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教案(一)
1/5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2、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内容及意义,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展示,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合作学习,发现问题,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过程、特点等的教案,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其科学内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案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内容及意义。教案难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及提出的背景。课时安排:第1课时。【导入设计】党的十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何会提2/51出?它的提出又有何意义?【推进新课】(板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情境1: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多媒体展示:1、含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师生互动: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而言之就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共同理想。合作探究:结合以下材料,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多媒体展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3/51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十八大报告》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当前国际国内行形势分析讨论,总结。多媒体展示:2、提出背景(1)国际: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给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2)国内: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问题情境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哪些基本内容?体现了哪些基本特征?自主学习:学生讨论,教师补充概括。多媒体展示:3、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4/51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多媒体展示:4、基本特征(1)普遍性;(2)民族性;(3)崇高性。问题情境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合作探究:结合以下材料,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伟大意义。多媒体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5/51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师生互动:学生讨论,教师整理总结。多媒体展示:5、伟大意义(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和道德理论;(2)为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冲击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3)有利于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为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奠定思想基础。思维拓展:结合内容,联系实际,谈谈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如何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小结】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在这种思想多样、价值多元的条件下,只有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第一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富强6/51教案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富强含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年代对比材料展示,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合作学习,发现问题,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国家富强与家庭幸福的关系,理解国家富强对于个人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富强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新时期面临新形势情况下提出的新的国家目标,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具体阐述之一,通过学习其内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国家发展与自身使命息息相关的感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案重点:国家富强与家庭个人的关系,学生应该为国家富强做什么的思考。教案难点:国家进步与家庭个人生活水平提高的感受和体验认知。教案设计:【导入设计】播放歌曲《国家》展示歌词。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7/51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国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个足迹,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国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个足迹,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我爱我.........国家。【推进新课】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讨论思考:何为国家?何为富强?同学们心中的理解。阐述:国家:1、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在这个定义中,一个国家没有具体的边界;国家也指那些享有共同领土和政府的人民,如世界上大多数的多民族国家。2、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地理范畴,国家是指被人民、文化、8/51语言、地理区别出来的领土;被政治自治权区别出来的一块领地;一个领地或者邦国的人民;跟特定的人有关联的地区。3、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一般国家行政管理当局是国家的象征。它是一种拥有治理一个社会的权力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内拥有外部和内部的主权。富强:1、富强—经济富强,家庭幸福。(国与民)2、一种是精神上的富有,一种是物质上的富有。有的人物质很富有,却生活的很凄惨,有的人什么没有,可他可以生活的很快乐一个人是否富有并不完全在于别人对你的评判,还在于你对自己的心态,有钱并不是全部,要有快乐才能更好的生活。(民众)3、老子说:“知足者富,自胜者强。”对自己拥有的财富知足,就是富人;能够战胜自己,就是强者。(先哲)4、国家富强的本质就是:富是国家富强的骨骼,国富是国家富强的肌肉,兵强是国家富强的护身符,信仰强是国家富强的气血,民强是国家富强的生命。(时代含义)解读:1、中国富强的历史时期的例证:周边国家之所以‘愿意’成为中国的藩属国,一是羡慕渴望富裕的中国文明,希望成为中国这样的国家。二是畏惧和害怕中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希望得到中国的政治、军事保护:汉朝的军威远播中亚、欧洲里海、俄罗9/51斯贝加尔湖地区,唐朝的富丽堂皇影响到印度、阿拉伯和东欧地区。一直到明朝和清朝,中国还拥有40多个藩属国:新疆、西藏、蒙古实际上成为中国领土,只是名义上还属于藩属国地位,另外中亚的一些游牧民族国家、朝鲜、越南、日本、老挝、柬埔寨、缅甸、暹罗(泰国)、爪哇(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锡兰(斯里兰卡)、马六甲(马来西亚)等都是中国的藩属国。2、国家衰弱的历史:但是到了1840年,腐败的清朝被英国击败,以后被西方列强连续入侵和掠夺、剥削,富裕的中国慢慢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逐渐丧失了所有藩属国。此后,中国甚至遭到曾经是中国藩属国之一的日本的侵略!3、国家的抗争历史: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列强的瓜分------军阀的混战----谋求富强的启蒙-----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4、国家建设的艰辛历程:抗美援朝的胜利----破解封锁的国家建设----两单一星的成功------改革开发的成就------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走向军事强国行列------国际话语权的分量。总结:我们有过辉煌,也有过悲情,迎来了来之不易的机遇和成10/51就,同时我们面临着未来的挑战。我们深深体会到弱小就要挨打的中国历史教训,国家复兴之梦是我们中国人铿锵有力的誓言。所以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其中“富强是国家立于世界不败之地的必由之路,展示:不同年代人民生活的改善。我们通过身边的变化来体味国家富强给我们带来的家庭的变化吧。1、生活消费水平:恩格尔系数(Engel's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11/5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10年的35.7%和41.1%。可以说由于我们的收入的提高,有了更多的结余,才想到提高生活质量,住好房、穿好衣、买汽车、讲养生。2、本地的变化:我们淄博、淄川也随着国家的富强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只是我们学生们没有感受或已经找不到原来的印迹罢了。看看下面图片展示:住房变化:60年代草房80年代的瓦房2000年的民房现代的新农村生活随者小康社会的到来,农村正成为具有绿色、环保、生态的新农村,越来越成为人们居住生活的选择之处。3、出行交通工具: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的变迁,正是消费水平提高的表现。4、运输工具及道路:现在还有多种多样适合于多种环境和用途的陆海空运输工具,交通更加便利,路况更是显著提升,是时代的进步,大大提高了劳动次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这正是国家12/51富强带来的进步。随着工具的革新,逐步走向现代化后,劳动强度也大大减轻,除了电视上再也不会有下面的劳动场景了。5、流行时装:服装的变化体现了百姓收入的提高6、学习用品:学习用品的变化,正是家庭条件富裕的展现7、儿童游戏的进化:游戏方式、游戏工具的进步和价格的提升,是家庭收入提高的折射。我校学生现在的交通工具:由多数步行到骑自行车,到现在上千元的自行车乃至几千元的电动车,还有不少的家庭拥有了价格不菲的私家车,不是我们家庭条件变好的见证吗?阐述:马斯洛提出人的主要需要依其发展顺序与层次高低分为五个层次。1.生理的需要空气、食物、水、性等。2.安全的需要回避危险和恐惧感。3.归属和爱的需要社交、归属、爱等。13/514.尊重的需要成就、权利、名誉、地位等。5.自我实现的需要理想、抱负的实现。难道不是随着国家的富强,我们的需要层次在逐步的提高吗?关注的层次也在提高吗?上述列举了与我们每个人关系比较密切的七个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我们生活的改变,同学们可想而知,国家的富强对人民的生活是多
本文标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教案(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894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