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略谈《聊斋志异》的内涵吴宝玲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汉语国际教育13级2班略谈《聊斋志异》的内涵《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而其所具有的独特风格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的明珠。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作对联时写到:“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可见聊斋志异彰显了蒲松龄独特的艺术手法与境界。而想要有广阔而集中的独特视角去了解小说并且看到蒲松龄对人生的思考和憧憬,需要了解并研究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才能有所收获。蒲松龄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但功名不显。蒲松龄5岁的时候,正值满清入关,在扬州屠城,在山东镇压农民起义,也产生了很多稀奇事,这些都影响到《聊斋志异》。蒲松龄大概在分家以后,做私塾教师时,就开始写《聊斋志异》。他的好朋友张笃庆发现蒲松龄因为写《聊斋志异》影响到考举人,就写了一首诗劝他:“聊斋且莫竞谈空”,别写小说了,专心去考试吧。但是蒲松龄不听,还是写,不管哪个朋友听到什么奇闻轶事,他都要了解一下,写到自己的作品里头。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离乡南游,对其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官场的腐败、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体验,还结交了一些南方下层歌女。北归后,以到缙绅家设馆为生,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蒲松龄过了几十年寄人篱下的日子,西方理论家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达成”。《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变成的美女就是蒲松龄的白日梦。他的这种梦,就是想表达男性的一厢情愿的幻想,穷秀才的幻想。蒲松龄虽然那样贫困,那样不得志,也写了和自己生平有关的一些东西,但是他特别善于想象,《聊斋志异》就是一个作家天才的想象才能和艺术才能的集中表现。《聊斋志异》说鬼谈狐,却最贴近社会人生。联系作者蒲松龄一生的境遇和他言志抒情的诗篇,则不难感知他笔下的狐鬼故事大部分是由他个人的生活感受生发出来,凝聚着他大半生的苦乐,表现着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憧憬。就这一点来说,蒲松龄作《聊斋志异》,像他作词一样是抒情言志的。《聊斋志异》反映的生活范围广泛,其中科举题材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有人言“真正反映科举制度、科举问题、科举黑暗的,蒲松龄是第一人。”蒲松龄对于通过科举以求功名是十分重视的,但对于科举,蒲松龄始终是痛苦的,一直在希望与失望中挣扎,科场升压几乎消磨了他的终生岁月,但是结果却毫无所得,只给他留下了一片心酸和不平的回忆。蒲松龄在科举道路上挣扎了大半生,直到年逾古稀,长期困于场屋,感受最强烈的自然是是科举弊端。《聊斋志异》中许多篇章对科场考官冷嘲热讽,不遗余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考弊司》写阴间主管考试的靠弊司司主虚肚鬼颁下定例,凡考生初次谒见,要先割脾肉一块孝敬司主,但贿赂丰者可以免割。可是他在堂上悬挂的楹联却是“孝悌忠信”“礼仪廉耻”。这正是对人间黑暗的考场和寡廉鲜耻的考官的无情揭露和辛辣讽刺。《辛十四娘》中才华横溢的冯生屈居纨绔子弟楚公子之后,是权势的妙用;《司文郎》中的余杭生高中榜首,是与其房官臭味相投;《僧术》中黄生知中副贡的故事,揭破了科举取士的命运:金钱的多寡直接决定着考生名次高低的命运。《聊斋志异》广泛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批判了科举制度。对考场的黑暗、考官的混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对考生的变态心理作了入木三分的刻划。而基于《聊斋志异》的创作特点,《叶生》中的叶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困于名场”。这正是他自己的情况。叶生怀才不遇,抑郁而死,死不瞑目,幻形留在世上,将生前拟就的制艺文传授给一个年轻人。同样的文章产生了不同的结果,那个青年连试皆捷,进入仕途。叶生表白说:“是殆有命,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谓困于场屋并非文章不好,而是命运不济,其实是作者的心声。《三生》中,蒲松龄更假兴生之口,对不识文的帘官提出了严厉的处罚,认为“是必掘其双睛,以为不识文之报”。荒谬无文的考官充斥科场,掌握着天下举子的命运,令多少少年才子饮恨考场,久困场屋,甚至郁郁而终。《素秋》中的俞氏“目下十行,试作一艺,老宿不能及之”,“试毕,倾慕者皆录其文,相与传颂”,其本人亦自认为“第二名不屑居矣”,但竟然被黜,“愤懑而卒”,至阴司,发现“其同病死者以千万计”!试官衡文不公,危害以至于斯。除了揭露科场考官衡文的黑暗和龌龊行径外,蒲松龄还描写和讽刺了读书人因应试心理读书而产生的精神世界及其空虚和庸俗,王子安即是很好的一个映射。此外,揭露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是《聊斋志异》长期深受人们喜爱的重要原因,是描写许许多多狐鬼与人恋爱的美丽故事,反映了封建制度下男女勇于冲破樊笼,打破禁锢,追求自由的婚姻和爱情。这些故事一类情节比较单纯者,如《绿衣女》、《连锁》、《香玉》等,大体是写一位书生或读书山寺,或书斋临近郊野,忽有少女来到,或吟唱,或嬉戏,给寂寞的书生带来了欢乐,数度相会,方知非人,或者进而生出一些波折。有理由认为这正是他长期处于孤独寂寞的境遇中的精神补偿。他长期在人家坐馆,受雇于人,一年只在节假日反假小住几日,他曾在题为《家居》的诗里感慨说:“久以鹤梅当妻子,且将家舍作邮亭。”独自生活的寂寞,不免假想象自遣自慰。还有一些故事,妖鬼花狐的出现不只是让苦读的书生或做了馆师的书生解除了寂寞,还使书生受到敬重、鼓励,事业上也获得上进,为之编造出种种理想的梦。幻想是对现实的超越,非人的妖鬼花狐形象可以不受人间伦理道德特别是所谓“男女大防”的约束,蒲松龄借着这种自由,写出了众多带着非人的符号、从而摆脱了妇道闺范的拘束、同书生自由相爱的女性,这些女性在爱情生活中大多采取主动的姿态,或憨直任性,或狡黠多智,或娇弱温柔,但大抵都富有生气,敢于追求生活和情感的满足,少受人间礼教的束缚。蒲松龄艺术创作力的高超,就在于他能够把真实的人情和幻想的场景、奇妙的情节巧妙地结合起来,从中折射出人间的理想光彩。另外,做了四十多年的塾师的蒲松龄很关注家庭伦理和社会风气,在很多的篇章中,我们都能见到他就其闻见而写出的一些讥讽丑陋现象,进而歌颂美好德行如父慈子孝,长惠幼顺,圣洁无私的爱情等的故事。抨击了封建伦理道德上的专制主义及其表现——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揭露了它们导致的危害,寄托了自己的家庭伦理道德理想与之前讲过的几类故事不同,这类小说由于是旨在于劝诫,多数都是现实人生的反映,少用幻化之笔,而是以现代的道德伦理作为道德准则。而当脑中的道德标准及其清楚时,笔锋是犀利的。蒲松龄没有将自己的小说创作局限于仅就个人的境遇而发,只写个人的失意、落寞。虽然贪官污吏使仕途变得昏暗,乡绅为富不仁,压榨、欺凌百姓,是普遍现象。但是虽然蒲松龄家境贫寒,寄人篱下位卑无权,却有着一副关心世道、关怀民苦的热心肠,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艺术的手法写进了《聊斋志异》,他秉性正直,勇于仗义执言,所以我们在他的作品里能感受到他那强烈的感情。他抒发公愤,刺贪刺虐。而他又同时是一个具有美好理想的人,对封建道德中丑陋面的抨击和讽刺,刻画出了一个个敢于追求自由恋爱的美好女性形象。由于境遇的不尽一致,关心的事情有所变化,蒲松龄的思想感情是很复杂的,这也造成了《聊斋志异》内容的驳杂不一,近五百篇作品内容颇复杂,思想境界也极不一致,甚至自相矛盾,可以说是崇高与庸俗并存,即便如此,《聊斋志异》的狐鬼世界所展示的社会内容,作者寄托其中的幽思和憧憬,也使《聊斋志异》这部小说独步千古,受世人喜爱,甚至一遍遍地翻读,始终沉浸在那美好的幻想中,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向前走去。
本文标题:略谈聊斋志异的内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766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