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2-89页
LOGO第一节问题解决第二节创造性第三节创造性的培养第一节问题解决一、问题与问题解决(一)问题及其分类第一,给定条件。指有关问题初始状态的一系列描述。第二,要达到的目标。第三,存在的限制或障碍。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亟待解决的因素。一、问题概述问题就是给定信息与要实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现状障碍目标•问题解决就是从初始状态,经过一步一步的中间状态,最后达到目标状态。•1、有结构问题•2、无结构问题•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问题解决的观点:•1、桑代克“试误说”:问题解决就是一个通过尝试-错误的方式来排除不成功的做法的过程。•2、苛勒“顿悟说”:问题解决者对问题情境和各种事物之间关系的理解和领悟。是顿悟而非试误的结果。•3、杜威的“五阶段论”:呈现问题、明确问题、形成假设、选择最佳假设。二、一般问题解决的过程1、发现问题2、理解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一)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这一阶段包括:识别有效信息、理解信息含义、整体表征、问题归类(二)寻求解答阶段在寻求解答时,可能存在这样两种一般的途径:算法式和启发式1.算法式。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2.启发式•手段目的分析法•逆向反推法•爬山法•类比思维•216123•4884•753765•ABCD已知ABCD是长方形,证明AC=BD(三)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当表征某个问题并选好某种解决方案后,下一步就要执行计划、尝试解答(四)评价结果阶段当某个解决方案选定并完成后,还应该对结果进行评价第一节问题解决三、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一)理清问题及其情境限制在解决结构不良问题时,解决者首先要确定问题是否真的存在,有时,所寻找的信息实际上就隐含在情境中,只是我们一时没有察觉;其次,问题解决者要查明问题的实质第一节问题解决三、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二)澄清、明确各种可能的角度、立场和利害关系在解决结构不良问题时,只建立单一的问题表征是不够的,在初步理清了问题的性质之后,问题解决者还需要进一步考虑问题中的多种可能性,从多个角度、不同立场来看这一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把各个侧面、各个角度结合起来,看哪种理解方式最有意义,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第一节问题解决三、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三)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在确定了各种不同的立场和理解方式之后,解决者就可以分别从这些立场和理解方式出发,看有哪些相应的解决方法第一节问题解决三、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四)评价各种方法的有效性结构不良问题通常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因此,这种问题的解决实际是要寻找一种在各种解法中最为可取的解决方案第一节问题解决三、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五)对问题表征和解法的反思监控所有的问题解决都需要元认知监控,包括对解决过程的计划、对理解状况的监察、对解法的评价等第一节问题解决三、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六)实施、监察解决方案在教学中,很多问题不可能实际实施解决方案,比如管理经营、建设规划等问题第一节问题解决三、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七)调整解决方案问题解决往往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针对问题解决结果的反馈信息,解决者常常需要调整解决方案,或者改变理解问题的方式和思路四、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一)问题的刺激特点第一节问题解决(二)功能固着(三)反应定势返回(四)已有知识经验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图5.1邓克尔的功能固着实验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知识经验西蒙5秒钟呈现25个棋子在新棋盘上复原真实棋盘随机摆放业余爱好者66国际象棋手236西蒙认为,任何一个专家必须储存5-10万个组块的知识,要获得这些知识不得少于10年。创造性第二节一、创造性的内涵二、创造性的结构与成分三、创造性与智力、人格的关系四、创造活动的过程五、创造性的测量创造性第二节一、创造性的内涵创造性是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并具有新颖独特成分的产品的一种能力品质。这一定义主要是根据问题解决的结果来界定的。其判断标准有两个:一是产品必须新颖或独特,或者是前所未有、破旧立新,或者是不同凡响、别出心裁;二是产品具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如果某一产品或设想既无社会价值又无个人价值,那只能称其为空想或胡思乱想。•真正的创造: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类似的创造:只对个体而言具有首创性。•创造性的特征(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如木材可以用来做什么?第二节二、创造性的结构与成分(一)创造性的信息加工结构理论1.获得信息的能力2.储存信息的能力3.激活信息的能力4.加工信息的能力5.输出信息的能力6.监控能力创造性第二节二、创造性的结构与成分(二)创造性的投资理论这是由斯滕伯格(SternbergR.J.)和洛巴特(T.Lubart)共同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以往的各种创造力构成理论大多强调其中的某些方面而忽视、排斥其他方面。为此,他们试图对创造力的构成成分及其结合方式作出较完整、较全面的解释。创造性第二节二、创造性的结构与成分(三)艾曼贝尔的三成分理论社会心理学家艾曼贝尔(T.Amabile)认为,个体的创造力主要包括三个成分:“有关领域的技能”,该成分包括实际知识、专门技能、该领域的特殊天赋;“有关创造的技能”,包括认知风格和工作风格;“工作动机”,它决定着一个人特定的工作态度创造性创造性第二节三、创造性与智力、人格等因素的关系(一)创造性与智力、人格的关系推孟、吉尔福特、托兰斯对智力与创造力进行过大量研究,结果发现:1、低智力者难以有创造性2、高智力者未必都有高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智力水平可能高、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力智力是创造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二者之间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在一定条件下又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创造性第二节三、创造性与智力、人格等因素的关系(二)其他因素对创造性的影响1.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研究发现右半球与创造力有关2.思维必须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3.创造性也受到动机和个性等因素的影响4.创造性非常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家庭: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对子女的要求不过分严格、对子女的教育采取适当辅导策略者、家庭气氛比较民主,则有利于孩子的创造性的培养。•学校:民主、鼓励学生自主、容许表达不同意见、自由。•社会准备阶段,即搜集信息的阶段沉思,即酝酿阶段灵感或启迪,即突然涌现出问题解决办法验证阶段,即检验各种解决办法创造性第二节四创造活动的过程华莱士四阶段理论(一)实验法(二)评定法(三)测验法1.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创造性测验2.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3.芝加哥大学创造性测验五创造性的测量第二节创造性返回创业的核心任务是经营创业项目,所以创业项目也是创业活动的核心要素。选定创业项目是开展创业活动的第一步,因为创业项目的选定可以为整个创业活动指明方向,成为以后创业相关工作的指导和依据。一、创造性发展的教育环境二、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模式三、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四、创造性学习与创造性培养一、创造性发展的教育环境(一)、根除不利于创造性培养的教育观念1.过分追求成功2.以学生同龄人的行为为楷模3.禁止学生提问4.权威式教育一、创造性发展的教育环境(二)提升教育者本身的素质日本学者恩田彰曾提出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展的教师应具有七个方面的特征:第一,自己本身具有创造性;第二,有强烈的求知欲;第三,努力设法形成具有高创造性的班集体;第四,创设宽容、理解、温暖的班级气氛;第五,具有与学生们在一起共同学习的态度;第六,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七,注重对创造活动过程的评价以激发儿童的创造渴望。返回二、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模式(一)帕尼斯(PamesS.J.)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特别强调问题解决者在选择或执行解决方案之前,应尽可能想出多种多样的方法。这一模式有两种假设:在学习方面,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创造力,而且可以通过练习增强创造性行为,预先的知识储备是必需的;在教师教学方面,认为教师能够而且应该教导创造性行为。二、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模式(二)泰勒发展多元才能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八个步骤:第一,呈现思考的情境或问题;第二,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并列出主意;第三,提供一个分享、修改及润饰主意的环境;第四,提供酝酿的时间;第五,让学生分享新的主意;第六,让学生选择最好的问题解决方法;第七,让学生选择最独特的问题解决方法;第八,试实行该方法或决定。二、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模式(三)陈龙安“问想做评”(ATDE)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我国台湾学者陈龙安认为一个好的创造性教学模式应符合适合环境、综合性、弹性、实用性以及有效性等五个原则。他总结了吉尔福特、泰勒、帕尼斯等人的模式后提出了“爱的”(又称“问想做评”)(ATDE)教学模式。所谓ATDE是由问(Asking)、想(Thinking)、做(Doing)、评(Evaluation)四个要素组成。问——教师设计或安排问题情境,提供学生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的机会。想——教师提出问题后,应鼓励学生自由联想、发散思维,并给予学生思维的时间,以寻求创意。做——利用各种活动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边想边做,从实际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能付诸行动。评——师生共同制定评估标准,共同评鉴,选取最适当的答案,相互欣赏尊重,使创造性思维由萌芽进入使用阶段。二、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模式(三)陈龙安“问想做评”(ATDE)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ATDE教学模式有三个基本假设:第一,推陈出新。在学生原有知识背景之上实施问、想、做、评的活动。第二,有容忍性。强调爱的教育,暂缓批判,能有容忍不同或相反的意见的雅量,以及提供和谐的教学气氛。第三,弹性变化。问想做评的程序依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可问想做评,也可以问做想或想做评,灵活应用。四、三、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一)脑激励法(又称大脑风暴法)p158遵循以下原则:不许评价——要到脑激励法会议结束时才对观点进行评判异想天开——说出想到的任何主意越多越好——重数量而非质量见解无专利——鼓励综合数种见解或在他人见解上进行发挥四、三、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二)分合法分合法是戈登(W.J.Gordon)于1961年提出的一套团体问题解决的方法,其本意是“把原本不相同、不相关的元素加以整合”,包括两种心理运作过程——“使熟悉的事物变得新奇”和“使新奇的事物变得熟悉”1.狂想类比2.直接类比3.拟人类比4.符号类比四、三、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三)联想技术联想技术包括定向联想和自由联想两种。定向联想,指对联想的方向给出了规定,是有限制的联想方法四、创造性学习与创造性培养(一)创造性学习国内学者把创造性学习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1.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2.创造性学习倡导的是学会学习,重视学习策略3.创造性学习者擅长新奇、灵活而高效的学习方法4.创造性学习来自创造性活动的学习动机,追求的是创造性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会”水平取决于“爱学”的程度四、创造性学习与创造性培养(一)创造性学习我国处在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应该抓好以下三方面:第一,培养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动机。第二,发展创造性思维。第三,进行创造性学习实践。四、创造性学习与创造性培养(二)创造性培养1.广开思路2.远距离联想3.多中心注意4.类比推理5.克服紧张6.集体讨论7.心理安全8.语文、数学学习中创造力的培养返回创造力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发散思维训练:1、用途扩散2、结构扩散3、形态扩散4、方法扩散5、因果扩散6、语词扩散1.心理学所说的问题以及问题解决与生活中的一致吗?为什么?2.善于培养创造性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脑激劢法?4.对于创造性的培养,你有什么样的理解?结合具体实例,谈真题:•一、单选: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变通性、独创性和()(2009年4月)A多样性B迅速性C流畅性D价值性•某学生在回答“什么是圆的”的时候,说出“老鼠洞是圆的”,“李谷一唱歌
本文标题: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2-89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665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