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哈姆雷特》赏析说不尽的莎士比亚——生平创作概况•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世界戏剧史上的泰斗。•“歌德曾告诫爱克曼,“我们还是不要讨论莎士比亚,一切提到他的话都是不够充分的,对于他的伟大心灵来说,舞台是太狭隘了。”•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3日出生在英国斯特拉福镇。大约1585年之后,他只身前赴伦敦谋生。1590年,莎士比亚开始戏剧创作,1592年,28岁的他已经誉满伦敦。1608年前后,莎士比亚回到故乡,过起了田园生活,直到1616年4月23日去世,终年53岁。莎士比亚一生共创作37部剧本,2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等。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莎士比亚戏剧的整体特点“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1、崇高雄浑•2、暴烈惨厉•3、宏大深邃•4、谐谑狂放《哈姆雷特》《哈姆雷特》(1601)是莎士比亚悲剧中最知名的作品,被许多莎评家视为莎士比亚全部创作乃至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作品。该剧取材于12世纪的《丹麦史》。在莎士比亚之前,这个故事多次被人改编成流行的复仇剧上演。人物列表•克劳狄斯:丹麦国王•哈姆莱特:前王之子,今王之侄•福丁布拉斯:挪威王子•霍拉旭:哈姆莱特之友•波洛涅斯:御前大臣雷欧提斯波洛涅斯之子•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英国使臣众伶人二小丑掘坟墓者•乔特鲁德:丹麦王后,哈姆莱特之母•奥菲利娅:波洛涅斯之女破1、结构:2、延宕:3、主题4、艺术特点延宕•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楣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哈姆莱特的形象分析•一、哈姆莱特是一个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其思想性格经历了“快乐王子”——“忧郁王子”——“延宕王子”——“复仇王子”的曲折复杂的过程。•二:哈姆莱特的形象是现实人生的写照。•威廉·赫士列特认为:“我们就是哈姆雷特。谁若因自己或别人的不幸变得多有思虑和忧郁,·····谁若是领受过‘失恋的痛苦,衙门的横暴,埋头苦干的大才被作威作福的小人一脚踢开';谁觉得他的思想消沉下去,哀愁象病魔那样缠着他的心,他的希望受到摧残,他的青春被怪异事物的鬼魂弄得踌躇不宁;——谁就是真正的哈姆莱特。”(《莎士比亚戏剧人物论》)三、歌德对哈姆莱特的评价•“莎士比亚要描写:一件伟大的事业担负在一个不能胜任的人身上。这出戏完全是在这个意义里写成的。这是一棵槲树栽种在一个宝贵的花盆里,而这花盆只能种植可爱的花卉;树根伸长,花盆就破碎了。”•“一个美丽、纯洁、高贵而道德高尚的人,他没有坚强的精力使他成为英雄,却在一个重担下毁灭了。”(《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四、别林斯基(丹纳)评价哈姆莱特:“巨人的雄心与婴儿的意志”•“哈姆莱特表现精神的软弱,这固然是事实;可是,必须知道,这软弱是什么意思。它是分裂,是从幼稚的、不自觉的精神和谐与享乐走向不和谐与自我斗争去的过渡,而不和谐与斗争又是走向雄伟的、自觉的精神和谐与自我享乐的过渡的必要条件。在精神生活中,没有任何抵触的东西,因此,不和谐与斗争同时也就是摆脱这种状态的保证:否则的话,人就会是一种太可怜的生物。一个人的精神越崇高,他的分裂就越可怕,他对自己的有限性的胜利也就越是辉煌,他的幸福也就越是深刻和神圣。这便是哈姆莱特软弱的意义。……”五、屠格涅夫论哈姆莱特•“堂·吉诃德全身心浸透着对理想的忠诚,为了理想他准备承受种种艰难困苦,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哈姆莱特又是什么呢?首先是自我分析和利己主义,因而就缺乏信仰。他整个是为自己而生存,他是一个利己主义者,……”六、哈姆莱特是美好人性的化身•奥菲莉娅赞誉作为“快乐王子”的哈姆莱特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典范、举世注目的中心。”哈姆莱特天性高贵仁慈,正直上进,博学多才,能言善辩,集美德美才于一身,是美好人性的代表。七、弗洛伊德论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与〈俄锹浦斯王〉来自同一根源。……哈姆雷特可以做任何事情,就是不能杀死他父亲、篡夺王位并娶他母亲的人报复,这个人向他展示了他自已童年时代被压抑原愿望的实现。这样,他在心里驱使他复仇的敌意,就被自我谴责和良心的顾虑所代替了,它们告诉他,他实在并不比他要惩罚的罪犯好多少。”八、残酷命运的受难者•俄狄浦斯和哈姆莱特,是欧洲文学史上两个被残酷命运追逐的典型。从无辜受难的角度讲,俄狄浦斯的厄运是前定的,体现了命运的神秘、强大与邪恶;哈姆莱特的命运则撕开了神秘的假面,人的厄运不再假托不可叵测的神祗的力量,而是直接源于人自身的邪恶与局限。,俄狄浦斯对抗命运的意志和勇气,那种希腊式的悲壮的英雄主义品质,在哈姆莱特身上,令人惋惜地消失了。哈姆雷特的悲剧性•不管是命运、时代、社会、人性、人生、潜意识……我们以为,“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是理解这部伟大作品及其主人公悲剧的一把钥匙,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表达了人生世相的丰富奥秘:责任与荣誉、情欲与欢乐、爱与恨、生与死、肉体与精神、正义与邪恶、权力与财富、命运与苦难……在这样一个关于“人或人世间存在”的思索面前单纯的“复仇”又有多大的意义呢?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哈姆雷特的悲剧就不单是一个青年王子的悲剧,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他反映了人及整个人类的过去及未来……主题•1、复仇•2、命运•3、俄狄浦斯情结•4、人文主义理想•5、超自然的力量五、艺术特点•1、人物性格丰富自然•2、戏曲情节曲折生动•3、悬念设置极具戏剧性•4、人物语言非常个性化“莎士比亚化”•马克思在《致斐迪南·拉萨尔》(1859年4月19日于伦敦)的一封信中所提出“莎士比亚化”。•1、社会背景描写的广度和深度•2、情节的生动性的丰富性•3、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形象•4、生动有力的形象化语言莎士比亚的历史地位•“莎士比亚和但丁是经典的中心,因为他们在认知的敏锐、语言的活力和创造的才情上都超过所有其他西方作者。……莎士比亚就是经典。他设立了文学的标准和限度。”•——[美]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他们是某一时代人类认识最高阶段的最充分代表,从一高处观察人们和自然的生活,把这种生活描写给我们看,……莎士比亚就是这样的。他的剧本中有许多东西,可以叫做人类心灵方面的新发现;他的文学活动把共同的认识推进了好几个阶段……但丁、歌德、拜伦的名字常常和他的名字结合在一起,可是很难说,他们每个人都是像莎士比亚似的这样充分地标示出全人类发展的新阶段。”•——杜勃洛留勃夫
本文标题:《哈姆雷特》赏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086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