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弘扬国学经典-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弘扬国学经典,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郑州师专中原国学讲坛纪实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互联网的普及和独生子女的增多,在我国青年大学生中出现了人文素养下降,道德滑坡的现象。为改变这一现象,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迫切需要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2006年11月,我校开办“郑州师专中原国学讲坛”,以弘扬“弘扬国学经典,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提升人文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缔造师专英才。”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以服务于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工作,我校国学讲坛在提升我校师生的人文素养、校园文化建设、良好学风的形成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成为我校一块重要的学术阵地和对外学术交流的窗口。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大学生中进行“弘扬国学经典,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教育活动,对于提升广大青年学生人文素养、道德修养,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对于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营造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工作目标与思路江泽民同志指出,21世纪国与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是青少年中的皎皎者,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是民族的脊梁和国家的希望,他们的精神状态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走向。(一)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随着国家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而迅速发展,目前我国高校无论是招生规模或是在校生人数均居世界前列。高等教育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独生子女的增多,在我国青年大学生中出现了人文素养下降,道德意识滑坡等现象,一些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个人中心主义不断膨胀,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文精神的缺失将直接导致大学生价值判断的失衡和人格的异化,一些人明显呈现出“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如为了“验证熊的嗅觉敏感程度”,清华学子刘海洋竟然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硫酸的饮料和食品投喂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的等,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我们的教育在人文素养的培养方面确实还存在着很大的缺憾。拉拍雷说:“没有良知的科学只会是灵魂的废墟。”爱因斯坦也说:“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也说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先进技术,毫无疑问一打就垮,然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传统,没有崇高人文精神,必定就是不打自垮。”由此看来,仅靠现代科学知识武装起来而缺乏深厚人文素养的“瘸腿”大学生是无法承担起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重任的。鉴于这种形势,2006年11月,我校以中原文化研究所为依托,在校宣传部的统筹下,联合有关系、处等相关部门共同筹备开办“郑州师专中原国学讲坛”,以弘扬“国学经典、宣传中原文化”为核心,开展一系列讲座,构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使广大学子更好地了解、传承中华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进而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二)工作目标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部分,作为传统文化主要载体的古代典籍,其中很多优秀作品,历久而弥新,全面而独到地揭示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成为中国文化精神最主要而深刻的体现,也成为传统文化中最易为现代人理解和接受的一种形态,是沟通现代人与传统文化最直接的精神桥梁,是认识中国国情、领略中国文化的最佳窗口。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水平的经典作品,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文化素养,培养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而且还可以从中得到高尚的美学享受。正是有感于此,郑州师专将中原国学讲坛的宗旨确定为:“弘扬国学经典,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提升人文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缔造师专英才。”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以服务于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三)工作思路郑州师专中原国学讲坛采用学术论坛、学生社团辅导、颂经读典、诗朗颂、知识竟赛、书法比赛等多种形式,吸引不同兴趣和爱好的师生共同参与,同时还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等大力宣传,在全校营造出浓厚的国学氛围,使全校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二、实施方法与过程郑州师专中原国学讲坛采用开放式学术讲座,采用每月一位名师讲一个主题的方式面向全校师生举行开放式学术讲座。由校内外学术见解深邃、授课艺术高超的著名专家学者担任主讲嘉宾。力争做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观点新颖。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教育、法律、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内容丰富多彩。在形式方面采取以专家讲座、论坛、学生社团辅导、颂经读典、诗朗颂、知识竟赛、书法比赛等多种形式,吸引不同兴趣和爱好的师生共同参与,同时还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等大力宣传,在全校营造出浓厚的国学氛围。我校“国学讲坛”除由我校在某一领域的研究中具有建树的教师担任主讲嘉宾以外,并请当代著名学者和专家到学校指导交流。国内外著名学者如范曾、李学勤、朱绍侯、沈伯俊、冯天瑜、谷振诣、张德水、张维华、张新斌及韩国学者孙兴策等,都曾先后到我校国学讲坛讲学。这些名师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不仅使广大师生人文精神和学术素养得到很大提高,开阔了学术视野,而且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郑州师专中原国学讲坛自2006年11月开办以来,经过两年多的运作,共举办二十多场以国学经典、中原文化为核心的高品位的学术讲座,在提升全校师生人文素养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省文化厅授予我校“中原国学讲坛郑州师专分会场”的匾牌,新华网、郑州日报、郑州晚报、河南商报、东方今报、河南电视台、郑州电视台、河南文化网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在河南省高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目前“郑州师专中原国学讲坛”已成我校一块重要的学术阵地和对外交流的窗口。三、工作成效与经验(一)中原国学讲坛的效果与影响“弘扬国学经典,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活动实施以来,在校党委的关怀支持下,在国学讲坛参与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在提升我校学生人文素养、校园文化建设、良好学风的形成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高品味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国学讲坛的开放式学术讲座和读经颂典活动,加深了广大师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理解与接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为公”、“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等观念深入人心,大大提升广大师生的人文精神、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勇于创新。一个有利于广大师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高品味的校园文化正在形成和发展。2、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了解,在中华先民光辉成就的激励下,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激发了同学为祖国美好明天而奋斗的决心和斗志,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培育了良好学风,从而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二)我校国学讲坛动作特色“郑州师专中原国学讲坛”自成立以来,在具体运作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校内校外相结合,为了使讲坛既具有更高的水平和质量,又能紧贴教学,服务人才培养,讲坛开办以来始终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的运行方式。一方面立足本校,面向全校师生公开征集选题,并将征集所有选题放在学校网页上,以便全校教师充分了解情况,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报名应聘,从中选择那些内涵深刻,主题新颖,理论前沿的课题,安排具体时间,面对全校师生演讲。同时还积极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到讲坛开展学术讲座,提升讲坛的理论深度和学术知名度。如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所作《中华文明与中原文化》;河南著名史学专家朱绍侯先生所作《汉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三国文化专家沈伯俊先生所作《刘备的领导艺术》;著名学者冯天瑜先生所作《张之洞与中国早期现代化》;韩国学者孙兴策先生所作《韩国的儒学研究》;《郑州大学学报》主编辛世俊先生所作《中国传统仁学的形成与发展》;《河南文物》主编张德水先生所作《中原文明的历史进程》;郑州师专中原文化研究所所长刘玉娥教授所作《中原诗词鉴赏》、《中原文化华与中华文化》等20多场次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使广大师生加深对国学以及中原文化的了解,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2、开放式学术讲座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典籍。如何保存、传承我们的国学经典,并使之发扬光大,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社会,这是作为文化、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郑州师专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主的地方院校,培养的主要对象是中小学教师,他们走出校门后担负着全省乃至更多地区的中小学生的培养任务,中小学生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因此对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在国学素养和传承民族精神方面比非师院校更要加注重。中原国学讲坛自觉地将国学讲座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加强师生对国学经典及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了解,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中原国学讲坛始终致力于将学术讲座与全校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以《大学语文》中国学经典名篇的学习为契机,在相关系部掀起读经颂典活动。我们选择了一些特别优秀的文学经典,利用现代传媒方式,将文学作品的朗诵和视频传输到各个教室,让师生结合《大学语文》、《口语》、《书法》等课堂教学,反复聆听、濡染、感悟,于潜移默化中受到鼓舞。通过这种讲座与课堂结合的读经颂典活动,不仅让学生切身感悟到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增强学生阅读经典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培育了良好的学风和学养,切实做到了“以优秀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使师生的精神文明得到较大提升。3、讲座与学生社团密切结合,有效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中最活跃的一个团体,在学生社团中聚集了一大批朝气蓬勃,观念新、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强,思想活跃的优秀青年。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中原国学讲坛充分利用名师来校进行学术讲座的机会,对相关学生社团进行指导,如与中文系寒钟国学社和初等教育部剪纸社的同学们建立联络机制,抓住一切机会,为他们答疑解难,提建议,指导活动。通过这一有效活动,不仅使我校社团工作的文化内涵更加厚重,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变,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社团影响了一大批学生探索国学奥秘的积极性和浓厚兴趣,推动了对优秀传统文化在我校的宣传和普及。4、传承、普及经典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大学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沃土和摇篮,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优良个性品格的形成和塑造,也关系着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实施。因此,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几年来,学校不仅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绿化、净化、美化上狠下功夫,天鹅湖、牡丹园、奇石、绿树、青草,春有花,夏有萌,秋有果,冬有青,自然景色优美,而且注重文化内涵,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紧密配合中原国学讲坛系列文化讲座和“颂经读典”的课堂活动,在校内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对校园内主干道路的命名,充分体现出学校重国学经典的特色,如“弘毅”路,是取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明德”路则是取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些校园道路命名多取国学经典,旨在校园中营造出浓重的国学文化氛围,这些饱含中华先贤无穷智慧的路名犹如无声的春雨时时滋润师专每一位师生的心田,激励着他们为祖国更加灿烂、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地奋斗!总之,自从我校国学讲坛开讲以来,随着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普及,进一步提升了人文精神,丰
本文标题:弘扬国学经典-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772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