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新课程实施中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组南阳市二十二中历史教研组一、课题的提出与背景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这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推动新一轮课堂改革,使其更符合时代精神、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全面发展,是当前教学研究应着力解决的问题。课程改革,需要一批有创新精神、有改革意识的教师来操作。从理论及实践层面看,教师本身的素养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的行为能否突破旧观念的束缚,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创新,既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促进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改革现行教学模式并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的教学管理活动和教学实践活动,对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新课程实施,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养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南阳市二十二中是一所基础条件优异,软件、硬件一流的省一级学校,领导班子科研意识强、水平高,教师有一股强劲的改革和创新精神,前期有一批优秀的教育科研成果,不少成果荣获全国、省、市各级奖励,这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课题的界定2“创新”(Innovation)起源于拉丁语,意思是更新,制造新的东西或改变。“创新”作为一种理论被研究和运用是本世纪初的事,它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比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从技术发明的应用这一角度提出来的。他提出:所谓创新是指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进经济领域的过程。现在看来,此观点仍适用于教育、科技等其他领域。“创新”的本质是什么呢?创新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所从事的产生出某种新思想或新事物的活动。这里的“新思想”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这里的“新事物”是指以某种客观形式存在的活动成果。学校教学创新是创新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创新教学模式呢?它是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创造力理论,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宗旨,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与质量为目的,以发展学生创新素质为根本,以创新理念为核心,从学校的教学现实出发又高于教学现实,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课堂教学发展的模式及其内部各子模式的基本特征,并形成一个具备特色的结构。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是理论在中介层面的应用,是实践在中介层面的抽象。教学模式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因素:1、教学思想——有特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确定的主题,它是教学模式所赖于形成的基础,它为教学模式提供理论渊源,使人们能了解该模式的来龙去脉。32、教学目标——有完成主题所确立的明确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模式是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理论。因此,教学目标可谓是教学模式中的核心因素,它决定着模式的操作程序、师生活动的比例及评价的标准等。3、操作程序——有特定的为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可操作的程序。各种教学模式都应有其操作程序,具体确定教学中各步骤应完成的任务,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等。操作程序的实质在于处理好师生针对教学内容在时间序列上如何实施。4、师生活动——教学是师生的活动,教师的学生在操作程序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它体现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解决师生先怎样做,后怎样做等问题。使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统一并整合起来。5、教学策略——策略是方式、方法、措施的总和。教学策略指的是与主题相适应的,在实施课程、教材中进行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措施。6、教学评价——指对教与学的评价方式、方法与标准。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适用的教学情境。由于不同的教学模式所完成的教学目标、使用的操作程序不同,所以评价的方式、方法和标准也不尽相同。教学模式具有哪些特点与功能呢?教学模式是一种设计和实施教学的理论,尽管由于各种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教学思想或理论不同,但从一般意义上讲,教学模式均有以下特点:41、优效性——这是教学模式所特有的效力。由于教学模式能将比较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策略,能对教学实践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因此,优效性是教学模式的生命所在。2、参照性——教学模式是一套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它是处方性的,可为教师作出指示,提供策略。但它既不是某一门学科教学的经验汇编;但它有可以成为各学科教与学活动的指南。3、可操作性——便于人们理解、把握和运用是教学模式的本质特点。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比起一般的教学理论来更加接近教学实践,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加以运用。4、开放性——教学模式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随着人们对教学实践认识的加强,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更新,可以不断地对教学模式进行修正,使之得到较完整的发展。教学模式有什么功能呢?美国社会学家多伊奇在研究一般模式功能时提出,模式一般有四中功能,即:——构造功能。它能指示各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秩序及其关系,能使我们对事物有一个整体的、清晰的认识和把握;——解释功能。它能用简洁、明了的方式,用简化的形式(往往用一个或几个词加以概括)表达一种理论或思想。——启发功能。它能揭示各种关系,以表明某种排列秩序。——推断功能。它能根据规律推断出预期的结果。结合学校的实际,本课题可以从学校、科组和科研骨干三个层面开展5以创新教学为主旨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三、课题的理论基础1、创新与创新教育的理论创新是指人类主体为了生存和发展,在处理和客体的关系中弃旧图新,破旧立新的独创性活动。而创新教育是指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育体制的创新。教学的创新,重点在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的更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现代教学模式的理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它来源于教学实践,同时又是某种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简化表达形式。它能够使教学理论具体化,又使得教学实践概括化和集约化,从而保证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并保证教学实践反过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3、自主学习理论它包括:——认为每个学生都是能动发展的主体,全体学生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使每个学生能够得到应有的发展,不出现一个“落伍者”。——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得到全面的、综合的、生动活泼的发展。6——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努力改善学生的素质结构(包括学习、心理、能力等),引导学生自主的、创造性地学习。只有学生的主体性行为、能力得到改善时,学生的主体才能得到提高和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4、现代脑科学的假说与思维科学的最新成果它包括:——美国神经生理学家斯佩里教授的脑功能定位学说。即人的左右脑有着一定的分工,它们各有各的优势。人的左、右脑的协调、合作,各自优势的相互促进、互补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思维能力,学习和工作效率得到惊人的提高。——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麦连杰教授提出的“脑部三分模型”。他把大脑按纵向划分为三层:即爬行动物脑(脑干,又称下脑);哺乳动物脑(边缘系统,又称中脑);人脑(新皮质,又称上脑)。它们分别主管潜意识和显意识。——美国赫曼的“全脑思维模型”。它将上述两个独立理论中的组成元素合成一个四分结构模型,用以表示整个的思维大脑。赫曼的理论揭示了大脑与思维形态、创造力之间的关系。——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每个人至少有八种以上的智力。即语言智力、逻辑或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或视觉智力、运动或身体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以及自然智力等。以上理论告诉我们,要使学生聪慧,轻松而有效地学习,就是要7开发大脑,使上、中、下脑和谐、协调、全面、整体地发展起来,开启人的全面创造力和创造精神,最后达到最大限度地全面开启人的潜能的目的。四、课题研究的教育原则1、民主性原则:这是创新学习教育的起点。就是要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与首创精神,在教学中建立起师生互爱、相互尊重、平等和谐、民主交流的良好教育氛围。因为只有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才能萌发起创造性动机和欲望,创造最丰硕的成果来。2、探究性原则:这是创新学习教育的核心。鼓励儿童们大胆尝试和探索,对于奇特的富有创见性的意见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赞扬。探究性教学原则的要求是:采用启发研究式的教学,教师尽可能提供并创设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和情境,问题既要有启发性又要有适当的难度,使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之中,并且其研究方法应是多样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解决问题需要选择、决策、探究和创造。3、实践性原则:这是创新学习教育的核心。教育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唯有实践和行动,才会有所创造。教师要鼓励学生动口、动脑、动手,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把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写小论文,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与教学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4、激励性原则:这是创新学习教育的动力。即充分营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相互激励,造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机之间、生本之间、自我之间互动的态势,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成就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调动主体创造的积极性,并内化为8创造和学习的动力。5、集体性原则:这是创新学习教育的氛围。集体生活是儿童从自我走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学生之间的观察、探索、研讨,去研究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用众人的力量在集体活动中学习和创造,并由此培养个体的集体精神。6、个性化原则:这是创新学习教育的灵魂。创造是想别人之未想,做别人所未做的事情,因而总是表现出它的鲜明个性。创造性教学必须在知识结构、能力和人格方面培养学生有积极意义的个性。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根据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既有统一要求,又注意不要一刀切,要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鼓励学生另僻蹊径,发表创见,发展其特长。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成果形式1、行动研究法;2、文献研究法;3、问卷法;4、调查研究法;5、个案法;6、实验研究法。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其他研究法为辅。成果的形式是:研究报告、论文、实验总结、典型的教学设计、课件以及学生创新或科技活动的作品(小制作、小发明、新创意、小实验、小论文等)。9六、措施与教学策略(一)确定本课题教学创新的总体教学策略,包括:——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探讨研究,小组互助合作,共同总结提高的策略;——变“结论式”为“过程教学”(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知识的应用过程)的策略;——教学协同与互动策略(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我互动);——情境教学、问题教学策略;等等。(二)武装思想,更新观念,强化意识,形成思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是要更新教师的观念,变传统陈旧的教育观为现代教育理念,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并将它落到实处;——强化教师的民主意识、目标意识、个性化意识、情感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教师的主导作用反映在“导动机”、“导兴趣”、“导方法”、“(疏)导心理”、“导思路”五个方面。(三)建立适宜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两个方面,即: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对课堂教学的评价。重点应放在解决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学生成绩的问题上,并在实操过程中尝试建立评价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相应指标体系。1、学业评价的基本原则为: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发展特长相结合;他人评价与自我评10价相结合。重点放在“过程”的评价。2、建立综合性学生评价模式(1)单向评价转为多向评价:学科成绩等级+能力+特长+评语。(2)评价内容:知识、能力、兴趣、态度、特长均有所兼顾。(3)评价方法:形式多样,笔试(统一测验)、口试、开卷考试、小论文、小制作评价。(4)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学生群体、学校行政、学生家长。七、课题实施阶段与计划(一)第一阶段:准备期(2008.11~2009.2)确定研究课题,学习基本理论,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组织骨干力量。1、看书学习,学习创新教育、脑科学、思维科学与教学模式理论,武装思想,统一认识。2、确定选题,制定方案,成
本文标题:课题研究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844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