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推动现代经济知识化过程二、教育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1、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培养现代政治法律人才;3、教育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第二节教育在社会发展的作用三、教育对文化的作用1、传递和保存文化;2、传播和交流文化;3、选择和提升文化;4、创造和更新文化;四、教育对科技的作用1、传播科技;2、创新科技。五、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一)处于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二)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重要地位。第二节教育在社会发展的作用一、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特殊社会活动1、教育受社会生存方式的制约,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具有社会制约性;2、教育对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具有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3、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具有相对独立性。二、教育与社会政治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两种形式:1、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对新的政治发展起阻碍作用;2、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作用。二、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性。第三节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三、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性指教育具有对民族教育传统的历史继承性。因此1、在教育中不能照搬政治和经济领域的一些做法,不能以政治和经济取代教育;2、不能夸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否认社会制约性。第三节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1、人的发展指随着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发生的个体身心方面的积极变化,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2、人的生理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体质增强;3、人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的发展和意向的发展;4、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相互影响;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一)人发展的顺序性1、指人的发展有一定的顺序性:A、身体按照首尾方向和中心外周方向进行B、心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2、顺序性对教育的要求A、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B、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二)人发展的阶段性1、指人的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人的生理心理方面表现出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即年龄特征。2、阶段性对教育的要求A、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B、不同阶段的学生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C、注意前后相邻阶段的相互衔接。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三)人发展的不平衡性1、指人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平衡性:A、同一方面不同年龄阶段发展不平衡;B、不同方面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是不平衡。2、不平衡对教育的要求A、关键期施加教育;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四)人发展的互补性1、指人的发展有一定的互补性:A、身体机能的互补;B、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的互补。2、互补性对教育的要求A、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有生理或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B、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发现人的优势,长善救失。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五)人发展的个别差异性1、指人的发展有一定的个差异性:A、不同学生同一方面发展的速度与水平不相同;B、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各不相同。2、个别差异性对教育的要求A、因材施教;B、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使每个学生才能得到最大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三、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观1、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人的发展动力源于人自身内在需要,身心发展顺序由机体成熟程度决定。孟子:性善论;弗洛伊德:性本能;威尔逊:基因复制。2、外铄论人的发展源于外在的要求,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行为主义。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人的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A、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B、社会环境是外部条件;C、良好的教育是重要条件;D、主观能动性是内因。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环境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遗传因素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一)定义:遗传素质指人们从父母先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特点。(二)作用: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和物质前提:1、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和可能性;2、遗传素质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进程;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三)作用的性质:(遗传决定论)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但不起决定作用:1、为人的发展提供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要转成现实性要靠环境和教育;2、遗传素质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改变而改变。第二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一)定义:人生活在其中,赖以生存并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二)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1、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2、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3、人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发展的。(三)主要的社会环境1、家庭环境A、家庭结构B、家庭教养(过度保护型、过分干涉型、严厉惩罚型、温暖理解型)2、大众传媒(四)性质与特点:1、具有自发性、随机性、复杂性;2、虽然起重大的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环境对人的影响要通过主观的努力和实践活动实现。第二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三、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一)定义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反映和能动作用。(二)人的发展内因和外因的关系1、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发展的内因,环境和教育是人发展的外因;2、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3、在教育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一、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一)学校教育的特殊性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2、学校教育由专业教师来施教;3、基础教育处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二)教育在人的发展的具体作用1、加速人的发展;2、发掘人的潜力;3、发挥人的力量;4、提升人的价值;5、健全人的个性。(三)教育发挥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教育万能论)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1、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2、要正确处理内因和发因的关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洛克、康德)第三节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一、教育目的的概念1、教育目的:A、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的要求。B、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C、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D、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E、由:人的社会角色、人的质量规格。2、教育目标: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3、教育方针: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这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面。包括:教育工作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第四章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概论二、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教育目的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1、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3、教育目的是教育效果进衡量和评价的重要标准。三、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1、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2、教育目的受生产关系和政治观点和政治制度的制约;3、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第四章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概论三、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二)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三)制定者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第四章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概论一、西方教育目的理论(一)宗教本位论1、观点: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信的宗教人士;2、代表:奥古斯、托马斯.阿奎那(二)社会本位论(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1、观点:A、从社会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B、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和社会成员;C、教育是国家的事业;D、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贡献的指标。2、分析:A、优点:保证教育的地们;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B、不足:否认个人的兴趣、心理规律和个性特征对制定教育目的的作用;会造成对学生个性的压抑。第二节教育目的的理论(三)个人本位论(卢梭、罗杰斯)1、观点:A、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B、注重教育对个体的价值;C、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促使个人的自我实现;2、分析:A、积极的意义:确立儿童在学校教学的主体地们;提出培养自由人、自我实现和健全人格的理论体系。B、不足之处:忽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不现实的;过于强调人性中的天生倾向对人发展的作用,忽视学习和社会影响,导致自然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倾向。第二节教育目的的理论二、我国古代的教育目的:(一)奴隶社会的教育目的1、能够维护奴隶制度、遵守统治阶级道德规范;2、具有从事统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3、具有多方面才艺的统治阶级新一代。(二)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培养地主阶级的统治人才(学而优则士)三、西方国家的教育目的:(一)欧洲中世纪教育目的:1、分为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2、教会培养教士;3、骑士教育培养勇敢善战、效忠官吏的骑士为目的。(二)西方国家近现代教育目的两条线索:一是社会本位论;二是个人本位论。第二节教育目的的理论一、建国以后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化(一)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化1、1957年的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2、1958年教育目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实现这一方针,教育必须由党来领导;3、1982年教育目的: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4、1995年教育目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5、1999年教育目的: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6、2006年教育目的: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的质量,合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燕尾服,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观点: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2、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二、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一)含义: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全面协调发展,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二)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造成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三、素质教育(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二)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4、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方面。(三)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发展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四)如何实施素质教育1、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2、建立教育的“立交桥”,实现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和沟通;3、加快教育的发展,通过发展缓解升学的压力;4、加快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5、进行招生考试制度和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完善督导评估制度;6、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老师队伍;7、加快社会劳动用人制度的改革,克服学历本位的用人方式。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二、普通高中的
本文标题: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94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