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股票报告 > 三级联立分析操作系统
【原创】三级联立分析操作系统(一)基本概念经过几轮修改,三级联立分析操作系统的概念体系和基本原理、分析判断原则定型了。今后大盘分析均以此为准。为了各位网友阅读方便,陆续发表三级联立分析操作系统的介绍文章。今天介绍基本概念体系。很多自誉为“专家”的人,为了显示“学问”,故弄玄虚,把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云里雾里地胡掐乱掰。而本博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尽量简化理论。因为本博坚信:简单的,才好学,才适用!所以,三级联立分析操作系统把基本概念体系一再简化,仅剩以下这些了。而且这些概念完全建立在图形化基础上的,不需要高深的数学知识,极大地方便学习。1、级别:是按一定的规则,对股价走势的一种分类方法。本质是若干个某种走势型态(比如本系统定义的波走势),在某一级别依据时序性、连续性排列,再依据一定规则自组构造出高一级别的同一走势型态(波走势),使走势级别向高一级别递增。本操作系统在充分考虑适用性、可靠性后,采用证券分析软件的周期K线图来定义和划分走势级别。因此,本操作系统的级别概念,就是利用所有证券分析软件中的1分钟、5分钟、30分钟、日、周、月、季、年等不同周期的K线图来定义级别,上述各周期K线图分别称为1分钟级别(以下简称1F)、5F、30F、RX(日线)、ZX(周线)、YX(月线)、JX(季线)、NX(年线)。这些级别是互为上下级关系,例如,1F是5F的次级别,5F是30F的次级别等等;反过来30F为5F的上一个级别等等。当然,也可以用15F、60F、RX……来定义和划分级别,只是在这个级别序列中,不包含1F、5F、30F。本博通过长期研究,取5周期均线和10周期均线组成的均线系统,结合K线图,利用均线金叉、死叉和缠绕这些型态,就能有效地划分各级别走势类型,而这些走势类型的划分,既包括了走势的几何型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走势的力度。所以,本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体系,就使用这种两均线系统来定义。不特别指明的均线金叉、死叉、均线缠绕和反复缠绕,都是指5周期均线和10周期均线组成的均线系统的某一种型态。2、均线金叉:5周期均线自下向上穿越10周期均线的一种均线型态。3、均线死叉:5周期均线自上向下穿越10周期均线的一种均线型态。为了表述方便,后面提到的均线交叉就表示是均线金叉或死叉。4、均线缠绕:在下跌走势中由相邻的金叉和死叉且围绕金叉和死叉的K线波动有重叠所构成均线型态,或在上涨走势中由相邻的死叉和金叉且围绕死叉和金叉的K线波动有重叠所构成均线形型态,就称之为一组均线缠绕,简称均线缠绕,用XCn表示,其中:X是缠绕的级别代码;C代表缠绕;n是序号。5、反复缠绕:如果出现两组或两组以上均线缠绕,且围绕这些缠绕均线的K线波动范围又彼此有重叠,就称之为均线的反复缠绕,用XSn表示,其中:X是反复缠绕的级别代码;S代表反复缠绕;n是序号。为了表述方便,均线缠绕和反复缠绕可以通称缠绕。6、波:某级K线图上,至少包含一次均线金叉的一组上升K线或至少包含一次均线死叉的一组下跌K线,称为该级别的一波走势,简称波,用Xbn(j1-j2)表示,其中:X是波的级别代码;b代表波;n是序号;(j1-j2)是波的起止价位。向上的K线组为一波上涨(反弹),或称上涨(反弹)波。向下的K线组为一波下跌(回调),或称下跌(回调)波。7、段:某级K线图上,至少包含一组均线缠绕或一次均线反复缠绕的走势称为该级别的一段走势,简称段,用Xdn(j1-j2)表示,其中:X是段的级别代码;d代表段;n是序号;(j1-j2)是段的起止价位。由上涨波开始的段称为上涨(反弹)段,由下跌波开始的段称为下跌(回调)段。这个段走势一定包含至少三波走势。8、均线缠绕区间:构成均线缠绕的两波走势和之前的一波走势的重叠部分就是均线缠绕区间,用XCn[CG,CD]表示,其中:XCn是均线缠绕;CG是均线缠绕区间上沿,CD是均线缠绕区间下沿。9、反复缠绕区间:段走势中构成反复缠绕的五波以上走势,其中第2、3、4波走势波动范围的重叠区间,就是反复缠绕区间,用XSn[SG,SD]表示,其中:XSn是反复缠绕;SG是反复缠绕区间上沿,SD是反复缠绕区间下沿。段走势中,反复缠绕是从第2波走势开始的,而第2波走势方向和段走势方向相反,所以,定义反复缠绕的方向为构成该反复缠绕的第一波(段走势中的b2)方向,故反复缠绕方向和段走势方向是相反的。由于上涨一段走势中的反复缠绕方向向下,故可称之为回调式反复缠绕,简称回调震荡。同理一段下跌走势中的反复缠绕就可称为回升式反复缠绕,简称回升震荡。10、波动区间S波:与反复缠绕方向一致、且包含在反复缠绕区间内的波为S波,用Sbn表示,其中Sb表示S波,n为序号,不能省略。Sbn的高、低点记为gn、dn,即Sb1的高、低点是g1、d1,Sb2的高、低点是g2、d2……以此类推。定义反复缠绕波动高点GG=max(gn),即同一反复缠绕包含的所有Sb的高点中最高的那个值;定义反复缠绕波动低点DD=min(dn),即同一反复缠绕包含的所有Sb的低点中最低的那个值;SG=min(g1、g2),即前两个Sb高点中较低的那个高点;SD=max(d1、d2),即前两个Sb低点中较高的那个低点;显然,[SG,SD]就是反复缠绕的区间;[GG,DD]就是反复缠绕的波动区间。11、波走势类型:从波的定义上即可知道,波走势只有两种类型:上涨波或下跌波。段走势很复杂,虽然也可以把段走势简单地划分为一段上涨走势和一段下跌走势,但由于段走势中包含若干个波走势,而这些波走势的强弱、波走势之间重叠或不重叠状况,往往决定一段走势的强弱。所以,为了研究一段走势的强弱程度,就有必要把一段上涨走势或一段下跌走势再进一步细分:12、一段强趋势走势:某级别的一段走势中,有两组以上均线缠绕、且各组缠绕区间相互不重叠,就称其为一段强趋势走势。该走势类型向上,就是一段强趋势上涨;该走势类型向下,就是一段强趋势下跌。一般比较强烈的上涨或下跌,都是以该种段走势类型呈现的。13、一段趋势走势:某级别的一段走势中,有两次以上反复缠绕,且这些反复缠绕的波动区间相互不重叠,就称其为一段标准趋势走势,简称一段趋势走势。该走势类型向上,就是一段趋势上涨;该走势类型向下,就是一段趋势下跌。14、一段弱趋势走势:某级别的一段走势中,有两次以上缠绕或反复缠绕,且这些缠绕区间相互没有重叠,但波动区间相互有重叠,就称其为一段弱趋势走势。该走势类型向上,是一段弱趋势上涨;该走势类型向下,是一段弱趋势下跌。15、一段盘整走势:某级别的一段走势中,只有一组均线缠绕或只有一个反复缠绕,就称其为一段盘整走势,或盘整震荡。该走势类型向上,就是一段盘整上涨,简称一段盘上;该走势类型向下,就是一段盘整下跌,简称一段盘下。一段走势中只出现一组均线缠绕,就构成了只包含一组均线缠绕的一段盘整走势,简称一段三波式盘整走势。一段三波式盘整走势是所有段走势类型中最简单的段走势类型。一段走势中只出现一次均线反复缠绕,且无论这个反复缠绕包含多少组均线缠绕,都仅构成了只包含一个反复缠绕的一段盘整走势,简称一段五波式盘整走势。一段五波式盘整走势可能包含多于五波走势。最后,归纳这些概念的相互关系:1.当某级别一波走势成立,必然包含本级别的均线交叉,但一般不包含本级别均线缠绕;该级别的一波走势对应次级别的一段走势,且次级别至少有一次均线缠绕(反复缠绕);2.当某级别一段走势成立,至少包含本级别一组均线缠绕或反复缠绕;该级别的一段走势对应上一个级别的一波走势,且上一个级别的均线必然形成交叉,但一般不会形成上一个级别的缠绕。这些概念的图形解释,会结合大盘分析给出。原创】三级联立分析操作系统(二)神奇的布林指标BOLL在本博的三级联立分析操作系统中,运用的传统指标只有均线系统、BOLL和MACD,但在这些技术指标中,BOLL指标由于具有神奇的指示作用,是本操作操作系统不可或缺的,是本系统一系列研判方法中必不可少的指标之一。所以,今天专门讲讲神奇的布林指标。在《【原创】学会这些就能炒股4:了解BOLL》中已经对BOLL的传统应用方法做了讲解,这里就不在赘述了。这里主要讲解布林在本操作系统下的波、段操作中的神奇作用。先给出一些结论性的规律:一、某周期K线图上的布林中轨的方向,往往就是该周期K线图对应级别的一段走势方向,只有极弱的盘整走势可能例外。二、某周期K线图上的布林三条轨道线,往往就是该周期K线图对应级别的一波走势的支撑压力位,除非是强趋势中的同向波走势、或趋势中的连接两次反复缠绕的波走势会出现线外运行状态。这是两个最基本的结论。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波、段操作而言,没有什么比知道波、段的方向和可能的起、止价位更重要的了。这两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下面就以段上涨趋势为例来详细讲解。无论是段强趋势上涨,还是段弱趋势上涨,均线和布林中轨会形成多头排列,这从均线系统和布林指标的计算方法就可以知道:均线系统是5周期、10周期均线,布林中轨是26周期均线,当股价处于一段较长时间的明显上涨时,这三条均线必然多头排列且上行。所以,在三条均线(布林中轨是26周期均线)多头排列情况下,任何一次回调,都是对各条均线的回踩。我们知道,向上均线有助长和支撑作用,所以,在三条均线中的任何一条均线止跌,都是合乎情理的。那么,为什么每波回调偏偏是在布林中轨附近止跌呢?从型态上讲,如果一次回调连5周期均线都不能跌破,这个回调就不会引起5周期均线转向,5周期均线就不会和10周期均线形成死叉,按照波定义,这种回调不可能构成一波回调,是可以忽略的波动。换言之,这样的回调相对于查看的级别来讲,一定是级别太低。所以,只有跌破10周期的回调,才有可能引发均线死叉,形成一波走势,才是值得考察的波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短线高手常常以5日线、8日线作为操作指标线的缘故。从走势的规律上讲,股价在某一段时期内的波动,一定是围绕着某一均线的。既然段走势必然包含均线缠绕,那么在段走势中的走势波动,必然且首先是围绕着10周期均线的波动。既然是围绕着10周期均线的波动,那么就意味着,股价的波动自然不会离开这条均线过远,当远离10周期均线达到一定程度时,股价运行方向就会转向,重新向10周期靠拢并反向穿越10周期均线而产生新的一波走势。这也是乖离理论揭示的股价运行规律。所以,对于多头排列的三条均线而言,当股价回跌到26周期均线(布林中轨)附近时,股价已经远离10周期均线了,在10周期均线牵引和26周期均线支撑的双重作用下,终结一波回调就是顺理成章的。从级别的对应关系上讲,布林中轨就相当于上一个级别的5周期均线!比如5F的5周期均线,就相当于1分钟的25周期均线,只是由于计算频次不同,两条线略有差异,但走势的本身就不会如此精确,所以这种差异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见图8-8。既然一波上涨在没有终结之前极少跌破5周期均线,那么对应的次级别一段上涨走势不会有效跌破布林中轨、维持在上通道运行,就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下跌走势刚好相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线操作(趋势操作)的高手往往看重21日、30日、34日、55日或60日均线的缘故,实际上是在依据周线的5周期、8周期、10周期或13周期均线做周线一波走势。同样道理,为什么长线操作要把120日均线或144日均线看成是生死线?其实不过是月线一波走势的生死线罢了。既然如此,在本操作系统来讲,就不存在什么短线、中线和长线操作问题,操作的频次完全取决于你选取的操作级别。但是,由于一波走势的重要参考均线——5周期均线无法提示该波走势的支撑压力为,所以利用波、段的级别对应关系,去次级别研究一段走势。如此,次级别的布林指标,以其动态通道显示功能,当仁不让地成了研究一段走势的不可替代的技术指标!这里需要提醒一下:对于连接两次反复缠绕的强力上涨波,或一段强趋势上涨中的上涨波,布林上轨往往不能构成压力,相反,这些波走势常常是在布林上轨外或围绕布林上轨上行(下跌段趋势相反)。这时本级别的布林上轨失去了压力作用,此时应注意上一个周期K线图的布林中轨和上轨附近的压力作用。这就是及时换周期操作问题,将在本书的实战操作中详细讲解。分享分享三级联立分析操作系统(三
本文标题:三级联立分析操作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012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