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广东省“十二五”卫生科技发展规划
-1-粤卫办〔2012〕15号“”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各有关高等医药院校,厅直属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科技部、卫生部等10部委局《关于印发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科发计〔2011〕522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我厅组织制定了《广东省“十二五”卫生科技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2-附件:广东省“十二五”卫生科技发展规划二〇一二年三月五日(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3-“”二〇一二年一月-4-前言.........................................................................................-5-一、现状与趋势........................................................................-6-二、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16-三、发展目标.............................................................................-19-四、战略重点与主要任务.........................................................-20--5-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是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任务。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制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积极推进我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地区。未来5年是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广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卫生科技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医疗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卫生科技针对人民身心疾病、身体状态进行研究,认识人类生存规律,探索解决威胁和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各种途径和办法,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繁荣提供基本保障。卫生科技的发展,不仅可以通过健康的个体实现社会-6-的健康发展,同时对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深入分析当前广东人口与健康领域面临的问题,制定卫生科技发展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对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区域性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我省卫生事业突飞猛进,卫生科技创新与研发能力快速提升,总体上呈现以下特点:1、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截止2010年末,全省卫生机构总数(不含村卫生室)达1.65万个,其中:医院108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267个,卫生院1356家,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47个;全省医疗机构床位总数达30.0万张,其中:医院床位22.4万张,卫生院5.3万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6万张;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达2.87张。截止2010年末,全省有卫生技术人员(不含村卫生室,下同)44.6万人,高级职称占8.2%,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36人、执业(助理)医师1.68人、注册护士1.61人。2010年,全省人均-7-预期寿命76.1岁,比“十五”期末提高0.8岁。婴儿死亡率4.83‰,孕产妇死亡率13.14/10万,分别比“十五”期末下降40.3%和24.7%。2、医学学科门类齐全,实力雄厚。卫生医药学科的快速协调发展是实现现代医学重点突破与跨越、推动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的重要保证。在卫生医药领域,广东省现有华南肿瘤学、眼科学、呼吸疾病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及48个省重点实验室,还有2个国家新药非临床安全评价(GLP)中心和2个临床安全评价(GCP)中心。我省在眼科学、肿瘤学、肾病学、神经病学、呼吸病学、消化病学、药理学、病原生物学、解剖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及器官移植技术、微创技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等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3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18个。“十一五”期间我省积极推进“广东省十一五医学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的项目”,重点建设了33个医学重点专科和55个医学特色专科,进一步促进了我省医学专科的基础条件、技术能力、学术能力、人才队伍、服务能力和专科文化建设,推动我省医学重点专科和医学特色专科向纵深发展。3、卫生科技创新与研发能力快速提升。近五年来,通过“广东省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广东省医学特色专科建设”、“广东省名医工程”、“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等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与推进,广东卫生科技工作成绩显著:一是医学科技成果成绩显著,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8-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14项;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2人,科技进步一等奖39项,二等奖127项,三等奖274项。二是学术地位明显提高,共发表SCI论文6283篇,较“十五”期间的1707篇增长了近3倍,其中2010年发表2053篇,超过“十五”期间的发表总数。三是在国务院组织实施的“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研究中取得突破,获得国家重大传染防治科技重大专项12项,预算总经费近2亿元,名列全国前茅。四是2008年开展了广东省第二批医学重点专科、特色专科的建设,重点建设33个医学重点专科及55个特色专科。通过三年建设,我省医学科技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学术地位进一步提高,部分专科在所属领域取得一定的话语权。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华医学会分会主任委员1名,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省重点实验室14个;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1项,863计划项目17项,973计划项目11项,国家“十一五”重大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项目12项,获各级科研经费总额达4.3463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4项,二等奖30项;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191篇,国内核心期刊5461篇,非核心期刊1823篇,独立完成专著150本;人才队伍中,现有博士873人、硕士1277人,较2008年分别增长43.1%、-9-41.2%;现有有博导153人、硕导435人,较2008年分别增长26.4%、43.6%。五是实施“广东省名医工程”项目立项35项取得成效,培养各类医学人才595名,培养院士2名、博士研究生142名、硕士研究生201名、进修生236名,接受访问学者16名;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19项;获得专利数13项;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44篇,发表SCI收录论文63篇,完成专著11本,参编专著24本。六是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成绩突出。“十一五”期间,共受理课题申报5062项,其中立项资助课题1541项,占总申报数30.44%,立项非资助管理课题1073项,占总申报数21.20%,累计资助金额达1410万元。据对2004~2008年期间立项、已到期结题的课题结题情况的统计,“十一五”期间,平均申报结题率为81.56%,平均批准结题率为66.22%。据对已通过结题的项目统计,共发表文章5718篇,SCI收录193篇,出版专著176部,获得专利38项,获省部级奖励108项,培养博士345人,硕士1486人,进修生4579人。七是人才建设方面,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8人、中组部千人计划3人。此外,一批卫生医药领域科学家入选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4、医药卫生科技专业人才初具规模。广东省现有卫生人员55.0万人(不含村卫生室),位居全国各省市之首,卫生技术人员44.6-10-万人。“十一五”期间,我省充分利用国家、地方人才政策,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引进和吸引了大批掌握高新技术、高素质的医药卫生专业人才。目前,我省在卫生医药领域拥有科学院/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542人。其中,长江学者10人,国家杰青19人,千人计划人才3人,入选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5个和领军人才4人。总的来说,我省卫生科技工作有三大优势,一是国家、省和社会对医药卫生科技工作高度重视;二是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为医药卫生科技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培养和引进了大批人才。但我省卫生科技工作的发展水平仍不能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仍不能满足全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未来五年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1、新发和再发传染病仍然是我省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我省地处热带,气候炎热湿润,病原体易于滋生和蔓延,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华支睾吸虫病等常见传染病发病居高不下。截至2010年12月底,全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28534例,居全国第6位;2006年全省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仍然达4.6%。一些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呈死灰复燃状态,2006年-2010年,全省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分别为5.8、6.8、6.9、7.2、7.4万例。“十一五”期间,全省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694.90/10万,死亡率为1.18/10万,病死率0.17%,2010年的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25.15/10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新-11-发和再发传染病,在危害我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2、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出生缺陷等重大疾病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疾病谱也在发生新的变化。目前,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慢性非传染病疾病已成为我省城乡人群寿命损失的最主要病因,造成的死亡人口占最佳劳动力人口总死亡的60~70%左右。有效地预防和延缓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控制慢性病患病率将成为提高寿命、保持健康生存水平的关键,也应成为政府和社会亟待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我省出生缺陷医院监测,我省出生缺陷发生率2010年上升到275.8/万,其中先天性心脏病、6PD缺乏症、总唇腭裂、多指/趾、胎儿水肿综合征等高发病种占总出生缺陷的63%,出生缺陷已经成为影响我省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问题。3、人口老年化问题突出。未来十年我省人口仍处于上升阶段,人口总量上升趋势将持续至本世纪中叶。在人口持续增长的同时,人口结构也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据预测,到2020年,我省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6%。老龄化社会、医疗保健康复等问题突出。4、精神卫生与意外伤害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所引起的心理卫生与精神卫生问题日显突出。目前,精神疾病在广东省人群死因中列第十位,但我省心理与精神卫-12-生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相关科研力量薄弱,防治能力有限,资源严重不足。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意外伤害和创伤病人大量上升,交通事故、自杀、溺毙、意外跌落、工伤等成为影响广东省居民健康和致残的重要因素,意外伤害已上升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5、环境污染、食品安全
本文标题:广东省“十二五”卫生科技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69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