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第1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潜能。也就是说,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的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确参与教学活动目标,抓住参与时机。以下就这两个方面谈点自己的看法。一、明确参与教学活动的目标教学过程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的认识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采用各种手段,把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中的精华,变为学生头脑里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操作、讨论等实践活动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性,都是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这样的参与活动是紧密地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的,而不是盲目的,形式主义的。例如,教学“求平均数”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参第2页与活动。1.复习铺垫。(1)口算。(22+38+30)3(4+3+4+5)4(52+48)2(7+9+8+6+10)5(2)解答应用题。一个杯子的水深20厘米,把水平均倒在同样的4个杯子里,平均每个杯子里水深多少厘米?2.实践操作理解平均数的含义。(1)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6cm、2cm、3cm、5cm,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2)读题讨论。①这4个杯子里的水面高度相等吗?②这4个杯子里的水面平均高度指的是什么?③用什么方法使这4个杯子里的水高度相等?(3)学生经过讨论,操作出现了以下几种倒法。将①号杯子④号杯2cm,③号杯②号杯lcm。4个杯水高度相等。将①号杯水②号杯lcm,①号杯和③号杯各④号杯lcm。4个第3页杯水高度相等。把4个杯子里的水全部倒到一个大杯里,再把水平均倒到4个杯子里,4个杯子水的高度也相等。这4个杯子里的水面平均高度是多少?3.归纳说理小结。在学生的观察、思考、讲述后,教师进一步追问:怎样使4个杯子的水面高度相等?学生说思考过程后,这时教师小结:把多的给少的,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同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使学生在操作、观察、探索思考中,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参与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的。因此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明确参与目标,才能提高参与的效果。二、抓住参与时机1.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参与。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必须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参与的实践活动。2.贯穿认知过程,引导参与。教学活动中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发第4页现”,经历类似科学家那样发现真理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和理解这个过程,并能掌握前人总结的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教材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掌握理解知识的关键。学生如能亲自参与重点知识的获取过程,突破难点的教学实践活动,就能使他们逐步从学会到会学。3.围绕知识的逻辑结构,引导参与。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一个新知识的出现,总是和前面许多旧知识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绝对新的或与旧知识毫无联系的内容是不多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同化和顺应的原理,启发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促进思维的发展。
本文标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868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