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讲授新课]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想一想:(大屏幕显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同学们请看屏幕。(课本图5.1)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东南沿海——经济特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活动1:(课文第3页活动第1题)做完后,让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划分结果。提问:你们是不是发现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呢?(是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划分区域要有明确的指标。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名同学)(大屏幕显示)××省(自治区)××县(自治县、市)××乡(镇)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大屏幕显示)××省(自治区)——一级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二级行政区××乡(镇)——三级行政区总结:(大屏幕显示)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板书)举例:(大屏幕显示)活动2:(让学生自己调查、了解邮政编码与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之间的联系)检查学生调查结果:第一、二位编码表示一级行政区第三、四位编码表示下一级行政区第五、六位编码表示投递局的代码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反映出区域的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呢?如:长途电话号码:区号+电话号码承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根据不同的理由(或满足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下面我们将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进行区域划分。(这时,在中国地形图上出现闪动的区域界线,并附有区域名称)教师用光标指到哪个区域,即请同学们集体读出这个区域的名称。总结:这就是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板书):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及区域位置和范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活动,探究)——做第5页活动题,同学们可互相讨论,交流活动结果,最后教师总结,把区域界线、位置与范围都落实到图上,并做板书。活动题目参考答案:1.有相似性。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2.①界线B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②界线B大致与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③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方面影响。④秦岭—淮河。3.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地理区域,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正是由于区域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我们才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区域划分,有利于人们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知识要点与检测[反馈练习]1.填空(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山脉)、(河流)一致。(2)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mm等降水量线一致。(3)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级阶梯分界线一致。2.判断(1)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2)同一类型的区域没有级别高低或尺度大小的区别。(×)(3)我国的地理区域只有四个。(×)(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在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各具特色。(√)3.下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方地区西藏自治区南方地区北京西北地区上海青藏地区4.填图(图见课本)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绘下列地理事物:秦岭、淮河、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脉●板书设计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年级:姓名班级时间【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说明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重难点】重点——1.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难点——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影响。【自主学习】【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1.范围:南方地区位于以南、内蒙古高原以南,以东,东临海、南临海。2.地形:。东部和西部差异明显。西部以和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和,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和。3.气候:纬度较低,一月气温在以上,降水量在以上,属于气候,气候特征是。4.土壤:人们常把南方地区称为“”。5.植被类型:。【北方地区的农业】6.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为。主要种植、也种植、、等。盛产、、、以及、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7.找到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在书中做标注)【课堂检测】1.南方地区东临()A:渤海B:东海C:黄海D:琼州海峡2.下列属于南方地区地形区的是()A:内蒙古高原B:四川盆地C:黄土高原D:青藏高原3.下列属于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有利因素的是()A:平原面积大B:水热条件优越C:降水偏少D:耕地集中连片4.下列属于南方地区气候类型的是()5.下列不属于南方地区主要作物的是()A甘蔗B茶叶C苹果D水稻6.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气候温暖,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洋流影响7.读图完成。(1)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山脉:A,它是江西省与的分界山脉;C;D;地形区:④,有“”之称;⑤,有之称;③,其特点是。(2)河流⑥是;濒临海洋G,H;岛屿①。(3)本区气候,耕地多为,粮食作物以为主,经济作物有、、。(例举三种即可)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二次审核人:环节活动内容我的教案集备反思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2.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3.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学习重点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学习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GH难点课堂学(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这首著名的诗句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景观的正式写照。(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读图·析图1.读图6-2-1“东北三省三省的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图6-2-1东北三省的地形(1)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2)找出东北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3)找出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4)找出俄罗斯、朝鲜、韩国。2.读图6-2-2“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图6-2-2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习(1)气温: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三省气温的分布规律是,原因是__。图中一4℃等温线中部向南弯曲的原因是__。(2)降水:从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降水分布规律是,原因是。辽东丘陵东侧降水量大约为_毫米,为什么降水多?。(3)气候特征:东北三省气候。由于纬度,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夏季。东北三省降水集中于季,冬季降雪较多。(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1)疑点、难点、分歧点探究·思考读图6-2-3“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图6-2-3东北三省始期、终期和雪期的分布(1)北极村、齐齐哈尔、沈阳的雪期,归纳三地雪期由南向北的变化规律。(2))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北极村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从地形、纬度位置和距海远近三个方面考虑)(3)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知识归纳总结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说出东北三省名称的含义(1)“白山黑水”(2)“林海雪原”(3)“北大仓”2.东北林区3.范围4.地形(1)地形(2)地形区(3)山脉(4)界河(5)地形特征5.气候(1)气候类型(2)气候特征(3)影响(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探究一、单项选择题二、综合题【拓展创新】教学反思引导学生学会读图、析图,从图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是提高学生地理成绩的关键。本课的图6-2-1“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归纳,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有利于地理素养的培养。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年级:姓名班级时间【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2.了解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状况及旅游文化。【重难点】重点——1.长江三角洲自然环境。2.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状况。难点——长江三角洲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自主学习】【长江三角洲的自然特征】2.范围:主要包括、南部和省北部地区。3.位置:位于的下游地区,濒临和。3.地形、地势、河流:地形以为主。地势,河网,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成都平原被称为“”4.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里可以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5.气候:属于气候,气候特征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6.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7.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其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作用。【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8.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在书中做标注)9.了解长江三角洲有哪些传统的文化。(在书中做标注)【课堂检测】1.下列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是()A:江苏省B:上海市C:安徽省D:浙江省2.下列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产品的是()A:水稻B:棉花C:淡水鱼D:甜菜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也是我国最大城市的是()A:北京B:上海C:杭州D:深圳4.下列属于长江三角洲旅游景区的是()A.苏州园林B.明十三陵C.秦始皇兵马俑D.布达拉宫5.有关长江三角洲的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源丰富B海陆空交通运输业发达C劳动力充足D科技力
本文标题: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765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