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诗歌散文 > 2017高中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ppt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design.blogbus.com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明确考纲要求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答题技巧•【题目形式】(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2.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白描—渲染,正面—侧面,实写—虚写,动景—静景,近景—远景、细节)、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其他常见手法(想象、衬托、渲染、象征等);3.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夸张、对比、互文、反复、顶针、双关、通感等;4.结构安排:铺垫、过渡、照应等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伏笔铺垫、卒章显志等。pptdesign.blogbus.com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夸张、对比、用典、互文、反复、顶针、双关、通感等一、比喻(明喻、暗喻、借喻。)•例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例2:“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二、借代•(一)定义: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二)类别: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体。•(三)作用: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例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例2:“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析】诗中以“丝竹”代音乐。例3:“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析】诗中的“鞍马”代“客人”。•例4:“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析】“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例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析】“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三、夸张•(一)定义: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二)作用: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例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例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析】“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诗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注】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问题:“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波澜起伏,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可见一斑。四、对偶•概念:•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例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析】“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例2:“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析】这首诗的第三、四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五、比拟•概念: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作用: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古诗诗赏,主要是拟人。•例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析】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例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析】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六、设问•概念:•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作用:•开头以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例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例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析】诗句意思为:泰山啊你究竟怎样?你横跨齐鲁两地,还留着满山苍翠。七、反问•概念: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例1:“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八、双关(隐语)作用: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例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例2: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析】“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之凄凉,诗人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九、互文•“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析】: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例2:烟笼寒水月笼沙•【析】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十、用典•用典有用典故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典故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等等和愿望,属于借古抒怀(讽今)。•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析】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十一、列锦•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例1:“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析】“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例2:《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析】“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婉的形象剪接进去,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使人获得空间宽广、时间连绵的审美感受。例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沙净•秋思》)十二、对比•作用:•1.以强烈反差突出事物特征。•2.强化作者思想感情。•例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例2.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析】劳动者不能享受劳动成果,不劳动者反而占有劳动果实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十三、顶真•概念:•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下一句的起头的修辞格式。•作用:环环紧扣,引人入胜;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例1:陈毅的《冬夜杂咏·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例2: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如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十四、反复•作用: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深化主题,加强节拍的修辞效果。•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十五、通感•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手法。•例:郎士元《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像凤鸣般悦耳的笙声如隔着彩霞从天上传来,不知吹笙的人是墙外的哪一户人家。一道道大门紧锁着无处寻觅,也许是仙境吧,那里长满碧桃,树树全都开满鲜花。请指出下面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3、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5、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用典设问比喻拟人叠字拟人双关7、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8、秦时明月汉时关()9、举酒欲饮无管弦()10、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1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2、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13、闲心浮云随孤雁,雁归无书入碎帘。帘已乱。()夸张互文借代拟人设问、比喻、夸张反复顶真牛刀小试:2013年安徽卷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招兵问•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答案】•“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青玉案宋·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中下片“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甚是为人称道,试简要分析词人在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答案:•下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来比喻作者的愁思。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这样写,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富有意境,有力地抒发了词人的无限愁思。昭君怨郑域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问: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答案:用对比的手法。(1分)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不管是“冷落竹篱茅舍”,还是“富贵正堂琼榭”都“一般开”,(1分)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分)表达方式五种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诗歌鉴赏中重点注意描写、抒情。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侧面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或色彩的描绘、白描或细节描写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相关术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借事抒情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渲染烘托白描正侧描写视角变化其他:赋比兴曲笔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象征牛刀小试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在
本文标题:2017高中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076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