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公开选拔副处级干部(材料题)
面试材料题一、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目前,有的地方会议效益十分低下,有关专家分析后认为:如果你不想做事情,那么会议就不可缺少。对此你如何理解?1、“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人们对发挥集体力量,充分利用集体智慧的认识,但不是说事事都要通过开会才能解决;2、这样的认识是缺乏现代的时间和效益观念的表现,对拖拉等靠、浪费时间熟视无睹,对“文山会海”习以为常;3、这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的表现,干部工作存在偷机取巧心理,作风不扎实的表现;4、要对这样的理念进行改革,要明确开会是为了达成共识,发挥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但是现代化管理体制更注重的是真抓实干,而不是搞形式;5、要健全会议审批制度,能发文通知打电话说明白的,就不再组织会议,能开能不开的不开,必须开的要讲求会议成效,长会短开;6、可以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技术改变会议模式,网络会议、电话会议,将工作精神迅速传达下去,这样既省时又省力;7、认真践行中央“十分钟会议精神”,真正地深入基层、搞调研,讲明问题,筹解决。二、单位的干部心不在焉、无所事事,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堪称“庸官”。如果让你去治理这些“庸官”,你怎么办?1、“干部心不在焉、无所事事、不求无功、但求无过”,这样的态度是个别问题,这是我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考验,首先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坚决杜绝;2、要深入群众、真诚交流,了解干部没有事业心、上进心的缘由;3、如果是单位的选人用人方面出现了问题,关系路、苦熬路、作假路成了大路,必须予以纠正,让干部有希望、有干劲能实现个人理想、个人价值;4、如果是因为缺乏竞争机制,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要及时引入竞争机制,给干部添压力、添动力,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5、严格奖惩制度,奖励与批评相结合,与职工效益福利相结合;6、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以身为范,起到模范带头作用;7、有针对性开展集体活动,激发集体荣誉感和个人紧迫感;三、单位一位副职很有能力,布置工作很细致,让下属没有发挥的空间,下属均不愿在他分管的手下工作。对此你如何看?1、首先副职的能力应该予以肯定,工作能细致到下属没有发挥空间,说明其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可操作性。2、领导布置工作很细致,会剥夺下属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也会导致下属工作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和想象力。3、作为领导在布置工作时要处理好,适度授权和合理调控的关系,切忌成为包办型、独裁型、放任型的领导。4、要给下属上进的机会,正视下属的成绩,有度量,有涵养,下属的成绩也就是自己的政绩一定要正确认识。同时也不要怕下属超越自己,不抢功、不诿过。四、胡锦涛同志曾在调研工作中强调,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开放的思想观念、更加执着的奋斗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奋力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你如何理解这“三个更加”?三个更加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践行的基本原则1、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实践的指南。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的今天,创新已经成为激发生产力的第一要素,讲创新首先要思想创新,只有以更加开发的思想观念去指导工作,我们才能开创工作新局面。开放的思想观念,意味着要打破就有体制与理念,要有创新意识,不断开拓思路,积极寻找新的工作理念和举措,促进工作效率;2、执着的奋斗精神意味着要有良好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这是工作能否做好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而且要有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的专注,不能事事都想做,事事都做不好;3、扎实的工作作风意味着要有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将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扎扎实实做好工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工作要经得起时间检验,要经得起群众检验。;五、某日一个群众到服务中心办事,结果一个工作人员不理睬他,并且这个工作人员还在上网偷菜,他们发生了争吵,引来很多办事群众围观,然后让你去现场处理。1、及时到达现场,了解实际情况;2、如果群众反映属实,工作人员的确工作态度不积极,还在上网偷菜,首先要代表部门向给群众带来的不便和损失道歉;3、要求工作人员尽快完成群众所要办理事宜,不得拖延;4、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批评教育,不允许其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有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将按照规章制度处理;六、领导给你的任务很多,你的压力很大,分管下属对你给他们压担子也颇有微词,你想跟其他领导协商请他们帮忙,可是怕影响班子和谐。此时你会怎么办?1、首先自己尽力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上班时间完不成可以加班加点的去争取完成;2、在工作任务多的情况下,分清主次,先放下不太着急的事情,抓紧时间,集中精力完成重点工作任务;3、体恤下属,理解他们的抱怨和辛苦,跟他们谈谈心,告诉他们工作的重要性和阶段性,同时要与下属一起加班,参与工作,让下属感觉不只是他们在辛苦;4、若自己和下属们都尽了全力还是无法完成领导布置的工作,可先和布置任务的领导沟通下,使他了解所布置的任务之重,可否增加人员或者加时间来完成,或者请示领导,让领导决定是否由别的科室来帮忙共同完成。总之就是不管怎样都要把工作完成,不能推拖。七、“会学习的不一定是领导,但领导一定要勤于学习”。对这一说法,你怎么看?1、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会学习的不一定是领导,但是无论你处于哪个位置,都应该学习,作为领导干部更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因此学习是前提,正如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成功就一定要努力一样;2、要懂得学习,对不利于工作生活或自身发展的东西要抛开,要根据实际合理运用学到的知识,技术,经验等,这样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做一个业务能力强的能手,才能更好的引导下属;总之,在工作中要加强学习,并会灵活运用。学以致用,要用学到的东西指导自己的工作,指导自己的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八、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也有人说:“讲究规矩会制约创新”,对此你是如何理解?1、规矩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人们总是要在规与矩所成形的范围内活动。人们要遵守规矩,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个人更好地发展与进步。社会的稳定离不开规矩,有了规矩社会才能正常运转。个人的发展离不开规矩。人作为社会和国家的主体,直接决定着国家与社会的前进方向,个人只有尊重客观规律,遵守规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并在奋斗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吸取失败的经验,不断充实自己,让个人的潜力达到最大的发挥。如果违背了规律,违反了规则,那么必将受到客观世界无情的惩罚。2、强调无规矩不成方圆,但并不等于墨守成规,麻木守旧。我们要配上创新的长剑,突破规矩另成方圆。因为创新是穿破未知障碍的匕首,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是通想成功彼岸的桥梁,我们只有创新才可能启迪指挥,探索真知,获得成功。试想,如果人类一味地循规蹈矩而不敢创新,怎么会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牛顿的经典力学,从而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如果没有突破规矩另成方圆,怎么会有文艺复兴冲破宗教礼学的束缚,终而建立资本主义的新规矩?也正是因为缺乏创新不敢突破规矩”,才造成王明的“左倾”错误,以致差点断送了中国革命。由此可见,只讲规矩不敢创新,其危害大矣。3、因此,我们要在遵守规矩的基础上创新。我们要摈弃的是那种墨守成规的思想,要打破的是那些成规陋习,要追求的是正确的思想解放,决不盲目地排斥与否定前人的所有言行,真正地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在创新的道路上我们要有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坚强的精神后盾与不畏艰险的力量源泉。一个处处像别人表明自己优秀的,恰恰证明了他(她)并不优秀,或者说缺什么,便炫耀什么。真正的优秀,并不是指一个人完美无缺,偶像般的光芒四射。而是要真实地活着,真实地爱着。对生活饱有热情,满足与一些小确幸,也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内心始终如孩童般的纯真。要知道,你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都是为了不辜负所有的好年华。一个真实的人,一定也是个有担当的。不论身处何地,居于何种逆境,他(她)们都不会畏惧坎坷和暴风雨的袭击。因为知道活着的意义,就是真实的直面风浪。生而为人,我们可以失败,却不能败的没有风骨,甚至连挑战的资格都不敢有。人当如玉,无骨不去其身。生于尘,立于世,便该有一颗宽厚仁德之心,便有一份容天下之事的气度。一个真实的人,但是又不会过于执着。因为懂得,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完美主义者最大的悲哀,就是活得不真实,不知道审时度势,适可而止。一扇窗,推开是艳阳天,关闭,也要安暖向阳。不烦不忧,该来的就用心珍惜,坦然以对;要走的就随它去,无怨无悔。人活着,就是在修行,最大的乐趣,就是从痛苦中寻找快乐。以积极的状态,过好每一天,生活不完美,我们也要向美而生。一个真实的人,一定是懂爱的。时光的旅途中,大多数都是匆匆擦肩的过客。只有那么微乎其微的人,才可以相遇,结伴同行。而这样的结伴一定又是基于志趣相投,心性相近的品性。最好的爱,不是在于共富贵,而是可以共患难,就像一对翅膀,只有相互拥抱着才能飞翔。爱似琉璃,正是因为纯粹干净,不沾染俗世的美。懂爱的人,一定是真实的人。正是因为懂得真爱的不易,所以更是以真面目面对彼此,十指紧扣,甘愿与爱的人把世间各种风景都看透,无论风雨,安暖相伴。一个真实的人,定然是有着大智慧的。人生在世,什么都追求好,追求完美,虽然这是一种积极的思想,却会很累,不仅自己累,身边人也会因为你而累。到最后就会在疲于奔命中,丧失自我。“兰居幽谷,虽孤独亦芬芳;梅开偏隅,虽寂静亦流香,”这便是一份淡泊和沉稳。一些事尽力了就好,无愧别人,无愧己心,认真地活着,便是不辜负。因为懂得,人生的风景,最终是回归到心灵的本源。和谐共生,平等友爱,才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己的珍视。
本文标题:公开选拔副处级干部(材料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032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