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发展规划
平安县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发展规划一、“十五”期间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经济结构现状(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我县工业主要分布在沙沟乡、平安镇和小峡。三乡镇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0.4%,其中沙沟乡工业构成中以规模以上企业为主,其比例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0.2%;平安镇和小峡镇工业构成中以规模以下企业为主,其比例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5.5%和15%。“十五”期间,我县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县有工业企业22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家。截止2005年底,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万元,完成“十五”计划50000万元的%;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万元。(二)项目建设情况。“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31562万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19277万元。完成技改项目8项,主要有投资5850万元的平安铝业公司的三期扩建工程,投资1646万元的第一碳化硅和三合碳化硅厂的磨料深加工,投资2072万元的草原钢网制造厂的中碳钢丝和投资923万元的江源铁合金厂的6300的矿热炉。(三)全县工业经济结构现况1、投资结构。从投资构成看,建设资金银行信贷资金比重大,业主自有资金比重小,其他投资有待启动。从投资去向看,高耗能产业比重大,农畜产品深加工业比重小,特色产业微乎甚微。2、产业结构在产业构成中10家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1.24%,高耗能企业占主导作用,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73%,但受电力波及非常敏感,市场应变能力弱。规模以下企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8.76%,主要靠红砖、水泥构件、沙石为主等建材行业在支撑,但布局分散,市场波动大,增长因素不稳定。通过五年的发展,形成了如下产业格局:以砖瓦、水泥构件为主的建材工业。全县现有砖厂14家,年生产能力1.12亿块。以粮油加工、酿造为主的食品加工业。全县酿造企业2家,年生产白酒400吨、酱油醋300吨;油籽加工企业120家,年加工油菜籽能力为21000吨。以水电开发为主的电力工业。现有小水电2座,装机容量4250千瓦,年发电量2600万度。3、产品结构全县工业产品中冶炼品和建材产品比重大,农畜产品、特色产品比重小;初加工、低附加值产品比重大,科技含量高、无污染、低耗能产品、品牌产品少比重。(四)存在的问题1、工业基础仍然薄弱。我县规模以上10家企业由高耗能企业来构成,受电力波及非常敏感,市场应变能力弱。规模以下企业靠红砖、水泥构件、沙石为主等在建材行业的支撑,.呈现了布局分散,市场波动大,增长因素不稳定特点。2、企业资力匮乏。从我县工业发展过程来看,现存工业企业主要是“九五”期间靠银行信贷资金建设发展起来的。近三年来受国家宏观信贷资金政策的影响,贷款难度大,信贷资金注入微小,加之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一方面致使企业流动资金严重匮乏,资金回收率低;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技术改造项目投资严重不足,难以进行扩大再生产。3、企业整体素质差。我县大部分企业规模微小,专业水平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企业资金结构上银行贷款比例大、负债高,企业自我积累少,发展后劲不足。4、业主小富及安思想较重。企业内部运行机制不规范。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地域环境的束缚,企业内部管理仍然停留在创建初始的“家族式”、“家长制”的管理方式上,制企业依然存在着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小农意识,而且运行机制不健全。5、技术创新能力低。我县虽然基本形成了工业雏形,但产业结构但一,新产品开发能力低,受其市场、能源的制约程度高,高耗能企业份额大,其炉型及生产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低,现有产品科技含量普遍较低,附加值不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低,缺乏拳头产品,销路不稳,经济效益不佳。二、“十一五”期间工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的目标(一)指导思想积极响应国家宏观调控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以现有工业为基础,以资源开发为依托,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紧紧围绕结构调整,抓投入、上规模调整优化结构,增总量、上效益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改造传统产业,壮大支柱产业,发展新型产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实现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二)主要目标1、经济指标:“十一五”期间,全县工业产值达到14亿元,到2020年实现全县工业总产值翻番,即产值达到28亿元。2、项目建设目标:计划完成新建、扩建项目21项(见“十一五”期间工业项目发展规划表),其中新建9项,续建5项,扩建7项。重点抓好平安铝型材加工开发、元石山镍铁矿开发、胡萝卜浓缩汁项目和色拉油生产线等项目建设。3、结构调整目标。以资源为基础,限制高耗能和高污染产业,积极发展生态型和环保型产业;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淘汰技术落后工艺和生产能力,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支持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及高原生物开发产业,发展符合我县实际的特色产业;以项目为载体,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无污染、市场畅销的项目,建立新型的工业结合。(三)工业发展策略1、项目强县策略。以项目建设为基础,严把项目“三关”,即:项目选项关,努力提高项目的可行性与分析,克服看别人、随大流的做法,向立新、立异发展。项目立项关,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防止产业结构上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建设关,做到储备一批,发展一批、成功一批、收效一批,壮大我县工业经济。2、科技兴企策略。现有骨干企业要以科技为切入点,从产业升级着眼,从产品升位着手,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通过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区外企业的联系,在技术成果转化上寻项目、做文章、求发展;通过推行人本管理,积极引进技术、人才来“借脑袋”发展自己,培养企业发展后备人才来“换脑袋”发展自己,确保持续快速增长。3、集中发展策略。为了加快我县工业化进程,推进小城镇建设,彻底改变工业布局分散的局面,一是要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工业小区的规划,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节约资源,增加收益的目的;二是要制定和出台《工业小区优惠政策》,严格落实“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鼓励有实力和有条件的主体投资小区基础设施,加快小区建设步伐;三是新上项目原则上一律向小区集中建设,联片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4、龙头经济策略。引导行业和企业以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为纽带,走以大带小,以小促大,强强组合,强弱联合之路,组建起优势互补的龙头骨干企业,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的产业链条,生产上联系千家万户,经营上衔接一、三产业,利益上协调产、供、销的龙头经济,实现其规模优势,提高企业的精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和赢利能力三、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一)政策引导,加强服务、规范秩序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从运行势态上调控经济运行。1、加快建立健全有效的宏观机制,完善行业发展规划,强化政策导向,增强工作的指导性,充分挥市场条件下的经济调节作用,迅速有效地协调和解决运行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2、建立健全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机制,增强宏观经济观点、市场化运行观点和为企业服务观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的预警和导向作用,防止和避免重复建设,过度投资和恶性竞争。3、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组织经济运行,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优化市场竞争环境。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综合执法,通过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及《环保法》、《产品质量法》、《土地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产品低劣、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不法行为。(二)坚决压缩淘汰高污染、高消耗、技术落后是生产能力,加速推进新技术、新成果、新项目的扩散,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1、限制淘汰落后工艺。积极采取“关小上大,优胜劣汰,疏堵结合”的办法,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投资方向、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生态型和环保型项目,大力鼓励和支持。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国家土地占用规定、环保排放标准和项目审批程序和淘汰落后项目(钢铁、电解铝、水泥、铁合金、电石、焦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清理和处理,从严控制高耗能企业过度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导其健康发展。2、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严格依法强制推行国家能耗标准,对重点高耗能企业实施动态监控,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引导行业和企业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耗、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方向发展,继续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高附加值、低能耗产业发展,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千方百计增强工业经济的持久拉动力。(三)做好重点项目储备,努力培养后发产业优势。积极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根据国家关于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资金投向,超前做好项目的筛选和储备,重点抓好一批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产和生活有关的辐射面广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大工业投入的主要措施来抓,积极引导优势企业加强和知名大企业、大集团的合资合作,发展一批前景好、品牌响、见效快的项目,积极创造条件让投资者,形成产业链条,产生辐射作用,达到传统产业提速、提劲、提效、提质的目的,努力培育特色产业,培养后发产业优势。(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重点企业的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1、抓“品种”调整产品结构。以提高产品档次、延伸产业链条为着眼点,积极引导企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现有工艺和设备,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对新增项目,严格行业准入标准,坚持高起点谋划,坚决防止单纯扩张生产能力。2、抓“质量”,树立品牌意识。引导企业树立信经营理念,进一步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标准,不断打造塑有企业自己特点的产品品牌。3、抓整合,实现资源优化组合。坚持以资本为纽带,强化政府的推动作用,加快企业联合重组,实现优势互补,规模经营,努力营造自我发展能力。(五)引导产业充分利用两种资源,拓展两个市场,努力化解经济运行风险。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比较优势,立足县内、省内两种资源,瞅准省内、国内两种市场,通过合资合作、嫁接改造以及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加强企业之间、区域之间的联合合作,借助域外资金优化产业结构,借助域外人力提升管理水平,消除“两头在外”产业在运距、运费和运速的限制,化解经济运行风险。
本文标题: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66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