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76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评审培训教材
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评审审核员培训教材吉奥集团供应商开发与管理部培训大纲•第一章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评审的目的•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第三章二方审核流程•第四章审核记录要求第一章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评审的目的•对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审,以确保供应商能持续、稳定地向吉奥公司提供符合要求的协作配套件和服务。•作为对供应商管理的一种手段,有利于提升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水平。•可适用于潜在供应商和现有供应商的评审。第一章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评审的目的•汽车行业质量体系标准–QS9000-1998(北美,已经作废)–VDA6.1(德国,已经作废)–EAQF-94(法国,已经作废)–AVSQ(意大利,已经作废)–TS16949:1999(IATF/ISO,已经作废)–TS16949:2002(IATF/ISO,已经作废,继续使用)第一章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评审的目的•吉奥集团供应商质量体系要求–在现阶段,供方应通过ISO9001:2000的第3方认证,并在规定时间内达到ISO/TS16949:2002或替代标准要求。第一章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评审的目的•审核员资格要求审核员审核组长教育大专及以上学历大专及以上学历全部工作经历大专6年以上,本科4年以上大专6年以上,本科4年以上质量管理领域工作经验至少2年至少2年培训不少于40个学时的培训不少于40个学时的培训审核经历执行4次审核,并不少于20天在胜任审核组长的审核员的指导和帮助下,领导3次审核,并不少于15天第一章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评审的目的•审核员资格要求-续–审核员应在满足前述要求的情况下,具备熟悉被审核产品的设计和工艺的专业能力。–未来应逐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包括:TS16949质量体系标准、APQP/PPAP、FMEA、SPC、MSA、新老七种工具等质量工具、体系/过程/产品审核方法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评审标准的构成:–质量管理体系部分(6个要求,共40分)–产品质量控制部分(6个要求,共60分)–带“﹡”问题的不合格意味着审核不合格(C级)。主要基于ISO9001:2000要求,结合公司情况制订。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评分标准得分要求4完全符合要求并有所超越3.590%以上符合要求385%以上满足要求250%以上满足要求130%以上满足要求0完全不符合要求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质量管理体系部分•1.质量管理体系建设•﹡1)是否按照ISO9000或ISO/TS16949建立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并是否已取得了第三方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证书是否在有效期之内?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质量管理体系部分•2.质量目标(8分)共2个问题•1)制定的质量目标是否具有可测量性,质量目标是否分解到各层面及其相关职能?对目标完成情况是否定期做出评价,并采取相应措施?(4分)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质量管理体系部分•2.质量目标(8分)共2个问题•2)质量目标是否反映了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体系内厂家是否将吉奥公司反映的市场零部件PPM值作为其质量目标;并在内部分解?(4分)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质量管理体系部分•3.组织机构及职责(8分)共2个问题•1)是否有专职检验员和质量检验机构以及从事质量信息、质量改进和质量策划等工作的岗位?(4分)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质量管理体系部分•3.组织机构及职责(8分)共2个问题•2)对影响产品质量的人员是否规定了相应职责,且各职责的接口是否清晰、明确并履行了职责(包括质量负责人、与质量任务相关的各级管理人员以及设计如果有、采购、对供应商评审、生产操作、检验/试验、设备维修、计量如果有、内审、产品防护及服务等人员)?(4分)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质量管理体系部分•4.质量策划(8分)•1)供应商是否当其组织机构、产品、生产过程(设备、工艺、人员)、生产场所等发生重大变更时,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以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计划并实施。(4分)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质量管理体系部分•4.质量策划(8分)•2)对新产品是否实施了质量策划,并制定了产品质量控制计划。(4分)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质量管理体系部分•5.人力资源(8分)•1)对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岗位是否配置了适宜的人员(如设计、工艺、质量检验、采购、内审工作等岗位)。对各主要岗位是否提出了岗位标准或要求?并是否按岗位标准/要求对各岗位人员进行了评价?当不能满足需要时是否采取了适宜的措施?(4分)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质量管理体系部分•5.人力资源(8分)•2)是否有年度、月度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实施了培训,其培训资料是否完整?对培训效果是否进行了评价?(4分)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质量管理体系部分•6.持续改进(8分)•1)是否利用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对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实施了持续改进。(4分)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质量管理体系部分•6.持续改进(8分)•2)是否使用适宜的方法验证了改进效果,并能证实改进效果是有效的。(4分)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产品质量控制部分•1.产品开发设计(4分)•﹡1)是否确定了产品的质量特性参数?并有产品质量特性一览表。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产品质量控制部分•1.产品开发设计(4分)•2)上述产品质量特性值是否反映到产品及零部件图纸或相关的技术文件中?并在图纸上有相应的特殊标识。(4分)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产品质量控制部分•2.采购产品的质量控制(16分)•1)是否有采购产品清单?发往其供应商的产品技术文件、采购协议或合同中是否明确了产品特性参数?(4分)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产品质量控制部分•2.采购产品的质量控制(16分)•2)对其供应商审核是否包括过程参数的控制情况?(4分)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产品质量控制部分•2.采购产品的质量控制(16分)•3)进货检验规程中是否明确了每种采购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检测方法、检测频次和检测手段等?实际操作是否对采购产品的质量特性值实现100%检测?(4分)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产品质量控制部分•2.采购产品的质量控制(16分)•4)对不合格的采购件是否按其文件规定实施了有效处理。(4分)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产品质量控制部分•3.产品工艺(8分)•﹡1)是否将所有产品质量特性都反映到了相应的工艺文件中,并转化为工艺参数?对工艺参数是否经过了验证?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产品质量控制部分•3.产品工艺(8分)•2)工艺规程是否清楚且适宜地规定了工艺参数的控制要求、控制方法和评价方法?(4分)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产品质量控制部分•3.产品工艺(8分)•3)整个生产过程是否按工艺执行?(4分)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产品质量控制部分•4.生产设备/工装(8分)•﹡1)是否按工艺文件规定配备并使用了适宜的生产设备/工装?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产品质量控制部分•4.生产设备/工装(8分)•2)生产设备/工装的精度是否能保证所加工的工艺参数?(4分)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产品质量控制部分•4.生产设备/工装(8分)•3)生产设备/工装的技术状态是否能保证所加工的工艺参数?(是否按规定对设备实施了保养和维护)(4分)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产品质量控制部分•5.产品的检验和试验(16分)•1)是否制定了产品过程检验规程?是否将产品的质量特性分解并转化为可测量的过程监控参数或反映零部件尺寸、外观及性能的数值,并在检验规程中得以体现。(4分)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产品质量控制部分•5.产品的检验和试验(16分)•2)在昀终检验文件中是否对所有的产品特性值都进行了规定?(4分)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产品质量控制部分•5.产品的检验和试验(16分)•3)是否对过程产品和昀终产品的所有特性值都实施了100%检测?并达到要求。(4分)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产品质量控制部分•5.产品的检验和试验(16分)•4)是否对过程中发现的和昀终的不合格产品实施了标识、隔离和处理。(4分)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产品质量控制部分•6.检测设备(8分)•﹡1)是否按工艺和产品质量要求配备了适宜的检测设备?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产品质量控制部分•6.检测设备(8分)•2)检测设备的精度是否能满足产品质量要求?(4分)第二章评审标准的理解•产品质量控制部分•6.检测设备(8分)•3)所用检测设备是否均在有效检测周期内?(4分)第三章二方审核流程什么是审核?–审核(auditISO9000中3.9.1):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审核证据(auditevidence3.9.4):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审核准则(auditcriteria3.9.3):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注:内部审核有时称第一方审核,用于内部的目的,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第三章二方审核流程第一方审核:我审我,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第二方审核:你审我和/或我审你,顾客审核组织或组织审核供应商。第三方审核:他审我,由具备资质的独立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对组织进行的审核。第三章二方审核流程审核员和审核的原则(一)与审核员有关的原则道德行为:职业的基础,对审核而言,诚信、正直、保守秘密和谨慎是最基本的。公正表达:真实准确地报告的义务,审核结果应真实反映审核活动。职业素养:在审核中勤奋并具有判断力,具备必要能力,珍视委托。第三章二方审核流程(二)与审核有关的原则独立性:审核的公正性和审核结论的客观性的基础,审核员独立于审核活动,没有利益冲突,保持客观心态,审核结论仅依据证据。基于证据的方法:在一个系统的审核过程中,得出可信的和可重现的审核结论的合理方法,审核证据应能够证实,建立在合理样本的基础上。第三章二方审核流程图2典型审核的主要活动—指定审核组长—确定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确定审核的可行性—选择审核组—与受审核方建立初步联系—审核组工作分配—准备工作文件—举行首次会议—审核中的沟通—向导和观察员的作用和职责—信息的收集和验证—形成审核发现—准备审核结论—举行末次会议—审核报告的编制—审核报告的批准和分发审核的启动现场审核的准备现场审核的实施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和分发审核的完成审核后续活动的实施第三章二方审核流程二方审核的目的:–评价供方是否能持续、稳定地向吉奥公司提供符合要求的协作配套件和服务。–作为对供应商管理的一种手段,提升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水平。第三章二方审核流程审核的依据(准则):–《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评审标准》–供方体系文件–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第三章二方审核流程审核的范围:–对于已经供货供方,评审应覆盖所有配套产品;–对于潜在供方,评审应覆盖类似产品。第三章二方审核流程现场审核活动的准备:–准备评审标准和评审记录;–审核组工作分配,评审标准中“产品质量控制部分”必须由专业审核员执行审核;–带“问题”审核。第三章二方审核流程现场审核的实施–审核的首次会议–审核过程中与受审部门和负责人的沟通–信息的收集和验证–形成审核发现–准备审核结论、审核报告–举行末次会议第三章二方审核流程首次会议内容(一)–与会者签到–介绍审核员及受审核方部门负责人–确认审核目的、范围、准则–确认审核计划中日程和其他安排–介绍审核过程的主要方法和程序–确认双方正式沟通渠道第三章二方审核流程首次会议内容(二)–确认在审核中将及时向受审核部门通报审核进展情况–确认有关保密事宜(如有必要)–确认审核组工作时的安全事项、应急和安全程序–报告的方法,包括不符合的分类–对方领导简要讲话第三章二方审核流程末次会议典型内容(一)–与会者签到–感谢受审核部门协助、支持–重申审核目的与范围–报告审核发现–宣布审核结论–说明抽样的公正、客观以及局限性第三章二方审核流程末次会议典型内容(二)–保密承诺–澄清异议,尽可能解决不同意见,如未能解决,应当记录所有意见–提出纠正措施及验证要求–对方管理者讲话–宣布现场审核结束–撤离现场第三章二方审核流程现场审核
本文标题:76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评审培训教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746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