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Classification,investigationandevaluationoftourismresources2003-02-24发布2003-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前言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引言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旅游规划通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旅游资源tourismresources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3.2旅游资源基本类型fundamentaltypeoftourismresources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3.3旅游资源单体objectoftourismresources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3.4旅游资源调查investigationoftourismresources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研究和记录。3.5旅游资源共有因子评价communityfactorevaluationoftouristresources按照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所共同拥有的因子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价值和程度评价。4旅游资源分类4.1分类原则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划分。4.2分类对象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源。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4.3分类结构分为主类、亚类、基本类型3个层次。每个层次的旅游资源类型有相应的汉语拼音代号,见表1。表1旅游资源分类表主类亚类基本类型A地文景观AA综合自然旅游地AAA山丘型旅游地AAB谷地型旅游地AAC沙砾石地型旅游地AAD滩地型旅游地AAE奇异自然现象AAF自然标志地AAG垂直自然地带AB沉积与构造ABA断层景观ABB褶曲景观ABC节理景观ABD地层剖面ABE钙华与泉华ABF矿点矿脉与矿石积聚地ABG生物化石点AC地质地貌过程形迹ACA凸峰ACB独峰ACC峰丛ACD石(土)林ACE奇特与象形山石ACF岩壁与岩缝ACG峡谷段落ACH沟壑地(青湾、阳雀湾、)ACI丹霞ACJ雅丹ACK堆石洞ACL岩石洞与岩穴ACM沙丘地ACN岸滩AD自然变动遗迹ADA重力堆积体ADB泥石流堆积ADC地震遗迹ADD陷落地ADE火山与熔岩ADF冰川堆积体ADG冰川侵蚀遗迹AE岛礁AEA岛区AEB岩礁B水域风光BA河段BAA观光游憩河段BAB暗河河段BAC古河道段落BB天然湖泊与池沼BBA观光游憩湖区BBB沼泽与湿地BBC潭池BC瀑布BCA悬瀑BCB跌水BD泉BDA冷泉BDB地热与温泉BE河口与海面BEA观光游憩海域BEB涌潮现象BEC击浪现象BF冰雪地BFA冰川观光地BFB长年积雪地C生物景观CA树木CAA林地CAB丛树CAC独树CB草原与草地CBA草地CBB疏林草地CC花卉地CCA草场花卉地CCB林间花卉地CD野生动物栖息地CDA水生动物栖息地CDB陆地动物栖息地CDC鸟类栖息地CDE蝶类栖息地D天象与气候景观DA光现象DAA日月星辰观察地DAB光环现象观察地DAC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DB天气与气候现象DBA云雾多发区DBB避暑气候地DBC避寒气候地DBD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DBE物候景观E遗址遗迹EA史前人类活动场所EAA人类活动遗址EAB文化层EAC文物散落地EAD原始聚落EB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EBA历史事件发生地EBB军事遗址与古战场(吴家饭铺、暗堡群、抗战战壕)EBC废弃寺庙EBD废弃生产地EBE交通遗迹(三条古驿道:枣儿垭古道、白庙垭古道、青湾古道)EBF废城与聚落遗迹EBG长城遗迹EBH烽燧F建筑与设施FA综合人文旅游地FAA教学科研实验场所FAB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FAC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观音殿、紫和寺、金玉观、玉皇庙)FAD园林游憩区域FAE文化活动场所FAF建设工程与生产地FAG社会与商贸活动场所FAH动物与植物展示地FAI军事观光地FAJ边境口岸FAK景物观赏点FB单体活动场馆FBA聚会接待厅堂(室)FBB祭拜场馆FBC展示演示场馆FBD体育健身馆场FBE歌舞游乐场馆FC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FCA佛塔FCB塔形建筑物FCC楼阁FCD石窟FCE长城段落FCF城(堡)FCG摩崖字画FCH碑碣(林)FCI广场FCJ人工洞穴FCK建筑小品FD居住地与社区FDA传统与乡土建筑FDB特色街巷FDC特色社区(南峰村)FDD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FDE书院FDF会馆FDG特色店铺FDH特色市场FE归葬地FEA陵区陵园FEB墓(群)FEC悬棺FF交通建筑FFA桥FFB车站FFC港口渡口与码头FFD航空港FFE栈道FG水工建筑FGA水库观光游憩区段(水库)FGB水井FGC运河与渠道段落FGD堤坝段落FGE灌区FGF提水设施G旅游商品GA地方旅游商品GAA菜品饮食GAB农林畜产品与制品GAC水产品与制品GAD中草药材及制品GAE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GAF日用工业品GAG其他物品H人文活动HA人事记录HAA人物HAB事件HB艺术HBA文艺团体HBB文学艺术作品HC民间习俗HCA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土家婚俗、打儿岩)HCB民间节庆HCC民间演艺HCD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HCE宗教活动HCF庙会与民间集会(庙会)HCG饮食习俗(土家族饮食习俗)HGH特色服饰HD现代节庆HDA旅游节HDB文化节HDC商贸农事节(柑橘节)HDD体育节数量统计8主类31亚类155基本类型[注]如果发现本分类没有包括的基本类型时,使用者可自行增加。增加的基本类型可归入相应亚类,置于最后,最多可增加2个。编号方式为:增加第1个基本类型时,该亚类2位汉语拼音字母+Z、增加第2个基本类型时,该亚类2位汉语拼音字母+Y。5旅游资源调查5.1基本要求5.1.1按照本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查。5.1.2保证成果质量,强调整个运作过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尽量做到内容简洁和量化。5.1.3充分利用与旅游资源有关的各种资料和研究成果,完成统计、填表和编写调查文件等项工作。调查方式以收集、分析、转化、利用这些资料和研究成果为主,并逐个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包括访问、实地观察、测试、记录、绘图、摄影,必要时进行采样和室内分析。5.1.4旅游资源调查分为旅游资源详查和旅游资源概查二个档次,其调查方式和精度要求不同。5.2旅游资源详查5.2.1适用范围和要求5.2.1.1适用于了解和掌握整个区域旅游资源全面情况的旅游资源调查。5.2.1.2完成全部旅游资源调查程序,包括调查准备、实地调查。5.2.1.3要求对全部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调查,提交全部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5.2.2调查准备5.2.2.1调查组5.2.2.1.1调查组成员应具备与该调查区旅游环境、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有关的专业知识,一般应吸收旅游、环境保护、地学、生物学、建筑园林、历史文化、旅游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参与。5.2.2.1.2根据本标准的要求,进行技术培训。5.2.2.1.3准备实地调查所需的设备如定位仪器、简易测量仪器、影像设备等。5.2.2.1.4准备多份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5.2.2.2资料收集范围5.2.2.2.1与旅游资源单体及其赋存环境有关的各类文字描述资料,包括地方志书、乡土教材、旅游区与旅游点介绍、规划与专题报告等。5.2.2.2.2与旅游资源调查区有关的各类图形资料,重点是反映旅游环境与旅游资源的专题地图。5.2.2.2.3与旅游资源调查区和旅游资源单体有关的各种照片、影像资料。5.2.3实地调查5.2.3.1程序与方法5.2.3.1.1确定调查区内的调查小区和调查线路为便于运作和此后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统计、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需要,将整个调查区分为调查小区。调查小区一般按行政区划分(如省级一级的调查区,可将地区一级的行政区划分为调查小区;地区一级的调查区,可将县级一级的行政区划分为调查小区;县级一级的调查区,可将乡镇一级的行政区划分为调查小区),也可按现有或规划中的旅游区域划分。调查线路按实际要求设置,一般要求贯穿调查区内所有调查小区和主要旅游资源单体所在的地点。5.2.3.1.2选定调查对象选定下述单体进行重点调查:具有旅游开发前景,有明显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单体;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表调查区形象的旅游资源单体。对下列旅游资源单体暂时不进行调查:明显品位较低,不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与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相违背的;开发后有损于社会形象的或可能造成环境问题的;影响国计民生的;某些位于特定区域内的。5.2.3.1.3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对每一调查单体分别填写一份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见本标准附录B)。调查表各项内容填写要求如下:①单体序号:由调查组确定的旅游资源单体顺序号码。②单体名称:旅游资源单体的常用名称。③代号项:代号用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表示,即表示单体所处位置的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单体所属类型的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单体在调查区内次序的阿拉伯数字。如果单体所处的调查区是县级和县级以上行政区,则单体代号按国家标准行政代码(省代号2位-地区代号3位-县代号3位,参见GB/T2260-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代号3位-旅游资源单体序号2位的方式设置,共5组13位数,每组之间用短线-连接。如果单体所处的调查区是县级以下的行政区,则旅游资源单体代号按国家标准行政代码(省代号2位-地区代号3位-县代号3位,参见GB/T2260-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乡镇代号(由调查组自定2位)-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代号3位-旅游资源单体序号2位的方式设置,共6组15位数,每组之间用短线-连接。如果遇到同一单体可归入不同基本类型的情况,在确定其为某一类型的同时,可在其他代号后按另外的类型填写。操作时只需改动其中?quot;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代号,其他代号项目不变。填表时,一般可省略本行政区及本行政区以上的行政代码。④行政位置项:填写单体所在地的行政归属,从高到低填写政区单位名称。⑤地理位置项:填写旅游资源单体主体部分的经纬度(精度到秒)。⑥性质与特征项:填写旅游资源单体本身个性,包
本文标题:《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014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