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对设计素描的把握第一节何谓设计素描一、丰富的素描语言1、不同的表现对象对应不同的情感表现描绘的对象有人物、有景物、有人造物它们之间相比较,那些被表现的人物、景物、动物,显露着作者的激情,表现出作者的智慧。2、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的完整度3、不同的内容对应不同的视觉传达,有素描石膏像、静物、头像写生等。有创意、有观察思考、有分析实验。二、设计素描的类型1、设计预想图结构素描是为设计服务的素描,不是参照自然物象的描摹,而是从设计师头脑中想象出来的,是用素描的手段表现出来的新生事物的构想形象。它的目的是通过把将要变为客观实体的创造物事先展示出来进行推敲,事前的一种准备,是设计的范畴。2、创意素描反生活规律,充满荒诞的臆想,制作上吸收了现代绘画技巧,它们为平面设计服务。围绕宣传某一商品而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商品广告的前期准备或前期训练。3、设计造型训练设计院校设计素描课程中的作业,它与纯绘画专业所训练的石膏、静物、头像等相比,训练、研究的方向大多围绕形象语言构成原理,有着明确的为设计服务的目的。4、设计速写潦草、不完整的——草图,是大脑构思的外在反映样式,其不追求技术上的深奥,只是快速地把头脑中的构想记录下来。三、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区别1、情感表达的程度不同设计素描与素描相同,都是用单色表现对象为特征的。设计素描与素描之间的不同点又在哪里?绘画类的素描画面,都反映出画家对生活的感受,对具体对象的感受及画家个人感情色彩的渗透。设计素描中表现创造物一类的画面情感色彩就不明显。2、创作的动机不同纯绘画是画家从生活中感受到生动、感人的事情,从内心有感而发,是一种自发的创作行为,是“我”要画,而设计是由厂家、商家委托设计师为产品宣传进行设计,是“他人”要我设计(其中包含着他人的要求)。第二节设计素描的形成与发展一、设计素描的源起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达.芬奇为代表的许多画家都曾参与过产品研发活动,那些产品的构想草图成为他们素描作品中的一部分,也反映了素描为设计服务的历史。二、设计素描的发展人类的产品创造史中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科技含量、审美要求越来越高的发展过程。早期的造物者以匠人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物质文明推动了精神文明的发展。创造物不仅能用还要有美的外观,对创造物的要求不断地提高,构想越来越丰富复杂。因构想的表现难度增强,需要造型能力强的画家加入创造活动,使达.芬奇那样的既是画家又是设计师成为可能。到了欧洲产业革命阶段,工业产品大规模生产,促使了社会对产品设计的重视,对造型设计人才需求的增强。随之而来的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创建表明了设计学科的开始,专门的设计人才有专门设计学院培养。相关的设计理论,具体的设计教学内容逐渐形成,其中包括设计素描教育、设计素描训练。三、中国的设计素描教育改革开放后20世纪90年代引进了西方设计素描的一部分内容当称结构素描一线为主要在探索素描与设计相融合,为设计服务的过程中,设计素描的名称有各种各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很自然地统一到“设计素描”这一称谓中。第三节平面、立体设计与素描一、平面设计与素描平面设计的范围有: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样本设计、书籍设计等。平面设计以纸为媒体。包装为商品宣传,目的是向消费者推销商品。平面设计围绕形象成为正确、生动的、有新意的语言而展开。二、立体设计与素描立体设计,是指设计的对象是立体的样式;平面设计,是指设计的对象是平面的样式。立体设计的范围有: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立体设计要求素描能够把头脑中的构想在平面的纸上产生正确的、立体的效果,需要借助透视知识来强调立体性。第四节设计素描的功能与要求设计素描的功能是把头脑中的构想表现出来。一、将构想变成形象设计素描不仅把构想变成形象的功能,还有激发想象的功能二、激发想象创造物的构想不可能凭空而来,它有一个观察学习积累的准备过程。头脑中偶发的灵感,也是建立在观察、学习、积累的基础上的。设计素描还肩负着观察学习积累的任务。三、培养创造力设计素描与传统绘画素描相比强调了想象,由此具有增强创造力的功能。设计是一门创造性的工作,培养创造力从素描开始是设计素描的特点,也是其功能。设计素描为设计服务的性质决定了它是构想的载体,并用记录的手段来表现。构想在反复推敲的阶段。第二章设计素描造型的基础知识第一节对造型的认识设计素描是造型活动,是在平面的纸上用单色工具制造一种物象的感觉,是表现画者的一种情感宣泄和审美趣味,是用形象说话,是把头脑中的创造物构想形象化的活动。设计素描在造型过程中围绕两个任务展开,一是形象;二是完成塑造形象的目的,即形象的传达功能。一、造型的特点初学素描者往往会片面地认为画素描的目的就是在纸上画“像”被画的对象,似乎是想把对象一模一样地搬进画面。造型就是把对象的感受通过塑造形象让观众去产生印象1、塑造虚幻的真实素描的塑造是用单色工具及相应的技法在纸上塑造物象的幻觉,并不是塑造一个真正的实体,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实体。平面造型还具有特殊性,纸面上任何的“真实”都是“欺骗”眼睛的幻象。就透视来说,就是用一种视觉规律来制造立体感、空间感,从而产生“真实感”。所以,平面造型实际上是形象与眼睛的“统一”,与真实并不一致。2、借助联想,概括地表达素描因工具材料自身的局限性或短期素描、速写时间上的限制,不可能把对象全部内容表现出来,而人的眼睛是非常敏感的,一点一画都有反映。造型的一部分是由观众完成的,如用铅笔描绘的深色调的苹果或人物头像中的深色调。不仅造型的局限性需要联想,造型的叙述性、玩味性同样需要联想。联想是由某个形象的激发诱导下产生的。那么,能产生联想必定是精心设计与精心塑造的。二、造型的目的造型活动有三大目的。1、传达形象信息的明确性与直接性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明确了造型的目的是传达,造型就成为形象语言组织行为。2、创造在纸面创造的各种形象虽然只有产品构想、建筑预想等等,但最终将成为真正的创造物。创造新的事物,构想生活中没有的事情,异想天开,人的精神世界中充满着创意,这就是造型的创造目的。造型有模仿的功能,在没有照相机、摄像机之前。3、审美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造型的目的不仅是传达、创造,美感也成为造型目的之一。造型是个体的行为,必然受个人的情感因素与审美趣味的影响。造型不是机器铸造器物,造型是有情感的行为。在造型的过程中,人的情感会随着手的动作流入到笔下的形象中,同一个对象输入的情感不同描绘出的形象会不一样。爱与恨、欢笑与悲伤等等会驱使笔下的形象变得爱、恨、欢笑、悲伤,还会使笔下的线条产生硬与柔、粗与细、流畅与迟涩等等变化。个人的审美趣味有一个形成过程,其中还有个人爱好、环境、性格等因素。个人的审美趣味也会左右造型的变化,包括造型的内容、造型的形式。强调个人的审美趣味就是强调造型的个性,不同的个性会造成造型的千姿百态。三、造型的实现1、工具、材料包括橡皮、擦笔、擦布、小刀等等。材料有专门的素描纸及其他各种纸质材料,也可以用非纸质材料。不同的工具、材料会产生不同性质的笔触、线条、效果,所表现的形象感觉会不一样。由此,工具材料对造型的变化、形象语言的变化将起到一定的作用。2、绘画方式素描一般分为明暗、线描两种画法,它们各自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局限性,如线描以表现物象的结构为主,线条的疏密、快慢可以表现出装饰味、情绪感,但却无法表现光感等;而明暗素描贴近生活,更加具有真实感。认识画法的特殊性与局限性的目的在于扬长避短。素描造型同样是意在笔先,画什么,怎么画,产生怎样的效果,事先在头脑中营造。造型是从动脑开始,这种“造型”也就是所谓的构思。第二节眼睛与造型的关系一、视线的移动一般可分视平线以下、视平线以上、视平线上三种。二、透视透视是眼睛的构造特殊性造成的,透视使眼中的对象产生了种种变化,前人通过总结、研究形成了透视知识。透视造成物象形象变化的最大特征是近大远小,透视基本内容是眼睛怎样看,物象怎样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同一个物象不同角度的形象及不同内容的形象。如果再变换视平线、视距、视角,同一个观物象我们还可以看到更丰富的变化。中国传统的观察方法叫做“步步移、面面观”,就是围绕一个立体的物象,进行运动性地观察。眼睛不是孤立的,人体的其他部分会协助其观察。在观察过程中手是好帮手,一些能拿动的物体,可以由手来变动角度、朝向,让它产生形象变化。那些由两个部分以上组织的物体或软物质物体在手的摆动下变化将更为丰富。如何观察成为一种造型前期准备,或就是造型的行为,当我们把握了透视的规律和“眼睛的运动性”就能主动地“变化”对象,为进一步造型作好准备。“观察”作为造型行为,与动手造型确有区别,其主要是造型的意识落实到观察的过程中。观察与造型相衔接,为造型打下基础。第三节线造型与人对线的感受关系一、线造型的形成1、用线造型是人类的天性原始人类的洞窟壁画以及崖画上有着许许多多以线造型的例证。人们起初不会注意单一的线条,只会留意用线框出的形象,线只是由手使用工具自然流露出来的。那些用线框起来的形象,来自头脑中的记忆,没有具体对象的约束。当用线模仿对象时,才开始寻找对象的“线”。2、物象的线“线”与生活中的线是同一个字,只是同意不同质。生活中的线有许多,一般不会作为描绘表现的对象,但种种不同的线还是对纸上的线的变化产生影响。在传统十八描中就有游丝、铁线。似线的形象是指由光线造成的折光线,由线脚造成的阴影线或相似的阴影线及物象的纹理线,而所谓的轮廓线是看不见的。轮廓是物体的边缘,用线刻画轮廓成为轮廓线。我们所看到的物象身上所谓的“线形象”,只能帮助找到线的位置而不是线的范本。3、线的产生线是由手的动作变化、不同的工具、不同的纸张共同作用形成的。有了毛笔的产生,线才有了质的飞跃,人们在用毛笔构线的实践中发现了线的表现力,发现了线能与情相通。从早期的书法艺术中可以看到抽象的线条可以似音乐那样通过节奏的变化来抒发人的感情;从传统线描艺术中还可以看到对物象丰富感受的表现,无论是外表的材质、肌理还是内在的品质、情绪。虽然素描范围内的线条大多是由铅笔、炭笔产生,但其同样具有表现力。线不是简单地圈画轮廓,线要表现对象的感受,要抒发作者的情感。4、线的形式线是造型的材料,为了更好地塑造形象,在中国传统线描中,古人创造了十八描,即18种线条。包括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马蝗描、钉头鼠尾描、曹衣描、柴笔描、混描、橛头丁描、折芦描、橄榄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枣核描、、蚯蚓描。一些物象的形态、动态、感受融合到线条之中,丰富了线材料。再从那些用十八描绘制的线描图画来看,这些有了特定性质的线条,无论从表现作者的情感色彩,还是表现物象的感受都能恰到好处。经验提示:线在手的动作和工具、纸张的作用下,会产生粗细、深浅、长短、曲直、枯润、滑涩、毛涩等等样式的线,会产生快慢、轻重、紧松、虚实、刚柔等等感觉的线。从线的运笔过程来说,一条线有起笔、运笔、收笔三部分,其中还有提按、顿挫、转折的变化。二、线的情感表达人对线条的反映是非常第三的,一个线描绘制的形象,笔轻一些重一点、按得慢一些、提得快一点,这些纸上留下的痕迹都能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与对象内容的表达。尤其是线的快慢、轻重、紧松造成的节奏变化,与人的情感情绪的节奏变化相互之间能够有谋而合融会贯通,使人情感的流露有了另一条通道。因而,很多线描作品被描绘的对象会隐退,画面中线条成了主角,奔腾、旋转、跳跃,宣泄着情感,也拨动了观众的心弦。三、线造型的特殊性一个用线描绘的形象,仅仅是由轮廓结构的塑造成型,其与生活中相对应的物象相比,距离外表的“像”甚远,没有物象的光影、没有物象的色彩、没有物象的肌理等。线的表现能力使其能贴近物象内在的“像”,更接近作者真实的感受,来达到“丰满”,以及所谓的“神似”。四、线的组织1、线的疏密组织疏密是线的密度在某一形象上的反映,疏密不同的程度能产生深浅明度的变化。2、线的对比组织首先是通过线的粗细、枯润、硬软、滑涩等等对比产生质感;其次通过曲直、长短、深浅等等对比产生形式趣味。3、线的基调组织所谓基调就是塑造的线或画面中的线大部分统一在一种线条之中,产生某种倾向——情感的倾向或
本文标题:自考设计素描整理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929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