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山西省分区水资源规划配置工作大纲
山西省分区水资源规划配置工作大纲一、指导思想本次分区水资源规划配置工作是在全省及各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开展的,以全省17个流域分区(水资源分区)为基本单位进行。重点研究水资源配置问题,对今后十年各分区的水资源供需状况进行分析,提出水资源的分区优化配置方案。通过开源、节流、加强管理和保护等措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在前一阶段对重点工程、重点问题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以流域分区为基本单位的水资源规划,可以使我厅将要向省委、省政府汇报提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思路和措施能够切实反映我省水资源的区域分布特点,真实反应出我省水资源总体上贫乏、短缺,但一些区域、一些河流还存在相当开发利用潜力的客观现实,避免大平均概念造成的决策失误。从而使我们提出的思路和措施更加全面,基础更加扎实,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反映地方各市、县政府与水利部门的意见,促进我省水利事业的协调发展。本次规划配置工作中还要从流域分区总体发展角度对建设一批中型水库工程解决各地区缺水问题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施方案开展进一步的论证。二、水资源规划分区本次规划以全省17个流域分区(又称水资源利用分区)为单位进行,同时应兼顾各流域分区中的市级行政区划,在分区下面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划分二级分区和计算单元。根据山西省水资源评价技术大纲,海河流域划分为7个流域分区,即永定河区、洋河区、壶流河区、大清河区、滹沱河区、漳河区、卫河区;黄河流域划分为10个流域分区,即红河区、偏关~吴堡区、吴堡~龙门区、龙门~潼关区、潼关~三门峡区、三门峡~沁河区、汾河上中游区、汾河下游区、沁河区、丹河区。各分区范围及面积见附表1,2。三、规划的水平年本次规划的现状年为2004年,同时尽可能补充2005年的资料。规划的重点是研究今后十年(2006年~2015年)解决各分区供水短缺问题的配置方案,具体分为“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时期。对“十一五”期间要研究得更具体一些。对本分区规划的大中型工程要初步提出排序意见。规划工作应与全省及各市正在开展的地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包括已经完成的水资源评价阶段和正在进行的水资源配置阶段工作)相结合。四、规划的主要内容本次规划在分析、应用水资源评价成果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各个流域分区水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包括提高水资源调控配置能力的工程及非工程措施。在分析本区自然地理和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水资源供需现状和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供水短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和节水潜力等问题,初步提出今后十年解决本分区水供需矛盾,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为全面、系统地研究提出解决我省水资源短缺的治本之策提供科学依据。规划的主要内容为:1、本区水资源基本情势论述、分析本区水资源量(包括降水量、蒸发量,水资源总量、地表水、地下水,以下同)及其分布,不同系列的水资源量及其变化趋势,水资源可利用量,开发利用率及开发利用程度,出境、入境水量,水环境状况。本区自然地理情况与水资源特点分析,要抓住本区特点,找出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避免认识上的雷同和一般化。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2004年为现状年,分析现状工程供水能力、可供水量、现状水源结构、现状用水情况。对2004年的用水统计资料进行核对,重点是工业用水量。分析主要用水指标,节水水平。分析现状地下水超采情况。分析本区供、用、耗、排情况。调研本区供水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分工业、农业),对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影响。3、社会经济发展及需水预测以各市“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利“十一五”发展规划为主要依据,结合各市对外开发、招商引资情况,了解地方政府、发改委、经委、城建、环保部门的发展思路,调研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与需水增长的关系。预测2010年、2015年两个水平年的需水量。提出本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和重点发展的产业与建设项目。重点调研用水量大的新建、扩建工业项目的情况。应具体到项目名称、建设地点、主要产品产量、工艺、取水量、供水要求、项目审批情况、水资源论证情况等。一般情况下老企业的发展用水以节约挖潜改造为主。城乡生活用水增长要结合城市化规划和现状基础确定,总体上按照今后十年我省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控制。农业有效灌溉面积今后要动态保持在2000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总体上按照零增长考虑。目前大部分区域采用的是非充分灌溉方式,全省总体上规划用十年时间将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从0.46提高到0.56,农业节约的水量主要用于改善灌溉不足的问题。灌溉用水的增长一般只在建设新灌区和提引黄河水的情况下予以考虑。生态供水近期主要考虑城市生态、景观用水,对有下泄水量要求的河段要保留必要的生态基流量。各市要制定在今后十年内分期分批治理地下水超采,实现采补平衡的规划,并落实替代的地表水水源或中水水源。有条件的地区应考虑涵养、回补地下水。计算基准年(2004年)和2010、2015水平年,50%、75%、95%条件下的需水量。4、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区地表水资源潜力分析应具体到主要河流(河段),地下水开发利用潜力分析应具体到重点区域、水源地。地表水资源潜力分析应包括长系列和近期短系列的天然、实测径流量及其汛期、非汛期分布特点。污水处理回用潜力重点分析城市现状的污水排放情况和污水处理利用情况,并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相一致。5、新水源工程建设与供水预测在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我省建设新型能源工业基地的大形势下,今后十年,我省将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生产、生活、生态需水量的增长也将进入一个高峰期。为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新水源工程,完善、改造现有的供水工程,实现供水能力的快速增长,是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根据水利发展大调研的成果,水利厅初步确定了新水源工程建设以地表水源工程为主,地表水源工程以水库工程为主,水库工程建设以中型水库为主,同时兼顾提黄工程、岩溶大泉利用工程、小型水利工程的开发战略。由于对大型水源工程已经基本完成了调研,在本次规划中,应重点深入论证本分区可供选择的中小型新水源工程(包括一些地下水补源工程),对其前期工作进展情况、近年的来水和下泄情况、上下游开发利用情况、工程主要特征值和技术经济指标、工程供水对象和供水前景、地方(市、县)对此项目的态度等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对工程建设排序的意见。水库工程建设规划的重点是搞清近期系列的实际来水量,有无建库条件,有无供水对象(以城市、工业用水为主),经济效益如何。在工程规模上应以近期短系列平水年的实际来水量做为主要控制条件,切忌贪大,应尽量减少淹没损失和移民人数。从我省中型水库主要以调蓄利用汛期水量的特点考虑,在坝型选择上优先考虑混凝土坝,以利汛期蓄水。对需要建设外调水工程的区域,要分析调水工程的供水成本,对远距离调水要充分考虑高水价对供水市场的影响,不能只算区域的总平衡帐。对于用于城市供水的外调水源还应考虑引水水源的水质问题。在规划报告中对本区大中型新水源工程应逐一论述,综合分析,比较。地表水可供水量计算,要以各河系各类供水工程以及各供水区所组成的供水系统为调算主体,进行自上游到下游,先支流后干流逐级调算。下游分区可供水量的计算,要充分考虑上游开发设施的增减对本区的影响。对于完整河系、各类水源工程的可供水量所组成的总可供水量要相互协调一致。有新建工程供水时,不要忽略对下游现有工程供水量的影响。在建及规划的大型及重要中型蓄、引、提等水源工程,要按照规划工程的设计文件,统计工程供水规模、范围、对象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逐个分析工程的作用,计算工程建成后增加的供水能力以及单方水投资和成本等指标。有条件的地区应将新建骨干工程与现有工程所组成的供水系统,进行长系列调算,计算可供水量的增加量,并相应提出对下游可能造成的影响。地下水可供水量与当地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机井提水能力、开采范围和用户的需水量等有关。根据超采程度以及引发的生态环境灾害情况,地下水超采区划分为严重、较严重、一般三类。禁采、压采、限采是控制、管理地下水超采区的具体措施。禁采措施一般在严重超采区实施,属终止一切开采活动的举措;压采、限采措施一般在较严重超采区实施,属于强制性压缩、限制现有实际开采量的举措;一般超采区,要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禁采区、压采、限采区以及严格控制区与相应的超采区范围是一致的。在供水预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政府己经和将要采取的措施,对于近期无其他替代水源的一般超采区(或压采、限采区)在保持地下水环境不再继续恶化或逐步有所改善的前提下,近期可适当开采一定数量的地下水。分别计算2010、2015水平年,50%、75%、95%条件下的可供水量。6、建设节水型社会要在极其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保障社会经济的增长,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目标,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节水措施,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水利部门节水工作的重点在于节水的总体规划与资源管理(包括宏观上的水资源总量控制,微观上的用水定额管理,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同时抓好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的农业节水。在规划中要对本分区现状的用水、节水指标近年来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提出经过努力在2010年、2015年应达到的指标(包括万元GDP取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万元产值取水量、城市污水处理率、中水回用率等、渠系利用系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等)。7、加强水资源保护要根据本分区特点和《山西省地表水功能区划》、《山西省岩溶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的要求,提出切实加强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保护特别是主要供水水源地、岩溶大泉保护的措施意见。新水源工程建设要与污水处理、水源保护工程同步建设。要防止水源工程还未建成,水质已经恶化现象的发生。对本区不同水平年的污水排放量、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具体到项目)、污水处理量、中水回用量进行分析预测。8、水资源配置方案水资源配置是指在流域或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遵循高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通过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考虑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资源配置准则,通过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手段和措施,对多种可利用的水源在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进行的调配,水资源配置是本次规划的中心任务。目的是通过对区域之间、用水目标之间、用水部门之间进行水量的合理调配,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流域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城乡供水,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配置以水资源供需分析为手段,在现状供需分析和对各种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的可能措施进行组合及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种可行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生成、评价和比选,提出推荐方案。水资源配置是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重要内容,它以“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为基础,结合“需水预测”、“节约用水”、“供水预测”、“水资源保护”等有关部分进行,其所提出的推荐方案应作为制定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的基础。在分析计算中,数据的分类口径和数值应保持协调,成果互为输入与反馈,方案与各项规划措施相互协调。水资源配置的主要内容包括基准年供需分析、方案生成、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方案比选和评价、特殊干旱期应急对策制定等。水资源配置应以流域水供需分析为基础,将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的供、用、耗、排水过程紧密联系,按照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进行。在进行不同规划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条件下供需分析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分析论证与比选,确定合理配置方案。要根据水资源条件和合理配置结果,提出对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建议,提出水资源调配体系的总体格局,制定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的综合措施及其实施方案。五、主要技术要求本次规划配置的技术要求与水资源综合规划配置阶段的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根据要求进行了简化,并突出了地表水新水源建设方面的内容。因此,有关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和成果报告的表格可以参考以下技术文献:1、山西省水资源评价范堆
本文标题:山西省分区水资源规划配置工作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128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