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020春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说课稿
苏教数学五下《方程》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是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的第一课时。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说。说教材一、说教材分析及构思本节知识,是在“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方程是表示等量关系的一种模式,学习方程最重要的方面是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教材编排时,创设了多方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对多个实例的讨论,发现了方程能刻画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从而体会到方程的作用,并产生积极的学习愿望。这对于学生学习方程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设计预案时,基本遵从教材体系。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2、能力目标:正确地应用方程的意义辨别方程,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分类思想。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品质及抽象概括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3、情感目标: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获取新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建立方程的概念。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与方程的含义。以上是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特征而确定的。说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必须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那么教师只能通过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及教材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演示操作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苏教数学五下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手段:1、用直观的操作和演示,让每位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和归结出结论。2、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促进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3、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而且有趣的氛围中理解、掌握知识。说学法为了使学生获取“方程的意义”这部分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信心。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真正理解和掌握方程最基本的知识,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和创新能力。说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根据教学要求为实施教学计划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部分。一、借助生活经验,感悟等量关系展示天平图师谈话引入:这是我们在科学课里用到的天平,它和大家玩过的跷跷板非常相似。当跷跷板平衡时,说明跷跷板两边人的体重有什么关系?(学生肯定会异口同声回答道:一样重)。那么如果我在天平的右边托盘里放一个300克的砝码,请你们在左边放你喜欢的东西,使天平平衡,你会放什么东西?(学生自由说,师引导学生体会到只要放上的东西的质量是300克都行)。接着展示教材例1天平图,老师提问:看看这幅图,谁能说一说这两种东西的质量关系?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联系了生活实际,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自由放东西的过程中较自主的体会到等式的特征(左右两边相等)。二、探究学习,发现方程出示例2情境图苏教数学五下师问:第一张图天平往左边下垂说明什么?(左边物体的质量大)天平左边托盘里物体的质量可以怎么表示?右边的质量呢?怎样用数学算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不相等关系?另外三个算式请同学们自己填写。写四个式子时,对学生的要求由扶到放。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学生填写,学生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学生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教学至此学生陆续写出了等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些都为教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材料。老师在这时及时指出方程的定义: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学生理解x+50=150、2x=200的共同特点是“含有未知数”,而且也是“等式”。这时为了使学生更深刻理解方程含义,老师让学生对两道例题里写出的其他算式不能称为方程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在学生对方程含义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老师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找出等式,再找出方程,(实际我在这里暗示了学生找方程只要从等式当中去找就可以了)通过这样的提示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等式与方程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另外,这道题里有既以x又有以y为未知数的等式,使学生对“未知数”有正确的理解,防止把方程狭隘地理解为“含有x的等式”。接着安排学生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学生可能讨论出一下几个结论:⑴等式包含方程。⑵方程是特殊的等式。⑶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⑷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都是方程。对于学生的这些结论,我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充分的肯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激情。三、运用方程,解决问题为引出运用方程解决问题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看来大家对方程已经很熟悉了,大家想想,你觉得学了方程有什么意义呢?1、看图列方程:出示试一试第一张情境图。对于看天平图列方程,学生已苏教数学五下经很熟悉,因而很容易就能列出方程2x=500。教师追问:你列出方程的依据是什么?(生回答:天平两臂平衡,表示它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列方程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这一题的等量关系就是天平左边物体的质量=右边物体的质量。接着出示试一试第二张情境图,列方程表示带括线的图画里的等量关系。这里突出的是两个或几个部分数相加等于它们的总数。这一题学生可能会找到多种等量关系,如:⑴文具盒的价钱+笔记本的价钱=总价钱⑵文具盒的价钱=总价钱-笔记本的价钱⑶笔记本的价钱=总价钱-文具盒的价钱列出的方程分别是:12+x=20、12=20-x和x=20-12。教师指出:提倡大家列第一种方程,第二种方程是可以的;但第三种x=20-12坚决不提倡。因为这仍然是过去列算式的思路,不利于学生体会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对以后的学习也是有弊无利的。2.根据题意列方程。树上原来有x只小鸟,飞走了6只,又飞来了8只,树上现在一共有23只小鸟。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感受方程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3.根据方程编数学情景。X+5=12,8x=48(大家都有能够根据数学情景写方程了,反过来,你能根据我的方程编数学情景吗?同桌相互说来听听。现在我请一位同学说一说。)逆向训练,有助于学生开阔数学视野。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觉得方程在数学里、在生活里有什么用?(学了方程我们就可以很轻松的表示多个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老师觉得今天大家很能干,其中,有46个孩子表现超级棒,有X个孩子还如果再认真一点,全班50个孩子就都超级厉害了。请大家根据我们班今天的表苏教数学五下现情况写一个方程。准备好了,跟老师一起说:x加„„为我们自己的精彩鼓掌。这样,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学生易于接受。五、个性作业。A基础题:书P2练一练第⑶和练习一⑴、⑵、⑶题;B拓展题:哥哥有180枚邮票,弟弟有60枚,哥哥借弟弟的邮册看了后,弟弟发现两人的邮票一样多了。你认为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能写出一个方程吗?你能想办法验证你写的方程是否正确吗?分层对待,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同时又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因数和倍数的认识》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七个环节对其分析,具体如下: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_等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打好基础。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说学情本课学习前,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数与代数学习基础,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因数和倍数的认识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整数的认识,还能拓宽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范围,所以需要学生理解记忆。本节课的讲授应注重从学生生活苏教数学五下情境的数学问题引入课题,并充分利用之前所学的数与代数的知识,由学生来归纳。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计算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知识在数学和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数学思考水平。(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逐步形成乐于和同伴合作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因数与倍数的方法五、说教法教法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本课的知识特点及教材的呈现方式,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探究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和猜想验证法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六、说学法学法:学生自主探索、操作验证、合作交流、质疑问难,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七、说教学过程遵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趣味性、思考性和开放性,本着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设计思路,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二、探究新知;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一)谈话导入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数的知识。请你回忆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谁能举例说说看哪些数是自然数?苏教数学五下谈话: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除0以外的自然数进行研究,探索它们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而揭示课题。【板书:因数和倍数的认识】【设计意图:这里的谈话导入,既强调了新内容与相关旧知的联系,又明确了新内容所涉及的基本问题,有利于学生确立合适的新知生长点,形成主动探求的积极心向。】(二)探究新知1、认识因数和倍数先要求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并提问:没排能摆几个,摆了几排?并用乘法算式表示自己的摆法。学生操作完,再在小组内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3=12,6×2=12,12×1=12引导学生观察4×3=12,并明确因为4和3相乘等于12,所以4和3都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并提问:根据6×2=12,你能说出那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吗?根据12×1=12呢?学生交流完后,提问能不能只说12是倍数,2是因数?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因数和倍数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一定要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并明确研究因数与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然后再要求学生说一道不一样的算式,并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2、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出示例2,要求学生尝试找出36的所有因数呈现学生得到的几种不同结果,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体会展示的找法比较混乱,有的还遗漏。及时追问:怎样找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可能会得出看36是由哪两个数相乘得到的;依次列举积是36的乘法算式;也可以一次列举被除数是36的除法算式。进而得出36的因数有:1,2,3,苏教数学五下4,6,9,12,18,36【相应板书】然后介绍用集合图表示36的因数的方法。出示试一试要求学生先有序的填出15的因数和16的因数。并指名学生交流填写的方法,并询问是否已经找出所有的因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几个例子,说说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3、探
本文标题:2020春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097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