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空洞化探析(DOC 53页)
【文献号】2-15【原文出处】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原刊地名】武汉【原刊期号】200501【原刊页号】37~41【分类号】F10【分类名】国民经济管理【复印期号】200507【标题】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空洞化探析【作者】喻言【作者简介】喻言:女,1980年生,武汉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武汉大学商学院,武汉430072【内容提要】我国的产业空洞化主要是由于传统产业逐渐衰退,新产业的发展不能弥补旧产业的衰退所引起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传统制造业的渐渐衰退首先造成了经济结构的“离制造业”化,由离制造业引发的产业结构空洞化现象也愈加明显。文章分析了我国产业空洞化的成因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从有关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产业空洞化问题正在有所好转,但仍不能掉以轻心。【摘要题】产业结构【关键词】产业空洞化/离制造业/成因/对策【正文】一、产业空洞化的涵义对产业空洞化,理论界有很多种解释。一种解释称所谓“产业空洞化”是指,伴随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的持续进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主要生产和经营基地从国内转移到国外,仅在国内留下一个“空壳”,以致国内投资不断萎缩,就业机会大幅减少,失业问题日益严重。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如日本。另一种解释是指,一国在工业化过程中,违背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盲目实现跨越式发展,国民经济过度服务化或超工业化,从而使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流动日趋不合理,造成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使制造业逐渐丧失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使国内物质生产的地位和作用减弱,并导致物质生产下降,形成危机。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国际上更为通用的产业空洞化是指,因经营资源规模的转移而发生的行业性或地区空白现象。其实,这种通用的产业空洞化概念已经包括了前面两种解释:前一种是一国将资金从国内转移到国外,后一种是资金从基础产业转向国内更高一级的产业。两者的共同特点是原有的基础产业衰退了,造成了缺口,而新的产业还没有充分发展,填补不了这个缺口。用日本学者高野邦彦的定义,产业空洞化可以看作是特定地区为基础的特定产业的衰退,新产业的发展不能弥补旧产业衰退而形成地区经济极度衰退的现象。二、我国经济发展中产业空洞化的表现产业空洞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已有传统产业渐渐衰退首先造成经济结构的“离制造业”化,如果新的产业未能迅速形成,替代传统产业衰退留下的空白,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扩张,那么就会最终造成整个产业的空洞化。离制造业现象是产业空洞化的先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离制造业现象。首先,从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结构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一产业从业人虽持续下降,但1997年以来基本稳定在50%左右;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缓慢上升,1998年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其中制造业从业人员缓慢下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迅速增长(如图1)。其次,从专业技术人员在三次产业间的配置情况看,我国的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配置在第三产业,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配置在制造业的转移技术人员比例很小,而且比例逐年下降(如图2)。第三,从全社会投资总额来看,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均逐年下降,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却从1997年的12.74%上升到2002年的17.91%(如图3)。基本建设投资的产业构成中,1997年到2000年,制造业基本投资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的基本建设的比重投资1997年到1999年呈上升趋势(如图4)。更新改造投资的产业构成中,制造业更新改造投资从1998年到2000年逐年下降(如图5)。附图{图}由离制造业引发的产业空洞化现象也愈加明显。首先,消费无热点。1997年以来国家采取了刺激消费的政策,但居民消费增长并不明显。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从1997年的50.82%下降到了2002年的46.32%(如图6)。其次,投资无方向。1997年以来,金融机构中企业存款余额就一直呈上升趋势,从1997年的28656.3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60028.6亿元(如图7)。第三,大量国内生产能力闲置。由于消费无热点和投资无方向,市场供大于求,生产能力闲置的问题越来越突出。80年代,生产能力很少出现闲置率超过20%的行业,进入90年代,先是个别行业生产能力大量闲置,闲置率超过40%,1995年以后,生产能力过剩已成为一个普遍问题(注:刘成,产业空洞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风险.宏观经济管理,1999(4):34)。最后,全国城乡储蓄余额持续上升(如图8),储蓄持续大于投资,1997年储蓄率超过投资率达3.7个百分点,这是造成需求不足、产品过剩的重要原因。企业存款中为经营活动服务的活期存款比重下降,而用于获取利息的定期存款大幅度上升。正常情况下,企业存款中活期存款的比值为2.2~2.25∶1,1998年这已比值降低为1.5∶1。三、产业空洞化的成因由于我国的产业空洞化主要是由于传统产业逐渐衰退,新兴产业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弥补传统产业的衰退所引起的。因此,我们分别从传统产业衰退和新兴产业发展缓慢两方面来分析我国产业空洞化的成因。1.传统产业衰退的原因(1)产业间相对收入的差别。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市场上各产业之间的相对收入水平成为人们择业时的主要决定因素。人们根据自身的利益,在就业时会尽可能选择那些收入比较高的产业部门。与金融保险、咨询服务、房地产开发等新兴产业相比,传统产业的平均工资要低的多。在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情况下,这种相对收入差别使人们在择业时往往把传统产业放在了最后的位置。这样,就造成了传统产业在一定程度上的衰退。附图{图}(2)教育体制的市场化。我国高校在利益诱导机制的作用下,在招生规模和专业结构上更倾向于财经、法学等热门专业,而对农林、工科类专业则招生较少。而且,由于高校扩招和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的招聘行为,使低学历的学生就业困难,导致近年来很多高校大量减少专科生的数量,甚至某些本科高校不再招收专科学生。与此同时,我国的中等技术学校也受此影响,很多学校招生规模大幅度缩小,很多中等技术学校甚至采用不用考试即可入学,对新生采取奖励的措施也难以完成招生计划(注:谢富胜.中国的“离制造业”现象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02(11):9)。教育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对劳动力需求的结构,这种教育体制和结构不是面向经济建设,而是为了教育而教育,从而导致传统产业的衰退。近年来各地出现的“技工荒”就是市场对这种教育结构失衡的反映。(3)有效需求不足。产业生产产品,代表供给;消费者消费产品,代表需求。某些产业的衰退是由于消费者的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一方面,随着城乡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扩大,一些在城镇市场上已经趋于饱和的消费品在农村市场上却缺乏有效需求,使得这部分产品无法向农村市场转移。而且,区域间经济水平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一些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饱和的消费品无法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这样,就造成了生产这一部分消费品的制造业过剩,最后导致衰退的结果。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中暂时收入部分增加,这部分收入更多的用于储蓄,从而抑制了消费,影响了消费需求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某些传统产业的衰退。(4)重复建设、制度约束和特定利益。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地区间经济封锁现象严重,很多地方为了追求政绩,不顾经济规律,纷纷争先恐后的盲目投资建设,结果造成传统产业布局分散、企业规模小、效益差、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的局面。而且,传统产业的改造还经常受到某些不合发展要求的政策制度的约束,使传统产业面临技术、资金、人才缺乏的问题。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源在不同经济部门之间转移时要直接付出成本,因此,各产业间对地区有限资源进行产业再选择的情况,即使亏损也不愿意进行改造。另一方面,与特定的经济结构相适应的是特定的利益结构,出于对自身利益的本能关注,某些部门或个人会根据自身的已得利益反对或阻碍对已形成的传统产业进行改造。(5)外资的引入。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引入了大量的外资。外资的大量引入,使跨国公司取得了国内不少行业的控制权。大量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主要集中于新兴产业部门,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几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同时,我国在大量引进外资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把本国的传统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情况,这一行为加速了我国产业夕阳化的进程。2.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1)缺乏使传统产业正常退出的机制。缺乏使传统产业正常退出的机制,使传统产业有时会因为退出成本太高而不得不处于明知继续滞留将身陷困境但仍然不能或不愿退出的尴尬境地。这样,传统产业就占用了大量宝贵、有限的经济资源,没能给新兴产业的发展留出位置,从而制约了新兴产业的兴起,甚至会给新兴产业以威胁和压力。(2)科研体制不合理,研发费用低。一方面,现有科研院所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大量科研机构仍游离于企业和产业之外,政府的科技资源配置不是倾向于企业,而是倾向于政府科研机构。为科技资源配置结构失衡。根据1990年的统计数字,全国从事研发的科技人员在各科技活动主体中的分布是:政府研究机构占50.3%,企业部门占13.9%,高等院校占29%。全国研发费用的分配结构是,政府研究机构占50.1%,企业部门占27.4%,高等院校占12.9%(注:余治利.警惕“产业空洞化”一对我国产业安全的思考.世界经济研究,2000(5):24)。这必将造成科研与开发、生产与市场脱节,难以产生良好的效益。而且,不少科研单位存在“小富即安”的观念,满足于一般的成果转化,缺乏将产业做强、将市场做大的动力和压力。另一方面,研发费用低。中国2002年研发费用投入占GDP的比重还不如美、日、德、英、法、意、韩1996、1997年的比重高(注:文中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境计年鉴》1997~2004)。表1研发经费占GDP比重的国际比较(%)中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韩国19960.62.642.801.952.8219970.62.832.412.252.7919980.719990.82.7920001.020011.0720021.23(3)外资引入造成人才流失。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引入了大量外资,但同时,引入的外资也通过各种方式吸引了大量国内人才,造成国内人才资源的严重流失,使得本来就不足的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减弱,从而制约了新兴产业的发展。(4)资金问题。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相比技术开发投资要占很大比例,所需的资金投入比传统产业要高很多,资金问题已成为制约国内一些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除此之外,这些有限的资金使用效果也存在问题。资金投入分散、资金平均分配造成各项目迟迟不能创造效益,而且还要不断投入资金;高新技术产业的重复立项不仅加剧了资金的非良性竞争,还造成了产业布局的低水平和不合理叠加。四、解决产业空洞化的对策1.改造传统产业,缩小收入差距首先,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要遵循加速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坚持市场取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把改造与企业的重组结合起来。其次,政府应破除地方保护主义,集中力量建立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运行机制,为改造传统产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改造传统产业还应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技术方面跨越一些发展阶段,在产品的差异化、特色化、多元化方面也要多下功夫。2.改革教育人事体制首先,教育的目的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过去那种为教育而教育的“经院式”的教育方式,使教育体制和结构与经济建设接轨。其次,从宏观上对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和专业结构进行调整,不能盲目一味追求热门专业。第三,采取各种措施支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为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找好就业出路。最后,在人事制度上,破除论资排辈的做法,让优秀人才有施展才华、成就事业的机会和环境。3.大力推进城市化,提高有效需求首先,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将会增强农村消费者的有效需求,使一些以前在农村市场上缺乏有效需求的消费品流入农村市场。其次,农村城市化的发展,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城市化
本文标题: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空洞化探析(DOC 53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8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