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学习科学发展观 繁荣农村群众文化
学习科学发展观繁荣农村群众文化党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来引领国家的快速发展,对于群众文化事业来说,就是要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落到实处,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要充分重视群众文化工作,进一步加大群众文化事业的建设力度,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群众文化的各项工作,使群众文化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文化动力。群众文化工作如何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如何进一步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我认为,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认识,加强群众文化的建设。一、文化馆和文化站是承载群众文化各项任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其间是业务指导的关系。就目前我镇的文化站的“办站条件”来说,尚不能与所在集镇的地位和经济发展的形势相适应。虽然集镇的面貌日新月异,机关办公楼、居民住宅、公园等比较气派,但目前全镇还没有一座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在真正意义上达到标准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硬件建设的薄弱已经直接制约了我镇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路桥区,许多群众文化工作者在职不在岗。文化站功能不是得到加强反而是被削弱甚至被取消了,这与中央的精神是相悖的。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都一再强调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中央提出的“加大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方针以及国务院颁发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都对基层公益性文化事业提出了具体要求。最近中央又连续发了两个文件,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随着各级政府逐年加大对文化的投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随着公共文化体系的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政方针的实施,我区的文化设施建设落后的状况必将要有一个大的改善。2、要积极深化文化体制的改革,全面推进文化体制的创新。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动力是改革创新。树立和坚持科学的文化发展观就要大胆革除阻碍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积极深化文化建设体制、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三项制度的改革,全面推进文化的创新,不断将文化事业推向前进,更好的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好。近年来,我镇的文化站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我们在开展活动、培训辅导、社会调研以及挖掘民间文化遗产四大任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下一步,群众文化的主要任务是围绕镇委、镇政府提出的“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和“滨海强镇”建设的战略目标,积极开展具有示范性、有特色、有前瞻性和开放性的社会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示范点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认真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建档工作。在业务上抓好三个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指导与服务相结合,改革与管理相结合。在内部管理上,积极稳妥地进行内部“三项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群众文化现代化的管理体系,以积极的姿态、以创一流的思想迎接新的挑战。基于多年群众文化示范性、指导性活动的引领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镇文化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村(居)、企业在组建文艺团队、开展文体活动、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方面成效显著,可以说已经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新南农民合唱团、蓬街星期乐艺友团、蓬街汽排球队、各村(居)的健身舞队等在开展活动方面各具特色,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局面,下一步是如何梳理、引领、提高的问题。我镇的农村文化、特别是三类文化村的形势不容乐观,这与农村经济滞后有直接的关系。这些地方活动阵地丧失、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器材匮乏,大都村居俱乐部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农民看书难、看电影难、看戏难现状未从根本上改观。当然,农村的民间文化、民营性质的文化依然活跃,农民还可以通过看电视、听广播等其它方式认知世界、享受文化。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核心离不开文化建设,在这方面有待于政府自上而下的、全面的扶持,包括从政策上、制度上、财政上制订硬性的扶持指标,同时也有待于农村自身经济的发展。3、蓬街镇的社会文化事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作为一个拥有五万多人口的大镇,社会文化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地位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如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集镇文化品牌的定位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如何进一步挖掘、打造具有地方性、特色性的、显著的社会文化品牌,尚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加以解决。我镇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保护意识不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工作已是迫在眉睫。物质文化遗产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要保护。对于非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首先要摸清家底,登记造册,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取保护措施。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有的要考虑与农家旅游开发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加以保护。4、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全民文化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是文化素质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促进文化的全面发展是科学的文化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树立和落实科学的文化发展观,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文化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的一切,全面实施全民的文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文化质量,让每一个公民都能够享受到文化的权利。5、建设多元的创新活动机制随着群众文化的深入开展,对应群众的文化高需求,应建立多元的创新活动机制,其主要包括指导、引领和培育群众自发创新的两大方面。其一,指导、引领是对政府的各级文化部门及组织者提出的要求。各级群众文化的组织和指导机构,须在充分掌握区域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上,组织力量不断创新和引进新的文化样式,文化活动模式、文化的新产品来引领、辅导、吸引广大市民群众参与,并依靠政府提供适量的财力予以保证;创新、组织、安排个人和家庭无力从事的文化活动,举办能代表村居的文化活动项目和产品。其次,群众自发的文化活动和项目,主要是指群众自发学习、编排组织的文化项目,如公园、小区,由个人发起,多人参与的各类活动项目,以及依靠个人集资并排练组织和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取决于热情的组织者和热心的参与者,他们自己掏钱,自己学习,自己排练,并参与公益性文化活动。这几年,全镇涌现出不少合唱队、晨练队、舞蹈队、戏曲队等,一些节目在中老年音乐、舞蹈大赛和市区级的各类比赛中连获多个奖项,这些群众性自发的文艺团队大大活跃基层社区的文化建设,成为市民欢迎的文化项目。6、发挥群众文化人才队伍的集约效应现代的群众文化事业需要由现代的人才、队伍作依托。一是要加强各级公益文化设施网络人才队伍的建设。实践证明,群文队伍的选拔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区域和事业的发展,一个称职的文化干部既要有一专多能的专业辅导、创作能力,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政策水平,还要具备任劳任怨的爱岗敬业精神。近几年,群文干部流失较多,存在青黄不接、缺乏人才的现象,我区有三分之一的文化专职干部移岗。这就需要区镇组织人事部门打破用人制度的清规戒律,大胆引进人才还要守住人才。二是要发挥区域和村居内的文化名人、能人的作用,吸纳其参与文化建设。随着农村各项建设的发展,各类人才汇聚,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财富,应该充分挖掘他们的长处,组织开展有特色、有质量的文化活动,并与他们建立长期协作的关系,使农村文化的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落实科学的文化发展观,必须要改进作风,不断提高文化管理水平。要重视文化管理干部的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以扎实有效的文化工作实绩。作为一名文化战线的工作者,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实干好本职工作,认真完成工作任务。作者:林黎军路桥区蓬街镇综合文化站电话:13736667618
本文标题:学习科学发展观 繁荣农村群众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55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