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提高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研究——从教师专业化发展说起
第12卷第1期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2,No.12010年2月JournalofLiaon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Feb.2010收稿日期:2009-10-24基金项目:辽宁省2008年度教育科学“十一五”一般项目(JG08DB105)作者简介:李宏(1973-),女,辽宁朝阳人,讲师,硕士。提高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研究——从教师专业化发展说起李宏(渤海大学教育学院,辽宁锦州121013)摘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新世纪高师院校急需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改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状况的根本所在。为适应日益变革的时代要求,高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做到从素质培养出发,树立以精神塑造和责任感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全力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注重师范性与学术性的融合,将学术能力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并举;在保持师资培养规格的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关键词: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教师专业化;就业率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27X(2010)01-0104-03进入21世纪,高等教育正面临巨大的变革,在就业竞争中,用人单位的需求是多层面、多规格的,单一模式培养出的毕业生竞争力大大降低,很难满足社会的需要,尤其是师范院校,在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大门逐渐敞开之后,其原有的垄断优势正日渐丧失。因此,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对原本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加以变革势在必行。一、职前培养专业化教师需要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一)变封闭的教师教育体制为开放的教师教育体制2003年11月,教育部师范司在厦门主持召开“全国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工作研讨会”,成立了已经有七十所高校参加的“全国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工作协会”,发表了《非师范院校积极参与教师教育行动宣言》,这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体制正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结束了师范院校一统师范天下的局面。尽管如此,就目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还不可能建立起完全开放型的高师教育培养制度,而是以封闭的、定向型为主,开放型来提供补充,定向型和非定向型并存;因此,师范教育开放化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要在短期内实施师资培养高等教育化,依托独立的师范体系十分困难,必须采取多种模式,逐步建立多样化、混合型的师范教育机构。根据我国国情,一些师范大学可向综合大学发展,一些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可并入综合大学。中小学教师由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等多渠道培养。这已成为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建立多样化综合教师培养体系便成为切实可行的创新点。例如:本专科“2+1”、“3+1”或“2+2”模式,本科“3+2”或“4+2”教育硕士模式等。其具体做法是:先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与研究,然后集中进行教育理论与能力的培养,学生入学时不事先定向,只有那些志愿当教师的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或本专业毕业后,到教育机构接受教育学科的专业培养并从师任教,其余则在本院系毕业。目前这种分段培养的模式已初见成效,既注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又兼顾了学生的个性发2010年(总第63期)李宏:提高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研究——从教师专业化发展说起105展,有利于挖掘出乐于从教善于从教的优秀人才。(二)以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为基点,实现学科与专业的整合其核心问题包括:更新专业设置,增强专业的适应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标准,使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重;在课程设置上,应体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理念,本着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提高师范专业的教学质量的目标,调整课程结构比重:一般文化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占60%~75%,教育学科课程、教育技能课程、教育实践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总量占25%~40%;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与能力,从而增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培养师范生的科学综合素质,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奠定培养发展型教师的理论基础,拓宽师范专业知识结构的生长点。(三)强化教育实习管理,建立科学完备的教育实习制度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前学习教学技能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目前我国师范院校教育实习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教育实习时间短(6~8周)且无法保证;实习目标简单且形式化严重;一些中小学甚至不愿意接受实习任务;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和制度建设。具体包括延长实习时间使之与发达国家的实习制度并轨,并且将实习时间分期分段利用;明确实习的地位与作用,赢取实习基地和其他中小学的大力支持与广泛协作;提高实习成绩的考评标准,健全实习过程的考评监控体系。(四)完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证制度,既是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要求,也是保证教师教育质量的需要。我国教师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制定国家教师教育标准;建立教师教育认可和质量评估机构;2.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认可制度;3.进一步确立和完善教师资格制度;4.建立教师教育课程鉴定制度。高等师范院校作为职前培养教师的主战场,更应承担起义不容辞的责任,主要包括:1.提高师范专业的生源质量。2.加强师范生的学业标准。3.加强师范生的教学实践。4.把好师范生毕业的关口。[1]二、以不断适应并满足社会需求为基准点,构建新型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举措(一)从素质培养出发,树立以精神塑造和责任感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曾有人对用人单位在挑选大学生时的要求做过调查。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在挑选大学生时首先看中“专业知识优良,多才多艺,且政治思想较高”的占74%。[2]思想道德素质与专业素质是大学生必备的两种素质。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却存在着重专业教育,轻思想道德教育的倾向。因此,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前提下,学校在抓好伦理道德、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同时,应突出开拓、创新精神和竞争、合作意识和艰苦创业精神的培养。具体做法是:1.将艰苦创业教育纳入到在校几年的德育工作中,帮助学生克服享乐主义的不良意识倾向,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开拓进取精神。2.积极宣讲国情与政策,帮助大学生转变观念,独立自强。200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从制度层面上固化了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渠道和途径,鼓励号召学生勇于到基层锻炼成长,善于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脱颖而出。3.加强磨难教育,让学生在与困难作斗争的历程中,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培养学生能吃苦,能战斗的意志。(二)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全力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党的教育方针的重点,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如今,动手能力差是我国大学生的一个共同弱点。同时,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面临的许多问题,使得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很难落到实处。主要表现在:1.实习基地匮乏;2.经费投入不足;3.就业制度的改革,对教育实习也会带来冲击;[3]实习生忙于应聘或准备考研,经常请假外出,不能安心实习,严重影响实习秩序。106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2卷第1期因此,今后高师教育实习的改革发展方向主要包括:1.改变以往单一的教育实习组织模式,变“教育实习基地集中实习”为“教育实习基地集中实习”与“定点定员,回原籍实习,共同负责”,“组队委托管理”,“单独实习,委托管理”,“顶岗实习”和“顶岗转换”并举的模式,这不仅有利于缓解实习基地缺乏的问题,发挥了实习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提高了实习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2.严格管理,规范管理,全程管理。首先,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实习应从经济和政策上给予倾斜;其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多途径、多方位开辟新基地;同时,开源节流,多方筹措实习经费。(三)注重师范性与学术性的融合,将学术能力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并举许多教育专家认为:高师院校的师范性和学术性并不应该是完全对立的,不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而是辩证的统一,即师范性是指具有高度学术水平的师范专业特色,学术性则是指具有强烈师范专业特色的学术水平。[4]具体来说,“学术性应作为师范性的基础,教育学科教育应在专业学科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在专业学科教育中也应体现教育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这种高学术性的专业教育与教育学科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既是教师教育新的学术性标准,也是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基本要求及其师范性的充分体现。”[5]为了确保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教师专业化的培养,必须积极促进学术性与师范性的融和,其途径包括:1.将教育学科类课程列入教师教育专业的标志性课程,构建体现教师专业化培养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2.进一步深入开展开放型教师教育模式,鼓励综合型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师范院校侧重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化教师。3.积极推进教师教育的课程改革,实现教师教育课程由“学科本位”向“双业范式”(学科专业和教师专业)的转变。(四)在保持师资培养规格的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总的说来,就是突破“精英主义、知识为本、专业中心”的樊篱,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立体式、开放性、多元化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在努力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还要积极完善与拓宽实践教学,建构教育实习、实验教学、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实践体系,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与实践能力。“着重本科文理课程的连贯性和相互渗透,既培养学生广博的基础知识,又注重发展特定领域的专门能力。”[6]其次,努力拓展教育渠道与空间,有机整合教学计划、思想政治工作计划、社团工作计划,积极构建立体的、全方位的综合育人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三、结束语为适应日益变革的时代要求,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应紧紧围绕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这些核心内容,不断探索新的路径,用教师专业化的新理念,推动教师职业和教师教育的发展。参考文献:[1]陈亮.我国教师质量保证体系及构建策略[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7(4).[2]李章科.世纪之交高师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探[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6(6).[3]陈友华.高师教育实习的现状及改革发展方向的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4]叶澜.转变观念、拓展发展空间——论当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5).[5]安文铸.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办学方向刍议[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6).[6]邓泽军.试论教师教育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对质与融合[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7]姜军委墨白.高等师范院校职前培养专业化教师的基本策略[J].黄山学院学报,2008(4).(责任编校:付春玲)
本文标题:提高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研究——从教师专业化发展说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91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