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宁夏蚕桑业发展战略研究
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宁夏蚕桑业发展战略研究姓名:张永山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柴华奇20040401宁夏蚕桑业发展战略研究作者:张永山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工业大学参考文献(41条)1.参考文献2.宁夏统计公报20033.宁夏统计局.计委.农建委.农业厅.林业厅.畜牧局《宁夏农村统计资料汇编》(1949-1997)19984.宁夏统计年鉴20025.宁夏国土资源19886.宁夏统计年鉴20017.宁夏经济发展概论19888.吴海鹰.段庆林宁夏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综合评价2003(03)9.宁夏扶贫开发工作总结200010.陈育宁宁夏境内的丝绸之路2003(02)11.杨新才宁夏农业史199812.宁夏蚕业生产试验示范及综合开发研究(1989-1996)199613.陈庆修经济全球化与比较优势2001(50)14.宁夏蚕桑产业资料汇编200015.中国西部地区开发年鉴(2000-20001)200116.陆德明.张伟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新世纪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期刊论文]-经济评论2001(3)17.于洪平.毕乐强发展经济学199918.周学从理论高度看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选择[期刊论文]-经济评论2001(1)19.陈剑锋.唐振鹏国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期刊论文]-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8)20.骆静.聂鸣芬兰集群研究--波特集群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期刊论文]-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8)21.刘琦岩中国如何发展有竞争力的产业簇群[期刊论文]-中国科技产业2001(3)22.HaroldKerzner项目管理的战略规划200223.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萧深经济学200224.工程咨询概论200325.阎峰观光农业旅游:旅游百花园中的一枝新秀1999(02)26.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200327.李栋高宁夏蚕业的优势与利用,宁夏蚕业生产试验示范及综合开发研究(1989-1996)199628.陈荣秋.马士华生与运作管理200129.张永山.李群新五宝可成为宁夏的特色产业2000(03)30.冯子标论产业选择及其实现途径[期刊论文]-经济学动态2002(8)31.陈章武管理经济学200032.《西海固反贫困农业建设研究》课题组走出贫困199633.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开发工作文件汇编200134.Ruraldevelopment:fromvisiontoaction/WorldBankGroup.1818HStreet,N.W199735.世界银行扶贫与对策199636.陈浩.赵君丽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分析[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1(12)37.亚洲开发银行.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中国农村扶贫方式研究200238.朱向东21世纪初中国农村的扶贫开发2000(07)39.WorldBankWorldDevelopmentreport200140.StreetenP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sandDevelopment199741.宁夏蚕桑工作站.固原地区农科所宁夏半干旱、沙荒地蚕桑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工作报告及专题论文(1996-2001)相似文献(7条)1.期刊论文黄星光.HUANGXing-Guang广东省蚕桑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蚕业科学2009,35(3)回顾了近百年来广东省蚕桑产业的发展历程,如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创立桑基鱼塘自然生态循环耕作方式、建立独有的热带亚热带蚕业生产技术以及改革开放后产业的蓬勃发展与蚕区转移等;分析认为新形势下广东省蚕桑产业既面临产业竞争、区域竞争、技术与人才竞争、市场竞争等的挑战,又具有定位全国蚕桑产业华南优势区域和国内市场需求增长的发展机遇;探讨了积极实施人才与技术、产业化、贸工农一体化、品牌创新等现代化蚕桑产业生产与经营的战略思路.2.会议论文何毅.郑琳重庆蚕业产业布局及发展模式探索——浅析巩固渝西、提升库区、发展渝东南产业发展战略2006本文从重庆的自然资源优势、社会经济发展、蚕业区域布局等方面对这一产业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内涵、模式、推进措施等进行了思考、探索,以此作为各地在发展蚕业和制定规划中参考。3.期刊论文张军支部引导兴蚕业村民栽下摇钱树-四川蚕业2009,37(1)横梁子村有11个社,1120人,354户,耕地1852亩,其中旱地1125亩,原有桑园21亩,年养蚕52张.在我市实施蚕桑百万工程的大行动中,该村支部、村委一班人组织全体村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把蚕桑业作为富民兴村的支柱产业,大力实施一村一品的发展战略.4.会议论文曾华明.朱洪顺四川蚕种的现状与思考2006本文论述了目前四川蚕种业的现状与问题,并结合四川实际,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四川蚕种业健康发展的思路和对策。5.会议论文杨彪.谢忠良发展一村一品蚕业强县富民——宁南县新农村建设调查2006宁南是四川蚕桑的一面旗帜,多年来始终坚持稳步发展的战略,起点高,发展迅猛,蚕茧单产、蚕茧质量、全县人平蚕桑产值稳居四川首位,蚕桑产业产展欣欣向荣,新农村建设成绩显著。6.期刊论文许莹.王林规模化栽培桑枝香菇的可行性及技术要点-四川蚕业2009,37(4)延长蚕业产业链,增加蚕农收入,发展高效生态规模蚕业是蚕桑发展方向.本文从环境条件适宜,生产原料充足;劳力资源充沛,规模优势明显;设施利用充分,蚕作比较安全;经济价值可观,社会意义深远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睢宁县规模化栽培桑枝香菇是可行的,对提高蚕桑综合效益,延长蚕业产业链,促进蚕桑业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深远的意义,并简要介绍了桑枝栽培香菇的技术要点.7.学位论文周应堂20世纪苏中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200720世纪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因素发生着剧烈的变革,中国从一个纯粹的农业社会逐渐向一个工业社会转型,在这一转型中,苏中农业、农村、农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研究这一个长时段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历史变迁,探讨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发展变化的原因,从历史变迁过程中探讨中国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运行轨迹及其运动规律,不仅有助于对苏中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有助于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认识,对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起着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苏中地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鱼米之乡,有着鲜明的地域经济特色、文化特色、资源特色。本文以20世纪一百年为研究时段,以经济发展变迁为主线,以江苏苏中地区的农业、农村、农民历史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20世纪苏中地区农业、农村、农民的历史发展进程,研究其发展变迁规律,运用SWOT战略分析工具,分析苏中地区农业、农村、农民所面临的机遇、威胁和优势、劣势,提出苏中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战略,并具体提出了农业市场化、农业企业化、农业特色化、农民工人化的发展思路。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绪论部分和第一章,绪论部分包括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研究基础和条件、研究材料和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之处等。第一章介绍了苏中地区农业和农村发展所依托的农业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这些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是苏中地区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基本因素。第二部分(第二章-第四章),从苏中地区的农地制度、农业生产、农村社会结构等方面探讨20世纪苏中地区农业与农村变迁的轨迹和变迁的因素。农业土地所有制在20世纪苏中地区农村制度变迁中是最激烈的制度变革之一,这些变革对苏中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极为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晚清民国时期,苏中近代的土地制度特征有四个:土地的占有特征是集中,土地的使用特征是分散,土地的外观特征是零碎,土地的税赋特征是高税赋。新中国成立前后,在苏中地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苏中地区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在这20年的时间内,由于对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的改造,逐渐演变成土地集体所有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影响。但苏中土地的使用特征和外观特征没有多大的变化,而农业税则从较高的税赋趋于零,这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在农业生产变迁中,主要介绍了苏中地区农业生产结构变迁,对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及蚕桑业的发展变迁做了系统的分析。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农产品如水稻,棉花、油菜的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的百年变迁,说明解放前由于受到政治、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苏中地区的主要农产品处于一个发展缓慢且不稳定的状态。而解放后,农产品的单产、总产都成倍增长,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20世纪苏中地区的社会结构变迁,重点对农村城镇化和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进行了研究。苏中地区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也显示出苏中地区的特色。基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晚清至1949年,解放后,苏中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受到不同时期的政策影响较大,二是1949-1983年的缓慢发展时期,三是1984-现在的快速发展期。苏中地区的城市化面貌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由于苏中地区的人口密度较高,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20世纪的变迁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对晚清明国时期的农村转移规模、转移特征、转移影响做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对解放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作了一些分析。劳动力转移在苏中农村经济发展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对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第三部分(第五章)重点讨论了苏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动力与条件。研究表明,制度变迁和政府农业政策的改变对苏中农业与农村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推行。农业市场化是苏中地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晚清民国时期,苏中地区结合市场需求,积极推进市场化进程,逐渐形成了区域化种植,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农业技术的变迁是农业发展的第一要素,特别是农作物新品种的开发与应用、施肥技术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农业的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工业化的发展不仅起到了支持农业、装备农业的作用,对农业市场化、农业企业化和农业特色化、农民工人化也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第四部分(第六章-第七章)为问题和对策研究。其中第六章从历史和现实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苏中在江苏三个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它的优势和特色及其面临的挑战。通过对当前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几个误区即如农业产业化的误区、新型农民的误区、传统农民的观念误区以及其它的一些误区的分析比较。第七章运用战略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对苏中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建立了苏中区域经济发展战略SWOT矩阵,提出了苏中地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具体战略,即农业市场化、农业企业化、农业特色化、农民工人化(新型农民)。在农业市场化研究中认为,农业既要接受市场的挑选,顺应市场发展的潮流,满足人民的不断增长的对农产品的一般需求,但更要培育市场、开发市场、维护市场,特别要重视以高新技术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以信息和物流技术来加快农产品的流通。在农业企业化的研究中,提出了宏观的发展路径如由农户企业化、逐渐发展成为农业企业化、最终能够形成农业经济特色化,在各个部分中的微观操作与发展步骤中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农民工人化的培养前提、培养的方法和培养的途径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当前农业管理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工作建议。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deb8ec15-fb9f-4161-8436-9e22010e5157下载时间:2010年11月2日
本文标题:宁夏蚕桑业发展战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57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