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榆林市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结构演化关系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榆林市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结构演化关系研究姓名:徐秋实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指导教师:陈晓键20060601榆林市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结构演化关系研究作者:徐秋实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刘晓琼.刘彦随.LIUXiaoqiong.LIUYansui干旱化背景下区域产业发展适应对策——以陕北榆林市为例-地理科学进展2006,25(5)陕北榆林市既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又是生态环境极端脆弱的危急区.如何在气候干旱化背景下围绕事关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先导因素——水资源,实现能源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保障基地的稳定发展是关系能源重化工基地生死存亡并危及国家能源安全的大事.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区气候变化及区域产业发展面临的各类问题,提出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保护性利用水资源为核心,因地制宜地选用发展农业对策,促进能源矿产资源合理开发.2.期刊论文李竹琴.LIZhu-qin榆林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榆林学院学报2009,19(6)马铃薯是榆林市的优势农作物,发展马铃薯产业对保障全市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榆林市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优势,指出产业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确立了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提出了建设示范基地、推进加工升级、构建营销体系、创建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措施与对策.3.期刊论文王玲.WANGLing榆林市南部县特色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榆林学院学报2008,18(1)发展特色产业是榆林市南部县加快发展的重头戏,加快榆林市南部县特色产业发展,要抓住五大要素,即找准优势要素,抓住龙头要素,拓展创新要素,抓好基地要素,确保环境要素.4.会议论文高贵生.李善才.常勇榆林市脱毒马铃薯产业发展问题探讨2005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端,毛乌素沙漠南缘,与宁夏、甘肃、内蒙、山西和本省延安市毗邻.地势西高东低,海拨1000~1500m,年降雨量316~513mm,年平均气温为7.9~11.3℃,无霜期为134~169d,85﹪的土地为黄绵土和风沙土,自然条件较适合马铃薯生长发育,全市年实际马铃薯播种面积近20万hm2,300万农业人口,人均677m2,是我国马铃薯的优生区之一.由病毒侵染引起马铃薯种性退化,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是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利用茎尖组织培养,生产脱病毒种薯,解决种性退化问题,是目前世界上利用的先进的种薯生产技术.近年来脱毒微型薯已被广泛应用于马铃薯种薯生产,榆林市也不例外,发展脱毒马铃薯产业对提高全市整体马铃薯生产水平,促进马铃薯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榆林市脱毒马铃薯产业发展问题.5.学位论文李晓韬榆林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2005马铃薯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榆林市第一大粮食作物,总产量约占榆林粮食总产量的20﹪,年平均种植面积约100万hm2。当前,榆林市正在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尽可能提高马铃薯生产与发展的商品率,改善马铃薯的加工品质和营养价值,提高市场竞争力,是马铃薯生产与发展工作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 研究结果表明:榆林市是全国马铃薯优生区,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力的技术支撑、深厚的群众基础等发展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马铃薯产业已成为榆林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着诸如品种退化严重,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缓慢,加工层次低,市场体系不健全,中介服务组织发育差、产业链脱节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文从马铃薯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对农民增收的重要性论述了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必要性,叙述了榆林市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六大优势,重点考察了榆林市马铃薯生产情况、加工格局、生产能力、市场基础等,详细分析了发展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加快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地方经济,需要大力加强脱毒种薯繁殖推广体系建设,加大对马铃薯产业的投入,建立优质专用薯(商品薯)基地和马铃薯营销体系,建设多层次的加工体系,培育中介服务组织,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组织领导,提供优惠政策支持等对策和保障措施,并就发展马铃薯产业中关于对马铃薯进行加工转化,提高马铃薯的附加值,解决增产不增效的问题,克服农民卖难问题;推进产业化进程,架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桥梁,引导农民步入市场;各级各方面要通过各种渠道提供市场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榆林市决策层不可有重“能源轻农业”(马铃薯)的观念,加大对马铃薯产业的支持力度,防止出现“口头农业”倾向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6.期刊论文李晓韬.常勇榆林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榆林学院学报2005,15(5)榆林是全国马铃薯优生区,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群众基础等发展优势.目前,马铃薯产业已成为该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着诸如品种退化严重,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缓慢等问题.为了加快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要大力加强脱毒种薯繁殖推广体系建设,建立优质专用薯基地和马铃薯种薯营销体系.7.期刊论文高均利.高焰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途径研究-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3)通过对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的调查分析,总结出制约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了红枣产业发展的途径和措施.8.期刊论文张东莉.ZHANGDong-Li榆林市产学研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3)回顾了榆林市近年来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历程,指出产学研合作在解决一批制约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显著的作用,已成为榆林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桥梁和平台,进而对榆林市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就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榆林市传统产业提升改造、能源产业开发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大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9.学位论文汪雪峰能源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以榆林为例2006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主要的城市类型之一,是指“因当地资源开发而兴起,并在一段时期内,主要依靠资源型产业支持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城市类型;这里的资源主要指工业化时期对城市形成和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森林和矿产资源,资源型产业则主要指上述资源的采掘及其相关配套产业①”。按照资源型城市兴起时所依托的主导资源,可进一步将其分为煤炭型城市、石油型城市、金属型城市、非金属型城市和森林型城市。其中煤炭型城市和石油型城市属于能源资源型城市,是资源型城市中的主要类型。从空间维度来看,由于“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功能组织方式在城市地域内的投影②”,因此和其它类型城市一样,研究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所考虑的地域范围应该是城市功能地域,而不仅仅是城市景观地域(可以简单理解为城市连片建成区)。正如某些港口城市的港口虽然距离城区/市区颇远,但人们依然将其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由于榆林市现状主城区(即连片建成区)和外围工矿点以及周边乡镇(镇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商品、服务、资金、信息、通勤等双向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榆林市目前及今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即城市功能地域)。因此,本文对榆林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研究,并不仅仅是从目前城市建成区的范围来进行考虑。另外,为了排除“市带县”体制给城市地域概念带来的混乱,本文对榆林市现状城市发展特性的确认,是以不包括市辖县的榆林市直接行政辖区(即行政区划调整前的县级榆林市目前的榆阳区)为范围的。从时间纬度来看,资源型城市一方面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当资源型产业不再是城市经济的支柱或主导产业时,也就不再称其为“资源型城市”,永恒的资源型城市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资源型城市”本身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正如“城市性质不是一个先验存在,而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①”一样,资源型城市的形象也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明朗并最终确定的。由于最近十年来,榆林市资源型产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其资源型城市形象越来越明显,我们可以大致判断榆林市目前属于正处在萌芽期的新兴资源型城市。因此,国内已有资源型城市从整体上表现出来的发展变化基本特征和空间结构演化规律,对榆林市今后城市空间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同时从资源型城市发展生命周期理论来看,目前仍属于成长发展期的个别资源型城市(如典型期资源型城市中的淮南和大庆),其空间结构在最近时期所表现出的演化特征和趋势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而已有资源型城市中的早期资源型城市总体规划及随后建设实践的历史经验教训,也值得我们进行深刻反思。本文以目前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同时也是一个正处于资源型城市萌芽期的新兴资源型城市榆林市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目前国内已有资源型城市数量和基本类型进行确定,并对已有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类型、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将已有资源型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把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职能类型联系起来,从发展角度对已有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规律进行研究。并进一步结合对两个典型期资源型城市(淮南和大庆)空间结构演化过程的纵向考察,以及对新兴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思考,提出新兴资源型城市今后一种可能的空间发展模式——链式空间结构。接下来,通过对榆林市现状城市发展特性的分析,指出榆林市目前正处于资源型城市的萌芽期,从资源型城市发展生命周期理论来看属于新兴资源型城市(按照资源型城市兴起时所依托的主导资源来看属于煤炭资源型城市);同时从榆林市所处自然地理环境来看又属于典型的脆弱生态环境区。并借鉴资源型城市空间扩散规律(城市区域化),结合榆林市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已探明矿产资源空间分布、已有城镇体系规划以及“榆林市十一五发展规划”,未雨绸缪地对榆林市资源型产业发展至成熟稳定期时,城市区域化发展的大致范围(城市未来发展区)进行预先确定。然后,借鉴早期资源型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指出榆林市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必要性。同时结合对已有的资源型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框架的分析,指出本文榆林市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特点在于,不同于一般的以产业发展规划作为研究的起始依据,而是以笔者前面提出的新兴资源型城市“链式空间发展模式”作为研究的逻辑开端。进而在“链式空间发展模式”的指导下,具体从三个区域层面对榆林市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进行考虑:①在城市外部空间层面(即城市未来发展区以外的空间地域),以“城市发展廊道”作为榆林市未来城市外部空间结构的主体;②在城市未来发展区层面,选择“一心四片”作为其未来空间结构发展模式;③在城市未来中心地区(即上述的“一心”)层面,以“带状组团”形式构架起未来城市中心地区的空间布局形态。其中,城市未来发展区层面的“一心四片”空间结构是榆林市资源型产业发展至成熟期时,整个城市的空间发展形态;“带状组团”是未来城市核心区(即城市中心地区)的空间布局形态;而以“城市发展廊道”为主体构架起来的城市外部空间结构,则大致描述了榆林市未来发展的城市外部空间环境特征。在此基础上,借鉴已有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规律,指出榆林市随着今后城市职能类型的不断演进,其空间结构发展也势必将呈现出阶段性演变特点。并结合已有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划分的研究成果,对榆林市今后城市职能演进阶段进行大致展望。进一步指出,在榆林市未来资源型产业发展至成熟期的整个过程中,其城市空间结构将大致经历三个发展演变阶段:即“一城多镇”——“多中心组团”——“一心四片”,并指出各个阶段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模式和城市职能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对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10.会议论文高春香.胡小艳.刘艳霞.方玉川榆林市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刍议20082007年,《陕西省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将榆林市规划为全省的优质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脱毒种薯繁育基地,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全省马铃薯产业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而且对进一步加快陕北乃至全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
本文标题:榆林市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结构演化关系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13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