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战略选择
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战略选择摘要: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而言,落实“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就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作了全面阐述。关键词: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中国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我国对外贸易近几年发展迅速,2006年进出口总额超过17607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国和第四大出口国,GDP增长中的76%是依靠出口增长带动。但我国对外贸易走的是“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发展模式,对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促进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那么如何保持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可持续”的统一,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并获取不断增长的贸易利益,达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并对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产生重大影响的现在显得日益重要。一、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一)现行外贸发展模式存在的弊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增长迅速,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但“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对环境和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商品结构层次低,产品竞争力弱,严重制约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1、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长期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主要是以量取胜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拼数量、拼价格,为出口创汇,不惜破坏资源环境,甚至“杀鸡取卵”。我国从90年代中期就开始倡导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和外贸发展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长方式从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但就目前来看,这“两个根本性转变”并没有很好的实现。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对出口创汇的要求,使我国出口实施了“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数量型发展模式,外贸部门往往片面强调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外贸企业为了扩大出口,一味追求规模和速度,很少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以及发展后劲的削弱,外贸增长方式没有质的变化。2、低层次的外贸商品结构从我国的要素禀赋状况看商品结构:我国劳动、资源禀赋较丰富,环境、技术、资本要素相对贫乏,环境标准较低,环境政策较为宽松。自1980年以来,我国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的出口额在不断增加,除了矿物燃料、润滑油等少数原料自1990年才开始下降外,其余的初级产品的出口量在不断增加。这一阶段的对外贸易结构还是反映了我国这种禀赋状况和比较优势的。而90年代以后,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量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仍然集中在服装、原油、纺织品、粮食等劳动与资源密集的低技术产品上,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这样的出口结构显然是缺乏可持续性的:由于生产技术和工艺上的原因,在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常常产生许多消极的外部性,如能耗较大、投入的自然资源要大于发达国家、污染较为严重等,使原本稀缺的环境资源更加紧缺,加之污染日趋严重环境问题突现,对我国的外贸发展非常不利。3、服务贸易发展滞后目前,服务贸易已成为新经济下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发达国家基于它们在服务领域具有更明显的比较优势,提出“服务贸易论”,即以开放本国货物贸易市场为条件,要求发展中国家向其开放服务贸易市场。而我国服务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发展水平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在规模及内部结构上均落后于世界水平,且缺乏资金、技术、知识和人才,国际竞争方面显得信心不足。服务贸易发展滞后不利于我国外贸结构的优化升级,并且限制了商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影响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现。就对外贸易而言,单纯依靠扩大货物贸易规模的外延式增长策略日益受到资源和贸易壁垒的制约,发展服务贸易出口不仅有利于提高货物贸易的效益,促进商品贸易的发展,而且能够开辟外贸增长的新形势,优化我国的外贸结构,以较小的资源消耗换取更大的贸易利益。运输、银行、保险、咨询等领域内服务贸易的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商品贸易的发展,提高我国的整体贸易条件,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推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二)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中国在一些重要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方面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中国的人均资源量相对较小且人均资源数量和生态质量仍在继续下降: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大量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的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日益短缺将成为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1、资源浪费大且使用效率低从资源消耗角度看,中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例如,1983年中国成品钢材消耗量仅为3000多万吨,2003年,中国的钢材消费量己经达到2.5亿吨,20年增长了8倍,接近美国、日本、欧盟钢铁消耗量的总和,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40%;水泥消费约8亿吨,约为1983年的8倍,约占世界的50%。但是,中国的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水资源不足7%。如此高的消耗速度,迅速枯竭着中国的资源,过高的资源对外依存度将限制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资源使用效率来看,我们仍然属于粗放型。2003年,中国GDP对世界经济总的贡献度为4%,而这四个百分点的贡献,中国是以全球7%的石油、30%的原煤、27%的钢材、25%的铝材和40%的水泥等能源与自然资源的消耗构筑起来的。资源生产率的低下加剧了我国资源短缺的现状。从资源循环利用角度看,我国资源循环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例如,尽管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但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50%以上。其它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也普遍较低。2000年,世界一些国家的废钢回收率,德国为80%,美国67%,而中国仅达20%。我国即将进入汽车社会,大量废旧轮胎形成的环境污染不断上升。而我囚的废旧轮胎再生利用率仅有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提高原材料的循环利用水平,使资源效率与使用效率共同提高是我们的必然选择。2、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的自然灾害的频率是加剧的,受灾面积明显提高。90年代因为灾害,粮食年减产大约2300万吨,占粮食总产出大约5个百分点,大气环境污染程度居高不下,酸雨、二氧化硫和烟尘危害最为严重,污染程度逐年加重。中国现有荒漠化上地面积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近三成,而且每年仍以平均一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中国近四亿人口的耕地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与此同时,经济建设也在占用着大量的耕地;中国目前的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超过环境容量的82%;中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生态环境恶化使得人们的福利水平降低,并严重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有限的资源难以支撑粗放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的环境也难以支撑当前这种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生产方式的持续扩张。世界银行采用“绿色帐簿”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损失,特别是自然资产的损失。用名义GDP减去自然损失,包括能源耗竭、矿产品耗竭等,结果发现,中国20多年经历了一个先破坏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先耗竭后节约的过程,为此支付了比较昂贵的生态成本,即环境成本。同时,我国以初级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加剧了资源和环境污染的速度,我国外贸与经济持续发展已经越来越面临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另外,中国的体制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外贸体制尚需进一步深化,环境法规极不健全,环保标准相对低下,这些问题也已成为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制障。二、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我国对外贸易“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发展现状除了经济发展阶段以及技术水平的差距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水平低。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既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外贸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应该把对外贸易和环境保护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与环境政策的协调,使外贸发展与我国当前自然资源状况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鉴于我国目前环境恶化状况日益严重,以及出口频繁遭遇绿色壁垒,对外贸易造成巨大影响的现状,迫切需要加快完善对外贸易的管理制度,提高对外贸易的管理水平,形成一套完善而有效的管理模式,推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一)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确定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应坚持做到以下原则:正确处理发展和环境的关系、坚决抵制以环保为借口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坚持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借鉴发达国家的有效管理经验发挥我国“后发优势气1、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我国坏境的日益恶化使得环保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紧迫问题,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提供的资源,而环境本身也是一种稀缺性资源,一旦遭到根本性破坏,其再生能力非常有限,治理成本比破坏时的收益高的多,也不可能依靠进口缓解其稀缺性。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实际上是要处理好长期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目前,国内、国际形势为我国经济、外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问题就是要走“边发展、边治理”的道路,改变我国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不利地位。二者的关系不是矛盾的而是协调的,也符合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2、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持一致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战略,要求改变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为集约型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消耗。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所有产业都是高度相关的,而贸易有着“经济增长发动机”之誉,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不能割裂来看、孤立进行,对外贸易的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我国整体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没有其它经济部门的配合、内外贸政策的协调,是难以顺利实施的,从贸易结构调整、进出口产品管理、引进外资等各个方面都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要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节约资源与环境并重。(二)建立公平、公正利用资源的贸易战略贸易活动是将生产和消费连接起来的纽带,正如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基于资源的稀缺性和资源有效配置而实现成本最小和利润最大化一样,公平合理的贸易活动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但是贸易和可持续发展所体现的主要价值取向毕竟是有区别的,贸易活动所追求的是流通成本最小化和贸易利润最大化,而可持续发展则是贸易活动与节约资源和保持环境的协调统一。如果把贸易所追求的价值取向绝对化,就可能会对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1、提高我国的产业竞争和贸易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我国要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改变不合理的国际贸易规则,联合起来限制资源的开采量和提高资源价格。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对于资源配置发挥着不可抗拒的作用,人为地限制包括资源的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配置是不可能的。我国开展国际贸易的目标不能是单纯以扩大资源密集型的初纵产品出口获取外汇,而是将自然资源优势和提高加工制造技术水平结合起来,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首先,突出的问题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外贸行业要以信息、通讯、家电、生物制药和材料等五大领域为突破口,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推动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从而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其次是优化进口商品结构。进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意味着进口商品主要是国内市场上的“短线”商品。从我国目前的现实来看,进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就是要不断地引进先进的技术,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换代,同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看,也需要进口大量的资源性产品以及有待于深加工的初级产品。从各国经验来看,越是贸易强国,进口商品越“低级化”,表现为:资源性商品、生活数据商品、初级商品:以及有形商品的进口相对比重都比较大。这反映出贸易弱国与贸易强国在进口商品结构上的差异,代表了进口商品结构变化的趋势。最后,按照提高产业竞
本文标题: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战略选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81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