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大学生明确个人的发展方向很重要,每个学生一入学都应该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概括地说,大学本科生毕业后的出路无非有三个,即读研、找工作和出国留学。而从长远来看,同学们今后就业只有两条路,要么从事理论研究(包括教学),要么从事实际工作。不过,有些同学所立的志向与最后的现实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比如:你想作公务员,可是公务员考试没有通过;你想出国留学,可是TOEFL或GRE成绩不够高,拿不到奖学金;等等。但无论如何,学生入学后不能没有一个奋斗的方向。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在一定的时间内你不可能什么都学,什么都考,什么事情都做。只有奋斗的目标明确了,你才能在某个方面专心学习,潜心研究,这样你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你所要达到的目标,你今后的发展道路才可能更加平坦。问:想做纯理论研究的同学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同学还是要选择从事实务工作的,能请朱老师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现在财金学院财政专业真实的就业状况吗?您对我们找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呢?答:过去,年轻人进了大学,特别是像人大这样的名牌大学,就像进入了“保险箱”,根本不用担心就业的问题。但近几年,由于扩招等原因,就业形势逐渐严峻起来。这不仅是我们财政专业面临的问题,其他专业的学生甚至包括金融专业也面临这个问题。但相对来说,我们财金学院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这几年,保研和考研的同学越来越多,就我们专业来说,每年各种保研的学生大概要占班里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另外每年还能有四到六个同学考上本专业或外校的研究生。但是应当看到,研究生毕业后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的,两年后他们还有一个找工作的问题。这几年出国的同学年年有,但人数不是很多,大多数同学毕业后还是去找工作了。毕业后找工作的同学多数都去了企业,进政府机关的不是很多。这种情况一是跟考公务员有关,因为并不是人人都能通过公务员的考试,在这个领域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二是跟机关、事业单位控制人员编制也有关。根据我这几年的观察,我们的学生一般都没有很强的就业偏好,常常是跟着机会走,漫天撒网,四处投简历,“有枣没枣都打一杆子”,这也是一种不得已的情况。政府方面,过去人民大学向政府部门输送了大量的优秀学生,但现在由于公务员考试和公务员名额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再向政府机关大批输送学生了,因此同学们要想进国家机关就业,就必须增强公务员考试的应试能力。只有在公务员考试中成绩名列前茅(用人单位一般按报考岗位录取人数的3到5倍确定面试人数,并根据公务员考试的分数由高到低拟定面试名单),你们才能有机会进入面试并最终被录取。企业方面,国内外的会计师事务所(尤其是“四大”)、中外企业的财务部门以及大大小小的商业银行(包括外资银行),都对我们财政税务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需求。例如:“四大”这几年在中国的业务扩张速度很快,因而需要大量进人,“四大”的税务部对我们财税专业的学生特别感兴趣(当然他们对学生的外语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审计部也很欢迎我们财税专业的学生(他们知道我们的学生也学习了大量的财会知识)。近些年,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很多,目前开业的已达30多万家,由于税务部门加强了反避税的力度,所以外企财务部门中的税务部也纷纷招兵买马,从事一些与转让定价管理相关的工作。此外,目前越来越多的银行在财务部底下设立税务部,从事银行的纳税事宜,他们也需要招收财税专业的学生。从近两年的情况看,“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是我们专业毕业生的最大“买家”。而且我一直鼓励学生去“四大”就业,夸张地说,“倒贴钱”你都应当去。首先是因为很多大公司或外企的财税部门要求求职者有在“四大”的工作经历,“四大”可以给学生的职业规划架设更高的平台;其次是因为“四大”的确很锻炼人,那里的活多得干不完,虽然人很辛苦(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但你确实从中可以学到“手艺”,在这样的“训练营”里磨练上几年,有了真才实学,你还愁没有人挖你?很多财政专业的同学担心“财政”的面窄,其实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在挑选求职者时都不是很看重专业的,主要还是看你的素质和能力。很典型的例子,“四大”在招人时连外语专业的学生都要,他们的逻辑是:只要你外语好,能够和同事们进行沟通,进来了以后专业知识很快就可以在工作中学会,用不了多久就可以适应本职工作。所以,我们财税专业的学生,只要素质好,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今后的就业面就一定会很宽。我几年前当过研究生的班主任,当时管三个专业班,财政、金融和国际金融,结果财政班的同学有的进了银行系统,而金融专业的学生有的反而没能进银行工作。这就说明专业和能力相比,能力是最重要的。当然,我们财税专业的学生如果想去金融系统就业,那么你面对的考试内容肯是以金融知识为主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同学在学好财税知识的同时,挤时间积极地自学一些金融方面的知识,否则你就可能通不过第一关的笔试,从而丧失面试的机会。实际上,我们财政系在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上也安排了很多财会、金融方面的课程,你们与金融专业的学生只有几门课程是不同的。如果你今后想到银行去工作,就一定要把这几门课程补上。问:我们很想能让自己为将来做好准备,那么,在现今激烈的竞争形势下,学生具体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走向成功呢?答:刚上大学,同学们很可能会觉得大学比高中轻松一些,可是进入大三以后,大家就会因为各方面的影响而感到对未来的恐惧。一般的规律是:大一第一学期学生处在校园适应期、高考压力释放期;而到了大一第二学期,释放期还在继续,但新鲜感开始逐渐消失,很多学生会感到无所事事;到了大二之后,大家逐渐开始给自己加压,也开始彷徨;而到大四后,同学们就完全处于高压之下了。我的看法是,人的确需要适当放松,但也要能够迅速调整自己;你越早给自己加压,今后你的学习以及找工作就越主动,你给自己制定的目标也就越容易实现。一个人提高自身能力的培养,途径是多方面的。过去人们把本科阶段作为培养什么什么领域“高级管理人才”的摇篮,但随着硕士、博士学历的“泛滥”,本科生的学习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专业扫盲”。不过,目前在我国,真正能扎扎实实地学点东西的还是在本科阶段。本科阶段的学习毕竟时间较长,而且本科阶段的教育遵循的是“宽口径、厚基础”,这个阶段的学习对专业知识虽不够深入,但有些知识在以后的学历教育中可能不会再涉及到,所以同学们应该把握好这个机会,把基础知识打牢。大学的学习模式不同于中学,同学们要想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有限的时间里磨练自己,在方方面面都不能放松。无论这些方面是本职的专业学习还是像“注会”考试等那些“额外”的学习,无论是教学计划内安排的课程还是同学们自选的就业必修课程,大家都要有所兼顾才行。我主张同学们去“考证”,就是要同学们通过有份量的证书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作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我一直认为,“考证”和学好英语,实际上是同学们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能够寻求到一些高端就业岗位的重要手段,要知道这些高端就业岗位往往是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竞争一个的呀!你如果没有一定的真才实学,没有一定的“闪光点”,没有一些“资质证明”,怎么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美国的大学生在找工作面试时,面试官经常会问他们一个问题:“在这么多竞争者中,我们单位为什么非要录取你不行?”这个问题如果是问你,你怎么回答?较容易。问:大三的专业课程需要大量时间精力去学习,这与我们准备各种语言和技能考试会产生矛盾,我们该如何分配好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呢?我们应该如何在现行的课程设置下学习更多更实用的知识呢?答:这只能靠“挤”了。很多考试,像CPA、ACCA等,并没有纳入你们的教学计划,所以就需要你们把自己的休息时间或娱乐时间让出来。其实,每个学期的计划内学习并不是紧张得“无缝可钻”,大家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很多的,通过合理安排时间是可以做到学习和“考证”二者兼顾的。你们有很多师哥师姐已经做到了既不耽误学习,又能在各种“考证”中取得好的成绩,这表明他们处理好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是坐等来的,而是靠扎实和认真地学来的。我想特别强调一些课程的重要性。比如:“二计”——统计(延伸包括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建模方法等)和会计(延伸包括财务会计和审计等),这些都是我们财金类的“饭碗课”和“工具课”,它们在你们将来的工作实践中都非常有用。又比如“二文”——中文和英文,其听、说、读、写水平的高低都直接关系到同学们今后实际工作的能力。当然重要的课程还不止这些,这里只是举例。像这些十分重要的课程,同学们在大学阶段一定要学好!在采访即将结束时,朱青老师说:“我在学习精神方面对于你们的期望,如果用一个字表述,那就‘拼’;如果用两个字表述,那就是‘玩命’”。是的,我们只有具有拼搏的精神,玩命地学习,才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成为最后的赢家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计算机是你们必须掌握的技能,把精力放在学习WORD,EXCEL等常用软件上,要比用在二级、三级上强的多。非外语专业的学生,英语还是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好好学习的,毕业时英语四级一定要过。要求自己在学习上每学期要进步一点点,哪怕这一点点是0.001分;学习的端正态度,不要说基础差,听不懂,不要找任何借口,做不到是因为你笨,你不动脑子,你和弱智是一样的,唯一比她强的就是你可以生活自理;
本文标题:学生发展方向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57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