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大学生精神生活内容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精神生活内容现状调查报告书目录目录....................................................2一、简介.....................................................2二、关键词...................................................3三、前言.....................................................3四、调查时间.................................................4五、调查对象.................................................4六、调查方式.................................................4七、调查地点.................................................4八、人员分工.................................................5九、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5(一)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现状.............................5(二).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8十、关于大学生精神生活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10(一)社会大环境的不和谐是根本原因......................10(二)学校教育环境的不和谐是直接原因....................11(三)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是主要原因......................12(四)大学生个人的发展水平是主观原因....................12十一、关于大学生精神生活状况的建议..........................13十二、结束语................................................15十三、附录大学生精神生活内容现状调查问卷.docx..............15大学生精神生活状况报告书一、摘要内容提要第一,认真剖析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现状。用具体数据说明河南师范大学全体学生精神生活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大学生在精神生活中好的方面以及不足之处。第二,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中出现问题的原因。用事实和数据说明河南师范大学全体学生精神生活状况的现状和特点,结合实际环境和情况,深入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第三,大胆提出解决建议。以河南师范大学全体学生精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出现的原因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二、关键词大学生,精神生活,问题及现状三、前言(1)调查背景:大学生作为高校教育中受教育的主体,不仅对整个高校教育而且对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当代的大学生大部分是90年代出生的,深受改革开放潮流的影响,随着中国社会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国外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同时那些腐朽的思想和制度也会流入进来,而教育也就自然首当其冲,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状况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先进文化被接受的同时腐朽的思想也正在侵蚀大学生的心灵。与此同时,随着高校教育体系的日益完善,高校教育开始出现了主体多元化、对象多样化、内容理性化的发展趋势,尽管高校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仍然会有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这其中就难免会出现一些因抵挡不住诱惑而走上一条与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的路。(2)调查目的: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精神状况的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状况,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了解、自我发现,塑造优秀的大学生人格体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通过对大学生精神生活状况的研究与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也可以促使社会更加及时地了解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状况,为社会提供一个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更加广阔的视角,也有利于高校对大学生的正确培养和指导。四、调研的基本情况(一)调查时间2014年5月8号(二)调查对象河南师范大学全体学生(三)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四)调查地点河南师范大学(五)人员分工问卷设计:问卷发放:数据统计及分析:报告撰写:五、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一)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现状1.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利用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我们可以大致的了解到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状况,其中在课余时间利用这一块,从问卷中我们总结得出:课余时间用于上网的大学生占到33.9%,用于学习的大学生占到31.4%,而选则在寝室睡觉的大学生也有32.7%,另外选择运动的占19.8%,逛街的占14.9%,陪男(女)朋友的占19.2%,外出游玩的占17.3%,做兼职的占13.5%,学习其他社会技能的占11.5%,其他占5.8%。据统计,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是课堂时间的三倍之多,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课余时间主要都用于上网,学习和在寝室睡觉这些方面。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活动的学生当中,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在图书馆查资料和自己上网查资料。分别占到27.9%,33.6%,。图书馆是大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一个优秀的图书馆不仅能够给大学生提供各类丰富的书籍还能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上对课余时间的利用率,受调查的学生中有64.5%认为图书馆基本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并且有56.7%的大学生每隔一两周会去图书馆借阅一次书籍。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51.7%的大学生经常会阅读一些非专业的书籍来丰富自己的心灵,有41.3%的大学生喜欢读一些文学作品,由此可见学习之余喜爱阅读的学生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2.大学生的课外活动我们从调查分析得出大多数大学生会在课余时间进行运动,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大学生普遍都意识到运动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38.9%的大学生更倾向于进行羽毛球、乒乓等轻盈型体育运动,并且有49.2%的大学生至少一个学期进行一次游泳运动。3.大学生的感情生活(1)关于亲情亲情观是大学生的人生观的一个重要体现,良好的爱情观对大学生的认知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亲情是和联系家人的重要纽带,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认清大学生的亲情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和家人的亲密程度不高。当在遇到苦恼难以调适时,只有18.7%的大学生愿意求助于家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感觉与家人的关系可能比较融洽,但是真正愿意与家人进行沟通的人少之又少,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2)关于爱情爱情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同样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也是大学生必须上的一门课程。调查表明,28.2%的大学生都希望能够追求美好的爱情。大学生恋爱交往中往往会发生一些不得体的现象,78.3%的大学生都表示可以接受但要注意场合,并且有47.5%都认为大学生同居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任。虽然每个人都对爱情有美好的向往,但是只有2.6%的大学生认为大学中最应该做的事是恋爱,也只有17.5%的大学生表示恋爱问题是他们经常谈论的中心话题。4.大学生的知识拓展大学生的知识学习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关键所在。大学生的知识拓展更能看出大学生的素质。通过对大学生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在这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79.3%的大学生很少去参加学校的公益性讲座,并且他们获得一些时事信息主要来自于网络。调查还发现69.5%的大学生表示班上很少组织同学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精神文化活动活动,17.9%的大学生表示参加课余文化活动可以增长知识,这些都说明大学生认识到课外活动的重要,是大学生的知识拓展的一个良好途径,但是参加的途径却比较少。5.大学生的思想方面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对于人生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比较有个性的群体,个性中又不难看出统一。有65.6%的大学生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其中43.5%都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并且41.7%的大学生入党都是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于国内形式和国际社会的一些问题大学生也是比较关心的,54.2%的大学生十分关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和经济危机给国家带来的影响,46.7%的大学生认为中国虽然发展很快,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差距的,而且58.3%的大学生对学校开展政治理论课比较满意。6.大学生精神生活的满意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各种娱乐消遣方式也层出不穷。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发达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随着各高校硬件设施的配备日趋齐全,当代大学生的各种精神生活需求也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他们在业余时间可以上网了解各种实事和新闻,也可以去学校的配备场地进行体育锻炼等娱乐,这就促使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在业余时间拥有一个较好的精神生活。在调查过程中当问及“你觉得你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实吗”的时候,我们发现有60%的人感觉到不充实,40%的人感觉到充实。这表明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水平总体上来说是比较令人不满意的,但问题并不是很严重7.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目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校园中的案件也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必须得到重视。在此次调查中,有62.3%的大学生认为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前途未卜是他们在大学生活中感到最苦恼的问题,而感觉集体中缺少温暖,同学间没有友谊的占有3.3%,虽然比例比较小,但是也应该得到重视,问题往往就出现在小部分被我们忽视的同学中。当被问及感到苦恼难以自我调适时,有70%的大学生选择和同学、老乡、朋友进行交流。校园中屡屡发生因为学业、家庭或情感压力而选择自杀的事情,对这种现象是如何看待的当中45.3%的大学生认为是个人心理问题,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太差,也有42.2%的学生认为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二)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1.人生信仰缺乏化广义的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具有长远的、终极的意义或价值的向往、追求,甚至身体力行的一种信念,表现在生活中就是一种精神状况或价值追求。大学生信仰的缺乏,说明我们国家的教育从来没有离开过功利,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谁真正在为中华的明天而读书?在学校,比父母,比轿车,比服装,比时尚,比流行,什么是攀登虚荣的坐标?什么是大学生的信仰?一种超出对人在精神上和生理上有严格约束和底线要求的信仰。2.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不同于西文的功利主义,是一种极端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结合,是一种扭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政治思想道德、择业就业、参加义务劳动和公益活动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价值取向功利化的倾向.价值取向功利化将导致大学生学风浮躁、精神空虚、情感荒芜,影响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社会文化发展。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倾向主要表现为:价值目标选择的功利化;价值评价标准的功利化;价值实现手段的功利化等。.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倾向的因素是: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对大学校园的辐射;社会不良风气对大学校园的污染;西方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理念对大学校园的渗透;大学生自我意识形态的过度膨胀。因此,矫正大学价值取向功利化倾向的对策是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注重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正面熏陶和影响,积极开展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从我们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参加校园内外的活动中,多数是选择了参与自己觉得有意义的活动,这说明大学生在参加活动中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在大学生是否会常常关注国家大事的调查中,多数学生是选择性的关注,说明他们的关注重点有目的性和功利性。从以上的结论来看,当今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着实渐渐走向了功利化和个
本文标题:大学生精神生活内容现状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640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