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射阳县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
射阳县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省、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射阳,特制定本规划纲要。一、“十一五”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创新型射阳统领科技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重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把突破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作为主攻方向,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主要手段,把产学研结合作为主要途径,把推动科技创业作为主要抓手,加速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切实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实现“经济总量翻番、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1、坚持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把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2、坚持政府主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和市场导向作用紧密结合,进一步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在整合全社会技术创新资源中的核心作用。3、坚持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紧密结合,实现人才、技术与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爆发式增长的先进生产力。4、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紧密结合,推进我县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增长方式的转变。5、坚持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紧密结合,着力解决社会事业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及和谐社会提供科技支撑。(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重点的区域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对工业、农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3.8%和61.5%。力争到2015年,把射阳建成创新体系富有特色、创新主体充满活力、创新机制健全高效、创新人才高度集聚、创新文化鲜明活跃、创新环境愈益完善的创新型县份。2、主要目标(1)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五年内分别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3家、6家;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1个,产学研联合体100个;专利申请总量10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20%以上。(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五年内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0个,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400个,培植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5%以上。(3)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人口与健康、资源与环境、循环经济、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发、引进一批重大关键技术。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自然资源支撑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显著提高。(4)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改善。培养和凝聚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批市内领先的科技基础设施;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法制、政策、市场和文化环境。二、“十一五”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一)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在纺织、化工、机械、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以拓展产业链,增强竞争力为目标,以开发重大战略目标产品为重点,加强技术集成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纺织。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纺织产业的步伐,鼓励企业建设研发中心,推进纺织产品的不断创新。对现有纱绽进行配套改造,精梳纱、自动络简纱和高支纱的比重分别提高到90%、60%和50%以上。加强高档毛绒面料、棉麻混纺混织、差别化纤维、动植物蛋白纤维等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不断扩大新型高性能纺织材料的生产能力。发展高端染整和品牌服装,完善纺织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2、化工。以临海化工集中地为主要载体,加快产业集聚和产品延伸,主攻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医药化工,重点实施染料、印染、有机氟、食品添加剂、医药中间体等一批项目,积极寻求沿海重化工突破,促进全县化工产业向“生态化工”转变。3、机械。提高纺织机械制造水平,充分利用我市被认定为“国家级高端纺织机械产业基地”,我县被列为基地县的有利条件,重点推进整浆并成套设备,数字化全流程棉纺成套设备研制与开发。提升探伤检测机械制造能力,以合德镇中小工业园为载体,以实施高能探伤检测仪项目为抓手,不断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产品档次。大力实施化工机械、船舶机械、节能风机、电动工具、汽车零部件等项目,开发研制环保机械、焊接金属波纹管机械密封装置、大功率磁力驱动泵、多功能永磁直流电机等产品。4、新材料。重点开发高温树脂催化剂、高强离子交换树脂等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酸性染料及中间体,无致癌物皮革染料及助剂,活性染料印花合成糊料等染化系列产品;赤霉素A4+7、高档硼化物等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系列产品;高强镁碳砖、钢包整体浇注料等耐火材料;新型高性能纤维等。5、新能源。充分发挥我县沿海港口资源、风能资源、秸秆资源、滩涂资源、环境容量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大力开展风能、生物质能及节能环保技术研究开发,推动我县能源产业和环保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风能和生物质能开发方面,依托沿海海上风场发展风力发电,应用生物质热解气化发电、合成生物柴油等。在节能技术方面,重点开展高能耗产业的节能降耗新工艺、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究,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水平。在环保技术方面,重点开展非常规污染物控制技术、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技术、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集成技术等研究。6、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加强生物能源、生物制造重要化学品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强地道中药材的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及繁育,开展中药材活性成份提取、中药新药、中药复方药及饮片的研究与开发,实现中药材制药的突破。加强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的研究与开发,重点发展生物农药和环境友好的化学农药新品种及农药新剂型。加强兽药及渔药新品种、动物专用抗生素、新剂型兽药、中药兽药及添加剂等研究与开发。加快建设“三药”产业化基地。7、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广泛运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自动控制、工业生物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机械、化工、纺织、建材、食品等传统产业,加强引进技术及装备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重点在装备制造、工艺创新、节能环保、产品升级等方面取得突破,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增强传统产业的综合竞争力。8、重点实施10项重大科技项目(1)新一代纺织机械开发与产业化(2)汽车关键零部件开发与产业化(3)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与产业化(4)精细化工产品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5)生物能源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6)高耗能行业节能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7)信息化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研究与应用示范(8)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9)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10)疫病兽药生产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以“丰产、高效、富民、生态”为宗旨,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线,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重点围绕优势特色产业,突出抓好优良品种选育、标准化生产技术、动植物疫病控制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和安全生产技术等研究开发和转化运用,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和苏北星火带科技先导型支柱产业建设。到“十一五”末,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00家,其中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重点星火龙头企业分别达5家和3家。1、农作物品种选育技术。重点开展优质高产多抗专用水稻、优质专用小麦、高品质抗病虫专用棉花、高油双低油菜、优质高产抗病专用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品种的繁育与引进推广,研究开发优质特色专用蔬菜、花卉、苗木、牧草、耐盐碱树种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林果新品种。2、畜禽、水产新品种选育及良繁技术。重点开展优质高产家禽品种选育,优质瘦肉型猪的引种与杂交改良,优质高产牛、羊、兔快速繁育技术,名特优海淡水产品新品种的引进和改良,畜禽、水产品工厂化现代繁养殖技术的研究开发。3、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及设备。运用生物技术、膜分离技术、超声波技术、微波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等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稻、麦等主要农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设备,开展果蔬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全过程安全生产控制、检测和深加工技术等研究和应用,开发农经特产品深加工、成套蔬菜加工、成套肉制品加工、成套中药材加工、鲜活农产品的保鲜、储运、物流配送等共性关键技术及装备。4、农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建立种植业、畜禽水产、滩涂和海洋资源的评价与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及预警系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监控系统。研究开发人工速生材及生态林的营造技术,水资源保护和废水处理开发再利用技术、节水灌溉新技术等节水农业技术,沿海湿地保护技术,耐盐作物和树种的引育与栽培技术等。重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综合配套技术开发及示范,开展精准施肥、化肥控释与化肥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开展智能化农药精准施用技术、减少土壤有害重金属和有机毒物积累植物修复技术、灌溉污水对土壤安全危害的控制技术等农田土壤污染修复及环境修复、生物净化技术研究。研究土壤肥力、土壤毒素和水体污染快速测定技术。开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秸壳、麦麸、畜禽血液等)及农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技术。5、农业信息技术及应用。研究开发种畜、种禽的饲养、繁育中的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畜禽养殖自动化管理和监控技术,开发农作物、经济林果、畜禽与水产及土壤、水体、森林信息智能化采集技术与设备。研制开发数字化耕作、播种、施肥、灌溉、喷药机械,开发数字化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与装备及人工环境控制系统技术等,建立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示范基地。6、农林病虫草害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重点开展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成灾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应用生物和信息技术研究建立水稻、小麦、棉花等主要病虫草害预警、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开发生物控制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关键技术,研制分子重组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微生物类生物农药、抗病虫草调节物质等新型高效、多功能的生物农药,建立生物农药产业化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质量检测标准,构建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田间高效安全施用技术体系。7、星火产业带支柱产业及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以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升中药材、大蒜、桑茧、水产与畜禽等农副产品深加工水平,积极培育海洋医药、海洋化工等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8、重点实施10项重大科技项目(1)稻米丰产高效生产技术与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2)特色畜禽品种选育与现代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3)名特优水产品苗种产业化开发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4)出口果蔬新品种选育与规范化、规模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5)特色林木花卉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6)中药材品种改良及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7)速生丰产林木的繁育及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8)沿海滩涂耐盐植物新品种选育与试验示范(9)农林废弃物可持续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10)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三)加强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围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改善生活环境,在生态环境、人口与健康、循环经济、人居环境、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坚持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相结合,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科技专项,组织实施一批社会发展示范工程,为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1、生态环境。重点开展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固体废弃物控制与治理新技术、水体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饮用水污染控制与净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进一步加大工业废水和城市生
本文标题:射阳县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63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