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以不可阻挡之势闯入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之中。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妙和谐的音响,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像,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对作品深层的理解与感悟。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学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在此,我就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谈一点感受。一、创造至情至景的教学氛围。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以他为代表的认识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教学放在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首位。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环境或氛围,其目的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其情感体验,达到对作品内容具体而深刻的理解。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教学资源的感染力是必不可少的。而针对学生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尤其是氛围浓厚,又饱含激情的文章,就能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以《火把节》为例,这篇文章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闹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德。人们围着篝火欢歌笑语是文章重点。学生通过文字也感受出彝家人的欢乐。但是那种激情澎湃的场面无法深入体会。于是我做了幻灯片,展示人们欢度节日的图片:斗牛、摔跤、围篝火跳舞……还特别播放一段火把节狂欢的视频,让学生融入其中,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体会彝家人歌唱幸福生活的高涨心情。整节课学生处于亢奋阶段,感情升华,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大教学容量。学生习作时常常“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要克服这一难点,不仅要教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而且要有丰富的感性材料。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如在最近的《我眼中的世博》的作文教学中,由于农村学生知识面窄,只能从电视、小学生学习报上得到上海世博会的信息,他们眼中的世博太空洞,有的甚至只有“和谐城市”的口号。我精心下载世博有些展馆的图片,对世博的理念及意义详细说明,并播放相关电视宣传片,加深学生对世博的了解。学生面对真实的画面和详细的讲解,对世博了解更全面,同时对盛会充满期待。三、让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重新整合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打破课堂与课外的界限,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因为语文课程与教材虽然历经数次变革,但由于印刷媒体的局限性,传统文选型的结构体系始终无多大变化,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改革课程结构,丰富教学资源提供了契机,教师可以对原有的教材资源加以补充、丰富。比如我在上《范仲淹的故事》一课时,上网下载了范仲淹的相关图片资料,包括岳阳楼的图片以及《岳阳楼记》全文。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点拨、介绍,让学生不仅从《岳阳楼记》那一句“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中感受范仲淹的以天下为己任,而且让学生自然的接触《岳阳楼记》,并明白“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蕴意。这样做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丰富了教学资源,而且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再如学习《孔子》这篇文章,我有选择的摘录《论语》语录,并下载孔子讲学、山东曲阜、祭孔大典等图片,让学生多方位的了解孔子,感受孔子的思想精髓。这样通过课外教学资源的补充,学生对至圣先师孔子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四、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学重点。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重点环节的处理好坏关系到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处理得当,就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对于课堂教学中重点环节的处理可谓形式各异,其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它独特的直观、直露的优点,往往能立竿见影地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尤其是它能化动为静,能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可感可视之物,所以在处理一些动态环节方面,其示范性往往能使教学对象茅塞顿开。如指导学生学习连续观察日记,要求学生明白观察对描写的重要性,把过程清楚写出来。可是有些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对每个阶段的变化难以描述出来。以《母鸡孵蛋》为例,从鸡蛋一步步变化成有生命力的小鸡,我做了一系列幻灯片,把母鸡孵蛋的过程清楚完整的演示出来,并注意时间上的衔接,还配以刚出生的小鸡视频片段。学生在最短时间对“母鸡孵蛋”有更直观的认知。特别是刚钻出壳的小鸡那可爱的样子,让学生灵感大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有效地架设一些“梯子”,更好更快地突破重、难点,而且图像、文字、音乐、朗读等多种信息有机地结合,也能使学生大脑各区交替处于兴奋状态,充分调动其各种感官的积极性,使得他们更加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的主人。五、让学生的情感在多媒体环境中得到激发,升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所描写的形象。教学中,让学生在视、听、思中丰富感性知识,产生再造想象,入境动情,形象地感知,理智地思索,动情地描绘,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升华。如教学《冬不拉》描写琴声一段,我先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初步体会琴声表达了什么,再让学生听哈萨克民族乐器“冬不拉”弹奏的不同乐曲。让学生听琴声,思情节,联系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然后用语言表述。这样学生通过倾听、感知、想象、描绘再现冬不拉王子斗瞎熊的悲壮场面,体会故事情节,情感得到升华。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再如学习《对酒》这首诗,学生对秋瑾很陌生。短短二十几个字,学生对诗的理解苍白。我利用多媒体收集秋瑾资料图片,并下载有关秋瑾的电影片段,特别对秋瑾着男装、一腔男儿豪情及遇害时的从容镇定加以文字说明。再让学生读诗,谈体会。学生有感而发,对秋瑾满怀崇敬,既领略一代英杰的风采,又增强了爱国情感。六、课外延伸,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思维。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课堂中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使课堂教学受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的认识得到延伸,升华,课外延伸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让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把语文课堂上没有尽兴的“节目”延伸到课外完成。一些来不及实施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放到课外,实施综合性学习。如在《老人与海鸥》一课,感受人与动物的情意。我设计了课外拓展环节,让学生自主选择。1、生想像写话:假如你是一只老人曾经喂养过的海鸥,面对天堂里的亲人——老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2、继续搜索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3、通过电视、VCD等多种渠道欣赏爱护动物小短片。4、选一首有关动物的歌曲试唱。结果,学生尽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探究成果……这样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间,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素质。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由封闭到开放,由以“书”为本到以“人”为本,走过了极不平凡的漫长历程。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已阔步进入了语文课堂。应该说,“善假于物”的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其产生的能量和蕴含的潜力都是传统语文教学难以企及的,“运用之妙,存手一心”,相信只要用心去做,其效用将会更加生动多彩的。
本文标题: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731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