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4年4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完整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课程理论专家是B2-76A.博比特B.泰勒C.查特斯D.杜威2.实践性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是A1-18A.课程审议B.工作分析C.活动分析D.综合分析3.“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基本价值取向是C1-24A.理智兴趣B.实践兴趣C.解放兴趣D.科学兴趣4.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教育家是D1-25A.斯宾塞B.夸美纽斯C.卢梭D.拉特克5.“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出自D1-29A.《理想国》B.《儿童与课程》C.《民主主义教育》D.《爱弥儿》6.第一次明确论述了“教育性教学”思想的教育家是A1-41A.赫尔巴特B.班杜拉C.桑代克D.斯金纳7.杜威教学理论核心的理论基础是C1-41A.发生认识论B.主知主义心理学C.实用主义哲学D.科学主义哲学8.“三大新教学论流派”指的是A1-49A.发展性教学论、发现教学论、范例教学论B.自然教学论、经验教学论、实践教学论C.认知主义教学论、行为主义教学论、人本主义教学论D.要素主义教学论、永恒主义教学论、建构主义教学论9.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是B2-76A.过程模式B.目标模式C.实践模式D.整合模式10.提出“最近发展区”这一著名理论假设的教育家是B2-127A.赞科夫B.维果茨基C.瓦根舍因D.皮亚杰11.“为完满生活做准备”这种教学目标的取向是D3-148A.表现性目标取向B.行为目标取向C.生成性目标取向D.普遍性目标取向12.行为目标的具体特点是C3-149A.学术性、具体性、基本性B.可操作性、学术性、专门性C.具体性、精确性、可操作性D.基本性、专门性、可操作性13.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A3-155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B.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C.智力技能、态度、动作技能D.认知领域、态度、言语信息14.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卢梭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以及“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理论”都主张C4-190A.课程内容即教科书知识B.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C.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D.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15.与提示型教学方法相对应的学习方式是A4-207A.接受性学习B.社会性学习C.自主性学习D.探究性学习16.在课程发展史上,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与原则最早见之于D5-212A.博比特的《怎样编制课程》B.查特斯的《课程编制》C.拉格的《课程编制:过去与现在》D.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17.以英国为核心发展起来的功利主义课程论形成于C5-216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18.“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内容的基本来源是B5-224A.儿童、自然、知识、社会B.儿童、学科知识、社会C.自我、自然、知识、社会D.学生经验、历史文化、自然19.“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既在一些主题或观点上相互联系起来,又保持各学科原来的相对独立”,这种课程属于B5-231A.合成课程B.相关课程C.融合课程D.广域课程20.最早实行选修制度的学校是C5-242A.美国的中学B.英国的中学C.德国的大学D.法国的大学21.螺旋式课程的最初倡导者是C5-246A.布卢姆B.施瓦布C.布鲁纳D.凯勒22.学生向教师签订学习契约,这被称为“工约”。把这种作业安排作为主要措施之一的教学组织是B5-261A.班级授课制B.道尔顿制C.文纳特卡计划D.凯勒计划23.在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看来,课程变革是C6-275A.教师和学生个性的成长与发展过程B.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和不可预知的过程C.一种线性过程D.全面更新课程内容的过程24.“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是A7-310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暗箱式评价25.在古巴和林肯对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分期中,把评价的本质视为描述的时期属于D7-317A.第一代评价B.第二代评价C.第三代评价D.第四代评价26.在价值观上受“实践理性”所支配的评价是B7-322A.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取向评价B.课程与教学的过程取向评价C.课程与教学的主体取向评价D.课程与教学的结果取向评价27.在理论上,迄今为止所有评价模式中最全面、最有效并代表着课程与教学评价发展方向的是C7-329A.差别模式B.目标达成模式C.回应模式D.外貌模式28.美国80年代以来倡导的“卓越教育”是一种D8-337A.精英主义的教育B.以高质量为核心目标的教育C.旨在提升国际理解能力的教育D.谋求平等与高质量兼得的教育29.“建构主义的立场,如果认真对待的话,即是与知识、真理和客观性等传统概念直接相冲突的,它们要求从根本上去重建个人关于实在的观念。”这是CA.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B.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的观点C.温和建构主义的观点8-348D.激进建构主义的观点30.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新兴分支“认知弹性理论”而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C8-355A.情境教学模式B.合作教学模式C.随机访问教学模式D.支架式教学模式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简述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2-103答:(1)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知识基础。(3)要学习新知识的本身具有逻辑意义,而不是随意编造的无意义材料。32.简述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3-177答:(1)确定教育目的。(2)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3)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4)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33.如何理解“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4-190答:(1)学习者是主体,学习者经验的选择过程即是尊重并提升学习者的个性差异的过程。(2)学习者是课程的开发者。(3)学习者是知识与文化的创造者。(4)学习者创造着社会生活经验。34.简述教学过程的本质。6-293答:(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2)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3)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35.简述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8-340答:(1)在课程政策上,谋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2)在课程内容上,既引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高科技知识,又把学习者的个人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3)提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4)重视课程实施研究,重视教师进修。(5)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水平,设立课程改革的专家咨询机构。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6.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请你谈谈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当前课程实践状况,分析其意义。1-54答:(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3)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虚无课程”并重。(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37.剖析个别化教学组织的三个误区:“留级制度”、“降低学力水准”和“能力分组”。5-265答:(1)留级制度会带来很多教育问题:留级制度给被留级的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与压力,降低了学生的成就动机;留级带来很大的教育浪费。(2)降低学力水准暂时适应了差生的需要,却使大多数中等学生和一部分优等生感到学习厌倦、缺乏挑战性,牺牲了大多数人的发展。其结果是学生基本上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3)能力分组只有具备两个前提才有意义:第一,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是不可改变的。第二,我们确实能够正确诊断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并能够对学生能力发展的未来方向作出准确预测。目前的教育学、心理学发展水平根本做不到这两点。能力分组是一种人为地使儿童的个别差异凝固化的措施。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38.在学习《石钟山记》一文时,出现了如下的情况:师:作者不迷信前人的说法,自己在深夜去探究其得名的原因,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精神?生1:勇于探索。生2:不盲从,不迷信权威。生3:实事求是,勤于实践。这时我听到了另外一个声音:他为什么在深夜去而没有白天去呢?学生哄然大笑。这句话显然答非所问,属于“节外生枝”。我当时一愣,随即冷静下来,没有去责问这位同学,而是马上说:“对呀,他为什么深夜去呢?xx同学动了脑筋,说明他肯于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好不好?”然后,我就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和分析。学生们思考积极,讨论热烈,发言踊跃。有的说夜深人静能更清楚听到水石相击的声音,有的说到了晚上湖水受潮汐现象的影响,流速更快,所以发出的声音更大„„请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课程实施取向及其基本思想,并结合实际谈谈此种课程实施取向对当前课程改革的意义。6-274/279答:(1)此材料所体现的是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2)课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老师与学生联合创生新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3)课程创生取向的基本观点:1.课程的本质属性是情境化的、人格化的“经验课程”。2.课程知识不是一件产品或一个事件,而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3.课程变革是教师和学生个性的成长与发展过程。4.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教师连同其学生,成为建构积极的教育经验的主体。(4)课程创生取向对当前课程改革的意义:1.增进对课程、课程实施、课程变革等内涵的理解。2.引起老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所获经验及成长的重视。3.增进对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中的角色的认识,强调了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变革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本文标题:2014年4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完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113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