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弹簧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doc8)(1)
弹簧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弹簧行业在整个制造业当中虽然是一个小行业,但其所起到的作用是绝对不可低估的。国家的工业制造业、汽车工业要加快发展,而作为基础件、零部件之一的弹簧行业就更加需要有一个发展的超前期,才能适应国家整个工业的快速发展。另外,弹簧产品规模品种的扩大、质量水平的提高也是机械设备更新换代的需要和配套主机性能提高的需要,因此,整个国家工业的发展,弹簧产品是起到重要作用的。随着我国的汽车、拖拉机、内燃机、摩托车、助动车及电气工业的不断发展,弹簧的品种也在逐渐增多,数量不断增加。虽然市场需求量非常之大,但我国弹簧行业的产业结构却相当让人勘忧!对于弹簧行业来说,长期以来形成了低档普通弹簧供过于求,高档产品(高强度、高应力、异性件、特种材料)供不应求的被动形势。目前,我国弹簧行业的产量已趋于饱和,据专家统计现在我国弹簧年生产量已达40亿件,各类弹簧产品共有21个大类,1600多个品种,主要有气门弹簧、悬架弹簧、膜片弹簧、减震弹簧、液压弹簧、油泵弹簧、碟形弹簧、高温弹簧、卡簧、拉簧、扭簧、压簧、涡卷簧以及异性弹簧等。现阶段我国弹簧产品主要以技术含量低的一般弹簧居多,异性件及截面产品等高技术产品只有少数规模大的厂可以生产。以下是引用片段:据国家统计局资料,1998年行业企业数约为541个,其中合资企业15个,独资企业4个,研究所10个,职工(年平均人数)3720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000人左右),工业总产值23.48亿元,工业增加值6.8亿元,利润0.57亿元,利稅1.7亿元,固定资产原值11.57亿元,净值(年平均余额)7.42亿元,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产品21大类,1600多个品种,全员劳动生产率6.3117万元/人·年。估计全行业共有1700多家企业,产量40亿件,每年销售额80亿元。弹簧行业在“八五”、“九五”期间发展是比较快的,尤其是上海、天津、广州、山东、长春、重庆等地区发展较快,其他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总的来说比其他行业要好一些。从现在的形势看,汽车、摩托车、助动车、内燃机、电气、仪器等还要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将会带动弹簧行业的发展。面对宏观经济形势,行业长期积累形成的产品质量低、组织结构松散、开发能力弱的矛盾进一步脱出,从深层次挖掘,主要是市场、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由于体制转轨、机制转换滞后,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尚未完全转到间接管理、宏观调控上来,产权关系不明确,权责尚未理顺,大部分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内部运行机制僵化,市场观念淡薄,缺乏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难以适应形势发展和市场变化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尤其是多年来积累起来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当前产业结构不合理表现为: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过剩,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结构不合理,主要产业装备水平低;企业组织规模小而散,缺乏竞争实力和优势,区域结构趋同,未能体现比较优势和协作效益。一、目前国内弹簧产业发展现状:1、设计:目前,广泛应用的弹簧应力和刚度计算公式是初等材料力学推导出来的,若无一定的实际经验,很难设计和制造出高精密度的弹簧。随着设计应力的提高,以往的经验很多已不适用。近年来,对FEM(有限元法)设计法的研究的较多,一部分已进入实用化阶段。为了构造材料的数据基础,应加强金属材料的力学基础理论研究;为了在设计阶段能准确预测疲劳寿命和松弛性,作为选择材料与应力关系的数据基础,必须掌握FEM技术。2、原材料:碳素和合金材料质量差,品种少,规格不全。出厂原材料未剥皮和探伤,表面和内部缺陷严重,抗拉强度波动大(可达10-20N),影响弹簧质量和企业效益。原材料已影响我国弹簧行业的发展,需要提高质量,发展品种,创出名牌,满足行业需要,替代进口。弹簧材料除继续从化学成分方面解决外,主要解决降低非金属夹杂物和控制表面质量及尺寸精度。对于弹簧材料的主要要求是:在高强度下工作的弹簧应有高的疲劳寿命和良好的抗松弛性,根据不同的用途,应具有耐腐蚀性、非磁性、导电性、耐磨性、耐热性等。3、产品我国弹簧产品品种不全,多为生产结构简单、易于成形、用量大的一些低技术含量产品,而对结构复杂的高精尖技术产品却只有少数厂家有能力生产,且产量远远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产品性能方面与国外同类产品也有一定差距,如弹簧的负荷精度、垂直度精度等方面都有不少的差距,集中反应在性能不稳定,有些重要质量指标离散性大,使用寿命不稳定。特别是当主机要求弹簧在高速、高应力工况下工作时,矛盾更为突出。今后弹簧的发展方向应是:高强度、高寿命、轻量化、小型化、异形件、组合件。加强对弹簧新产品的开发,加大新产品的研究力度,继续扩大弹簧产品的品种规格。4、技术制造技术直接影响弹簧质量并影响弹簧设计。目前,我国弹簧行业技术人员比例过低,工人技术水平偏低。“十五”期间企业应更大幅度地增加技术人员比例和数量,加强工人上岗培训,提高工人技术水平,加强科研人员力量。5、设备我国弹簧行业的多数厂家所用的设备都比较落后,尤其是国营老企业现象更为严重。特别是检测设备和检测试验设备,目前国内产品精度达不到且品种不全,尚不能满足需求,主要从国外进口。目前,机械弹簧的加工设备和弹簧加工生产线是走向NC、CNC化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二、我国弹簧行业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1、买方市场情况下的产需矛盾目前,我国企业经营模式正由产供销向销供产转变,但由于产供销模式在我国长期存在,使我国很多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很多企业还不能做到以销定产,盲目的大量生产使产品大大过剩,造成产品的积压。而国外工业发达国家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产品生产计划,在库量只有1、2个月的销售量。2、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经济规模、布局等方面差距。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大多数企业在生产低技术含量的普通件,而技术含量高的异性件只有少数规模大厂才有能力生产,而且品种规格少、产量有限。结果造成普通产品供过于求,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档次品种却不能满足需求。企业组织结构松散,企业组织规模小而散,缺乏竞争实力,区域结构趋同,未能体现优势和协作效益。3、产品质量、性能、技术水平及品种差距我国弹簧产品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相比、质量较差、性能较低、技术水平也有所不如,而且有些异性件和高强度产品都超出了我国弹簧企业的生产能力。在我国的众多弹簧产品中,却没有一个国际名牌,这给我国弹簧产品的出口创汇带来了很大的不良影响。4、科学研究、新产品开发方面差距在科学研究及新产品开发方面,我国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尤其明显。大多数企业技术开发能力薄弱,我国弹簧企业所研制开发出来的很多产品落后于国外十几年之久,部分产品的研制不能跟上市场需求,造成不必要的投入。而且,对于有些生产上已经投入使用的进口产品我们却搞不清他们的生产工艺。另外,行业专业科研院所数量少,而且设备、资金都缺乏,致使很多的科研项目不能完成。5、出口产品创汇方面的差距由于我国出口的产品多数为技术含量低的普通件,产品附加值低,而且出口量不大,所以产品出口创汇远远达不到工业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目前在生产管理、工装水平和产品质量等方面与国外尚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方面,我国更是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差距甚远。目前,我国弹簧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日本和美国。三、差距形成原因:1、经济体制的不合理是形成差距的根本原因。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调控占据主导地位,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供销模式限制了我国弹簧行业的经营活力和自主发展,给我国弹簧行业的发展也划定了界限。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势有所改观,但长期以来形成的行业散、乱、差的局面仍然存在,也给我国弹簧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2、科技水平的落后是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主机的更新换代,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我国弹簧行业具有一定开发能力的科研中心数量少,规模小,投入科研资金少,企业本身的科研开发能力薄弱,使得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无法跟上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和市场发展趋势。3、目前我国弹簧行业企业仍以小型企业居多,生产规模较小,生产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混乱,也是差距形成的一个因素。为了解决这一现象,需要造就规模企业,支撑和带动弹簧行业的发展;还要制定相关产业政策,重要鼓励发展高强度、高精度、高附加值异性弹簧产品,限制普通弹簧产品的生产,引导本行业企业的健康发展,以促进弹簧行业的发展。4、国内现有生产设备不够齐全,特别是检测设备严重不足,根本上当前弹簧生产的需要,影响弹簧生产的进一步扩展,更加影响了弹簧产品的质量,同时也促使了我国弹簧行业与国外工也发达国家差距的形成。我国弹簧行业应该在生产设备上多投入一些资金,加速旧设备的更新换代,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需要,缩小与国外的差距。5、原材料本身的差距也是造成我国弹簧产品与国外产品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受设备和科技水平所限,我国各大钢厂所生产的钢材质量与国外有一定差距,而且我国钢材产品的品种不够齐全,象质量要求较高的弹簧琴钢丝生产在我国尚属空白。我国与发达国家弹簧行业差距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是在我国弹簧行业发展的长期过程中形成的。我国弹簧行业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消除这些差距的存在。四、国内需求市场分析: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企业已从过去计划经济的产供销模式向适应市场经济的销供产模式转化。对于弹簧行业来说,长期以来形成了低档普通弹簧供过于求,高档产品(高强度、高应力、异性件、特种材料)供不应求的被动形势。作为主机零部件及维修用配件,弹簧的产量受其它行业的发展影响和制约。“十五”期间,在重点投资发展农机、工程机械、通用机械、环保机械、汽车等主机行业的拉动下,弹簧的产量也将会有所增加。而最主要是弹簧产品的结构将有所改变,高技术产品的比重将大大增加,出口产品的品种数量也将会有一定的增加。1、汽车行业汽车和发动机行业是弹簧行业的最大市场,占行业工业总产值的50%。汽车行业尤其是轿车工业增长较快,轿车进入家庭的趋势逐年加大,对高档弹簧的需求在增大。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汽车的研制和投入使用也揭开了序幕。另外,国家对基础建设的投资加大,必然将带动载重汽车的发展,为弹簧提供了市场。2、农机行业一方面是农用车的快速发展,将给弹簧行业带来一定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强调要为农村、农业、农民这“三农”服务好,农村市场有极大的潜力,并且“十五”期间一定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开发,这也将为弹簧行业提供很大的市场。3、工程机械、冶金机械和铁路行业工程机械、冶金机械的改造与发展,铁路的提速等都对弹簧产品配套与维修提出量与质的要求。只要生产企业能够针对市场,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质量档次,会有较大的市场。4、摩托车行业目前,我国的摩托车销售市场暂时还不会降温或减弱。尚未限牌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对高档产品的需求和内陆小城市及农村市场对中低档产品的需求仍然具有很大的空间。5、仪器仪表随着我国推行科教兴国、质量兴业、保护和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的需要,今后数年里,预计仪器仪表年需求量会增加10%左右,也将对弹簧的需求有所影响。据有关资料,“十五”期间我国钢产量预计年增长幅度大约控制在2%左右,结合以往弹簧行业发展情况以及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和国家政策倾向,受主机市场和钢产量的影响,“十五”期间弹簧的产量会有所增加,但增幅不会很大,预计弹簧产量年增长率大约在2%~3%左右;“十五”期间弹簧行业发展的重点将主要是产品结构的调整,高技术含量产品比例会有所增大,产值相应增加幅度较大,年增长率预计约在6%左右。据此预测,估计到2005年弹簧产量将增至48亿件,产值将达到115亿元。五、国外市场需求分析:我国弹簧产品主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我国的弹簧出口额仅占弹簧产值的比例不足3%,而据专家统计资料表明,那些工业发达国家弹簧产品出口额约占产值的15%~20%。对于整个弹簧行业来说,出口比例无疑会更低。“九五”期间,我国弹簧出口的主要市场是日本、美国、德国与东南亚地区,出口产品的种类主要是汽车弹簧和模具弹簧,另外还有一些其它种类的弹簧。随着市场竞
本文标题:弹簧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doc8)(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73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