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李白诗集》后序《李白诗集》二十卷,旧七百七十六篇,今千有一篇,杂著六十五篇者,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次道既以类广白诗,自为序,而未考次其作之先后。余得其书,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盖白蜀郡人,初隐岷山,出居襄汉之间,南游江淮,至楚观云梦。云梦许氏者,高宗时宰相圉师之家也,以女妻白,因留云梦者三年。去之齐、鲁,居徂徕山竹溪。入吴,至长安。明皇闻其名,召见,以为翰林供奉。顷之不合去,北抵赵、魏、燕、晋,西涉岐、分阝,历商于,至洛阳,游梁最久。复之齐、鲁,南游淮、泗,再入吴,转徙金陵,上秋浦、寻阳。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明年,明皇在蜀,永王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迫致之。军败丹阳,白奔亡至宿松,坐系寻阳狱。宣抚大使崔涣与御史中丞宋若思验治白,以为罪薄宜贳,而若思军赴河南,遂释白囚,使谋其军事。上书肃宗,荐白才可用,不报。是时白年五十有七矣。乾元元年,终以污事长流夜郎,遂泛洞庭,上峡江,至巫山。以赦得释,憩岳阳、江夏。久之,复如寻阳,过金陵,徘徊于历阳、宣城二郡。其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过之,以病卒,年六十有四。是时宝应元年也。其始终所更涉如此。此白之诗书所自叙可考者也。范传正为白墓志,称白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过胜景,终年不移。则见于白之自序者,盖亦其略也。旧史称白山东人,为翰林待诏。又称永王璘节度扬州,白在宣诚谒见,遂辟为从事,而新书又称白流夜郎,还寻阳,坐事下狱,宋若思释之者,皆不合于白之自叙。盖史误也。白之诗连类引义,虽中于法度者寡。然其辞闳肆俊伟,殆骚人所不及,近世所未有也。旧史称白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余以为实录。而新书不著其语,故录之,使览者得详焉。南丰曾巩序。译文:《李白诗集》共有二十卷,旧存七百七十多首诗,而现今有诗一千零一篇,杂著六十篇,这是知制诰常山人宋敏求字次道所增广的。宋次道将李白的诗分类增广,自己作序,但没有考证他诗作的先后顺序。我得到了他的书,于是按照他作诗的顺序考证编次。李白是蜀郡人,最初的时候隐居岷山,后来出来的以后居信在襄汉一带,向南游历江淮地区,至了楚地游览云梦这个地方。云梦有个姓许的人,把自己的女.....儿嫁于李白为妻.......,所以李白因为这件事留居在云梦三年。后来离开云梦齐鲁,居住在徂徕山竹溪这个地方,进入吴地,到达长安,唐明皇听到他的盛名,召见他让他成为翰林院的学士,时间不长两人不合所以让李白离去了。李白向北到了赵、魏、燕、晋等地,向西涉过了岐州和傧州,游历过商於,到达洛阳,在梁地游历最久,后又再游齐、鲁,向南游淮泗,再到吴地,转过方向去了金陵,到了秋浦和浔阳。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谋反,第二年唐明皇居住在蜀地,永王李磷任东南节度使,当时李白住在庐山,李磷强迫他为自已干事。合来李磷兵败丹阳,李白逃亡到了宿松,在浔阳蹲了监狱.......。宣抚大使崔涣和御史中丞宋若思审问李白,认.为他的罪很轻可能赦免..........。而且宋若思军队赴河南的时候,当时就释放了李白,让他为自己谋划军事,并上书给肃宗,推荐李白是个人材可以任用,但没被准....。当时李白已经五十七岁了。在乾元元年,最终因为李磷的事被长期的流放夜郎,随后过洞庭湖,上至峡江,到达巫山,最后因为天下大赦而得以释放,在岳阳、江夏等地休息过,又到了浔阳,经过金陵,徘徊在历阳和宣城这两个地方。他的本家族人李阳冰当时是当涂县令,李白经过他那的时候,因为生病而死在那儿了,死时六十四岁,当时是宝应元年。李白一生的经历大致就是这样,这是从李白的诗作、文章的自叙中可以考察的。范传正为李白写墓志铭,说李白“偶尔乘坐小船,一日疾驰上千里,有时遇到好的景致,整年也不离去”,这在李白诗歌的自述中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差不多就是这种大致的情形。《旧唐书》记载李白是山东人,官任翰林待诏,又记载永王李璘充任扬州节度使,李白在宣城前去拜见他,于是征召李白为幕府从事。而而《《新新唐唐书书》》又又记记载载李李白白被被流流放放夜夜郎郎,,回回到到浔浔阳阳,,因因事事获获罪罪而而被被关关进进监监狱狱。。宋宋若若思思放放了了他他,,这这些些记记载载都都与与李李白白的的自自述述不不相相吻吻合合。。大概是史书记错了。李白的诗,联结同类的事物而引发出主题思想来,虽然符合诗歌规则的作品很少,但那词句博大奔放隽永奇伟,大概是写诗的人全都赶不上的,也是近代不曾出现的。《旧唐书》说“李白具有奔逸的才气,志向气概宏伟奔放,飘然有超脱世俗的心思”,我认为是真实的记录。但《新唐书》没写明这几句话,所以把它摘录出来,使观览李白诗作的人能得其详细。
本文标题:《李白诗集》后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810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