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现代畜牧业发展科技专项实施方案
现代畜牧业发展科技专项实施方案(2007---2010年)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又具有巨大活力的产业。畜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农业水平的重要标志。畜牧业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朝阳产业,是人们生活富裕的重要反映,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产业。畜牧业的发展,对丰富城乡人民的“菜篮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我市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目标,以发展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和优质化畜牧业生产为主线,不断深化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积极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狠抓小区化规模畜禽基地建设和畜禽排泄物治理为重点的生态养殖工程,使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一些行业在国内已占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也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畜禽产品。2006年全市家禽出栏4661.19万只,生猪出栏172.31万头,肉类总产量18.67万吨,禽蛋产量14.32万吨,牛奶总产量2.02万吨,畜牧业总产值突破3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6%。畜牧业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供应、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近年来畜牧业发展受土地、资源、疫病、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面临的问题也更加复杂。主要表现为重大动物疫病特别是口蹄疫、禽流感、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威胁严重;畜禽分散饲养、粗放经营比较普遍,资源消耗大和环境污染增加;畜牧科技含量低,畜产品安全性下降;畜牧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资源不足,生产成本较高,加工增值不高,产业链不长,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监管滞后,影响了市场竞争力。对此,发展现代畜牧业,实施现代畜牧业发展科技专项,依靠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解决制约我市畜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推动畜牧业科技进步,促进我市畜牧业向“优质、安全、高效、生态”畜牧业方向发展,推进畜牧业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提高科技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是发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一、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总体思路按照全面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我市现代畜牧业这一主题,立足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新农村建设,以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安全畜产品、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以实施攻关计划、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抓手,以政府引导、产学研紧密结合为主要手段,组织实施优良畜禽品种的选育和开发,饲料资源、饲草的研制与开发,重大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治,标准化新型畜禽健康养殖,畜牧业环境综合治理等一批畜牧业重大科技项目研究,突破制约我市畜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共性技术和瓶颈技术,切实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全面提升畜牧业的产业层次,推进畜牧业产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市畜牧业跨越式发展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二)总体目标通过现代畜牧业发展科技专项的实施,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有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畜禽良种率、生猪出栏率、绿色畜产品比重和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位居全省前列;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达到较高水平;主要疫病和畜牧业生产环境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建成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畜牧业科技支撑体系,使畜牧业布局更加合理,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显著改善,农牧民收入显著增加。至2010年,在生猪、家禽、奶牛、兔子等四大畜禽品种中,引进培育优良畜禽品种5—7个,研制开发畜禽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品种3—5个;在畜禽品种选育,饲料资源、饲草的研制开发,重大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治,标准化新型畜禽健康养殖,畜牧业环境综合治理等五大领域突破10—15个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建立5—10个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使全市80%的养殖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再利用;初步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预警体系,有效监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人畜共患疫病的发生和扩散,保障居民安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科技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二、发展重点与主要研究领域(一)重点研究领域和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1、优势畜禽良种选育与产业化配套技术浙东白鹅、巨高长毛兔等十大宁波特色优势畜禽遗传育种和胚胎育种技术;基因资源库和良种中心(场)技术;分子遗传标记技术;良种的提纯复壮和种质保护技术。2、优质饲料和新型安全性饲料添加剂开发技术利用当地动物源性原料与各类植物资源的优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技术。3、畜禽生态健康养殖与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生态养殖环境评估和环境调控技术,生态健康养殖饲养技术标准,畜禽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综合治理技术。4、畜禽疫病诊断与防控技术荧光定量PCR核酸扩增、ELISA等特异、快速检测新技术,标准化隔离、消毒、控制净化技术,动物疫病监控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5、绿色畜产品安全生产关键集成技术畜禽环境评价技术,畜禽标准化饲养技术,投入品实时监控技术,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控技术,畜产品安全防控应急机制和综合防控集成技术。(二)、中试、示范、转化及产业化:1、优势畜禽良种选育与产业配套技术重点推广浙东白鹅、巨高长毛兔、獭兔、余姚番鸭等畜禽良种及配套技术;荷斯坦奶牛胚胎移植、遗传育种技术,猪人工授精技术,宁海土鸡“三园”生态养殖技术,岔路黑猪、北沙牛保种育种和杂交利用技术,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2、优质饲料和新型安全性饲料添加剂开发技术重点推广生猪、家禽、特种经济动物优质饲料及添加剂加工利用技术;饲料添加剂营养配合、使用技术;安全生产技术。3、畜禽生态健康养殖与环境综合治理技术重点推广生猪养殖小区生态健康养殖与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生猪养殖小区规模化、标准化、无害化、生态化养殖技术,水禽旱地圈养结合间隙喷淋饲养模式,建立农牧结合循环利用型、林(渔)牧结合立体养殖型和生态养殖技术发展型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4、畜禽疫病诊断与防控技术重点推广重大动物疫病检测诊断技术,免疫抗体监控技术,应用基因克隆和生物信息技术,掌握重大动物疫病监控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5、绿色畜产品生产关键集成技术重点推广标准化畜禽饲养技术,引进推广高效无毒的新兽药,畜禽排泄物减量化技术,畜产品全程监控技术,畜产品安全技术。三、重点项目(一)浙东白鹅品种资源保护、选育与产业化应用研究内容:浙东白鹅遗传资源保护技术,建立原种保护区、保护场。浙东白鹅核心群选育技术,血液理化指标、遗传标记、基因多态性分析等品种选育新科技的研究应用,浙东白鹅种质研究成果应用及产业化生产技术。国外肥肝鹅良种引种及生产技术,肥肝生产机理研究及性能提高技术,鹅的杂交利用技术应用。预期目标:建立浙东白鹅保护场2-3个,保护区1个,核心选育场1个,开展本品种纯系世代选育,形成专门化品系2-4个,开展杂交利用,要求在保持原有种用性能的基础上,生长速度提高和繁殖力分别提高5%,产区养鹅年产值1.5亿元以上,带动农户从事相关产业1.5万人以上。初步研究掌握鹅肥肝形成及生产机理,鹅肥肝重在800g以上,质量性能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二)獭兔、长毛兔生产性能的优化和良种繁育研究内容:应用生化、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獭兔与长毛兔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特征;运用现代育种理论和技术,通过引进国外优良品系,开展系间杂交等,进一步提高獭兔与长毛兔生产性能、繁殖性能,提高品种遗传的稳定性,并建立基因库;利用现代扩繁技术,迅速扩建种兔群。预期目标:经3年的努力,通过4-5个世代的“强化”选育,组建宁波路獭兔核心群,形成稳定的生产性能和指标:5.5月龄公母兔体重分别达到3.0公斤和3.25公斤以上,兔毛自然长度在48厘米以上,粗毛含量公母兔分别小于3%和4%,绒毛密度在2万根/cm2以上,粗毛无明显外露,平均产仔数达6.5只,每只母兔年产商品兔25只以上;通过非遗传因素对长毛兔重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研究,提出兔毛绒纤维生长及品质控制的调控措施,提高品种遗传的稳定性,加快优质种兔的快速扩繁;申请国家专利1—2项。(三)优质肉用土鸡新品种(系)选育和原种场建设研究内容:土鸡种质资源研究。有针对性的搜集和引进国内外优质肉用土鸡良种,建立肉用土鸡种质资源库;运用育种技术,定向培育,选育出适合我市养殖的优良肉用土鸡杂交组合配套体系。对各品种土鸡肉质性中的脂肪分布及含量、系水力和嫩度等典型性状进行比较分析。预期目标:建立肉用土鸡种质资源库2个;育成优质肉用土鸡新组合2—3个,实施配套品系选育,新增种鸡20万套,规划总规模存栏种鸡28万套,其中祖代8万套,父母代20万套;示范推广基地设计生产规模苗鸡3000万羽/年,并通过省级审定或认定;建立宁海土鸡和余姚土鸡原种场各一个。(四)余姚番鸭与青壳蛋鸭种质特性研究和开发利用研究内容:对余姚番鸭与青壳蛋鸭的种质特性、生产性能进行分子、生化测定;采用现代育种和传统选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保种性持续性选育,进一步提高肉用鸭与蛋鸭生产性能、种鸭的繁殖性能,提高品种遗传的稳定性,并建立基因库;实施本品系内部配套系选育,以及外部配套系利用,进一步开发利用。预期目标:项目实施时间3年。完成余姚番鸭种鸭场建设,通过余姚番鸭与青壳蛋鸭省级审定,建立祖代场或原种场;2008年-2009对种鸭群进行种质特性研究和持续性选育,在保种的基础上,开发利用,形成余姚番鸭三个内部配套系核心群5000余只,提高生长性能8-10%,提高番鸭与青壳蛋鸭繁殖性能6-8%;年提供父母代种番鸭与青壳蛋鸭各100万套。(五)宁海岔路黑猪与特种野猪资源保护育种及利用研究内容:采用现代育种和传统选育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血液理化指标、遗传标记、基因多态性分析等品种选育新技术,研究岔路黑猪与特种野猪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建立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区。利用现代育种扩繁技术,迅速扩建种猪群,完善核心选育群,实施配套品系选育,成果应用。预期目标:经3年的努力,通过3-4个世代的“强化”选育,提高品种遗传的稳定性,并建立岔路黑猪与特种野猪品种资源库各1个;开展核心群选育,形成岔路黑猪与特种野猪品种内部配套系核心群各500余只,建立祖代场或原种场各1个。(六)植物性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内容:利用冬夏休闲地等生产优质牧草技术,良种牧草的引进试验与筛选推广技术,紫花苜蓿适应性试验和大田高产栽培技术,紫花苜蓿品种培育,饲草调制加工和牧草型饲料配方研制技术,稻草等秸秆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稻草收获打捆机械引进研发和包裹青贮技术,稻草专用青贮剂配方和青贮秸秆营养价值评定及秸秆型饲料配方研发,青贮稻草的动物利用效果试验。预期目标:形成南方农区牧草栽培及应用技术规程,筛选优质高产牧草品种3-5个,辅助品种6-8个,培育适宜当地栽培的紫花苜蓿品种1-2个,年牧草亩产量达到1.1万kg(豆科6500kg),研发牧草饲料配方5-8个,牧草新产品1-3个,全市牧草播种面积10万亩以上,惠及畜禽300万头(只)次,节约饲料粮10万吨;研究成功稻草青贮标准化综合技术规程,并建立青贮和利用示范场点3个以上,示范场点的稻草利用率达到100%(2/3青贮,1/3留下还田),每100亩稻草肉牛承载量达到20头,消除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现象;申请国家专利2—3项。(七)动物防疫智能化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研究内容:畜禽养殖业空间分布的调查、资料收集和整理,建立畜禽养殖业数据库,利用射频电子标签技术,建立畜禽电子身份证,实现畜禽全程跟踪及追溯管理。预期目标:开发出宁波市动物防疫智能化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图属(空间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具有显示、查询、缩小放大、漫游、统计、面积和距离量算、图形输出等功能,最终实现宁波市动物防疫、畜牧行政管理、畜产品安全监管的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全程管理;申请国家专利1—2项。(八)畜禽新型工业化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畜禽健康养殖产地环境评估体系技术,设立多点评估单元,对畜禽产地环境进行综合评估;研究新型工业化健康养殖关键工艺技术,筛选适合宁波畜牧业
本文标题:现代畜牧业发展科技专项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938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