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应对措施和经济现状分析
论文题目: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应对措施和经济现状分析院系经济管理学院专业金融学学号学生姓名成绩2内容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在2008年如多米诺骨牌迅速席卷全球。美国次贷危机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信心,全球范围内流动资金骤然紧缩;另外,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型国家,消费需求的大规模萎缩,使得对美国消费依存度强的经济体失去发展动力。中国对美国的外贸依存度很强,外需的骤然降温使得中国大量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为应对金融危机引发的外需疲软、失业高企、经济衰退困境,中国出台多项经济刺激政策以扩大内需,维持经济高速增长。然而,为确保经济增速实行的过度宽松最终引发了通货膨胀,泛滥的流动性滋长了资产泡沫,并对中小企业构成挤出效应。新一届领导集体上台后,中央更注重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结构性转变,扶持中小企业,减少政府刺激,释放市场本身的调节。但目前看,中国经济仍未见底,工业产出和需求仍然疲软;央行终于谨慎地再次降息,释放流动性,以刺激经济增长。本文对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应对措施和当前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探讨。首先,对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第一轮经济刺激措施及其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分析政府的4万亿刺激措施所留下的后遗症。第二部份则讨论中国经济运行所存在的问题,讨论中国在应对本轮金融危机时所受到的教训和经验。最后一部分,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分析中国目前的政策走向,讨论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应对措施;经济现状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一般认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人们对银行信誉和现行金融体系产生质疑,全球范围内流动资金变得紧缩,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相当高,贸易顺差逐年增大。2008年,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而美国次贷危机所造成美国消费的大幅萎缩使得中国以外贸为主的出口类型制造业出现倒闭潮。金融危机通过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传导给中国。中国经济一时间面临产能过剩,需求疲软,失业率高涨等问题,经济增长明显偏下行。为刺激经济保增长,我国政府于2008年就推出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措施并已付诸实施。为了保证经济增长率在8%以上运行,中国政府于2008年11月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即“4万亿计划”。但是保“8”靠“4万亿计划”来救是饮鸩止渴,最根本的经济结构性问题仍未改变,最终使得社会流动性泛滥,引发通胀和滋长房地产泡沫,房地产调控失灵。这4万亿投资计划中有95%的资金流入了国有企业,民营经济难以参与其中,民营经济出现凋敝,做实业很难挣到钱,又加快了资金的流出。中国在应对此次金融危机时受到了足够的教训,也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中毅然前行着。3一、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第一阶段措施(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1.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委身”美银、AIG告急等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世界各国都为危机而震惊。华尔街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滥用”和对次贷危机的估计不足终酿苦果。首先遭遇直接冲击的是与美国金融体系关联紧密的各国金融体系,亏损和坏账不可避免。金融危机打击了投资者信心,人们对银行信誉和现行金融体系产生质疑,全球范围内流动资金骤然紧缩,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型国家,美国消费需求的大规模萎缩,使得对美国消费依存度强的经济体失去发展动力。金融危机通过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不断迅速蔓延至全球,许多国家深陷债务危机和银行业危机。随着经济危机的蔓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变化,全球金融危机持续恶化,与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经济遭遇了外部环境“过山车”般的巨大波动,让持续了五年两位数高增长的世界最大新兴市场感受到了意料之外的压力。2.2008年-2009年中国GDP数据由2007年-2010年的中国GDP数据可以看出,200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一季度增长11.3%,二季度增长11.0%,三季度增长10.6%,四季度增长9.6%。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一季度增长6.6%,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8.2%,四季度增长9.2%。图(1):2007年-2010年中国GDP增长率:4地区:全国表(1):2007年-2010年中国GDP增长率:指标2010年第4季度2010年第3季度2010年第2季度2010年第1季度2009年第4季度2009年第3季度2009年第2季度2009年第1季度2008年第4季度2008年第3季度2008年第2季度2008年第1季度2007年第4季度2007年第3季度2007年第2季度2007年第1季度国内生产总值_累计增长(%)10.410.711.212.19.28.27.56.69.610.611.011.314.214.414.514.0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3.2008年-2009年中国出口数据图(2)::2008年1月-2009年9月中国出口总值增长率地区:全国注: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1978年为外贸业务统计数,1980年起为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54.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分析中国外贸中对美国出口占1/3,美国经济衰退,进口需求减弱,势必导致我国出口减少,企业减产、工人失业、企业亏损。目前,许多企业已陷入倒闭和破产的困境。面临困难的企业越多,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就越大。由上述GDP数据可以看出,金融危机下,中国再也难以保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需求的锐减使得产能过剩,经济增长迅速走低。从出口数据也可明显看出外部需求正在迅速降温,出口增长率锐减并维持在低位。、此外,我国外汇储备在美国的投资至少有12000亿美元。作为美国的最大债权人之一,我国存在为美国金融危机埋单的严重危险。目前因美元资产价格暴跌、美元贬值和部分债券违约,中国已经遭受了部分损失。(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第一阶段的应对措施1.时间阶段:(1).08年7月以来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2).08年9—12月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09年、10年12月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具体措施:2008年7月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金融宏观调控措施,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根据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形势,要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推出“4万亿计划”2009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3.“4万亿计划”: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为保经济增速维持在8%以上运行区间,我国政府于2008年11月9日宣布对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由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由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这十项措施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而落实这些措施的投资额到2010年底约需4万亿元人民币。64.“4万亿计划”的影响分析(1)中国经济的特点分析长久以来,中国政府将GDP作为一方官员政绩的主要考核标准,GDP的增长主要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即中国经济为投资驱动型经济,过分依赖“铁公基”(铁路、公路、基建)和房地产的投资建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70.25%,全球最高。这使得中国经济结构和动能较为单一,高耗能产业的不合理占比将为过剩的产能埋下祸根。(2)“4万亿计划”的经济效应由图(1)可以看出,4万亿投资计划直接拉动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实现V型反转,由于中国经济投资驱动性质,固定资产的投资带动了就业增长。可以看出,这些政策的效应是立竿见影的。然而,这样的刺激政策就像是吗啡,只能暂时缓解暂时的疼痛,最根深蒂固的顽疾仍然在潜伏。由于政府并没有过多的财政盈余,政府只能依赖印钞机,这使得M2货币量暴增。市场上充斥着过多的流动性,引发了后来的通货膨胀和房地产泡沫。从表(3)和图(3)可以看出,在祭出了4万亿刺激计划之后,通货膨胀指标CPI与GDP一道反转。图(3):2008年10月-2011年10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表(2):2008年10月-2011年10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库:月度数据指标地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同月=100)2011年2011年2011年2011年7月2011年2011年2011年2011年2011年710月9月8月6月5月4月3月2月105.5106.1106.2106.5106.4105.5105.3105.4104.92011年1月2010年12月2010年11月2010年10月2010年9月2010年8月2010年7月2010年6月2010年5月104.9104.6105.1104.4103.6103.5103.3102.9103.12010年4月2010年3月2010年2月2010年1月2009年12月2009年11月2009年10月2009年9月2009年8月102.8102.4102.7101.5101.9100.699.599.298.82009年7月2009年6月2009年5月2009年4月2009年3月2009年2月2009年1月2008年12月2008年11月98.298.398.698.598.898.4101101.2102.42008年10月104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通货膨胀的高企又抑制了消费的需求。从而,一个影响深远的结构性问题来临,在祭出4万亿刺激措施之后,由于内外部需求均表现疲软,而之前由于疯狂地进行扩张,过多的固定资产投资造成了供应过剩,产能过剩问题成为了经济增长始终挥之不去的阴影。另外,4万亿投资计划中大部分资金流入了国有企业,民营经济难以参与其中,而大型央企和国企在拿到政府投资资金之后,迅速加大扩张力度,这对民间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民营经济出现凋敝,做实业很难挣到钱,又加快了资金的流出,使得资金难以流入实体经济。二、金融危机的经验与教训(一)中国经济存在的弊端1.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存在弊端挤占了民间资本,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政府投资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政府权力过分参与经济发展,必然会挤占私人投资空间。政府投资的这种“挤出效应”,减少了民间投资,从而降低了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结构性的产能过剩。投资结构的不合理势必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2.低技术模式带动的粗放式增长模式由于资本投入可以轻松获取土地和劳动的好处,超额利润必然会使得各种投资蜂8拥而来,由于简单的资本投资就能轻易获取超额利润,投资者自然就没有动力和热情把各种高科技技术和相关生产工艺拿到中国。中国目前成了世界简单加工、组装的大工厂,这种生产模式要占用大量原材料和能源,而产品附加值又不高,各种资源、能源与环境压力也使得这种模式难以为继。(二)中国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教训在欧美金融危机危及中国出口产业时,“四万亿”计划的确起到了刺激经济的作用。但如今我们发现,今天企业被迫缩减产能后,企业倒闭、工人返乡的危机仍在,四万亿只是拖延了危机的时间。剌激计划总体上来说弊大于利,无疑是饮鸩止渴。中国经济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而压力的来源包括投资-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劳动力的人口红利接近枯竭,以及产业结构长期落后等。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要想继续发展,必须实行新的改革措施,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
本文标题: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应对措施和经济现状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115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