苏格兰的起源自罗马人离开不列颠岛以后,在岛的北部(也就是现在苏格兰)存在四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王。这四个国家中,最大的那个占据着从福斯河(RiverForth)到潘特兰湾(PentlandFirth)之间的广大地区。这个国家的人民被称为皮克特人(Picts)。这是罗马人给起的名字,据说这些人去打仗的时候把颜色涂在身体上,而拉丁文pictus就是涂色的意思。我们不知道这些皮克特人从那里来,也不知道他们说的是哪种语言。他们分为南北两个国家,即南皮克特和北皮克特。但最终都归于一个国王的统治之下。这个皮克特王国只存在了几年的工夫,对于我们所提到的四个民族来说,皮克特人是唯一的一个已经消失了的名字,只有在书本里才看的到。苏格兰的名字来源于第二个民族,正是由于他们才有一个被称为苏格兰的国家。他们被称为斯各特人(Scots)。他们来自一个我们现在称为爱尔兰的地方,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那地方不叫爱尔兰,而叫苏格兰,因而以前的爱尔兰人叫苏格兰人。斯各特人所说的语言跟现在的苏格兰高地人说的一样,当然,经过千百年的时间已经变化了许多。他们给自己所居住的那块地方起了个名字叫达里尔它(Dalriata),来自于爱尔兰岛上的一个地名,他们就是从那儿来不列颠的。达里尔它是所有的四个国家里最小的一个,然而第一个统治整个苏格兰的国王就是来自这个国家。第三个民族的名字现在还在用,既可用来称呼苏格兰人和也可用来称呼英格兰人。他们被称为不列颠人,主要居住在克莱德河(RiverClyde)流域。他们跟斯各特人属于同一个种族,都是凯尔特人(Celts)。但他们所讲的语言跟苏格兰高地的人不一样,而是跟威尔士语差不多,威尔士人也是凯尔特人。他们所居住的地方称为斯特拉斯克莱德(Strathclyde)。不列颠人在战斗中也许不象其他三个民族那样勇猛善战,但至少他们在跟我接下来要提到的那个民族打仗的时候常常获胜。第四个民族叫盎格鲁人(Angles),也就是英格兰人。他们来自丹麦南部的一个叫斯勒斯威格(Schleswig)的地方。来不列颠岛以后,他们定居在东部沿海的地方。这些盎格鲁人是一个非常勇敢善战的民族,一直都试图要征服周围的邻近地区,尤其是斯特拉斯克莱德的不列颠人。曾有一个时候,看起来好象是盎格鲁人而不是斯各特人中会产生以为统治整个北不列颠的国王。如果真是那样的话,现在也不会有苏格兰这个地方和苏格兰人了,而是换成英格兰和英格兰人了。盎格鲁人说的语言跟现在英国人说的一样,当然是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所以,苏格兰人的名字来自讲盖尔语(Gaelic)的斯各特人,而他们讲的语言却是来自英格兰人,这点让人感到很奇怪。同世界上的其他任何地方一样,这四个国家之间也相互征伐,每个国王都想做统治整个地区的主人。不过此时基督教已经流传到了北不列颠岛,这四个国家的人民都接受了它的影响,他们相互间有了共同的纽带,这是以后能联合成为一个国家重要原因。起初,盎格鲁王看起来最有可能成为第一个整个苏格兰的国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盎格鲁诸王势力最强大,他们强迫其他国王称臣纳供。然而公元685年,一个叫艾格弗里斯(Ecgfrith)的盎格鲁王率领大军侵入现在称为邓尼城(Dunnichen)的地方,他在那里被彻底击败,他本人以及他的军队几乎全部阵亡。自那场战役以后,盎格鲁王国江河日下,他们的国王再也不可能争霸天下了。后来,在公元843年,发生了一件事,我们无法解释它为什么会发生的,也没有任何历史记载告诉我们答案。一个名字叫马克阿尔平(MacAlpin)斯各特国王成为皮克特和斯各特两个民族的共同的国王,这个联合王国叫阿尔班(Alban),自那以后皮克特人这个名字就从历史中消失了。在北不列颠只有三个国王了,而不是原来的四个,现在的问题是谁会成为霸主。由于马克阿尔平统治了两个原先的国家,他的势力自然比其他两个国王更为强大。毫不奇怪,他想进一步扩大他的统治的疆域。马克阿尔平多次率领军队侵入周围的地方,但他从未能彻底征服盎格鲁人。知道他死的这天,他仍然只是阿尔班国王。他的后继诸王也跟他一样急于征服盎格鲁国家。在近二百年的时间里,一代又一代的阿尔班国王为此而不懈地努力。最终成功征服盎格鲁国家的国王叫马尔科姆二世(MalcomII),他于公元1005年到1034年在位。在公元1018年,马尔科姆二世征集了一直数量庞大的斯各特人军队,带领他们跨过福斯河,来到了一个叫卡罕(Carham)的地方。当盎格鲁人听说马尔科姆二世率领大军来犯都吓坏了。他们在卡罕的战斗中被彻底击败,他们的军队崩溃了。盎格鲁人在卡罕之役以后在也无力同马尔科姆二世对抗,于是他就成了阿尔班和盎格鲁的共同的国王。另一件很巧合的事也发生在马尔科姆二世统治时期。就在公元1018年,也就是他赢得卡罕之役胜利的这年,不列颠人的国王死了,他没有留下后裔继承王位。在斯各特和不列颠王室之间曾有过几次联姻,而现在马尔科姆二世根据血缘关系恰好成为跟不列颠王位最靠近的继承人,而若从他的孙子邓肯(Duncan)来看,则关系更近。因而,经过了那么多年的争斗和演化,这四个国家终于在邓肯一世(DuncanI)统治时期联合到了一起。参考书目P.HumeBrownandHenryW.Meikle(1961)AShortHistoryofScotland(OliverandBoydLtd:Edinburgh)苏格兰历史漫谈(二)-电影“勇敢的心”中的有关历史事实的辨析与考证由梅尔.吉布森主演的电影“勇敢的心”很多人都看过,这部片子讲述的是苏格兰的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率领民众反抗英格兰统治者,争取苏格兰独立的故事。影片所涉及的历史被称为“苏格兰独立战争”,这段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在影片中都登场了:除华莱士外,还有英格兰的国王爱德华一世,以及苏格兰贵族罗伯特布鲁斯。这部片子主要的情节和人物基本上还是忠于历史事实的,不象国内的一些历史影视剧那样漫无边际地戏说,不过也有些地方进行了艺术加工,跟历史书上的记载有些出入。这很自然,电影要服从其自身的艺术规律的。然而在研究历史的时候,我们就必须尽可能地弄清历史真相,还历史人物以本来的面目。下面我就结合这部电影,对有关史实进行梳理与分析,使大家能对其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一)事件的起因和背景13世纪的20-80年代,即苏格兰王亚历山大二世(1198–1249)和亚历山大三世在位(1249–1286)的时期,是苏格兰历史上的黄金时期。1286年,亚历山大三世去世,其王位继承人是他的外孙女玛格丽特。她是亚历山大三世之女嫁给挪威国王艾里克所生的女儿。当时玛格丽特才三岁,因为她是在挪威出生的,所以被称为“挪威之女”(MaidofNorway)。由于她年龄还太小,苏格兰的贵族就推选了六个监护人。他们当中,三个管理福斯河北面,三个管理福斯河的南面。这显然不是个好办法,因为这些监护人之间肯定意见不一,但他们又不同意选一个监护人来管理整个国家。这时候挪威国王艾里克又在想什么呢?他心里很明白当他女儿长大后,她将不仅成为挪威的女王,而且还是苏格兰的女王,所有挪威人都会感到骄傲的。他所担心的是在他女儿长大成人之前就有某个苏格兰贵族自立为王。为此他采取了一个行动来防止此类事情的发生。他给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送了一封信,要求爱德华来阻止除了他女儿以外的任何人来染指苏格兰的王位。爱德华对此正中下怀,因为他早就自己对苏格兰有觊觎之心了。他的如意算盘是想办法把苏格兰变成英格兰的一部分,由一个国王来统治。爱德华自然很乐意接到艾里克的来信,因为这给了他一个干涉苏格兰内部事务的机会。于是爱德华要求苏格兰的六个监护人遣使来英格兰,这些使者将跟艾里克的使者会面,为年幼的女王做出一个妥善的安排。监护人的使者就被派来了,跟艾里克和爱德华的代表见了面。大家同意玛格丽特只有在苏格兰平安无事的时候才回被送回国,而且她的婚姻必须得到她的父亲和爱德华的同意。我们很快就会看到爱德华在打什么主意了。几个星期以后,爱德华公开宣布,他要求玛格丽特跟他自己儿子(也叫爱德华)结婚。显然,这桩婚事如果成了的话,爱德华想要的一切都会实现,他的儿子长大后会成为苏格兰和英格兰共同的国王,两国也就自然地合并在一起了。苏格兰的监护人和艾里克国王都愿意这桩婚事能成,在1290年有关的几方还为此在两国边境的伯格翰(Birgham)订了一个婚姻条约。至此苏格兰人才如梦初醒,这场婚姻其实蕴涵着很大的风险,因为它会导致苏格兰被英格兰并掉。因而他们在条约中尽量出安排以防止合并的发生。在条约签定后不久,玛格丽特乘船从挪威返回苏格兰,然而她却永远也没能看到她将成为女王的那个国度。在回来的路上船停在奥克尼岛,她在那里死了。所有的苏格兰人都在为年幼的女王的夭折而伤心,没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国王是必须要有的,可选谁呢?起码有十三个人跳出来,每个人都说自己才是合法的继承人,那应该由谁来决定此事呢?在苏格兰找不出一个人有权说他们谁应该是国王。无奈之下,苏格兰僧俗贵族决定请爱德华来做仲裁。爱德华同意了,但提出了很苛刻的先决条件。所有的王位竞争者都必须承认爱德华是苏格兰的宗主,他有权决定谁在他底下做国王。为了确保这些苏格兰人信守诺言,苏格兰所有的城堡都必须交给爱德华控制。1292年11月17日,在贝里克(Berwick)的城堡里,爱德华最终做出了裁决。十三个竞争者中只有八个到场,而其中只有三个是有充分资格来竞争王位的,爱德华就从这三个人中选。他们分别是罗伯特布鲁斯(不是电影里的那个,而是他的祖父),巴里奥,还有哈斯丁。这三个人都是苏格兰王大卫一世(DavidI)的孙子亨廷顿伯爵(EarlofHuntingdon)后代。爱德华最终选择了巴里奥为苏格兰国王,因为他是亨廷顿伯爵长女的孙子。但巴里奥不是一个独立的国王,他的王位是别人恩赐的。在得到王位的当天,他向爱德华行了效忠礼。巴里奥这个国王当得也够窝囊的。底下的贵族和老百姓并不买他的帐,他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空心袍子”(ToomTabard),意思是说在王袍里面的并不是真正的国王,也就是说他这个国王徒有虚名;而上面还有一个太上皇爱德华在那儿。爱德华为了体现自己的宗主权威,还时不时地为了丁点儿小事把巴里奥叫到伦敦去修理一番。巴里奥心中这口闷气郁积已久,最后终于爆发出来了。在1294年,爱德华为了跟法国开战,向苏格兰征兵派饷。巴里奥公然反抗,他先把在苏格兰的英格兰人驱逐出境,然后又跟英格兰的死敌法国结盟,甚至还派人劫掠英格兰的边境城镇。爱德华闻讯大怒,他决心让苏格兰人明白,他爱德华可不是那么好惹的。于是他率军杀奔苏格兰而来,一路上攻城略地,连败苏格兰军队,攻克了好几座苏格兰主要城镇。巴里奥因为得不到多数贵族的支持,面对爱德华接二连三的打击感到难以招架,只好向爱德华投降。爱德华在将他羞辱了一番,然后送到伦敦关押。据说罗泊特布鲁斯,也就是我们刚提到过的三个王位竞争者之一,曾在巴里奥倒台后向爱德华提出要苏格兰的王位,因为根据继承顺序,这回应该轮到他了。没想到爱德华冲他嚷到:“难道我吃饱了饭没事去为你征服一个国家吗?”爱德华把苏格兰王室的档案文件,各种宝物等全部抢走,其中有一块“命运之石”(theStoneofD
本文标题:苏格兰历史漫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559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