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老人与海》课堂讲赛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互动教学设计甘肃省庄浪县阳川中学丁志峰教材分析:《老人与海》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小说单元,在现行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共有2个小说单元:其中必修3一个,必修5一个。可见,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学习知识技能的伸展点。《老人与海》通过对主人公桑地亚哥形象的成功塑造,歌颂了人类在神秘莫测的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本文重在阐发对人生的思考,无论故事还是人物形象都充满象征意味,在艺术上更多地运用了现代派的表现手法。像桑地亚哥,表面上看只是一个运气不佳的渔夫,但在作品的象征层面则是一个永不言败的硬汉子,是人类战胜自我、永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的象征。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一。从书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共分五个回合。用鱼叉杀死一条灰鲭鲨,鱼叉被带走,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十磅;用刀子杀死两条星鲨,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分之一;用刀子杀死一条犁头鲨,刀子折断;用短棍击退两条星鲨,大马林鱼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用短棍劈打成群结队的鲨鱼,短棍丢掉又用舵把,大马林鱼再也没什么可吃的了,只剩下残骸……五个回合的搏斗结果却是一无所有,“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补救的办法也没有”。本文虽是节选,但篇幅依然很长,可引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抓住主要梗概,如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而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海明威的生平与文学功绩;2、掌握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抓住主要梗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而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2、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老人的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让学生学会直面挫折,学会坚强、勇敢、永不言弃的精神;2、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观。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分析故事情节,找出人物内心独白,把握人物“硬汉”形象;2、细读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二)教学难点:小说的象征意味;掌握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教学方法情境法、启发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美国文坛上有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素以“硬汉”的形象来展示自己;他曾参加两次世界大战;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曾得到过肯尼迪总统的赞扬,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他就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海明威,学习他的名作《老人与海》。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着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最为典型。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搏斗对象一条鲭鲨两条铲鼻鲨一条犁头鲨两条星鲨成群结队鲨鱼工具及使用结果用鱼叉(丢)、绳子(断)用刀子(钝)、桨用刀子(断)、桨用短棍用短棍(丢)、舵把(折)结局鲨鱼是否被打败是是是是是大马林鱼情况大鱼被吃掉四十磅。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大鱼的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大鱼只剩下残骸。(1)老人共进行了五次艰苦卓绝的搏斗,思考:①老人是在什么样的身体状况下搏斗的?②老人不顾一切地搏斗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达到他的目的?③在这一过程中,老人有没有后悔动摇过?①老人的身体状况:老人手受伤---→老人手淌血---→老人累乏---→老人手活活地痛---→老人极疲乏第一次:在和大马林鱼搏斗三天两夜后,手受伤了;第二次:手上的伤加重;第三次:吃点马林鱼肉,攒些力气,手淌血;第四次:觉得自己已经死了,手痛,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第五次:身体又痛又发僵,伤口和身上一切用力过度的部位都因寒冷而痛得厉害。②目的:捕到鱼,并顺利返回。他充满自信,却没有达到目的。③有,但他战胜了自己。(2)从这些情节中,请你概括一下老人的性格特征。明确:通过这些情节,我们可以看出老人桑地亚哥那种坚强、刚毅、勇敢、无畏地面对痛苦和死亡的形象,表现出无论情况多么严重,困难多么巨大,死神多么可怕,他都不失人的尊严,不失勇气和决心的硬汉子这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3.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之一:内心独白(1)请同学将五次搏斗前后的老人内心独白找出来。明确:第一次搏斗前:他有坚强的决心,但不抱多大的希望。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这也许是一场梦。我不能够阻止它来害我,但是也许我可以捉住它。”第一次搏斗后:“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别想啦,老家伙。”“还是把船朝这条航线开去,有了事儿就担当下来。”第二次搏斗前:他想“不抱希望才蠢哪”。第二次搏斗后:他想“我现在还有什么事儿可想呢?没有。什么也别去想它,只等着后边的鲨鱼来到吧。但愿这真是一场梦……也许结果会很好的”。第三次搏斗后:他想“这一回它们可把我打败了。我已经上了年纪,不能拿棍子把鲨鱼给打死。但是,只要我有桨,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要想法去揍死它们。”……第四次搏斗后:“跟它们斗”,“我要跟它们斗到死。”第五次搏斗前:“……我应该有点儿运气的。‘可是没有呀,’他说。‘你走得太远,把运气给败坏啦。’”“别胡说八道啦……也许你的运气还不小呢。”第五次搏斗后:……“是什么把你打败的呢?”“什么也不是”,“是我走得太远啦。”(2)老人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结合失败的定义。失败:丧失信念,放下武器。)结果失败,过程成功。“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话是桑地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桑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海明威的思想观与价值观的反映。这句话意味着,人生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人生下来虽然面临种种自然与社会的挑战,也许这些挑战强大到足以把人的肉体消灭,但一个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远是胜利者。小说中的老渔夫桑地亚哥虽然最终没能保住大马林鱼,但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他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是精神上的胜利者。(3)独白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它们忠实地记录了桑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小说的重要特色。海明威早期小说中的硬汉子多是“哑巴公牛”,言语不多,缺乏思想,而老渔夫桑地亚哥却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具有坚强的理性,是用思想支配行动的人,因此成为海明威小说中刻画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4)外国小说的心理描写和中国小说的心理描写有何不同?明确:中国小说,特别是传统小说一般不擅长心理描写,常常注重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有的心理描写也往往通过人物的表情神态,人物的下意识动作等描写,从侧面来表现,很少有大量的静态心理描写。而外国小说就不同,以本篇为例,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刻画老人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人物内心独白,再加上回忆和梦境的内容,就把老人的个性有血有肉地展示在读者的眼前。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意识流小说就在这方面有长足进步。“电报式风格”冰山理论
本文标题:《老人与海》课堂讲赛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900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