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及其影响要素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及其影响要素研究姓名:赵彩云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农业经济管理指导教师:夏英20080601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及其影响要素研究作者:赵彩云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沈琼.刘志雄我国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004本文从统筹我国城乡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经济发展、生活质量、教育发展、科技与信息化程度、社会发展等五个框架组成,每个框架下分设不同的评价指标.并利用统计资料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差距不断扩大.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2.学位论文李琪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测度与评价研究2010关于城乡之间的关系,横跨几个时代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了诸多极具价值的见解,近年来,我国的专家学者已经就造成现今城乡统筹发展之不利局面的基本原因达成了基本一致意见,即,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分治,从某种意义上说,城乡经济的二元结构已经成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瓶颈。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党和国家在多个文件中提到过“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思想,而所谓城乡统筹发展,就是要打破城乡分治,使城乡紧密联系,让城乡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和发展机会,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它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也标志了我国开始由城乡统筹发展的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经济结构转变,这无疑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首先、本论文在查阅既有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了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状况。就整个重庆地区来说,它是一个典型“大城市”加“大农村”地区,城市经济相对发达,而广大农村的经济状况则较为落后。以城乡居民收入为例,重庆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的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在2007年时就已经达到了4.03:1,而且有继续扩大的基本趋势。纵观1990年至今,重庆市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其一、农村工业有所发展,但是城乡分治刚性化发展趋势依然较为明显;其二、城乡统筹发展的之间互动乏力、发展不协调:其三、城市体系结构不全,中心城市扩散效应不足,小城镇体系建设乏力。总体而言,重庆的大中城市过少、城市体系结构不全,小城镇积聚辐射功能不强,已成为制约重庆市城市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主要表现如下:其一、特大城市的统筹城乡发展同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大中城市少、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弱,难以起到带动周围广大腹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的作用,而且由于大城市的缺失,特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出现断层,阻碍了各级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梯度扩散;其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缺乏明显的积聚效应,无法创造高的规模效应、就业机会及较强的外部扩散效益,因此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有限。由于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研究的历史并不长,还没有一套完整成熟的评估体系。而合理的定量研究方法对城乡发展的实际建设进程进行有效的监测显然有助于获得系统、全面的信息,从而帮助相关决策部门真实把握具体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而广泛开展城乡统筹发展的建设活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目标,最终达到促进其整体实力的提升的目的。本论文系统总结了重庆市直辖以来城乡统筹发展的特点,在前人的城乡统筹发展的测定指标体系研究基础上,构建了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城乡的经济发展、城乡的社会发展、城乡的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的规划与管理等四个一级指标;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效益、基本情况、生活水平、文体福卫、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信息关联、空间关联等十个二级指标;城乡统筹发展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33个三级指标构成,并以2008年为现状年,进一步筛选出19个指标,以因子分析法对重庆市40个区、县的城乡统筹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比较,通过对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40个区、县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存在巨大的差异,而城乡统筹发展所需要的的文、卫、福、教的投入;小城镇建设与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是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最后,论文提出,实施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则在于规划、经济、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管理等几个大方面;在于文、卫、福、教的投入;在于以党委、政府为主导的小城镇建设;在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建设,并在这几个方面形成一种良性机制,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市场化进程,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合力。关键词: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测度与评价3.期刊论文陈鸿彬.CHENHong-bin城乡统筹发展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2)在论述构建城乡统筹发展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城乡统筹发展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由4个子系统构成,即经济统筹发展、社会统筹发展、人民生活统筹发展及设施环境统筹发展.在每个子系统精选的指标中,既要有反映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指标,又要有反映城乡发展差异的系数指标.以2020年为达标年,探讨了部分指标选择的原因及各指标的目标值,并设计出城乡统筹发展定量评价的差异系数和计算方法.4.学位论文郭效法城乡统筹发展差异评价研究——以重庆市为例2009城市和乡村的不均衡发展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受到世界各国政界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意义更是不言而喻。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反而却导致了二者之间矛盾的不断加深。为此,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所谓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改变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分治的传统观念和做法,通过体制创新和政策调整,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同等对待,通盘考虑,统一规划,协调推进,最终实现城乡全面发展。可以说这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全新思路,也是解决当前城乡差距过大问题的根本途径。在过去改革开放的30年来,我们重市场,重城市,重视搞活微观主体,而现在越来越多的问题涉及到宏观的体制问题、农村问题、城市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的矛盾集合体。统筹城乡发展,为解决这些复杂问题指明了发展方向和调整策略。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城乡统筹发展的科学内涵,从投入与产出两个方面出发考虑,建立了城乡统筹发展测度的指标体系,选取了TOPSIS评价方法,用客观的方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并结合重庆市的实际情况得出统计年度内城乡统筹发展的变化情况,最后根据统计计算结果,分别从政府与市场两个角度提出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建议。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①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界定,城乡统筹发展概念的正确理解;②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建立指标体系,选取TOPSIS评价方法,确定指标权重;③实证研究,重庆市的城乡发展总体差异变化,投入差异与产出差异的变化,以及分别研究政府投入和市场投入对于产出差异的影响;④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建议,从投入的角度看待政府和市场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作用。关键词:城乡统筹,TOPSIS法,指标体系,重庆市,二元结构5.期刊论文周加来.余羚羚.朱道才.ZHOUJia-lai.YULing-ling.ZHUDao-cai安徽省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证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目前,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研究,从静态、定性的角度研究较多,从定量、实证方面涉足较少,因此,定量分析城乡统筹发展、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之间关系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研究的成果,以安徽省为例,在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1990-2004年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综合量化评估,揭示安徽省城乡统筹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因果关系.6.学位论文殷清慧重庆市江津区土地利用城乡统筹评价研究2008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趋势。所谓城乡统筹,就是要改变“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分治”的传统观念和做法,通过体制创新和政策调整,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和农民作为一个整体,同等对待,通盘考虑,统一筹划,协调推进,最终实现城乡全面发展。可以说,这既是一条解决“三农”问题的全新思路,也是一条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土地利用,作为制约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之一,被纳入研究的日程。通过构建土地利用城乡统筹指标体系,对土地利用城乡统筹发展的水平、态势进行评价,对城乡发展中土地利用方面不协调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借此研选出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本论文是以区位理论、土地价格理论、增长极理论和土地利用可持续利用理论为支撑,以重庆市江湕区作为研究对象,以评价江津区土地利用城乡统筹发展是否协调为目的,从土地利川的角度,构建土地利用城乡统筹指标体系,采用AHP权重确定法确定指标的权重,极差标准化处理指标的方法作为手段,对研究区域进行了土地利用城乡统筹定量评价。本论文的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分为四人块:经济统筹水平、社会统筹水平、土地利用空间统筹水平和环境统筹水平。通过对江津区1998年至2006年土地利用城乡统筹水平的历时分析评价,得出江津区土地利用城乡统筹在九年间的发展特点是:土地利川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不高,还未达到理想状态,且发展存在着波动性,但总体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经济统筹度稳步升高,社会统筹度有较人的增长,但总体水平不高且有所波动。土地利用空间统筹度有一定的上升,但变化幅度不大。环境统筹度变化不大,但也在向好的方面发展。针对评价结果,结合江津区的实际情况,本论文提出了合理化的政策和建议。7.期刊论文杨振宁城乡统等发展评价指标研究——基于时序数据-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9(11)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一项重要战略,如何对城乡统筹发展进行定量分析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之一.现有学者们建立的综合指标体系多是基于截面数据的评价和分析,对截面数据的分析有利于进行样本间的差异比较,但难以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而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为了反映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律,本文建立一套基于时序数据的指标体系以反映城乡统筹发展规律.8.学位论文刘菊鲜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利用协调性研究——以武汉市为例2008中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乡社会经济处于关键转型期,但长期以来城乡分治、工农分割的发展体制,使城乡人民生活、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兼顾的发展思想,其中统筹城乡发展为“五个统筹”之首。城乡统筹发展应建立在城镇和乡村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一定区域范围内,城镇规模的盲目扩张导致农用地逐年减少,土地资源在城乡间的合理配置关系到城镇和乡村的健康发展。协调的城镇和农村土地利用关系会促进城镇和农村经济、社会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城乡经济融合、文化融合、空间融合和社会融合。本文从城乡共同发展的角度,探讨城乡土地利用协调性,包括以下主要内容:首先,通过界定城乡土地利用系统、城乡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的内涵,明确城乡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的评价目标,从土地利用、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三个方面构建了城乡土地利用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百分比标准化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归一化处理,采用熵值评价法和综合指数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然后用协调度模型对武汉市城乡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①1996-2005年武汉市城乡土地利用系统总体上朝协调的方向发展;②城镇土地利用系统因受城镇社会和谐指数发展缓慢的制约,协调度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情况;③由于农村土地的不合理利用,1996-2001年乡村土地利用系统一直处于非协调状态,经政策调整,从2002年起乡村土地利用系统呈现协调发展趋势;第三,在分析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运用回归模型对武汉市近期城乡土地利用协调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内,武汉市城乡土地利用系统将向高度协调的方向发展;第四,针对评价结果,本文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影响城乡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因素进行障碍诊断,表明阻碍城乡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6项,分别是:耕地年减少率,农用地转用速率,投入与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城市人均居住
本文标题: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及其影响要素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80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