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政策研究——以杭州高新区软件产业发展为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政策研究——以杭州高新区软件产业发展为例姓名:郭鹏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政府管理指导教师:李秀忠20090412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政策研究——以杭州高新区软件产业发展为例作者:郭鹏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丁道勤.DINGDao-qin我国产业政策法律化研究——以软件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立法为视角-中国软科学2007,(8)软件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我国颁行18号文件等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中美集成电路增值税争端,使得18号文件等产业政策越来越不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本文结合产业政策法的内涵和特点,提出产业政策法应包括实质意义上和形式意义上的产业政策法两大方面,认为我国当前亟待加快立法,将此类产业政策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为产业发展创造稳定的、可预期的法制环境.2.学位论文张韬中国软件产业政策问题研究2006软件产业作为21世纪信息产业的核心与灵魂,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和战略制高点。中国政府对软件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2000年国务院18号文件以及此后一些相关政策的出台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但是,国家对软件产业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并没有引起期望中的软件产业“井喷式”发展局面,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相比还存在着明显差距。为此,社会各界从理论和实践的维度对中国的软件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这在一定上促进了软件产业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但是,在众多研究中还没有从软件政策方面对软件产业进行审视,造成对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研究缺少了一个政策学的维度,缺少了理论研究的高度。这就需要在借助各种既有研究软件产业取得成果基础上,一方面总结和抽象不同维度的研究精华,另一方面进行政策学的分析和飞跃,实现对软件产业政策本质性、规律性的了解,以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战略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发展政策。本文从软件产业政策相关问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出发,系统分析了软件产业政策的相关概念,概括了各界人士对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和软件产业政策的意见(第一章);从三个维度进行软件产业和软件产业政策研究的理论根源分析,这三个维度的理论分析是软件产业的生态学理论、软件产业的经济学理论和软件产业的政策学理论(第二章);对中国软件产业政策的基本架构和成绩进行了总结;从政策体系和具体政策两个维度对中国软件产业政策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从政策学的维度对中国软件产业政策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对国际软件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概括,总结了世界软件产业发展中最具有特色的四个国家的软件产业政策,这四个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爱尔兰和印度;从政策学的维度分析了对中国软件产业政策的借鉴意义(第四章);结合中国软件产业政策的实际和软件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完善中国软件产业政策的思路,对思路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政策体系和具体政策两个方面,借助政策学的分析方法,从软件产业政策制定的主体、执行的对象、执行的监控、执行的过程等方面对完善中国软件产业政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第五章);对全文的观点进行了归纳,对未来进一步完善的内容提出了研究思路(第六章)。3.期刊论文李军.张蒋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机遇与产业政策选择-江西社会科学2002,(6)中国软件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软件产业能否快速成长,取决于政府产业政策,产业政策包括投融资、税收、出口、收入分配、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行业管理等方面,如产业政策选择得当,中国软件产业将获得巨大发展。4.学位论文向玉凡根植于制度与宗教文化的印度软件产业研究2006近年来,印度软件产业取得稳步快速发展。2005年全球按客户要求设计的软件开发市场中,印度占据16.7%的份额,占美国软件外包市场份额60%以上,被比尔·盖茨认为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大国”。但在实际上,仔细观察印度国内状况,会发现有许多方面与其“软件大国”的地位并不相称:如相当落后的基础设施,很高的文盲率,数量庞大的社会贫困人口等。在这样的反差下,人们不仅要问:为什么印度软件产业能够迅速崛起?印度软件产业是怎样崛起的?印度社会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组分要素与软件产业发展有着怎样的联系?本文试以科技与社会互动为前提,综合研究印度软件产业所处的社会系统,分析社会系统中的各子系统、组分要素对软件产业产生着怎样的影响。其中,着重考察制度和宗教文化对印度软件产业的影响。全文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引言。首先从印度软件产业为什么能够一枝独秀迅速崛起这一提问开始,通过介绍研究背景,对目前研究现状进行简单评述,阐明本文的研究前提。其次,说明论文的逻辑结构。最后,指出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印度软件产业发展历程。从事实和数据出发,说明印度软件产业发展历史和现状。印度软件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发展,已经奇迹般地迅速崛起。研究表明,印度软件产业在发展初期(1991年以前)速度趋缓。1991年拉奥政府上台后,采取改革措施,产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软件外包大国”,为印度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国力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部分,制度对印度软件产业的影响。印度软件产业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子系统,受到其他子系统和组分要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印度产业政策是软件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拉奥政府的改革,为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政策性基础。作为印度社会系统内的制度对印度软件产业发展产生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本文综合研究了印度产业政策、教育制度、资本市场以及法律制度对软件产业产生的影响。印度产学研结合、强调实践的高等教育和市场驱动的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软件人力资本。印度软件人才培养过程中,高等学校开设的软件专业课程与业界最新技术密切联系。此外,印度的软件专业教育强调实践,聘请业界精英授课,使得印度软件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很强,成为熟练软件专业人才的时期大大缩短;以市场驱动为主的印度软件职业技术教育,为软件产业提供了大量技术人员;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金融业和灵活的资本市场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融资渠道和有力的信贷支持,尤其是印度风险资本起到了软件产业发展“催化剂”的作用;世界上“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法,为印度软件产业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第四部分,印度宗教文化对软件产业的影响。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宗教文化给印度社会烙下了深深的宗教印记,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体系,并且通过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对软件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印度教是印度社会最悠久、最主要、最正统的宗教之一,有82%以上的印度人信仰印度教。印度教教义、种姓制度、践行“达摩”以及印度教提倡的忠诚美德对人们影响至深。印度教教义规定人生四大目的包括“利”、“欲”、“法”、“解脱”。“利”是指获得物质利益或财富,在追求崇高精神目的——达到“梵我如一”的前提下,不否认物质财富对人生的作用。“欲”是指满足爱的感情或肉欲。“法”即“达摩”,指履行社会道德和义务。种姓制度要求各种姓严格践行“达摩”。“解脱”指实现精神上的彻底解放,达到与神的完美结合——“梵我如一”。大部分印度人相信业报轮回,把精神解脱视为人生最高目的,同时不否认物质财富的作用,自觉承担家庭社会责任,使得人们安分守己,任劳任怨努力工作。正是基于这种思想观念,加上印度教提倡的忠诚美德和软件产业在印度的崇高地位,软件从业人员敬业而勤奋。尤其是软件项目员工不厌其烦,将工作中每一个细小环节全部记录在案,为软件企业获得CMM认证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文档资料,为按时保质完成软件项目提供了保障,同时为印度软件产业赢得了良好国际声誉。另外,英语作为印度第二官方语言,为印度软件产业进军国际市场减少了语言障碍。因为与客户充分沟通,了解挖掘客户未来软件需求是保证软件项目质量的前提。古印度辉煌的数学成就与印度重视数学教育的传统、印度软件工程师的数学天赋有着一定内在联系。第五部分,印度软件产业发展未来及对中国的启示。面临软件产业变迁的又一次难得机遇,有着不同的发展环境,需要摆脱不同束缚和桎梏,政府与企业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从软件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发展,将是中印两国共同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印度模式”对中国有没有借鉴意义?怎样借鉴?研究认为,中国可以借鉴印度经验,但是不能照搬“印度模式”。印度发展软件产业的过程中,有的属于印度独有,不能借鉴也借鉴不过来,比如不可复制的印度宗教文化。有的因素则可以借鉴,比如:印度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软件人才培养方式,多种融资渠道等。第六部分,结论。对全文主要观点进行概括,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所在,同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说明。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第一,研究视角独特。社会是一个复杂大系统,其中包括许多子系统和组分要素,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虽然这一视角是科学社会学最基本的理论前提,但是能够基于这一前提对印度软件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当属一个创新。本文从这一前提出发,着重研究制度与宗教文化对印度软件产业的影响。第二,对印度软件产业发展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进行较系统的分析。就已有文献资料来看,它们大都从经济学、技术发展等角度分析印度软件产业的竞争优势,如:从人力资本、政府角色、科技政策等单一的因素进行分析。宗教文化、思想观念因素进入印度软件产业研究的视野,应该是科技与社会互动的视角之下,对已有印度软件产业研究的突破。第三,印度教教义对人生目的的规定、种姓制度要求人们践行“达摩”,以及印度教提倡的忠诚美德与印度软件企业超强项目管理能力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践行“达摩”,追求最高精神境界,加上软件产业与民族自豪感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软件产业的从业人员对工作高度忠诚。5.期刊论文叶非.袁闽川刍议我国软件产业政策问题-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软件产业是涉及到来来国际竞争、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的重要战略要素.文章提出了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运用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分析我国软件产业的政策改善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6.期刊论文孙平.丁伟.SunPing.DingWei中美软件产业组织比较分析-改革与战略2009,25(8)中国软件产业组织的特点是分散竞争型,美国软件产业组织的特点是寡占垄断型.缺乏明确的软件产业组织政策是目前中国软件产业市场结构的主要成因.要改变中国软件产业分散竞争型的市场结构,应有明确的产业结构导向、制定软件产业并购政策和推广规模化、工业化的软件生产方式以及合理的组织模式.7.期刊论文徐鸣.寇宗来.MingXU.KouZonglai上海发展软件产业的战略选择和公共政策支持-社会科学2007,(12)软件产业是上海市着力发展的重点产业,但是本土软件产业的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为此,在分析了上海发展软件产业的条件和环境,并归纳、总结国际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上海的发展战略和相应的政策建议.8.学位论文邢仁芳我国软件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2006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也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软件产业极大地改变了现代社会的结构形态、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意识,且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安全。加速发展软件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我国第三步国家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随着软件产业的深入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如基于软件产业的特性,怎样的产业形态才能更加适合软件企业高效地提供社会生产生活日渐要求苛刻的优质软件产品的问题。产业集群是一种高级产业形态,世界各国的诸多经济实践证明,传统产业进化到产业集群形态,可以使产业优势的发挥得到质的飞跃。软件产业如何应用这种产业形态,是一个崭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产业集群理论为基础,着重于软件产业集群化的理论分析,强调了软件产业以集群化形态发展的必要性。本文以分析软件产业特性为基础展开,阐述了软件产业集群的均衡性和稳定性,根据一般产业发展的规律,展望了软件产业专业分工未来发展趋势,探讨了专业分工、战略外包和集群化的关系,讨论
本文标题: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政策研究——以杭州高新区软件产业发展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85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