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对外开放政策与我国产业发展-中央财经大学
全球化背景下的对外开放政策与我国产业发展中央财经大学2013年10月思考题1.经济全球化涵义及其本质特征是什么?2.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政策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3.跨国公司当今最新发展动态是什么?4.跨国公司对我国产业发展产生哪些影响?这些影响从总体层面和具体行业来看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5.如何应对跨国公司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参考文献•雅克·阿达《经济全球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弗朗索瓦·沙奈《资本全球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世界投资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历年•商务部《中国外商投资报告》,内部资料,历年•王志乐《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历年•李琮《经济全球化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张世鹏《全球化与美国霸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余永定《FDI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国际经济评论,2004年第2期•王洛林、江小涓等《大型跨国公司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经济国际化的影响》,(上、下)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第4期、第5期•齐兰《垄断资本全球化问题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年•齐兰《垄断资本全球化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主要内容一.经济全球化涵义及其本质特征二.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及其实施三.跨国公司基本理论及其当今实践发展最新动态四.跨国公司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五.应对跨国公司对我国产业发展影响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一、经济全球化涵义及其本质特征(一)经济全球化的涵义(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一)经济全球化的涵义1.经济全球化是各种资源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的过程,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2.经济全球化是以垄断资本为主导的全球化是一种大资本的全球化、强势资本的全球化、独占资本的全球化乃至霸权资本的全球化。3.经济全球化是借助跨国公司来实现资本控制的全球化尤其是以发达国家的巨型跨国公司为重要载体。(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1.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经济全球化既是有型垄断资本(即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等)在全球范围的控制与支配,更是无形垄断资本(即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理念)在全球范围的扩张与渗透,是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化。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特征•跨国公司在全球贸易领域的垄断与控制•跨国金融机构在全球市场的垄断与控制•跨国公司在全球生产领域的垄断与控制•跨国公司在全球技术领域的垄断与控制(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1.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全球性和垄断性的特征更加明显,这些跨国公司相互之间的合作和网络化关系不断增强。2.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迅速崛起,与发达国家之间形成一种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关系。二、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及其实施(一)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及其内涵(二)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重大意义(三)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四)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一)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及其内涵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基本上走的是闭关锁国、自我发展的道路。这是与当时的国际环境(经济封锁、遏制战略)国内状况(如百业待兴、自力更生)及思想认识(如闭关自守)有关。(一)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及其内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同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1980年开始试行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4年明确提出“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1987年党的十三大又明确要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一)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及其内涵•1992年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提出扩大对外开放的三个主要目标和任务。•(1)对外开放的地域要扩大;•(2)利用外资的领域要拓宽;•(3)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外向型经济。•1992-1997年这一期间是我国对外开放发展最为迅速最为活跃的时候。•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努力提高对外开水平,正确处理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一)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及其内涵对外开放内涵:一方面是指打开国门政策(对应闭关自守政策),积极主动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限制政策(对应保内抵外政策),放开和取消各种保护国内市场的措施(如关税壁垒、贸易保护、数量限制等)。(二)对外开放作为我国基本国策的重大意义1.实行对外开放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必然趋势。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一国经济发展不可能独善其身,一损俱损、一荣俱荣。2.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本质是开放经济,追求资源配置达到最大效率,需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进而必须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中国加入WTO意义非凡,既进入了世界经济发展快车道,同时也被绑在了国际规则的战车上,没有退路,只能前行。(二)对外开放作为我国基本国策的重大意义3.实行对外开放是加快经济发展,实现我国民族复兴、经济强国战略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而且是发展中大国。(三)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改革开放30年已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沿边开放带内陆省市开放区域等全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三)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1.经济特区(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2.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青岛、天津、上海、广州、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从点到线)3.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长三角、珠三角、闽南三角地开辟为开放区(从线到片)4.沿江沿边开放地带及内陆省市开放区90年代以后(1)保税区(2)开发区:天津新区、上海陆家嘴等5.之后又发展许多新的形式如海南离岛免税等6.2013.9.29挂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四)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1.对外贸易(进出口贸易)2.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间接投资(国际信贷、国际债券等)直接投资(三资企业即合资、合作、独资)3.引进技术和技术出口4.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5.有进一步深化金融开放,如离岸金融本币互换等(2013.10.11欧洲央行与中国央行开通货币互换;2013.10.15英国与中国大陆达成英镑与人民币直接交易协议)三、跨国公司基本理论及其当今实践发展最新动态(一)跨国公司理论研究渊源及现状(二)跨国公司当今发展最新动态(一)跨国公司理论研究渊源及现状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FDI)•垄断优势理论(区位优势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战略联盟理论(二)跨国公司当今发展最新动态1.通过超大规模资本集合主导经济全球化截止2008,全球共有7.8万多家跨国公司,其中以美、欧、日主要发达国家为母国的跨国公司是国际直接投资最主要的来源。跨国公司的份额已占全球总产值的1/3以上、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90%以上、全球贸易总额的60%以上和世界新技术及知识产权的70%以上。2.通过国际外包控制全球产业链及其全球资源当今国际分工已从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发展到企业内部同一产品不同工序之间的分工。跨国公司通过国际外包方式对其控制的全球资源和产业链进行国际战略重组。跨国公司将中游加工部分低附加值的工序环节转移到具有廉价的熟练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加强了对高增值的上游和下游部门的集中控制,通过国际专业化垂直分工,形成了全球价值增值的“U”形产业链。目前,全球大多数跨国公司60%以上的业务已通过外包实现,少数公司则完全实行外包。3.通过非股权控制方式建造国际垂直生产网络化体系跨国公司凭借品牌、协议、分包、许可证等非股权控制方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垂直专业化生产”或“零散化生产”,打破了以独资、控股、参股等股权形式治理垂直一体化生产的传统方式,实现了跨国公司对国际垂直生产网络化体系的超强控制。四、跨国公司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产业发展界定这里是在总量基础上从结构角度进行界定,产业发展主要是指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产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产品贸易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和优化过程,即产业现代化过程。而这三方面结构又与国家的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直接相关。考察跨国公司对我国产业发展影响的层面一是从总体层面考察,包括三个方面:1.跨国公司对我国产业结构及工业化进程的影响2.跨国公司对我国市场结构及市场化进程的影响3.跨国公司对我国产品(贸易)结构及国际化进程影响二是从具体行业考察,选择两个行业:1.跨国公司对我国汽车业的影响2.跨国公司对我国家电业的影响(以上两方面对应为以下五个部分)(一)跨国公司对我国产业结构及工业化进程的影响(二)跨国公司对我国市场结构及市场化进程的影响(三)跨国公司对我国产品(贸易)结构及国际化进程的影响(四)跨国公司对我国汽车业发展的影响(五)跨国公司对我国家电业发展的影响(一)跨国公司对我国产业结构及工业化进程的影响1.产业结构、工业化基本涵义及其测量指标产业结构涵义指各类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及其比例关系。工业化涵义指我国经济和产业发展,从以农业为主要推动力转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要推动力的过程。产业结构和工业化的关系及其作用产业结构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工业化是一国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工业化程度发达的重要标志。产业结构和工业化的测量指标三次产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和技术进步等。2.跨国公司在产业结构及工业化进程中的积极效应(1)跨国公司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影响情况跨国公司对我国三次产业的投资分布及其规模,以及由此产生的前向后向关联效应,改进了我国产业结构。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在改革以前一直处于低水平和失衡状态,即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极不发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从1992年的21.8%下降到2012年的10.1%,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从1992年的43.4%和34.8%上升到2012年的45.3%和44.6%。(2)跨国公司对工业内部结构的影响情况跨国公司对我国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投资在所有投资行业中一直占居首位,从而增加了制造业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促进了我国工业结构的高度加工化,进而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制造业的投资占其总投资的比重基本保持在50%以上,2007年达到60%。跨国公司对我国制造业的重点投资,促使制造业成为带动我国经济成长的“首席行业”和“发动机”。(3)跨国公司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情况跨国公司通过投资带来硬技术即成套设备、关键设备及生产线,也带来软技术如专利技术和工业设计以及知识和管理等各种要素,产生了技术外溢效应。这种技术外溢效应的主要途径有技术扩散效应、技术示范效应和技术应用效应。跨国公司还加大在华的研发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技术外溢效应。摩托罗拉在天津以上积极效应集中体现为:跨国公司投资促进了我国产业的迅速发展,致使产业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产业的发展强有力地带动了国民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短短十年间我国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促进我国工业化由中期的前半阶段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3.跨国公司在产业结构及工业化进程中的负面效应(1)技术外溢效应不明显,相反加强技术封锁和技术壁垒。(2)进一步强化技术分离,严格控制核心技术。(3)我国实施“以市场换技术”政策,形成严重的技术依赖。负面效应集中体现为:“有产业无技术”,即有产业缺乏技术尤其缺乏核心技术、缺乏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1.市场结构、市场化基本涵义及其测量指标市场结构涵义指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及其比例构成。市场化涵义指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并不断趋于成熟的过程。(二)跨国公司对我国市场结构及市场化进程的影响市场结构和市场化的关系及其作用市场结构是市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化又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制度基础,市场结构的优化是市场经济进入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市场结构和市场化的测量指标跨国公司对市场结构及市场化影响集中体现在对企业比例构成、行业市场占有率、企业市场行为和效率等方面的变化情
本文标题:对外开放政策与我国产业发展-中央财经大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62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