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建筑学科发展战略(曾坚)
建筑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曾坚2004年12月一、建筑领域的发展动态与国内研究进展•国际学术研究动态是我们制定建筑学科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之一,而国际建筑师大会,重要的国际竞赛和展览,是反映世界建筑师共同关注问题的一个重要参照系。(一)从三次世界建筑师大会看建筑科学的研究动态•国际建协(UIA)每3年举办一次世界建筑师大会,从1999至2005年最近6年间,将举办三次。我们可以从这些会议主题和关注的热点中,洞察建筑科技研究动向,把握时代的脉搏。•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0次世界建筑师大会,其主题为“21世纪的建筑学”。在6个分题中,“建筑与环境”“建筑与文化”和“建筑与城市”专题得到建筑师的高度关注,投稿的论文分别占26.4%,25.6%和21.5%。(一)从三次世界建筑师大会看建筑科学的研究动态各分题论文数量统计表1分题名称文章数量(篇)所占比重(%)建筑与环境3226.4建筑与城市2621.5建筑与技术108.3建筑与文化3125.6建筑学与职业精神64.9建筑教育与青年建筑师1613.3•在高居榜首的“建筑与环境”专题中,主要论述的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在其他专题中,也有大量叙述生态、节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2002年,第21次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德国柏林召开,主题为“资源建筑”。大会围绕主题“资源与建筑”组织了4天的全体会议,分别就“城市社会”、“建筑与自然、创新与传统等4个论题进行了34场大会发言。(一)从三次世界建筑师大会看建筑科学的研究动态它表明:跨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利用绿色与生态技术,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实现节能、环保、生态的目的,已成为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一)从三次世界建筑师大会看建筑科学的研究动态(一)从三次世界建筑师大会看建筑科学的研究动态•2005年,第22次世界建筑师大会将在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尔召开,会议主题为“建筑的大集市”。该会议对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城市文化环境与建筑的关系,低收入人群和社会公平等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右图:“城市庆典”的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一)从三次世界建筑师大会看建筑科学的研究动态•同时,还举办了“城市庆典”的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国建筑学会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此次竞赛,并把关注低收入人群作为竞赛的主要方向。右图:“城市庆典”的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二)从一些国际学术会议看建筑科学的研究动态•除了世界建筑师大会外,一些重要的国际性建筑会议也能反映当代国际建筑研究和发展动态。例如,2001年,中国建筑学会举办了“建筑与地域文化”国际研讨会。此次会议得到了国际建筑师协会及国家建设部的高度重视。(二)从一些国际学术会议看建筑科学的研究动态•2001年12月,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召开了国际建协UIA和爱尔兰皇家建筑师协会共同举办的国际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建筑与贫困¨。与会专家针对当前城市和乡村居住环境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探讨。它表明,贫困人口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问题,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二)从一些国际学术会议看建筑科学的研究动态•2003年9月,欧洲建筑节能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美国建筑师学会环境委员会公布2003年度十大绿色建筑名单,旨在鼓励建筑设计中进一步重视环境问题。随着节能和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太阳能利用、节能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绿色建筑及绿色城市的应用技术开发,成为新世纪中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二)从一些国际学术会议看建筑科学的研究动态从上面的会议内容可以发现,跨世纪以来,环境问题引起全人类的关注,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索绿色建筑与城市设计方法,已成为建筑师的中心任务。(二)从科技发展看建筑科学的研究动态建筑的发展又与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从当代科技的发展趋势中,也能把握建筑理论的发展动态。1.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建构面向信息社会的建筑理论,已成为建筑科技关注的焦点。建筑师认识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将日益摒弃滥用环境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进而关注对信息资源的开发。由于“信息资源”涵盖了物质、能量和生态资源,这就为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最佳配置提供了可能。因此,在建筑和城市中,开展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建筑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二)从科技发展看建筑科学的研究动态2.探索数字技术对城市的影响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使信息网络取代了原有的工业城市网络的许多功能,城市信息流动的方式成为影响城市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大量的城市经济活动和社会交往,从传统的物质空间转移至虚拟的电脑空间,城市信息网络的建立对城市形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二)从科技发展看建筑科学的研究动态因此,信息时代的城市将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土地成本、交通区位等约束条件。城市功能、城市用地模式、城市空间构成等方面将产生巨大变化,它将导致城市发展模式的变革。这就表明:研究信息社会的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基础理论,已成为建筑师的当务之急。(二)从科技发展看建筑科学的研究动态3、探索高新技术材料在城市和建筑环境中的利用新世纪以来,数字城市、网上社区等日益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生物材料、复合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将大量应用。为了进一步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建筑设计将从“非循环、高耗能、低信息”的单一功能的线性设计,走向“可循环再生、低能耗、高信息”动态与综合的“绿色设计”。(二)从科技发展看建筑科学的研究动态4、重视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古建的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人类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将出现重大变革。同时,在世界范围内的城市更新中,城市用地将出现重构和置换,原有建筑的功能不断改变。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古建的保护将会变得愈来愈重要。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古建的保护将会变得愈来愈重要。(三)我国的建筑研究动态和取得的成就近20年来,我国建设科技在住宅产业化、城市管理信息化、小城镇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十五期间,住宅关键技术、智能化建筑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三)我国的建筑研究动态和取得的成就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建筑、环境与土木工程学科的科研人员紧紧结合国际和我国的科技发展状况,近五年来,在“城市化”“城镇住宅”“信息城市和建筑设计理论”“生态与绿色建筑理论”等领域研究比较活跃,有了很大的进展,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左图:上海国家软件出口基地规划国际竞赛第一名(三)我国的建筑研究动态和取得的成就在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研究课题如下表所示时间研究课题备注1999“城市化和农业化背景下传统村镇和街区的结构更新”1999“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可持续性城镇研究-----以江苏省为例”2000中国城镇密集地区城市与区域管治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2001“中国西北近50年城市化与环境互动作用机理”重大研究计划2001“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空间重组--以浙江绍兴市为例”2002西部生态脆弱区城市化过程及其机理研究”2003“我国不同类别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研究”(三)我国的建筑研究动态和取得的成就同时,对人居环境和住宅产业化方面也有不少研究项目。包括“中国城市住宅的层数解析及轻钢结构在住宅中的应用研究”(1999),“中国城市生活空间与社区可持续发展:西安城市群为例”(2000),“长江三角洲城镇基本住居单位可持续发展适宜性模式研究”(2001)等课题。右图:天津水晶宫住宅小区(三)我国的建筑研究动态和取得的成就在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应用领域,也引起科研人员的兴趣。典型项目有:“信息化影响下的区域城市网络形成过程及机制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时序空间信息支持的大城市边缘用地结构演变及趋势研究”.(三)我国的建筑研究动态和取得的成就“基于数字技术的中小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决策研究”(2003)“计算机集成建筑系统(CIBS)的基础性研究”(2003)等研究项目。利用数字技术在古建复原方面的探索(三)我国的建筑研究动态和取得的成就利用数字技术在古建复原方面的探索(三)我国的建筑研究动态和取得的成就在生态与绿色建筑理论方面,有如下等项目时间项目名称备注2000“生态建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1“西南山地城镇生态化规划建设与管理”2002“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用地空间扩展与生态安全研究”2002“城市不同结构绿地生态效应的时空格局研究”2002“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研究”2003“沿海城市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2003“岭南建筑生态地域文化的理论研究”2003“海河下游流域近岸区雨洪利用、河道生态恢复对策及其设计导则研究”(三)我国的建筑研究动态和取得的成就上述的研究主要涉及到生态与绿色建筑理论,生态城市和绿色城乡体系、生态安全格局等方面的内容。另外,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现代建筑理论研究方面也有长足进展。如王其亨教授“清代皇家园林研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东南大学的刘先觉教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成果—《现代建筑理论》是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新成果,并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三)我国的建筑研究动态和取得的成就邹德侬教授和笔者两人包括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基金研究成果“中国现代建筑理论研究与应用”,2001年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中国现代建筑史研究”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齐康、王建国教授等人研究成果“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及其方法”在2003年也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这些成果反映了建筑理论研究动态。二、本领域中、近期战略目标和重点研究方向的建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斯蒂格列茨(J.E.Stiglitz)教授把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并认为城镇化是新世纪对中国的第一大挑战。[1][1]邹德慈.对中国城镇化问题的几点认识.城市规划汇刊,2004(3)3-5表来源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1950--2020)年份19521960197019801990200020102020城市人口(百万)7341032137117642234285436234488城市化水平(%)29.234.237.139.642.646.651.857.4二、本领域中、近期战略目标和重点研究方向的建议在未来50年之内,中国有7.2~8.8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由此引起居住、就业、生活和消费方式等方面的深刻转变,它涉及资源与能源、生态与环境等问题,其影响之深在人类发展史上是空前的。因此,提高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资源集约型发展体系,实施生态城市和绿色建筑发展战略,已成为当务之急。二、本领域中、近期战略目标和重点研究方向的建议另一方面,由于人口增长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在2030年前需新建城乡住宅400亿平方米以上。传统的住宅产业的将不得不寻求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力支撑。住宅建设技术与产品将以大规模通用体系,以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建筑构配件为内容组织社会化生产,是当今住宅产业现代化科技发展的主流趋势。上图:天津半岛兰湾住宅区锦绣园住宅小区—全国城市住宅建设试点小区金奖二、本领域中、近期战略目标和重点研究方向的建议同时,在十一五期间,中国面临八大挑战,这就是:1、国家安全将面临更多挑战;2、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区域合作加强与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并存;3、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及政策的制定实施产生重要影响,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可能要进行调整4、“三大差距”(城乡、地区和阶层之间的差距)更受关注;5、“三农”问题将继续困扰现代化进程;6、就业形势更加严峻;7、战略性资源约束日益强化8、公共安全将备受重视。二、本领域中、近期战略目标和重点研究方向的建议正如中国发改委主任马凯所指出,长期以来作为中国规划工作中亟待增强之薄弱环节的区域规划,将在“十一五”规划中被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成渝地
本文标题:建筑学科发展战略(曾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72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