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内陆大水面增养殖学期末复习题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0901-2012-12-13AllRightsReserved@2012《内陆大水面增养殖学》复习题《内陆大水面增养殖学》复习题《内陆大水面增养殖学》复习题《内陆大水面增养殖学》复习题名词解释增殖:为了恢复、维持和增加渔业资源所采取的措施,统称为增殖,具体说来,就是在渔业水体中,直接或间接地对水生生物及其栖息环境进行管理,促进它们成功地繁殖和发育以达到维持和扩大渔业生产的目的,鱼类增殖的方法有:渔业资源保护、新品种引进、苗种放流、合理捕捞、生态环境改良等。养殖:在人工控制的水域,采取清除敌害、改良环境、人工放养、施肥、投饵等养鱼措施,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水库综合养鱼::::在同一水库中多产业、多项目和各个生产环节一体化经营,包括渔、农、牧综合经营、不同种类的鱼以及鱼类与其他水生动物混养,采用相应的综合技术措施,提高水体利用率,提高养殖效益。鱼类合理放养:根据水体条件选择适当放养对象、确定放养种类后,合理搭配放养比例,适中的放养密度,以及良好的鱼种规格,并结合资源繁殖保护、防逃及合理捕捞等措施,使水体饵料资源全面而又合理地转化为渔业产品引种:将国外或外地区现有优良品种引入本地区的水域穿拦系数:一般鱼能穿越比自身小10%~30%的网目或栅距,个别50%以上鱼类定向反应:鱼类对电刺激的三态反应,包括感电反应、定向反应、昏迷反应,其中定向反应是指鱼类定向地朝阳极游动。泻湖:原本是海湾,后由于湾口处泥沙沉积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而成为湖泊,如太湖、西湖。放养效益:也叫群体增重倍数,指放养单位重量的鱼种可捕获成鱼的重量。一般标准:10优,5~10良,5差回捕率:放养鱼在养成商品鱼后被捕回尾数与原放养尾数之比复合肥料:复合肥料:凡肥料成分中同时含N、P、K中任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BiodiversityBiodiversityBiodiversity):是指一个地区或生态系统在一个特定时间所有生物种类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内流河:又叫内陆河(interiorriver),指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的河流灌江纳苗:包括“顺灌”和“倒灌”。“顺灌”:春夏江河涨水,鱼苗汛期来临,闸外水位高于闸内,开闸使闸外鱼、蟹苗随水流入湖泊。“倒灌”:秋冬外江水位下降,闸外水位低于闸内水位,开闸湖水向江中排放,鱼种和成鱼逆流而上入湖泊流域((((drainagedrainagedrainagedrainagebasin)basin)basin)basin):地表水及地下水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域的统称内陆水域:包括江河(River)、湖泊(Lake)、水库(Reservoir)、池塘(Pond)、沟渠(Canal)等岸线发展系数:岸线长度(U)与等面积圆周长(C)的比值驯化:引入种在新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期的适应,发展了某些适应性状,使它们适应于在新的环境中生活和繁衍后代,形成相当规模的种群(population)外流河:凡最后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鱼产力(FishFishFishFishproductivityproductivityproductivityproductivity)::::是指鱼类将水中无机和有机营养物质(包括各种生物)转化为鱼产品的能力。一般指理想自然条件下,水体中天然饵料生物可能提供最大鱼产量的能力,所以是一种潜力,即产鱼潜力河口:河流注入海洋、湖泊或其它河段,分别为:入海河口,入湖河口,支流河口粗放养殖::::是指仅投放鱼种与结合资源保护和合理捕捞的一种养殖方式。即所谓的“人放天养”集约化养殖(IntensiveIntensiveIntensiveIntensiveaquacultureaquacultureaquacultureaquaculture):通过增加放养密度、投饵施肥、强化管理等综合技术措华中农业大学-水产0901-2012-12-13AllRightsReserved@2012施,向水生态系统输入更多的物质和能量,使水生态系统更高效地生产生物产品,从而获得更高的鱼产量.包括施肥养鱼、网箱养鱼、围拦养鱼、流水养鱼、综合养鱼等牛轭湖(oxbowoxbowoxbowoxbowlakelakelakelake):原河流改道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牛轭状的湖泊鱼类区系复合体(FishFishFishFishfaunafaunafaunafaunacompositioncompositioncompositioncomposition):指具有共同地理起源、发育同一地带内并与该带的生物条件和非生物条件相适应的,在一特定时间发生的一群鱼类水域载鱼力(CarryingCarryingCarryingCarryingcapacitycapacitycapacitycapacity)::::水域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所能维持的最大的鱼重量围拦养鱼::::一个合成概念,即网围养鱼和网拦养鱼生物监测(BiologicalBiologicalBiologicalBiologicalmonitoringmonitoringmonitoringmonitoring)::::又称生态监测(Ecologicalmonitoring),是以活的生物作为指示器检测水质状况,评价其对生物生存的优劣程度简答题1.1.1.1.说明湖泊水库进行综合养鱼获得高产、高效、优质的理论基础�生态上综合效益,即能保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水中物质的良性循环。�在水域中单纯高浓度施无机肥,容易造成自养过程过强,由于有机物质不足,分解过程过弱,造成水中碳素缺乏,二氧化碳不足,pH过高,抑制浮游植物繁殖;�以投饵和施肥为主的水域,会使异养过程过强,自养过程相对不足,造成二氧化碳过剩,DO不足和pH过低,导致物质循环不畅,水质恶化。�经济上的综合效益:主要是指这种养殖体制可以使所投入的饲料和肥料等生产资料得到高效率多层次的综合利用,明显增加经济效率。�饲料首先为非滤食性鱼类和禽畜利用,少量残饵流入水域中,其中一部分为滤食性鱼类直接摄食,其余残饵和粪便一起作为肥料,分解后产生营养盐,进一步加强了滤食性鱼类的饵料基础。这些投入物质在水域中都得到了多层次充分的利用,增加了经济效率。�综合经营,各产业、各项目相互配合,相互协调,资金、效率、劳动力等的使用和周转率会更高。2.2.2.2.决定种群数量的因素答:内因:繁殖力、自我保护能力外因:食物保障、种间关系、理化因子3.3.3.3.选择混养鱼类的条件答:1、不与主养鱼类争饵、争空间,尽可能利用水体天然饵料中各种成分:如水草、底栖生物、固着藻类等2、能在水体里自然繁殖或较易人工繁殖3、生长快,个体大,易捕捞4.4.4.4.水利工程设施对鱼、蟹资源的影响答:(一)阻隔鱼、蟹的产卵和索饵通道(二)破坏或改变拦河坝、闸下游鱼类产卵场条件(三)喜流水性鱼类栖息活动范围缩小(四)改变河口及其近海海域水文状况5.5.5.5.如何确定主养鱼类?答:1、我国大多数湖泊水库的天然饵料主要由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有机碎屑和水草等组成,其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机碎屑和细菌构成天然饵料的主要成分,所以湖泊水库主养鱼类必须是以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的种类2、我国养殖鱼类中以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的种类较多:鲢、鳙、鲴类、餐条、花华中农业大学-水产0901-2012-12-13AllRightsReserved@2012鱼骨、白鲫等。3、由于鲢、鳙是世界淡水鱼类中利用浮游生物效率较高、生长速度快,又能长得很大的鱼类,所以我国湖泊水库大多以鲢、鳙为主养鱼类6.6.6.6.简述湖泊和水库鱼类的三级放养答:三级放养是我国湖泊养鱼培育大规格鱼种放养成功经验之一。所谓“三级放养”:是指“大水面”(水库、湖泊)、“中水面”(湖汊、库湾)、“小水面”(池塘)3个不同大小等级的水体配套放养。具体方法是:在池塘培育出6.7~10.0cm鱼种,在湖汊、库湾培育出大规格鱼种(13.3cm以上1龄鱼种或每公斤3~4尾的鱼种),最后投到水库或湖泊。三级放养的优点是:在湖汊、库湾养成的大规格鱼种投到该水体,鱼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从而提高了鱼种的成活率。7.7.7.7.论述哪些水域适宜进行施肥养鱼?为什么?施肥养鱼要求的水域条件有:1、水质与水源:�水源充足,水位稳定,养殖期投肥后,肥水应稳定在7~10d,避免水体交换�水交换量小,枯水季最低平均水深不低于2m,最少蓄水量时有10m3水/kg鱼�蓄水量与灌水量宜在1∶0.5~1.5间2、气候适宜:�投化肥养鱼水库养殖期5~10月,日均水温大于20℃以上的时间在150d以上�投化肥水体阳光照射每天不少于10h,投肥水温20~32℃宜,每次投肥应有三个以上晴天3、水面开阔,沿岸高山峻岭少,阳光照射范围广,时间长,每天不得少于8h,水体底质较肥,有较好投肥区4、水草少�水草与浮游植物争肥,能将大量肥分储存在植物体内,影响浮游植物吸收和利用,造成肥料利用率低�但沿岸带少量沉水植物对施肥效果影响不大,施肥后会逐渐死亡5、浑浊度不大�浑浊度影响透明度,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另泥沙颗粒能吸附水体中各无机营养元素,特别N、P�水体投肥后,要求生源透明度达30~80cm,小于30cm应停止投肥�因降雨或大风造成非生源浑浊使透明度小于40cm,不能投肥6、水质标准:无污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6.5≤pH值≤8.5。水中溶氧≥5mg/L7、水体鱼种投放量≥5公斤/亩,以保证化肥养鱼产量≥20公斤/亩8、各种渔业设施较齐全,有较好防逃设施,捕捞设施,鱼种自给能力≥70%8.8.8.8.简述大型水体鱼种冬季放养的优点1.水温低鱼种活动力弱,便于捕捞和运输,损伤少,成活率高2.凶猛鱼类摄食强度较低,对鱼类危害较小,待凶猛鱼类开春后积极觅食时,鱼种对大水面已经过一段时间适应,活动力强,逃避力亦强3.鱼种较早适应环境,开春后即可旺盛地摄食生长,相对延长了生长期4.我国湖泊、水库冬季一般为枯水季节,水位低而稳定,排泄水少,鱼种逃逸的机会少5.我国湖泊、水库一般都在冬季进行大捕捞,捕后再投放鱼种,腾出水体空间、减少饵料竞争6.减少鱼池越冬管理华中农业大学-水产0901-2012-12-13AllRightsReserved@2012另外:�某些水域越冬条件差,鱼种投放后成活率低,可推迟放养�冬涸湖泊或冬季很浅的湖泊,可等水位回升后再投放�水库凶猛鱼类很少的,秋季洪水期过后投放鱼种也有较好的效果�总而言之,要因地制宜,灵活掌握9.9.9.9.论述我国大型水体以鲢、鳙鱼为主养鱼类的优越性和必要性�我国大型水体的饵料基础主要是浮游生物。�鲢、鳙鱼是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鲢、鳙鱼是世界上淡水鱼类中利用浮游生物效率最高的鱼类。�鲢、鳙鱼生长快,个体大,经济价值高。�鲢、鳙鱼为中上层鱼类,喜集群,容易捕捞。�鲢、鳙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和鱼种生产技术成熟,苗种来源有保障。10.10.10.10.简述我国大型水体鱼种培育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法答:遇到的困难:1、苗种生产不适应放养的需要,在鱼苗种的数量,规格和种类上都满足不了投放要求2、湖泊、水库鱼类放养的关键是要有数量多,规格好,品种齐全的鱼种3、苗种培育的主要困难是苗种池面积不够,商品饵料和肥料不足,技术力量差等4、培育4寸以上比2~3寸鱼种困难多解决办法:除提高池塘利用率外,主要利用天然水面培育鱼种:�库湾、湖汊培育�网箱培育鱼种�利用消落区、水库落差流水高密度培育�湖泊种稻、种稗、种小米草养鱼种�稻田养鱼种�围拦养鱼种11.11.11.11.详细论述决定我国大型水体鱼类放养密度的因素答:合理放养:根据水体条件选择适当放养对象、确定放养种类后,合理搭配放养比例,适中的放养密度,以及良好的鱼种规格,并结合资源繁殖保护、防逃及合理捕捞等措施,使水体饵料资源全面而又合理地转化为渔业产品。影响放养密度的因素有:1、水体的供饵能力种群摄食强度(F)和天然饵料资源供饵能力(C)的关系:F<C饵料相当充裕,鱼类个体生长速度较快,肥满度高,但数量不多,种群生物量小。F≈C鱼类种群
本文标题:内陆大水面增养殖学期末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066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