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政治文明课件之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发展的动力及其机制布成良提纲一、矛盾规律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二、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新特点三、社会矛盾的化解方法和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十六届六中全会一、矛盾规律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马克思: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根本动力。“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未来社会矛盾不能用“政治革命”形式来解决,“社会进步将不再是政治革命”列宁:“对抗和矛盾断然不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抗消失了,矛盾仍将存在”斯大林(1930年):我国有两种矛盾。一种是内部矛盾,即无产阶级和农民的矛盾(这里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建成社会主义而言)。另一种矛盾是外部矛盾,即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这里是指社会主义的最后胜利而言)。(1938年):苏联的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是生产关系完全适合生产力性质的例子,这里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生产过程的社会性完全适合,因此在苏联没有经济危机,也没有生产力破坏的情形。垂死阶级残余分子:“私营工业家及其仆从,私商及走卒,从前的贵族和神甫、富农及其走狗,从前的白卫军官和巡官,从前的警察和宪兵,各种沙文主义资产阶级分子以及一切反苏维埃分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总结》。因此,“阶级的消灭,不是经过阶级斗争熄灭的道路,而是经过阶级斗争加强的道路达到的”。(1952年):“完全适合”这种说法不能在绝对的意义上来理解。……应当理解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常不会弄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生冲突,社会就有可能及时使落后的生产关系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毛泽东: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人者,动物也,则动尚矣。……天地盖惟有动而已(《体育之研究》1917年4月《新青年》)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盖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之隔,而风力盖增其怒号。(1917-1918年《伦理学原理批语》)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1949.8.14.《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人民: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毛泽东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说来,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以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毛泽东对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解过于宽泛: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的矛盾民主与集中的矛盾二、社会转型期矛盾的新特点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往往也是矛盾的凸现期。亨廷顿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经济增长以某种速度促进物质福利提高,但却以另一种更快的速度造成社会的怨愤。”现代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克服社会动荡的历史阶段”,群体性突发事件往往是后发型现代化国家难以完全避免的。社会转型时期的利益格局调整是矛盾和冲突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各类社会矛盾可能在一些敏感的时间点重合叠加,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1、暴力犯罪从矛盾性质上看,我国近年来发生的突发事件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劳资纠纷、农村征地、城市拆迁、企业改制等是其最主要的形态;第二类为少数民族分裂分子或“法轮功”等境内外反动势力煽动、制造的暴力犯罪其中,第一类是目前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体,也是群体性突发事件管理的重点。2008年西藏拉萨“3·14”事件、2009年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是极端民族主义者借政治问题引起的群体性冲突的典型。它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留下了沉重一笔。这是少数分裂分子利用民族问题大做文章以干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制造的暴力事件。2、利益性矛盾:冲突性增强各类社区维权群体,失地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的上访等(1)王斌余事件新华社:2005年5月11日王斌余讨要工钱未果,连杀4人,重伤1人。10月19日被处死。利益性矛盾:(2)拆迁事件湖南嘉禾2003、8、7“四包”: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拆迁补偿评估工作、签订好补偿协议、腾房并交付各种证件、协助做好妥善安置工作。“两停”:暂停原单位的工作、停发工资2004、5、8《新京报》曝光3、群体性事件增多——我国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呈明显上升态势。1994~2005年11年间,全国群体性突发事件从每年1万起快速上升到7.4万起(平均每天超过200起),年均增长22.2%;参与人数从每年73万人次快速上升到376万人次,年均增长17.8%。——群体性事件目前年逾9万起(天均逾250起)——群体性事件的规模越来越大,动辄几千上万人。(1)孟连事件2008.7.19.云南省孟连县发生胶农聚集和冲突事件.冲突导致41名警察被打伤,9辆警车被砸坏;15名胶农被打伤,2人被击中致死。群体性事件:(2)企业改制:通钢事件2009年7月24日河北建龙集团总经理陈国君被殴打致死。《中国新闻周刊》编者认为:“一个人被活活打死”的通钢悲剧,“是一场暴力化的讨价还价”“通钢的职工是以集体暴力的手段,反抗了企业改制中存在的种种不公平现象。他们反对的既不是国资的退出,也不是民间资本的进入,而是整个过程中的不公平与不透明。这不是一个姓社、姓资的讨论,而是一次有关社会公正的冲突。”群体性事件(3)无直接利益冲突——“泄愤性冲突”重庆万州事件:2004.10.18安徽池州事件:2005.6.26贵州省瓮安事件:2008.6.28三、社会矛盾的化解方法和机制毛泽东:用民主的方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并概括为一个公式,叫“团结—批评—团结”,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凡是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经济工作中,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在民族问题上,实行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既要反对大汉族主义,又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三、社会矛盾的化解方法和机制毛泽东:用民主的方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凡是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经济工作中,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在民族问题上,实行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既要反对大汉族主义,又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1、突发性事件改革之初“阳光普照”“利益普惠”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的每一次改革调整都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导致各利益群体的激烈交锋。群体性突发事件“看似偶然,实属必然”:(1)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并非“突发”在未来若干年内,由于贫富、阶层、城乡、地区等结构性差异继续严重存在,因而以此为根源的群体性事件仍然会经常发生。管理者必须摒弃“突发”的陈旧观念,以必然和动态的眼光来认识群体性事件。基于此,我们可以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制度设计上进行调整。(2)“群众利益无小事”,关注弱势群体当前的社会冲突,民众没有反体制的政治诉求,实际上是一种利益博弈方式,涉及的是不同阶层和民众的具体利益。局部性群体性事件,主要来源于农村征地、城镇拆迁、国有企业改制、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抗争往往都是弱势群体。(3)风险治理当前,群体性事件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针对“上访”等有直接利益冲突的群体性事件,通过信访接待等制度安排来进行化解,对于越级上访的群体,通常由属地负责“接访”并处理,在这方面已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办法,但其成效甚至其存在的必要性都已受到强烈的质疑;二是针对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群体性事件,由于其发生时间、地点和方式的不确定,现在的做法是要求各级政府加强应急预案建设,争取做到未雨绸缪。对群体性事件采取既非“应对”,也非“管理”,而是“治理”政府对公共风险治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决策于未知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删除了原稿中“新闻媒体不得擅自发布突发事件信息”的规定,意在限制“部门化”和地方保护主义,确保相关信息在最大程度上的共享。2、社会矛盾的化解的方法(1)真理亦需巧言《打金枝》:老皇兄你且慢慢着些吧!唤声亲翁郭子仪,为此事怎能够斩首级?郭暧儿年幼孩子气,夫妻们争吵可是常有的。自古道“清官难断家务事”,你何必管他们少年夫妻?莫说是你替王我传下旨意,你动了,你动了他的皮我也不依。驸马儿跪在了金銮殿里,听父王与我的儿加封官职。头上封你双啊双展翅,封儿的官职再提三级。天子宝剑赐予给你,代管满朝文职。你的父汾阳王他欺压了你,封儿个并肩王不分高低。宫里宫外宫里宫外上殿下殿,任你去东里又去西。(2)新闻事件处置:领导“导”,引导也。第一时间发表;网来网去(3)有效管理:群体性事件表现为多种形态,这就需要为其设置治理的优先顺序。3、完善矛盾化解机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1)健全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对话协商渠道:人大、政协利益诉求信访处理机制(2)经济机制健全社会分配机制温家宝: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特别要抓紧解决农民和农民工两个群体收入增长较慢的问题。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土地(补偿)生态(补偿)(3)法律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人民调解工作意见》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书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案结事了”老百姓维权有多难?绍兴市司法局副局长应芙蓉:“常会有包括厂长等身份的人来我这里,要求司法公正,何况一般百姓!打个官司,费用起码几千甚至几万元,对困难家庭来说,这个费用承担不起啊!”为弱者撑起法律伞《人民日报》(2006-09-08)7月10日绍兴市出台《进一步加强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若干意见》一是以收入低于本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倍为经济困难标准,受援对象为合法权益受侵害的经济困难的所有案件当事人;二是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申请追索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法律援助的,不再审查经济困难条件。绍兴市确定,法律援助工作所需经费,将由财政全额拨款。人民法院等组织首先应允许受援人缓交有关费用。如果受援人胜诉,受援人按有关规定补交应交费用;如果受援人败诉,按规定需由受援人承担的费用,有关部门应予免收;公证机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应免收法律援助案件的公证费、律师费和法律服务费等办案费用。(4)舆论监督机制中国舆论监督网
本文标题:政治文明课件之社会发展的动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93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