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三、民为贵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孟子名言集锦(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1.字音谆.谆然()朝觐.()讴.歌()载胥.及溺.()为丛驱爵.()讼.狱()桀纣..()粢.盛()zhūnjìnōuxūnìquèsònɡJiéZhòuzī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2.通假字(1)为丛驱爵.者(“爵”通“雀”,鸟雀)(2)苟为不畜.,终身不得(“畜”通“蓄”,积攒)(3)舜相尧二十有.八载(“有”通“又”)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3.一词多义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4.古今异义(1)夫然后之中国..古义:指国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2)得乎诸侯为大夫..古义: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今义:对医生的称呼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3)牺牲..既成古义:祭祀用的牲畜今义:为了正义的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4)以陷于死亡..古义:被诛杀或逃亡今义:死去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5.词类活用(1)贼.仁者谓之贼名词作动词,损害(2)欲无王.,不可得已名词作动词,称王(3)终身忧辱.名词作动词,遭受耻辱(4)诸侯危.社稷使动用法,使……受损害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6.文言句式(1)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判断句(用“……者,……”表判断)(2)祭祀以时状语后置句(状语“以时”应在“祭祀”后)(3)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状语后置句(状语“于天”放在动词“荐”之后)(4)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定语后置句(定语“朝觐者”放在了中心词“诸侯”之后)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小贴士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本思想命题。孟子以天命、民意、人性为理论依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观念,主张“制民之产”,呼吁统治者爱民、重民、与民同乐,反对战争,反对暴政,希望建立人民安居乐业的统一国家。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提示::孟子在选文1中即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果国君危害国家,人民就可以推翻他。选文2中孟子认为:天子贼害仁义,不过是独夫民贼而已,理应被诛灭。选文3则更明确地评论夏桀、商纣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民心。在孟子看来,得天下与否取决于民心的向背,要想赢得民心,就要做到“民之所欲聚之,民之所恶勿施”。►启迪智慧(1)选文中,孟子是如何处处体现他的民本思想的?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这样,百姓归附有仁德的国君,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可阻挡。选文4中,孟子归结了舜得天下的两个条件,最终仍然认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仍然体现他的民本思想。选文5则直接点明了对百姓实施教化的重要性——得民心。所选五段文字紧紧围绕民本思想阐述,值得细细体味。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2)怎样理解“仁言不如仁声”这一章的?提示:“仁言”即宣扬仁的言论,“仁声”却是具备仁德而产生的声望。“仁言”指爱民的语言可以说得天花乱坠;“仁声”却是对爱民者的称颂,是非常实际的。所以,爱民的言说不如爱民的称颂那样深入人心。完善的政治制度是霸者之道,如齐国的管仲所推行的治国方略,确实能强国富民,但是他不得民心,只能得到统治者的欢心,因为他是以牺牲别国人民的利益而富强的。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完善的教育制度却能够普遍提高人民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知识。完善的政治措施能够搜刮和聚敛人民的财富,使国家更强大,但它却不如完善的教育制度能获得民心。这是孟子对当时社会状况和人民意愿的分析。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3)如何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提示:①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维护社会的稳定、保障百姓的生产生活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他看到了百姓的力量,敬畏并尊重这种力量,他的这种思想在当时是先进的。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②但是孟子又是站在当时统治阶级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必然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他的思想的根本宗旨是使君“得民”、使民“拥君”,他的真正意图并不是废除君主,而是在君主的立场上,为了统治阶级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必须“以民为中心”。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人民不可能真正拥有民主权利。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4)选文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比手法,请举例说明。提示:以选文4为例,这一章的排比、对比集中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是排比,具体而简明地写出了当时民心归附舜而不归附尧之子的情形,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前面所述舜的情况与后面假设的“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形成对比,这样使得孟子的态度鲜明,观点明确,受教者何去何从更是昭然若揭。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5)请以“桀、纣之失天下”一章为例,分析比喻在论证中的作用。提示:本章中比喻运用较多,如“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把民心归附的情形巧妙地比做“水之就下”“兽之走圹”,形象贴切,易于明白;用“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来形象地比喻“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把抽象的道理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比拟,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形象生动;而“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则结合现实,说天下诸侯即使有成就王业的愿望,也不过是如同患了痼疾却无良药救治的病人,把大事化小,用日常生活现象比喻治国的大道理,简洁明确,让人易于接受。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归纳主旨本课所录选文均是围绕“民为贵”的思想来展开论述的。在这些选文中,孟子不仅极力宣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民本思想,而且还指明了得民心的根本途径就是施行仁政,用“仁”“义”治天下,用仁义道德教化百姓。千古流芳诵名句重点知识巧预习课文对译直通车文本研讨透视窗栏目链接
本文标题:《民为贵》课件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875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