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辽沈战役(1948.9.12—11.2)辽沈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目录战役背景历史评价战役过程战前计划战役背景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的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国共大规模内战全面爆发。1948年7月初,国共双方兵力的对比,已由战争爆发时的3.14:1,变为1.3:1。同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抓住有利时机,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决战方向首先指向形势对己有利的东北。参战双方辽沈战役1948.9.12—1948.11.2东北野战军胜吉林、辽宁东北野战军、国民党军东北军70万人;国民党55万人;林彪、罗荣桓、卫立煌、杜聿明东北军6.9万人;国民党47万人;东北野战军主要将领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卫立煌(1897年2月16日~1960年1月17日),字俊如,安徽省合肥县人,中华民国高级将领,国军陆军二级上将军衔,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中的虎将。取得了中原大战中击败石友三解除南京之围、鄂豫皖围剿、镇压闽变分路暨主功、击败冈村宁次收复郑州、缅北滇西反攻战役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忻口会战亦破坏了日军的作战计划。1955年回国,曾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届人大代表,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等职。1960年于1月1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4岁。廖耀湘(1906.05-1968.12),汉族,别号建楚。湖南邵阳人,国民党将领,爱国民主人士,曾任蒋介石五大王牌军之一的第六军军长。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留学法国,回国后参加南京保卫战,1940年同杜聿明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日,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8年10月辽沈战役后,廖耀湘战败被俘,后于1961年12月作为特赦战犯被释放。文革期间遭到打击,于1968年12月2日在批斗会上心脏病突发逝于北京。范汉杰(1896-1976),名其迭,字汉杰,广东省大埔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曾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1948年10月14日,在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中被人民解放军所俘。1960年11月特赦获释。1964年,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1976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0岁。郑洞国(1903-1991),字桂庭,汉族,湖南石门人。他早在学生时代就参加过五四运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参加东征和北伐。郑洞国是最早参加抗日战争的国民党将领之一。1948年底,在长春兵败解甲。郑洞国是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第五、六、七届常委,黄埔同学会副会长;自1979年起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1991年1月27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在淮海战役中任“剿总副司令”,1949年1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获。1959年12月被特赦释放。1964年被特邀为全国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1981年5月病逝于北京。东北野战军国民党军战前计划中共中央从全国整个战局出发,认为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把战略决战首先放在东北战场,并制定了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采取关门打狗的战法把国民党军关在东北,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蒋介石和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对东北战局深感忧虑,处于欲守无力、欲撤难舍的状态,故将主力收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孤立地区,采取集中兵力,重点守备,相继打通北宁线的方针。作战目标:放弃补给不易的长春及沈阳,防止东北野战军进入山海关,安定关内局势,伺机转攻收复东北。战前计划1948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决定先摧毁东北国民党反动军队。好处是:第一,东北野战军兵力大大优于敌人,打歼灭战比较容易成功。第二,东北野战军若拿下东北,可以以东北工业支持其余解放区部队。第三,辽沈战役一旦胜利,东北野战军即可挥师入关,协助华北人民解放军一同对抗华北国民党部队,组织平津战役。于是,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由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组成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指挥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为实现歼灭卫立煌集团的战略目的,毛泽东早在1948年2月7日,就致电东北野战军提出要求东北野战军下一步考虑南下北宁线作战,截断敌军由陆上撤向关内的通路。毛泽东的主张,显然是先打锦州。但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考虑到部队只带了从后方南下的单程汽油,后方运输线又过长,并担心华北傅作义集团由关内北上。于是,他决定先打离解放军后勤基地最近的长春,并得到毛泽东的批准。5月下旬,林彪以2个纵队试攻长春,却发现攻占长春并非像想象的那样容易,遂改用长困久围的方针。7月,林彪与东北局其他要员磋商后,最终下定南下作战的决心。国民党军1948年3月,蒋介石计划把沈阳国军主力撤至锦州,以便与华北傅作义配合,进可以夺回东北,退可以撤往关内。而卫立煌则力主固守沈阳、长春、锦州三大战略要点,保全东北,待变而起。廖耀湘等东北将领也大都支持卫的方案,而反对蒋的计划。至5月初,蒋介石又令卫立煌打通沈锦路,将主力撤到锦州。卫还是不同意,并派第9兵团司令廖耀湘等人代表他赴南京见蒋,申述利害。但蒋介石的意见仍然是急于打通沈锦路,将主力撤到锦州,只留少数部队守沈阳。其余各军及特种兵团统编为机动兵团,归廖耀湘统率,随时准备行动。卫立煌怕廖耀湘将沈阳主力拉走,坚决反对,于是这个机动兵团始终未能成立。直到9月辽沈战役打响,国军统帅部对东北战略尚无决策,蒋、卫仍然在为打不打通沈锦线将主力撤到锦州的问题而争执不休。解放沈阳锦州会战辽西会战战役过程锦州会战9月24日解放军开始攻打锦州,锦州范汉杰报蒋求援,蒋介石召卫立煌到南京开会,迫令卫立煌由沈阳出兵支援锦州,卫仍然拒绝接受。最后,蒋介石决定空运49军到锦州增援。另一方面仍强要卫由沈阳向沈锦线攻击前进,并派参谋总长顾祝同到沈阳督战执行蒋的命令。顾祝同在沈阳期间,曾一再召集东北将领会议,要卫出兵沿沈锦路前进解锦州之围,卫仍坚决反对执行这项命令,认为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并与顾多次争吵。9月29日,东北野战军先后攻克河北省的昌黎、北戴河和辽宁省的绥中、兴城,切断了辽西走廊,完成了对锦州、义县的包围。此时,蒋介石正集中精力应付华东野战军9月16日发起的济南战役,为了救济南,就顾不了援东北,只有令卫立煌经沈锦路出辽西,直接解锦州之围。卫又坚决反对,认为锦州之围应由关内出兵直接解决,解围后与锦州部队会合出大凌河向大虎山攻击前进。这时沈阳主力才西出与东进之部队会师,所以就未实行蒋的命令。10月1日,在孤立,包围锦州的同时,东野开始进攻锦州外围义县。激战4小时占领义县。锦州会战1948年10月2日蒋介石飞抵沈阳,召集军事会议,决定从华北和山东海运葫芦岛7个师,加上葫芦岛阙汉骞的第54军4个师,共计4个军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由华北第17兵团司令侯镜如指挥;以沈阳地区的5个军11个师(潘裕昆的新1军2个师、李涛的新6军2个师、龙天武的新3军3个师、向凤武的第71军3个师、郑庭芨的第49军1个师)和3个骑兵旅,组成“西进兵团”,由第9兵团司令廖耀湘指挥,准备东西对进,以解锦州之围。锦州会战10月5日,东野“前指”到达位于锦州西北、距锦州30多里的牤牛屯。林彪察看了地形后,立即召开军事会议,拟定了总攻锦州和打援的具体作战方案。塔山是北宁线上一个小村落,位于锦州、锦西之间,距锦西10余公里,距锦州30公里,是由锦西增援锦州的必经之地。林彪强调指出:“攻击锦州最重要的保证,是要把锦西方面的敌军挡住。两锦相距约50公里,万一堵不住敌人,攻锦部队就要受到很大威胁”10月6日,蒋介石乘“重庆”号巡洋舰到达葫芦岛第54军军部,部署锦、葫国军增援锦州的作战任务。他对众将领说:“这一次战争关系重大,等华北2个军及烟台1个军运到后,协同沈阳5个军夹击攻锦州的共匪,然后接应沈阳我军主力到锦州。各将士的任务重大,几十万人的生命,都交给你们负责。要以杀身成仁的决心,击灭共匪……”同时指定海军司令桂永清及第三舰队司令马纪庄指挥海军以大炮击毁塔山解放军阵地,协助陆军攻击。锦州会战10月10日起,国军“东进兵团”3个军9个师在空军、海军掩护下,以斗牛式的战法,轮番向塔山附近东北野战军阵地发起正面强攻。10月13日,国军连续猛攻均被打退,塔山阵地仍被解放军牢牢控制在手中。这时,东野攻锦主力部队的外围战斗已结束。当天深夜,刘亚楼电话通知各攻锦部队:“攻城准备就绪,明天上午总攻锦州。”蒋介石感到锦州城已岌岌可危,连夜电令侯镜如:“拂晓攻下塔山,12时占高桥,黄昏到达锦州!”10月14日凌晨6时,国民党部队向塔山解放军阵地发起狂冲,双方展开了塔山阻击战几天来最为惨烈的阵地争夺战。此时,总攻锦州的命令尚未下达,塔山阵地已9次易手。如果在攻城战斗突破阶段塔山失守,敌“东进兵团”将在一个小时内直逼锦州,攻城部队将腹背受敌。林彪下达命令:“我只要塔山,不要伤亡数字!”锦州会战锦州会战10月14日10时,刘亚楼下达了总攻令。东野炮纵集中500门大炮向锦州城内预定目标猛烈轰击。11时30分,各突击队发起冲击。1948年10月15日18时,攻克锦州城,全歼国民党守军十万余人,生俘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中将和第6兵团司令卢浚泉中将。1948年10月21日4时,郑洞国率部放下武器。长春解放,锦州战役结束。锦州会战锦州会战锦州会战锦州会战辽西会战10月廖耀湘率“西进兵团”出辽西后,于13日占领彰武,15日进占新立屯。蒋介石又飞抵沈阳,命令卫立煌迅速向锦州攻击,而卫立煌坚决不令廖耀湘继续西进。10月23日,才领廖耀湘兵团向黑山、大虎山发起猛攻,但久攻不下。10月26日卫立煌命令向东撤回沈阳,却被东野第6纵队堵住去路。至此,廖耀湘兵团10万人马全部陷入东野数十万大军的重重包围。10月28日拂晓,辽西会战结束。廖耀湘西进兵团共计5个军12个师10万余人全部被歼灭。解放沈阳1948年11月2日,沈阳全城为解放军占领。至此,辽沈战役结束。1948年11月8日,国军东进兵团5个军12个师在杜聿明指挥下,由葫芦岛乘船撤逃。1948年10月31日,完成了对沈阳的包围。解放沈阳解放沈阳解放沈阳全境胜利辽沈战役历时五十二天,共歼灭国民党军四十七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历史评价辽沈战役我军胜利和敌军失败都是有原因的,国共双方最高统帅蒋介石和毛泽东几乎同时都看到了锦州这步关键之棋,但蒋与他的东北将领们意见不一,从而举棋不定,贻误战机在先。蒋介石后来更犯下一个致命的战略错误,那就是不顾当时东北人民解放军力量增长的实际情况,固执地与解放军展开决战,终使几十万精锐之师在东北大地上灰飞烟灭。我军兵力包括地方部队几乎在其2倍,而东北野战军的装备在四大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算是最强的。国民党军队如果迅速撤到关内,或许还能推迟被我军全歼的命运。历史评价相比之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则是比较成功的。毛泽东认为,先打锦州,封闭国民党部队逃出关外的道路,“关门打狗”是上上之策,林彪则认为攻打锦州是有困难的,应该先打长春,但是在其试攻长春后就知道攻打长春也比较困难,于是同意先打锦州。锦州破后,国民党军队就被封闭在东北,陷入了孤立境地,陆上无法逃脱。攻打长春时,东北野战军指挥员又加强了政治攻势,使国民党军队主动起义和投降,兵不血刃就拿下了长春,避免了伤亡。历史评价在黑山,我军第10纵队又成功阻击了敌第9兵团,在敌军败退后,又迅速出动数倍于敌兵力包围敌人,展开辽西大会战。具体作战时,我军又采用边合围,边分割、边歼灭的战术,大胆渗透穿插,将敌军10万人马全歼,国民党反动派部队“五大主力”中的新一军和新六军亦在此战中被全歼。后来东北野战军虽打乱建制向沈阳进军,但是由于我军有明确攻击目标,最终解放了沈阳,东北的国民党主力部队有47万人于辽沈战役
本文标题:辽沈战役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005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