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第13章-《世界经济史》-马工程
第三篇现代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第十三章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第一节发展中国家的兴起•1.1殖民体系的危机和瓦解•1.2独立后的社会经济改革•1.3工业化和发展道路选择1.1殖民体系的瓦解•二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越来越多的新兴民族国家获得独立,到20世纪80年代,西方殖民主义体系彻底瓦解。•这些先后独立的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它们在经济恢复和国家工业化建设中不断摸索和选择各自的发展道路,采取了不同的社会和经济制度,经济发展也呈现不同特点,成为战后世界经济中一种独特的经济体。蒙巴顿总督(左)和甘地(中)图片来源:维基百科“印巴分治”词条1.2独立后的社会经济改革•为了获得真正的经济独立,发展中国家必须进行必要的社会经济改革。加纳的成衣厂图片来源:维基百科“加纳”词条独立后的社会经济改革措施•第一,收回国家的经济主权。发展中国家一般会采取接收殖民地政府的财产,以及接管国家重要经济管理部门等措施,取消原宗主国的殖民统治权,如收回海关权、货币发行权,以及废除外国资本的租让地和永久采矿权等。•第二,对外资企业进行国有化和管制。通过征用、没收或补偿等办法把外资企业国有化,或对外资企业实行强制性管理、监督和限制。独立后的社会经济改革措施•第三,普遍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后,必须对落后和封建性的土地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对大土地占有制度和租佃制进行改革,政府根据土改法令从地主手中征收法定持有最高限额以外的土地,然后将这些土地有偿或无偿地分配给少地或无地农民,促进土地所有权的再分配和转移。•政府颁布法令减少地租,保障租佃权,以保护佃农的生产利益。对于种植园制,一般都将其变革为国营农场或国营种植园。土地所有制和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为实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创造了条件。独立后的社会经济改革措施•第四,建立国有经济和实行计划经济。•为加快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普遍建立了国有企业,并制订和实施不同程度的经济计划,以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资金,加速工业化进程。•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巴西、韩国和新加坡,都是通过经济计划推进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例子。它们根据自己的国情,制订发展计划和规划,实行进口替代或出口替代战略,并根据不同发展阶段适时调整。•为了发展经济,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把实现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进口替代战略: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制造业和其他工业,替代过去的制成品进口,以带动经济增长,实现本国的工业化。同时纠正过去长期存在的对外贸易逆差,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出口替代战略:基于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理论,建议本国的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并以制成品出口逐步替代过去的初级产品出口,以此带动本国工业化的发展。巴西圣保罗附近的工厂图片来源:维基百科“新兴工业国家”词条•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一般经过三个相互交替的阶段:初级产品出口、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阶段。•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曲折:20世纪60、70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经历了高速的15年,经济发展速度普遍高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出现一些失误:如巴西等拉美国家,急于求成的发展计划使国家背上沉重的外债,陷入恶性通货膨胀;如印度等国,国有经济比重过大,造成大量亏损,成为沉重包袱;如拉美、印度和南亚一些国家,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时间过长,缺乏国际竞争与交流,以致经济发展迟缓。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图片来源:维基百科“英迪拉·甘地”词条1.3工业化和发展道路选择•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根本上来看,经济和社会结构并未随之得到优化,有的国家和地区甚至遭到了劣化,出现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如农业和粮食问题、债务和经济依附、贫困和贫富差距,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圭亚那的海岸垃圾图片来源:公开网络第二节亚洲“四小龙”和印度的经济发展•2.1亚洲“四小龙”的崛起•2.2政府主导的出口导向工业化•2.3亚洲金融危机及其影响•2.4印度的经济发展2.1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亚洲四小龙夜景,左为韩国首尔,右上为中国香港,右下为新加坡图片来源:维基百科“亚洲四小龙”词条2.1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从20世纪60年代起,亚洲的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腾飞,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都接近或超过10%,一跃成为全亚洲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1960至2014年间,四小龙人均GDP的增长图片来源:维基百科“亚洲四小龙”词条2.2政府主导的出口导向工业化•韩国:朴正熙政府确立出口主导型体制,积极实行特定产业政策,对特殊产业实行保护。同时培育财阀势力,如三星、现代等大企业集团;80年代后,又提出“科技立国”战略,产业重点进一步转向精密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和其他知识和信息类技术产业。•创造了“汉江奇迹”图片来源:维基百科“韩国经济”词条三星电子在菲律宾的一个门店2.2政府主导的出口导向工业化中国台湾: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1965年到1985年,GDP年均增长率9.2%。新加坡: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进行新加坡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图片来源:维基百科“新加坡”词条新加坡港口,背景为圣淘沙岛。2.3亚洲金融危机及其影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风暴蔓延到周边国家,韩国金融体系遭到重创,引发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韩国遭受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没有处理好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关系;过度投资和过度贷款;韩国的家族财阀企业对政府的拖累,造成金融机构出现大量不良债权;韩国金融机构改革滞后,造成呆账、坏账过多;经济结构不合理;贸易逆差和外债规模过大,等等。•韩国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援助,并对金融体制和企业结构进行改革国际金融巨鳄索罗斯图片来源:维基百科“亚洲金融风暴”词条金融危机对新加坡的影响•新加坡政府的举措:宣布对美元贬值;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进行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和透明度;自力更生,没有接受IMF的援助计划。•1998年,新加坡GDP增长率为0.3%。1999年达到5.4%。基本走出了金融危机。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金融风暴期间任新加坡副总理,1998年任金融管理局局长。图片来源:维基百科“李显龙”词条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东亚偏重于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政府主导型的工业化有着制度性缺陷;•当劳动密集型经济模式的发展动力枯竭时,股市和房地产的繁荣导致了泡沫经济;•财政不平衡和金融体系不够健全;•对外开放步伐过快,没有处理好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关系。•尼赫鲁执政时期,首先进行了政治民主化改革,通过接收、国有化和直接投资等途径,建立和发展了公营企业,确立了印度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启动了工业化的新历程。•制订和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发展战略。从1951年起,印度政府共实行了三个五年计划。工业体系初具规模,经济发展自给能力增强。印度统计学家马哈诺比斯图片来源:维基百科“PrasantaChandraMahalanobis”词条•英迪拉·甘地和“绿色革命”:农业技术革命,主要是大力培育和推广高产品种,促进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村电气化。到20世纪70年代末,印度两市基本可以自给。•总的来说,尼赫鲁家族执政时期,印度实行的是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并存的混合模式,强调政府对经济计划的主导作用,重视发展国营企业和重工业,是一种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下的内向型经济。在这种模式下,印度虽然建立起相当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但弊端也逐步暴露出来,如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印度贫困人口百分比。贫困人口,指通过购买力平价计算后,日收入低于1美元的人群图片来源:维基百科“印度经济”词条市场化改革•1984年,英迪拉·甘地的儿子拉·甘地接任总理,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减少政府干预,放松对私营企业和工业发展的限制,转向出口导向经济的发展。实行对外开放,重点发展能源和电子工业。1991年上台的拉奥政府,开始对印度经济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明确提出要使印度经济自由化、市场化和全球化,加快了高科技和服务业的发展力度。印度终于开始走上了经济改革发展的道路。第三节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3.1“发展主义”与进口替代•3.2债务危机与债务整理•3.3“华盛顿共识”与经济改革3.1发展主义与进口替代•普雷维什:“中心”与“外围”理论,工业化是拉美国家摆脱“外围”地位的唯一手段。•实现工业的三个条件:进行大量的投资;实施保护主义政策和严格的外汇管制;调整国家在税收、工资、利润和就业方面的政策,以刺激本国私人企业的发展。•拉美国家必须先搞内向发展的进口替代工业化,然后转入出口替代,即促进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战略。劳尔·普雷维什图片来源:维基百科“RaúlPrebisch”词条3.1发展主义与进口替代•巴西奇迹:1965到1974年•拉美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和拉美经济一体化的实践,使拉美国家的经济获得了空前发展,基本上建立起一个以金属制品、化工、电子、机械、纺织和食品等行业为主体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但在80年代之后,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普遍陷入停滞。为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拉美国家不得不大量举债,最终导致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拉美国家的这种先发展、后停滞,经济停滞和经济矛盾并存的现象是由客观国际环境,及其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和经济政策取向的失误造成的。经济发展的成果并没有倍广大人民分享,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此外,政府官员的腐败败坏了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巴西福塔雷萨的贫民窟图片来源:维基百科“贫民窟”词条3.2债务危机和债务整理•20世纪70年代,拉丁美洲普遍采取负债增长战略,大规模引进外资。•到1982年,债务猛增到3083亿美元。•大量低息贷款的涌入对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贸易赤字。•拉美国家此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进一步推高了房地产和股票价格。•20世纪80年代,石油在内的商品价格大跌,导致拉美国家的贸易赤字大增,同时资本利率翻了一倍以上。至此,拉美地区的债务危机正式形成。智利和拉丁美洲的经济增长率图片来源:维基百科“LatinAmericaDebtCrisis”词条3.2债务危机和债务整理•墨西哥债务危机:1982年8月,墨西哥政府宣布无力偿还外债本息。当年外逃资本达200亿美元,墨西哥本国货币贬值500%。•墨西哥债务危机迅速蔓延至整个拉美地区,拉美地区经历了长达十年的衰退。•1989年3月,美国新任财长布雷迪提出了“布雷迪计划”,同意削减拉美国家债务,而债务削减的国家则应按新自由主义的要求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对后来拉美地区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3华盛顿共识与经济改革•1989年,威廉姆森提出10个政策工具:加强财政纪律、重新确定政府的公共开支重点、开展税制改革、实施金融自由化、统一汇率、实现贸易自由化、放松对外资的限制、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放松政府管制、保护私人财产权等,被称为“华盛顿共识”。•“华盛顿共识”是新自由主义理论的政治纲领、经济模式,以及在拉美政策“体系化”的标志。在其指导下,90年代后拉美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改革,核心是强调“私有化”“自由化”和“非调控化”,目标是建立面向国际市场的自由市场经济。杰佛瑞·萨克斯,休克疗法之父其本人并不喜欢休克疗法这一名称图片来源:维基百科“杰佛瑞·萨克斯”词条3.3华盛顿共识与经济改革•改革措施包括:一是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二是进口自由化。三是鼓励外国投资。四是积极发展国际双边或多边合作关系。五是改革金融体制,实行金融自由化。六是改革财税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华盛顿共识”及其主导下的经济改革,并没有使拉美地区的经济彻底摆脱困境。只是触及拉美经济问题的表面,如政府的过多干预导致效率低下和竞争力不足,并没有涉及“拉美现象”的核心——两极分化和普遍贫困。•拉美国家要真正走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轨道,还有不少的路程要走。第四节中东国家的经济发展•4.1工业化和发展道路的选择•
本文标题:第13章-《世界经济史》-马工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627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