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内蒙古外贸发展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内蒙古外贸发展研究姓名:潘存国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产业经济学指导教师:贾金思20050301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内蒙古外贸发展研究作者:潘存国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参考文献(22条)1.迈克尔·波特.陈小悦.孙骊竞争优势19972.迈克尔·波特.李明轩.邱如美国家竞争优势20023.DominikSawator国际经济学4.王佃凯比较优势陷阱与中国贸易战略选择[期刊论文]-经济评论2002(2)5.吴群刚.冯其器构建两部分持续的产业发展能力20026.从国际贸易成果探索历程看竞争优势论20047.林毅夫.李永军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20038.崔浩比较优势理论研究新进展[期刊论文]-经济学动态2003(12)9.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200210.刘秀莲第三世界国家如何利用比较优势200211.庄丽娟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农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期刊论文]-农业经济问题2004(3)12.郭熙保后发优势与跨越式发展200413.阿如旱.李百岁.郭晓红内蒙古工业经济比较优势指标体系及发展战略200214.内蒙古外经贸厅内蒙古对外贸易四十年199115.内蒙古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2004)200416.内蒙古推进工业化研究课题组培育选择优势产业200417.王缉慈《产业集群、工业园区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研究报告之六200318.潘照东内蒙古经济发展中的思考200419.《从经济实力看发展差距》,放眼全国看内蒙古系列报道之二200520.国际贸易新理论中政府作用的定位200421.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22.加工贸易的技术进步与技术外溢2004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徐强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6)本文分析了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对否认竞争优势理论的观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比较优势的局限性,认为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超越比较优势的限制和制约.并对国家竞争优势的有关争论进行了探讨.但本文也指出,片面强调竞争优势也是不足取的.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将比较优较与竞争优势并重型发展战略作为今后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并分别从对外贸易、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2.学位论文邹晓辉“中部崛起”中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及实证分析2007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时代已经来临,经济活动(包括贸易、生产、金融活动)的跨国界往来越来越频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任何一国或地区只有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进入新世纪,在我国加快中部地区崛起的呼声日益高涨,中部崛起问题成为全国关注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如何发挥对外贸易“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作用以促进中部崛起是中部地区每个国际贸易理论工作者必须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纵观国际贸易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出,外贸在各国和地区的重要性不断上升的过程,就是各国、各地区比较优势日益发挥作用的过程。然而,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是两个有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本文将研究的竞争优势定义为“经济主体持续获得较多比较利益的动力和能力”,可见,比较优势并不一定能转化为竞争优势。为了更好地发挥对外贸易作为“经济增长发动机”的作用,有必要研究影响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揭示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机理及其实现途径,为中部地区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在理论创新上作探索。首先,笔者对比较优势的概念内涵进行了拓展,并认为由于传统、主流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理论均忽视了比较优势与获得比较利益的差异,因而现实中比较优势不一定能带来竞争优势。但是,随后通过韩国对波特的“钻石模型的吸收与运用的实证分析,我们得出结论:竞争优势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创造的。产业竞争力是一国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一环,通过对中部地区产业竞争力状况的实证考察,我们对中部产业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状况有了清楚了解。其后,本文运用经济学的有关前沿理论,以当代国际贸易实践为背景,沿着“转化”的基础因素——比较优势、“转化”的市场交易因素——交易效率、“转化”的可持续性因素——制度安排这一逻辑主线,采用实证与规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探讨中部地区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实现途径,并借以对中部外贸的进一步发展进行应用研究。在分析影响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基础上,笔者试图揭示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机理。本文认为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交易效率是具有比较优势产品实现“惊险一跳”的市场条件。产权明晰的制度安排使经济主体“持续”获得“较多”比较利益的前提。因此,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是比较优势“升级”的可持续性,而比较优势提升的可持续性,关键在于交易效率的提高,而交易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持续的制度创新。交易效率的考察即意味着构架了联系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一座桥梁,使原有的相关理论的兼容性大为拓展,从而对国际经贸现实提供了更强的解释力,因而也就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最后,本文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建立的一套完整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标准为基础,综合中部地区的各种竞争力的实际状况,提出中部地区国际竞争力模型“新八要素模型”。并指出为了促进中部地区外贸更快、更好的发展,并进一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长期、稳定、持续的发展,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必须着眼于竞争优势导向型的贸易发展模式。3.期刊论文宁冬莉.NINGDong-li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的两难选择-商业研究2005,(18)伴随着以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进,国际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升级,如何定位自己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位置,如何使经济更快更健康的发展,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种理论指导思维的选择,每一种选择都存在困难和风险,但从长期的发展来看,要想更快的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以竞争优势为主导的对外贸易及经济发展战略是最现实的选择.4.学位论文毛剑涛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旅游业的战略选择——以舟山为例2006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如何建立起自身的产业竞争力,是区域内各个地方政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舟山为例,运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在对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修正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评价方法,对舟山旅游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行了充分评价;在此基础上,探讨舟山旅游业的现行战略,指出其发挥比较优势方面存在的缺陷和构建竞争优势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舟山旅游业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及其政策启示。本文的创新点是:在国际贸易理论关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测评方法基础上,结合旅游业的产业特点,构建起旅游业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测评体系;通过对舟山旅游业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测评,为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在旅游业这样的服务贸易领域的适用性提供实证;通过对舟山旅游业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评价,说明旅游业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关系,并建立起旅游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指出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从而完善旅游产业竞争力理论。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主要是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其在服务贸易领域的适用性进行探讨;实证研究是把理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旅游业,针对舟山旅游产业的发展特点来验证理论的适用性。定性分析主要是依据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评价体系,从旅游业的特性出发,力求建立起旅游业特有的比较优势评价方法和竞争优势评价方法,并对特定区域内的旅游业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行系统阐述;定量分析主要是通过建立起相关经济模型,力求对旅游业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评价方法进行量化补充说明,并依据特定区域内旅游业的实际数据处理,增强实际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评价说服力。5.期刊论文黄晓晖.唐银成.HuangXiaohui.TangYincheng升级比较优势,发掘竞争优势——剖析当前我国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价值工程2007,26(7)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4和2005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额连续排名世界第三位.但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2020年奋斗目标,我国经济将再翻两番.那么如何发挥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如何改进现有的比较优势模式,进而实现向竞争优势的转变是本文研究重点内容.6.学位论文夏颖莹对中国比较优势产业转型的研究200518~19世纪,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创立比较优势理论,后经赫克歇尔-俄林的完善及里昂惕夫的扩展,形成主流国际贸易学说。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然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及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贸易发生显著变化,比较优势理论暴露出严重缺陷,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外贸指导的发展中国家也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具体到我国,如何跳出“比较优势陷阱”?如何更好地发展对外贸易,推动产业结构的提升及经济的全面发展?便成为国内各界人士所关注的问题,这也是我写此篇论文的初衷。本文通过对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比较研究以及对国内经济贸易情况进行全面详尽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在传统比较优势产业上必须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培育竞争优势,逐渐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战略转变。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主要观点。第一章是理论综述评析,是整个论文研究的分析起点。分析了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局限性。首先,简要介绍了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从理论的逻辑推理上讲,比较优势理论是比较完美的。但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中却出现了所谓“里昂惕夫之迷”之类的比较优势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更严重的是以比较优势理论作指导、执行比较优势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增长的现象,出现了比较优势陷阱。由此,本文接着分析了“比较优势”策略的现时不适应性,这主要是由于其发挥作用的前提发生了变化,使其优势无法继续存在。然后,详细阐述了“比较优势陷阱”的内涵及分类。相反,竞争优势理论以非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为理论前提,用非均衡的分析方法,强调国内市场与竞争,强调创新机制,强调政府与国内需求的作用,并对产业内贸易作出了很好的解释。总之,通过比较研究得出:竞争优势理论比比较优势理论更适合国际贸易的实际,具有更强的实践指导意义。第二章分析了中国比较优势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的外贸发展战略长期以比较优势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着实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我国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都得到了明显改观,对我国产业升级和外贸长远发展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比较优势战略呈现出许多不足:传统比较优势正在减弱;大国经济效应限制了比较优势的发挥;引进外资的方向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有偏差。我国长期采用比较优势战略,强调利用劳动力优势,这使得引资过程中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如何将现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扩大上,忽视了外资企业在技术和资本上对我国产业结构的提升。因此,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必须要进行调整,比较优势战略已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应将比较优势战略转向竞争优势战略。第三章对中国比较优势产业向竞争优势的转型进行理论研究。这一部分分析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关系:竞争优势并不排斥比较优势,也不是对比较优势的简单否定,可以把它看作是对比较优势的发展和深化,是比较优势在新形式下适应潮流的必然转化;有竞争优势一定会拥有比较优势,而具备比较优势不一定拥有竞争优势:传统的比较优势是静态分析,而竞争优势正是其动态化的一个方面。长期以来,我们是突出自己的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比较优势不一定能成为竞争优势。我们现在要谋求的具有竞争优势的比较优势不是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而是要通过努力创造出的比较优势,其中包括在产业升级基础上形成的比较优势和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低成本优势。第四章进入实证分析。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也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具有典
本文标题: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内蒙古外贸发展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1522 .html