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新中国多边外交发展历程研究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中国多边外交发展历程研究姓名:王波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教师:张立华20070426新中国多边外交发展历程研究作者:王波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王明生.李长春多边主义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与意义分析-理论界2006,(1)多边主义与多边外交密不可分,多边外交是多边主义的具体体现,而多边主义又指导着多边外交和多边合作.二战后,多边主义在世界政治中逐渐变得十分重要,它不仅表现为日益增多的多边会议和议题,也体现在多边性的国际组织.21世纪的中国外交政策中,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开展多边外交,全面融入国际社会是一个很重要的趋向.2.学位论文赵宗锋冷战后中国多边外交研究——从多边主义的逻辑出发2006现实的生动发展迫切需要理论的深入探讨。界定现实中的多边外交和理论上的多边主义,需要从分析多边主义的概念和内涵入手,对多边主义蕴涵的逻辑进行研究,这是研究多边主义和多边外交的起点:根据对多边主义和多边外交的定义,对冷战后中国开展多边外交的范围做出划分,这是研究中国多边外交的必需步骤;梳理出冷战后中国多边外交的历史轨迹,这是研究中国多边外交的材料和史实基础;运用理论框架对冷战后中国多边外交进行历史的逻辑的分析,能够在理论上更深刻认识冷战后中国多边外交的发展特点、内在动因和实践价值,深化对中国开展多边外交走向和可能前景的认识。这是本课题展开的总线索。从多边外交和多边主义的关系来看,如果把多边外交视为国际关系和外交实践中的一种客观现象,则对应的,多边主义既是规定其实践方式的制度形式,又是政策指导和理论形态,研究多边外交离不开对多边主义的理论探讨。作为国际关系学科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多边主义概念具有自身的独特逻辑。它不能简单地归类到国际关系某种理论流派中去,作为对现实中客观存在的抽象反映,对应不同的理论起点和分析方法,它显现出不同的逻辑,理论上,多边主义可以理解为作为工具、制度、价值的统一体。对这些逻辑内容探讨和认识,是我们研究现实中多边外交的理论基点。用概括的眼光看,冷战结束之后,中国推行多边主义、开展多边外交,完结了“有选择参与”阶段,继续并基本完成了“全面融入”进程,开始进入“主动创设”阶段。据此,冷战后中国多边外交进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段:(一)冷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面融入”取代“有选择参与”;(二)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0年,“全面融入”进程加快,多边外交有显著突破;(三)2001年以来,基本完成全面融入进程,进入主动推行多边主义外交时期。实际上,纵览冷战后中国多边外交进程,可以看到,逻辑上作为工具、制度、价值的多边主义,可以有效解释这一进程。从多边主义这三重逻辑内涵出发,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冷战后中国多边外交历史进程:即从采用一种符合国际利益的外交工具,到融入制度性的合作形式中,伴随着对工具和制度的认识,进而产生价值的转变和塑造,表现为多边主义逻辑的一种演进过程。当然,这三种逻辑的演进不是机械的,而是体现在多维的丰富的外交活动中,按照历史自身的丰富性而展开。从工具的视角分析冷战后中国多边外交,体现了中国对对多边外交作为一种外交手段的利用。从政治领域和安全领域展开分析,多边主义作为工具的特征表现得比较明显,它充分反映了国家利益尤其是政治利益和安全利益的现实需求。从“实现国家利益的工具”角度去理解和分析,开展多边外交实际反映了中国根据形势变化采取不同的外交策略,这种变化不仅包含了外交策略的变化,即从双边外交走向双边与多边手段并重,也可能发展为战略上的调整,发展成为多边主义外交战略。根据多边主义制度的特点,从制度的视角分析冷战后中国多边外交,可以分为参与全球性多边主义制度和地区多边主义两个层面。在多边主义制度中,存在着个体与体系的互动关系。从“作为制度的多边主义”出发,通过对体系本身特点的总结、个体加入体系的过程特点的描述、体系对个体的规范作用、个体对体系的塑造作用等几个方面的探讨,可以看到:在全球层面,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了融入以多边主义为基本特征的国际制度,是国际制度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挑战者;中国具有一定的制度塑造能力,表现在融入制度后能够维护和争取自身的利益,但并不具有改变这一制度体系的能力;在地区层面,中国加入了现存的所有多边主义制度,并主动推动制度化进程,具有巨大的制度塑造能力。从价值的视角分析冷战后中国多边外交,可以看到一系列包含多边主义理念的价值命题。通过这些命题,“作为价值的多边主义”在冷战后中国多边外交进程中有充分的体现,它们包括:“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大国”,“新安全观”,“上海精神”,“加强联合国作用,完善国际多边机制”,“建设和谐世界”等。在个体对自身在体系中的定位层面,冷战后中国逐步确立“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大国”这一国际形象,体现了个体对自身在体系中的认识定位,这是冷战后中国开展多边外交的重要驱动力量;在个体对体系的影响层面,新安全观理念的提出,体现了在价值层面上个体对体系的主动性影响,中国力图塑造新的价值,充实多边外交的内涵。中国在东亚合作中落实新安全观的行动和在上海合作组织中塑造上海精神,是塑造多边主义合作价值的具体体现;在个体对体系的认识和期望层面,中国倡导新安全观,呼吁加强作为国际多边机制核心的联合国的作用,建立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社会法治秩序;从强调多边主义到提出建设和谐世界,体现了在价值层面上个体对体系的期望,不仅要求“政治多边”,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法制化,还要“经济平衡、文化多元”,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这是中国在国际秩序观上的重大突破,也为中国开展多边外交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动力和高尚的价值追求。这三个层面是多边主义理念在中国多边外交中的具体体现。多边主义作为工具、制度、价值的不同逻辑在现实中次第展现,对其不同层面逻辑的分析,体现的是多边外交政策和实践的不同侧重点。通过这样多维度的理论探讨和史实分析,可以归纳出冷战后中国多边外交的发展线索、进程特点和内在动因,对中国开展多边外交前景做出总体的判断和分析,进而提出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和政策建议。通过学术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对现实外交产生积极影响,这是当代人研究当代外交史的意义所在。就多边主义的逻辑层次而言,中国多边外交的发展应该走出工具性多边主义,完善并超越制度性多边主义,倡导和推行价值性多边主义,推动多边外交迈向真正的多边主义外交,全面推进多边主义外交战略。3.期刊论文叶静.YeJing浅析多边主义的历史演变与当代发展-理论月刊2008,(10)多边主义是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本文从多边主义的概念与内涵出发,简要分析了其历史演变过程.并着重探讨了随着全球化和全球公民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多边主义的理论.开展多边主义的研究.对国际关系中的多边外交具有积极意义.4.期刊论文王逸舟新世纪的中国与多边外交-太平洋学报2001,(4)全球化时代的多边主义与多边外交,对于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和外交决策层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对于不断壮大、受到广泛瞩目的中国又是一个急迫的课题.本文研究了与此相关的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分别涉及多边主义与多边外交的概念与范围,多边外交与多边机制的联系,多边外交与地区一体化的互动,中国外交的成就与缺失,中国外交思维的反思与深化,中国如何利用多边外交推动自身与周边世界的协作等等.结论是,能否恰当运用多边外交,既是衡量大国外交风范的标志,也是中国走向合作性崛起的关键.5.期刊论文司德坤.SIDe-kun关于多边主义的几点理论思考-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多边主义主要包括多边机制与多边外交两个层面,其形态表现为全球多边主义、地区多边主义、跨地区多边主义、同盟多边主义、大国多边主义以及货币多边主义、贸易多边主义等,现已运用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环境等各个领域.多边主义作为一种组织形式极高的制度自身具有独特的组织原则,如共同利益原则、广泛遵守原则、合法性原则、平等性原则等,并且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与价值也越来越突出,同时也存在着机能不良与功能不足的缺陷,已成为国际社会以及中外学术界和外交界关注的重要课题.6.期刊论文卢晨阳中国对多边外交的参与及对策思考-学习与探索2008,(2)多边外交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国家参与的外交行为和活动.中国已经在各个领域全面地参与了全球层面、地区层面的多边外交.中国需要加强对多边外交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形成自己的多边外交战略.在参与全球多边外交时,尚需韬光养晦,但要争取在东亚地区多边机制上尽早有所作为;在对特定多边机制的参与上应当奉行有条件的多边主义,同时要处理好多边外交中的各种关系.7.学位论文罗嘉航多视角下的多边主义研究2009当前全球化迅速发展,使国际政治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演进。同时,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家间的交流、交通、通讯等手段和设施都有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也使得现在国家间的关系由相互影响进一步成为了相互依存与依赖。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仅仅依靠单一的某个权力建立的国际体系实际上无法确保国家的安全,寻求更可靠的多边国际制度则成为了国际政治研究的重心。所以世界各国都在谋求新的国家间合作形式,而按照多边主义思想开展的多边外交行动正是符合这一要求的国家间合作形式。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通过历史、文化、制度安排以及中国的多边外交实践等多个角度对多边主义的发展进行分析。并且希望通过对多边主义这几个方面的探讨,能够对中国的多边外交战略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参考和建议。第一章绪论,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的重要目的和现实意义,并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对多边主义的研究现状。其次对多边主义的概念进行剖析,并就其与单边主义、双边主义和区域主义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也对与多边主义相关的四个研究理论进行了分析。最后就文章的结构安排,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做了充分的归纳和总结,最后结合实际情况论述了文章的创新点和进一步需要改进及深化的地方。第二章,由历史回顾的视角全面阐述了多边主义在国际化大舞台上的历史演进进程。尤其重要的是冷战后,旧多边主义向新多边主义演变的过程,并就其异同展开了四个方面的探讨。最后就多边主义在历史上不断发展的影响因素总结出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三章,对多边主义文化视角下的解读。文章就多边主义下的价值观、文化多元化和文明多样性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第四章,制度安排视角下的探讨——以国际制度变迁的视角看旧多边主义到新多边主义的演变。此章节主要探讨的是多边主义的制度安排,并对冷战后产生的新多边主义进行系统分析。第五章,由多边主义的一个表现形式多边外交谈到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全球多极化的国际大环境进行多边外交的实践。并且详细对比了中美两国各自在多边外交领域的具体实践。第六章,对多边主义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强调了多边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并在总结全文几个不同的视角对多边主义探讨的巨大帮助的基础上,对新时期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问题进行剖析和展望。8.期刊论文李景治.LIJing-zhi点评:多维视野下的多边主义与中国情境中的多边外交-教学与研究2005,(8)由国内14家国际问题研究单位联合发起,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中国国际问题论坛创立了.论坛2005年的主题是多边主义与中国外交.这是一个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相结合的前沿论题.与会学者就多边主义的源起、性质、理论基础、当前兴起的原因、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多边主义与国际合作、中国的多边外交等重要国际关系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其中充满创新观点和独到见解,也不乏学术交锋与争鸣,这将大大推动多边主义与中国外交的研究.9.期刊论文江凌飞.JiangLingfei关于多边主义和多边外交的三个问题-当代世界2005,(8)积极参与和推动多边外交,是新世纪中国外交的指导理念之一.随着多边外交的日益活跃,国际关系学界对多边主义和多边外交的学术探讨也方兴未艾.当前,在对多边主义的理解方面存在着一些争论和歧义,反映了在这个问题上认识的不断深化,本文试图就实践中提出的三个问题对此作进一步的探讨.10.学位论文吴原冷
本文标题:新中国多边外交发展历程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97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