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威尼斯商人》取材于民间故事和古典作品,其故事情节是:威尼斯的穷绅士巴萨尼奥向贝尔蒙的富家姑娘鲍西娅求婚,缺乏钱财。他的好朋友安东尼奥是一个商人,为了帮助他,向狠毒的高利贷者夏洛克借了三千块钱。夏洛克因与安东尼奥有宿怨,迫使他定了一个借约,如果不能在规定的日期和地点还钱,就要在欠债人的胸前割下一磅肉。巴萨尼奥在安东尼奥的帮助下,求婚顺利成功。可是安东尼奥因为商船触礁而破产,到期还不起夏洛克的钱。夏洛克则坚持履行契约,要借法律条文图谋报复。幸亏鲍西娅女扮男装,以律师身份出现在法庭上,机智地使夏洛克败诉,剥夺了他的财产。剧中有三条情节线索交错发展:一条是安东尼奥和夏洛克围绕着一磅肉的诉讼而发生的冲突,一条是巴萨尼奥和鲍西娅的爱情故事,还有一条是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和安东尼奥友人罗兰佐之间相爱私奔的故事穿插其间。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的矛盾是全剧的主要冲突。他们一个是商业资本家,一个是高利贷者。他们之间的矛盾虽有种族、宗教方面的因素,但根本的却是经济上的利益冲突。这一戏剧冲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即资本主义早期发展阶段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之间的矛盾。莎士比亚以高超的艺术构思,将几条线索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多侧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他以极富戏剧性的情节,推动了矛盾冲突的展开。对待财富的不同态度,展现势不两立的矛盾冲突《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富有时代气息的喜剧。因为它提出了文艺复兴时期最引人注目的“财富”问题。“一磅肉的故事”展现出了安东尼奥与夏洛克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源就在于他们对待金,钱的态度截然相反。安东尼奥把财富看作是获得幸福生活的一种手段,为了友情,甘愿冒生命危险向夏洛克立契借债。与此相反,夏洛克却把聚敛财富看作是唯一的人生目的。两种对立的对待金钱的态度,产生了势不两立的矛盾冲突。如果说“一磅肉的故事”展现的是友谊中的财富问题,那么,“三匣子选亲的故事”展现的则是爱情中的财富问题。而巴萨尼奥珍视爱情本身的价值,“准备把他所有的一切作为牺牲”,毅然选择了铅匣而赢得了爱情的胜利。法庭一场是全剧的高潮。通过“一磅肉”和“三匣选亲”两条情节线索所形成的矛盾冲突,经过发展,在此交汇起来,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剧中集中刻画了夏洛克这个贪婪、阴险、偏执、冷酷、凶残的高利贷者形象。他因为自己的利益和尊严受到损害,就无情报复,受到作者的无情揭露和鞭挞。但在另一方面,莎士比亚对夏洛克作为犹太人受到的歧视和欺辱又怀有同情。夏洛克由于一再受到不应得的激怒而变成疯狂状态,于是设法采取拼命的、合法的报复行为,直到他用以实现目的所采取的手段非常残酷,而且态度非常顽固的时候,我们方才失去同情而对他有反感。因此他的性格是丰满的、复杂的,是活生生的。这正是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艺术的成就。一个被压迫者,如果得到了变本加厉的雪耻机会,他会怎么样?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似乎给了我们答案。正如夏洛克在独白说的那样:“难道我们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同样的医药可以疗治他,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就象一个基督徒一样吗?要是一个基督徒欺侮了一个犹太人,那么照着基督徒的榜样,那犹太人应该怎样表现他的宽容?报仇。”几百年来,犹太这个民族不知为了什么神秘的缘故,一直受着欧洲各国上下流社会的嫉恨。有人说,莎士比亚之所以塑造夏洛克,正是因为他对社会给予犹太人的压迫感到不满。也有人说,诗人只是为了娱乐大众,才造出这样一个可笑人物。且不管诗人的私人意志,他胸中的人道精神,的确经由夏洛克这一角色,拥护了一个民族,一个被压迫的民族。《威尼斯商人》又名《威尼斯的犹太人》,其中情节之一便是犹太商人夏洛克向安东尼奥索求一磅肉作为赔偿。夏洛克因放债而大发横财,结果是折了女儿失了财,且博得大家的一场奚落。他虽然有他的丑态——自私,吝啬,但更有他的宝贵的尊严——当他的敌人给他不可言述的耻辱,他还以公正的、疯狂刻毒的报复:虽然他们以十倍的钱还给他,他也拒绝,三千两银子,十倍的三千两银子,他也不惋惜,只要能买他敌人的一磅肉!这种出于压迫者的报复心理,便是夏洛克的心理动机。他的贯穿动作,不是放债取财,而是报复。放债是生存之计在英国,犹太人所受的压迫不亚于欧洲任何国家。早于莎翁三百年的爱德华一世就下令将犹太人驱逐出英国。但是在莎士比亚生活时期,仍有部分犹太人居住在伦敦。他们碍于民风政令,必须隐瞒自己的身份和宗教信仰。他们因受迫害而不敢置产,以防被没收;因不敢置产所以只得收集巨量现金;因有巨量现金,故往往以放债为业,故不得不收取重利。因此才有了夏洛克这一角色。正因为这样的历史渊源,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狄更斯、特罗洛普等英国作家的笔下,犹太人都承担着放债人的角色。一时间,犹太人成了放债人的代名词。人们认为放高利贷是道德上的罪行,放债人不需才智本钱,便可赚取暴利。而对于放债人的普遍印象,则是腐败、贪婪、吝啬。从莎士比亚塑造的夏洛克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特点。有尊严的生存以放高利贷而大发横财的犹太人夏洛克,让基督徒有憎恨他的理由。在他与基督徒安东尼奥的冲突中,夏洛克多次直言不讳:“安东尼奥先生,好多次您在交易所里骂我,说我盘剥取利,我总是忍气吞声,耸耸肩膀,没有跟您争辩,因为忍受迫害本来是我们民族的特色。您骂我是异教徒,杀人的狗,把唾沫吐在我的犹太长袍上,只因为我用我自己的钱博取几个利息。”(第一幕第三场)很显然,这是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控诉。我们并不知道莎士比亚是不是反对当时民众中流行的对于犹太人的歧视心理,但我们确实由此看出,安东尼奥歧视在先——歧视作为放债者的夏洛克、也歧视作为犹太人的夏洛克。然后才有了夏洛克的似乎不合情理的要求——非得坚持要割下安东尼奥的一磅肉。夏洛克之所以坚持这一似乎令人发指、也招来后人耻笑的条款,乃是出于被压迫者强烈的报复心理。对抗“主流”的夏洛克夏洛克与安东尼奥的冲突,不只是种族和财务问题,也象征了两种全然不同的宗教、生活和价值观。夏洛克过着节制、吝啬的生活,他轻蔑基督徒生活的奢华浪费。对于夏洛克而言,善人的定义是经济状况足以维生,其他的道德或抽象的价值观则毫无意义。而剧中的巴萨尼奥,因生活奢侈,阮囊羞涩,为攀阔亲,只得向自己的好友安东尼奥借钱。安东尼奥则甘为其赴汤蹈火,割一磅肉都在所不惜。夏洛克和基督徒,为观众展现了完全不同的两种人。夏洛克的现代性尽管莎士比亚的时代已过去了几个世纪,商业资本与封建性的高利贷之间的矛盾斗争也成了遥远的记忆,但在今天的世界,种族歧视依然存在着,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依然有着深远的意义。夏洛克是种族歧视的受害人,也是一名反抗者。他敢于要求公正,敢于对敌人发动报复,他的坚持和不软弱,对于现代的观众有一种不可言说魅力。仅从这一点上来说,夏洛克的精神是高尚而又庄重的。这或许也是《威尼斯商人》直到今天仍上演不衰的原因之一。一个畸形的社会造就了人们畸形的思想。对别人能力的嫉妒转变成了对一个民族的仇恨,从而暴露出人性的致命弱点。夏洛克的一句台词:“难道我就不应该享有应得的权利?难道我就应该在法律面前低人一等?难道我就不能拥有自己的一双眼睛吗?”充分说明了在社会的鄙视下犹太人内心的痛苦与愤怒,这是何等的不公?这样想的话或许《威尼斯商人》就不能说是一部喜剧了,因为从这个角度出发,安东尼奥等人便成了恶魔,他们剥夺了一个人生存的权利,导致了一个本来就已经被自己的女儿所伤害的老人的末日的来临,对夏洛克来说,没有什么比强迫他改信基督教另外剥夺他全部的财产更痛苦了。或许莎士比亚当初写这部作品时就是为了唤起人们对人性的思考。艺术特色1.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作品不仅包含“一磅肉”和“三匣选亲”故事的两条生动有趣的情节主线,而且还有“杰西卡私奔”和“戒指戏夫”两条耐人寻味的情节副线。这些情节相互交织,彼此渗透,不仅构成了激烈紧张、扣人心弦的矛盾冲突,而且也充分显露出了作品的喜剧风格。2.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夏洛克能言善辩、冷嘲热讽、咄咄逼人。语言却很粗俗,满嘴“耗子”、“张开嘴的猪”、“恶狗”等名词,形象地体现出了他的缺乏教养,尤其是情趣的低俗,灵魂的卑鄙。鲍西娅的语言优雅、富于哲理,清楚地说明了她的良好教养和品德的崇高不凡。法庭上她对夏洛克的那番规劝,完全是一篇关于慈悲的动听演说。3.喜剧化的情调和风格首先,肯定性、歌颂性主题奠定了乐观开朗的基调。莎翁明确地把歌颂放在首位,而辅之以讽刺。鲍西娅与巴萨尼奥的热烈相爱,安东尼奥的慷慨豪侠、珍惜友情,激动着无数观众的心弦。正是由于主题的歌颂性特色,将莎翁喜剧提到了一个诗意盎然、富于浪漫色彩的境界。第二,莎翁一反以往男尊女卑的惯例,着力描绘女性形象的优美绝伦,焕发出了明媚艳丽的独特风彩。在法庭审判中,面对贪婪狠毒、磨刀霍霍的夏洛克,上至尊贵公爵,下至忠耿义仆,全都束手无策之际,是鲍西娅运用她那非凡计谋,一举制服了夏洛克这头吃人的豺狼。
本文标题:威尼斯商人赏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846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