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图形图像 > 教育学(辨析题-案例分析有答案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D);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B)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D)。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C.教育内容、教育形式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5.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B)。A.模仿性B.目的性C.规律性D.社会性E.复杂性6.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C)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7.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8.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D)。A.普通教育B.职业教育C.高等教育D.学前教育9.“官守学业”、“学在官府”体现了教育的(D)。A.强迫性B.民主性C.基础性D.阶级性10.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B)。A.生物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11.学校教育产生于(B)。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2.人类最早的学校产生于(A)。A.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B.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C.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D.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二、辨析题1、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解析: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解析: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是现代教育的特征。3、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两大教育思潮。(√)解析:人们面对的是全新的和不断变化发展的职业、家庭和社会生活。若要与之适应,人们就必须用新的知识、技能和观念来武装自己。终身教育强调人的一生必须不间断地接受教育和学习,以不断地更新知识,保持应变能力,其理念正好符合时代、社会及个人的需求,因此终身教育理念一经提出,就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就理所当然了。如今,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全民教育是现代社会民主化、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4、教育要为社会服务,所以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解析:教育的确要为社会服务,但只有阶级社会的教育才具有阶级性。5、“培养人”是教育的本质特征。(√)解析:1)教育不是一种自在的自然存在,而是为培养人而人为建构的社会活动系统,它的核心问题是引导和规范人的发展,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有效培养人的问题。2)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三、名词解释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价值、优化教育艺术的科学。2、学校教育(狭义教育)狭义的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四、简答题1、古、现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答:古代教育特征:阶级性较强;专制性突出;宗教性较强;道统性突出;理论性较强;象征性突出;教育生产相脱离;教育为封闭教育;现代教育特征:教育生产紧密化;学校教育民主化;教学手段科学化;培养全面发展化;2、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答: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结合;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思潮;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到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的规律之一;3、为什么说教育产生于社会生产劳动?答: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教育为劳动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经验;教育形态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形态变化而变化;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五、论述题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何意义?答: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就是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活动。意义:(1)只有首先明确了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才能进一步讨论教育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职能之类的问题。(2)如果不坚持把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与学校生活的中心,即使搞好教育和办好学校,也不可能有效地履行教育的社会职能。(3)明确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助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促进社会发展的开拓创新的人才。2、谈谈你对教育的认识(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答:我认为教育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应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应以人为本。通过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丰富学生的人生观。(2)弘扬个性发展的教育观。我们在关心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促使学生个性、优点的发展。(3)循序渐进的教育观。教师应坚信每一名学生是追求进步的,他们内心都是积极向上向前发展的。(4)以爱育人的教育观。老师要以爱作为基础和支点,以爱为动力全身心去关心和教育好自己的学生。第二章教育功能一、单项选择1.从教育作用的对象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D)A、正向功能B、筛选功能C、协调功能D、社会发展功能2.从教育作用的客观性能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筛选功能和(B)A、正向功能B、协调功能C、负向功能D、社会发展功能3.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C)A、社会发展功能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C、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D、协调功能4.与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不符的是(C)。A、教育能满足人的本性需要B、教育使人追求真善美C、教育不能满足人的本性需要D、教育能让人获得幸福5.下列不是教育的文化功能有(A)。A、谋生B、传递C、更新D、创造二、名词解释1、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指的是教育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联系与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2、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值指教育可以造就和培养具有谋生本领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成为推动社会生活发展进步的人力资源。3、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指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4、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指:1、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2、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三、简答题1、教育对文化发展有哪些作用?答:教育对社会文化具有保存和传递的功能,还有创造和更新社会文化的功能。2、论述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意义。答:教育相对独立性包括教育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具有历史的继承性,与经济政治制度不同步。教育一方面必须与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必须与社会保持恰当的距离。一种被完全政治化或经济化了的教育,一种完全丧失了自身独立性或与社会完全“合而为一”的教育,就和一种与社会处于完全封闭状态的教育一样,必然会失去自身存在的必要性。3、教育促进个体的社会化的功能有哪些?答: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促进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四、论述题1、根据你的理解,如何看待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个体享用功能?答: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教育可以造就和培养具有谋生本领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成为推动社会生活发展进步的人力资源。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是以生存为基的,而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以幸福为上的。2、教育的经济功能有哪些?答:(1)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2)教育可以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3)教育可促进经济的发展五、案例分析题1.《新疆,你怎么了?》新疆是产棉大省,为了解决运输的困难,使棉花及时销售,国家曾实行东锭西移的战略,把上海最先进的纺织机器运抵新疆,但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无人地操作。一些人以新疆的企业考察后说,许多大企业的设备是先进的,甚至是一流的,但产品却是二流、三流,甚至是不合格的。请从教育功能的角度分析新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答: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新疆的教育发展水平低,大部分新疆人民受教育的程度比较低,科学文化水平不高,从而不能很好的操作先进的设备,这是教育向负向功能发展的体现。只有劳动者的素质与生产中的技术水平相适应,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我们只有重视教育,大力发展教育,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第三章教育目的一、选择题1.(A)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A.教育目的B.教育媒介C.教育理论D.教书方法2.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D)活动之中。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一切教育3.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并实施的第一个教育目的是1904年颁布的(D)。A.《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B.《戊戌变法纲要》C.《天朝田亩制》D.《奏定学堂章程》4.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A)。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任务C.教育的内容D.教育的规律5.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D)。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现状B.党的教育政策和方针C.四项基本原则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6.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D)。A.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B.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7.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B)。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特长教育D.继续教育8.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A)。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方法C.教育的效益D.教育的规模9.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A)。A.德育B.劳动技术教育C.体育D.智育10.素质教育是以(B)为重点的教育。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12.确立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是(A)。A.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B.理性价值观、个人本位C.感性价值观、个人本位D.社会本位、感性价值观二、解释名词教育目的(狭义)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什么样的人才的总体要求。三、辨析题1.培养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培养目标就是教育目的。(×)解析:广义的培养目标才是教育目的。2.教育目的着重对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做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解析: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而教育方针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3.教育目的既体现为社会教育目的,又体现为个人教育目的。(√)解析:教育的目的可以分为社会教育目的和个人教育目的。4.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而制定的。(√)解析:教育目标就是指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而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又是由教育目的所决定的。所以,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5.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解析:教育目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因此,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四、简答题1.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答: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2.简述教育
本文标题:教育学(辨析题-案例分析有答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630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