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4年作文素材――邵逸夫
千金散尽济众生“去图书馆看看吧,去科技楼留张影吧。你可以不知道邵逸夫,但你的生命里一定有座逸夫楼……”昨日,陕西多家高校的无数学子纷纷为逸夫楼留影,以此缅怀香港无线电视荣誉主席邵逸夫的离世。因为在内地,邵逸夫的名字不仅因一部部优秀的香港影视作品而知名,更多人熟知他,全是因为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座“逸夫楼”。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爱知中学、西安建筑科大、西安交大、陕西师大……各种逸夫图书馆、科技楼、科教馆遍布,仅陕西就拥有187座各式各样的逸夫楼。无处不在的逸夫楼【也曾是守财奴】早年的邵逸夫并不热衷慈善,相反,关于他“吝啬”的传闻倒不少。1970年,一家养老院的老人看见邵逸夫每天坐着劳斯莱斯豪华车经过养老院门口,于是冒昧给这位电影大亨写信,请他行善施德。不久,养老院收到邵逸夫寄来的一张区区500港元的支票。养老院随即把这张支票退还给了邵逸夫,邵因此事也被嘲笑了很久。【成立邵氏基金】1975年,邵逸夫成立香港邵氏基金,开始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因此广受好评。1977年,他出资600万助政府兴建香港艺术中心,同时倡办香港艺术节,成为当时的大会主席。图为1994年6月中旬,华南地区多个省份发生百年来罕见的严重水灾,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董事局行政主席邵逸夫爵士捐出2800万港币。【不想步三哥后尘】也有人说,这与他三哥邵山客之死有关。1983年,邵山客中风陷入昏迷,只能靠药物维持生命。邵山客在新加坡对员工吝啬,很少投身公益,在当地的口碑并不好,但留在身后的名声却不会随着棺材一齐离开人世。邵逸夫不想步三哥后尘,感叹人生匆匆,钱财只是身外之物。【集中向内地捐款】1987年1月开始,邵逸夫集中向内地捐款。其后每年平均捐出一亿港元资助内地大、中、小学教育项目,累计捐赠33亿港元,项目近5000个,受惠学校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7年6月12日,瑶族女学生何兰花是瑶山乡姑类村的第一位女中学生,她以前读书每天来回要走2公里山路,现在她住进逸夫民族中学读书。目前,已有360多名瑶、水、布依等少数民族学生在逸夫中学免费读书。【开始大举捐赠】1985年,《信报》估算邵逸夫的资产为33亿港元,正是这一年他开始大举捐赠。1月,也就是邵山客去世前两个月,他以邵氏基金会的名义宣布捐出1.06亿港元,作慈善用途。其中730万港元用来资助香港的大学和医院。另外3300万港元则捐给香港以外的六所大学,包括台湾国际艺术学院和澳门的东亚大学等。【邵逸夫日】邵逸夫的捐献并不局限于香港、台湾、中国大陆及星马一带,还设立了奖学金计划,资助亚洲学生攻读欧美大学,如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在旧金山亦开办了以他首任妻子命名的老人中心。旧金山政府为嘉许他对该地的慈善贡献,在1988年宣布每年的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1994年,他又向牛津大学捐赠300万英磅,成立中国研究所。【东方诺贝尔奖】2002年11月15日,邵逸夫捐资创立的“邵逸夫奖”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医学及天文学3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其100万美元的巨额奖金足以媲美被视为国际最高自然科学奖项的“诺贝尔奖”。生意人名不副实邵逸夫一生的丰富和矛盾首先体现在名字上。他曾不止一次解释为希望“安安逸逸度过一生”,但英文名却是意思截然相反的“RunRunShaw”。人生转变(升华)在弹丸之地的香港,人们普遍将“东方好莱坞”的奇迹归功于邵逸夫和其代表的一代。他们所创造的港式功夫片、电视剧和娱乐明星深刻影响了华人世界。“有华人处必有邵氏电影”成为一个时代的回忆和标志。晚年邵逸夫走出喧闹的娱乐工场,为上千所内地学校捐建“逸夫楼”并设立“邵逸夫奖”,实现从实业家到慈善家的转身。“人走了,还有逸夫楼。”内地学子在纪念帖子上写道。视质量为生命邵氏兄弟借鉴了美国西部片、日本武士片和民国时代武侠电影,开启了独具特色的邵氏武侠片。《独臂刀》上映时,正值全港大罢工,仅这一部电影邵氏就狂收票房过百万。邵逸夫对影片的质量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过于低劣的影片就直接烧掉。“邵氏出品,必属佳片”是当时的宣传语。培养新人在1987年邵氏停止生产前,邵氏一共生产了一千多部电影,聘请的张彻、李翰祥、井上梅次、林黛等都是当时的巨星。但邵逸夫更喜欢自己“造星”。1965年,邵逸夫转战电视荧屏,创办TVB并筹备艺员培训班。1971年,梁朝伟、周润发、周星驰等明日之星成为了首批学员。创新邵逸夫创办的TVB在1980年代的香港是一个独特而又独立的存在:私人出资,不涉及集团利益,保持政治中立,新闻劲爆,综艺多样,剧集贴近港人生活。1983年,TVB版《射雕英雄传》被第一次引入内地电视台,一时间翁美玲、黄日华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明星,凡是有电视的人家每晚必人头攒动。正是这套剧集,金庸的名字第一次为内地读者熟悉,TVB自制剧也开始风靡内地。创新与坚守传统邵逸夫的电影事业始于上海时期的“天一公司”,强调忠孝仁义,拒绝欧美化,拍摄了诸如《立地成佛》《女侠李飞飞》《忠孝节义》等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纵使后来移师香港,选材仍多来自内地。坚守不创新的苦果此后,观念与制度守旧的邵氏又接连错过了许冠杰、许冠文、成龙和徐克等人,遭遇危机,影棚一度空落。邵逸夫错过李小龙,被人们认为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大的“错过”。1970年代,李小龙拿着剧本找到邵氏要求合作开出高价,邵氏拒绝了。李小龙转投嘉禾,拍出的《唐山大兄》随即帮助后者迅速度过草创时期。低调香港媒体界人士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同其他香港慈善家相比,邵逸夫在港岛的低调让他显得非常突出。“我们到内地采访,看到到处都有逸夫楼,才知道他在内地也捐款。”与其他商人大锣大鼓的“营销”方式不同,邵逸夫对他向内地的捐赠绝口不提:“奇怪的是,在香港,政府也不提。”2002年,邵逸夫以自己的名字设立科学奖,用高额的奖金表彰“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科学家。人生定位邵逸夫曾不止一次公开表示,他只是生意人,对于政治不感兴趣。“从形式上看,邵逸夫的人生似乎很难与政治分开,他的父亲邵玉轩就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他本人也多次成为领导人的座上宾。但邵逸夫曾不止一次公开表示,他想做的只是娱乐产业,对于政治不感兴趣。“这可能是他能够在香港和内地都德高望重的原因之一。”卓伯棠说。网友评论:邵老的一生是鉴证中国母亲如何从弱小到强大的历程,他、饱经人间沧桑,世事无常,但他依然爱他的母亲,为中国母亲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爱国也爱同胞,他相信教育是立国之本,更是中国强大的源泉,所以他义无返顾地资助教育,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让人们铭记的一生。有网友说,中国富人百年之后,李嘉诚留下的是钱,马云留下的是嘴,陈光标留下的是阔,而邵逸夫留下的是善,遍布全国各地的邵逸夫学校和教学楼。今天是邵老先生走了,全国各地逸夫楼的阶梯总和,足够您登上天堂,无论天堂有多高。网友评论:有菩萨心肠,方享有107岁高寿。人性本私,私终私为凡,变私为公则为仁人,变仁为济世则成佛。网友评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天下之至善,莫有过于捐助教育而流芳千古者也,慈善捐赠,圣贤之美,富而贤仁,资助教育,泽被学子,德流千古!举凡中华大地,多有邵公所捐赠之校舍,寒微学子,多受其惠,贫穷之地,亦受其助,广修学舍于诸地,慈善之名传千古,若天下富庶之人,皆效邵公慈善捐赠之德,何其美哉!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4年作文素材――邵逸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599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